爱一个人,打一次脸

爱一个人,打一次脸。这句话里的“打脸”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比较浅,一般都是主角立Flag说:“我肯定不会喜欢那种大大咧咧的女生”,然后过没几天他就跟一个短头发,每次拍照的姿势都是灿烂笑容的女生在朋友圈爱得死去活来。

当他的朋友们在照片下面留言说:“你不是不喜欢大大咧咧的女生吗?”

他会直接回复说:“懂点礼貌好吧?人家这叫开朗。”

也就是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大大咧咧就是开朗,闷骚就是低调,啰嗦也会变成贴心,高冷就是酷。

而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经常会跟别人讲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却在长期恋爱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变成了另一个“人”。

无论这个“人”是比以前的自己更好,还是更坏,总之就是变了。

我见过那些原本说自己非常吝啬的人,可是当他拍了几年拖以后就会不自觉地慷慨起来,你可能只是开个玩笑说一句“这顿你付”,他就极其认真地掏出钱包。你连忙制止,却发现已经来不及。

他笑着说:“没事啦,下次你再请我。”

那一刻,你知道你要重新认识这个人了。

我还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叫大吾。

一直以来,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都只有两个字,就是“粗心”。但在广州上工作两年以后,他变了,他变得能够在饭局上捕捉到对方两个肩膀往里缩的细微动作,然后在大家聊得正开心的时候,冷不丁地问隔壁女生一句:

“你怎么一直往里缩?是不是空调太冷啦?”

我们都笑他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暖男,追问他这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他开始讲他起前任:

“她啊,是个很需要别人关注的人。要是我哪天不小心错过了她每天必发的朋友圈,不点个赞或留言什么的,晚上讲电话的时候她就一定会冷暴力我。”

“所以我每次打开微信,第一时间不是点开朋友圈,而是先进入她的相册,看她有没有发新的朋友圈。”

“原来你喜欢这么作的女生。”我们几个男生得出结论。

“哈,一开始我也很苦恼,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就是将她每天发朋友圈的时间都记录下来,研究她的发圈规律。最后我发现原来她都是在每天傍晚六点到七点之间发朋友圈。”

“如无意外的话,那个时间,她都在挤地铁。”大吾接着补充,像个讲故事的老人。

他说:“广州高峰期的地铁你们可能没坐过,有时候人多到连扶手的地方都没有。”

“拥挤着,因为怕被偷钱,所以女生都得环抱着手袋,空出的右手手掌拿着电话,电话的那一头连着耳机线,这一头连着微信。”

所以她固定发朋友圈只是因为实在太无聊了,希望我能够陪陪她而已。”

“听你这么说,她好像不那么作了。”我说。

他没管我,自顾自地继续说:“但我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啊。”

“分手那天,我摔门而去,她站在门的那边大声喊:‘恭喜你,以后再也不用天天看我的朋友圈了!’”

他以一个极其平淡的语气说出她的那句话,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了”字后面的感叹号,仿佛只要幻想那个场面,就能从故事的女主角眼里挤出一两滴泪水。

“再后来,我尝试挽回无果。她没拉黑我,但是她的朋友圈从此屏蔽了我。

有一次我们的共同朋友问我们怎么了,我跟她讲完前因后果,试图将分手的原因归咎于她的‘作’。朋友却告诉我:‘不对啊,她哪有天天傍晚发过朋友圈。’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那些固定时间的朋友圈,全都是所谓的‘唯一可见’,难怪她会那么生气,哈哈。”

这时,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说:“快七点了。”

他将带有葱花的炒饭送到嘴里,也不知道是哽咽还是被饭塞得说不出话,他支支吾吾地说:“是啊,不知道,她回到家没。”

好像每个人在谈恋爱之前,都会对自己一个“恋爱后”的设想。有些人会说自己在爱里很温柔,很体贴,甚至信誓旦旦地跟全世界说,自己一定会是个干脆利落的人。

可事实上,谈恋爱是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很有可能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打脸。

本来崇尚豁达的你,却因为对方的“出手相救”而喜欢上了连小龙虾都斤斤计较的他。

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连你自己都不看好这段感情,你对朋友说“试试而已嘛”,却一试试了两年。

而那些口口声声跟你说“一辈子都要跟你说早安”的人,却都像被诅咒了一样,总会在某个深夜里,突然跟你说一句:“我累了”。

然后你们的对话就永远停留在你最后的那句“好吧,晚安”的后面。

所以,文章开头的那句“爱一次人,打一次脸”可不是什么嘲讽人的话,它是个铁铮铮的事实。铁到无论你愿不愿意,它都像个石狮子那样坐落在你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里。

我身边有很多的同龄人朋友都说“谈恋爱好难”,甚至跟我说他们已然做好了单身一辈子的准备。但其实,他们只是不愿意接受心里那座“石狮子”的存在。

所以,想谈恋爱,或想谈好恋爱,要先把心里的种种设定丢掉,这样才能够在遭遇变故和不如意时找到稳妥的解决办法,继而把这个游戏继续下去。

别因为一次不愉快就着急逃开,就好像,你小时候被开水烫到了,并不会因此不喝热咖啡。

文 / 张荆棘
图/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