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量。以便有足够勇气和耐心来转化你的人格和人生。
2 决心。以不动摇的意志来面对挫败和失望。
3 喜悦。以赤子之心轻松地突破障碍。
4 仁慈。学习善待自己及他人。
5 祥和。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放下担忧及焦躁。
6 融入。专注而忘我地体验眼前的一切。
7 觉醒。仿佛在万里无云的明亮中,一切澄澈而清新。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
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开悟状态。
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开悟大概有七个主要的元素。
一.能量
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
有能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
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我有潜力、毅力和勇气。”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
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
因此,能量和勇气必须发展和释放出来。
二.决心
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挫败和失望。
毅力能促使你坚持下去,因此,了解围绕着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议题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议题导致了你的被阉割情节?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
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或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要坚持下去。”
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在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三.喜悦
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
它有点像好奇心——对事物充满着欣喜的好奇。
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肃,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地突破障碍。
无论做什么,你都充满着兴致。这份轻松感之中带着一股孩童式的好奇,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的心中并没有特定的目标,他不会想得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四.仁慈
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
就因为你还没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
为什么一犯错就必须惩罚自己?仁慈这个元素会使你更信赖自己、信赖成长的过程、信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
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别人受苦也会令你感觉痛苦,你不但想解脱自己,也想解脱别人的苦。
解脱是没有固着点的,所以如果集中焦点在自己身上,你就变成一个最大的固着点。
“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会伤害我?什么是对我最有利的?”
这些想法都围绕着“我”以及自我的身份认同。仁慈能够消融掉这种固着或设限的倾向,使你从自我中心的状态里解放出来。
仁慈能使你承受得住艰困中的痛苦,使你更能信赖自己的本体以及自己的心智能力;仁慈使你在内在工作中变得更柔软,对别人更慈悲。
这是我们在对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议题时,必须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
五.祥和
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
为了体认到真正的解脱,你必须有能力让心安静下来,因为解脱境界是刹那即逝的。
如果你永远都在思考和担忧,并且维持着一贯的快速活动,那么你就是在阻碍你对解脱的体认。
一旦发展出这份能够去除焦躁的安详感,我们就会从这种安歇的状态之中,自然生起直觉、洞见和细微的观察。
六.融入
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不论那是什么。
你完全专注于眼前的经验,彻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这是一种能力,一份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种摆脱掉人格的解放感。
人格通常会跟经验保持距离,它对彻底融入、与经验合一感到恐惧。
当你完全证悟到本体时,这份了悟是无法说清楚的;你已经完全投入于其中,除了本体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了。
譬如你正在制作一张桌子,你是那么地投入,以至于你、工具和桌子都结成了一体。处于这种状态里,你的头脑完全停止了区分或分别意识。
你可以融入于任何一种行动、情绪、思想、感觉或本体的某个面向,印度教徒称这种境界为三摩地,自我的彻底消融。
处于这种状态里,人格终于允许自己死亡、消失,与眼前的任何一种经验彻底融合。
七.觉醒
亦即在你的经验之中觉醒的一份能力。
你的觉知是这么的清晰,就像是刚刚醒来一样,甚至有一种周围都是光的感觉。
觉醒的品质是内在工作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你必须靠它来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议题,也必须靠它来对治执著的倾向。
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是充满着觉知的,里面没有丝毫昏沉的成分。
在你清明的觉知之下,事物变得清楚而明确,你能如实看见事物的真相而非通过潜意识在看。
这样的状态就像万里晴空,没有一丝的云雾。但这并不意味你在看着一片晴朗的天空,因为你本身就是这片晴空。你的心是彻底开放及清明的。
图来自:wallco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