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是新兴词,是指常足不出户,现实与人交流甚少,依赖电脑和网络的 “新新人类”。这几年宅男宅女悄然增多,让父母亲友发愁不已。宅男宅女该如何 “高抬贵脚 ” 走出家门?下面的典型案例分析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宅了两年说话都困难
求助者:小吴,男,25岁
宅在家中两年的小吴,身体像牵线木偶般僵硬,讲一句完整的话都困难。与很多被父母或亲友逼着来做心理咨询的“宅男”不同,他是主动前来,并有着强烈的求治动机。
三年前大学毕业后小吴其实是工作过一年的。小吴说那一年对他来说太痛苦了,每天强逼自己朝九晚五上下班,在单位总是担心犯错,怕被别人嘲笑,不敢和同事多说话,平时大都是独来独往。小吴觉得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但似乎有一种力量逼着他去做。太过压抑无趣的寂寥感受让小吴患上了抑郁症,在精神科医生的治疗和帮助下,他开始敢于面对这些糟糕状况,服药一段时间后,小吴主动提出希望见一见心理医生。
最初咨询的过程非常困难,由于长期不和周围人交流,小吴讲话非常紧张拘谨,甚至讲一句完整的话都困难,一直低着头不敢与人有眼神交流。小吴通常会断断续续讲几个字后偷偷抬起头来看看咨询师的反应。在最初的四次的咨询中,咨询师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分析与解释,只是用点头和“嗯,然后呢?”、“你可以继续说下去吗?”一类鼓励他的话帮助他完成表达,要知道这个过程的完成对于一个好几年都不和周围人讲话的男青年来说相当不容易了。
小吴来自农村,父母均没有读过书在家务农。父亲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会对子女和母亲发火,对外人却是恭恭敬敬。小吴从小和三个姐姐就没少挨过打骂。由于母亲在家中没有地位,无法保护孩子不被打骂,因此只会一味地说父亲是对的,打骂他们也是为他们好。
小吴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都是错,渐渐地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听命于父母,甚至觉得自己就是父母的一部分。以至于再挨打时,他觉得父母打他也是在打他们自己。与此同时,小吴发现能够让父亲不打骂自己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小吴的学习成绩从小到大都是班级第一名,即便这样,父母也不会去表扬和称赞他。上了大学,需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小吴苦恼于此,成绩开始下滑,最终小吴因挂科太多,延迟毕业一年。为此,小吴的父亲赶到学校咆哮,当着很多同学的面斥责小吴败家。那一次的痛斥,对小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非常大。拿着父母给的钱继续把大学读完,勉强找了份工作。工作的时候,他经常感到父母就像躲在某个角落监视他,他很怕犯错再被父母痛斥。
分析与帮助
感受自我,从“共生”中走出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吴的心理发展阶段,似乎停滞在了婴儿0-6个月的共生期,即 “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
由于父母的过度控制与严厉管教使小吴的心理发展不能得以正常成长。他受命于父母,觉得自己的身体思想都是父母的,而父母也竭力要把他变成自己可以行使掌控满足感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吴在生理上是到达了成人的阶段,可是心理上却还是个婴儿,他既想像新生婴儿冲破这种混沌的、一体的共同体,又担心不和父母想法一致背叛了父母,会被父母抛弃,内心冲突让他终日夜不能寐,焦灼不安,无法正常和周围人交流。
帮助小吴最关键的部分是让他能区分自己与父母是不同的个体。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长期的否定斥责与密不透风的管控已经使得小吴将这对严苛的父母内化为自己思想和身体的一部分,即便父母现在并不在身边,仍然无法摆脱严苛的内在父母,而内在的小孩又是无比的软弱与渺小。在之后很多次的深入分析与探讨中,小吴渐渐去领悟和理解自己和父母是独立的,自己的思想和身体不需要受制于父母,自己想做什么,能够思考什么,那是属于自己支配和掌控的权利。
为了让小吴有更深刻的自我存在体验,鼓励他每天做肢体的伸展运动30次,每天骑单车一小时,每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生命绽放……在有了这些脚踏实地的自我存在的愉悦体验后,小吴似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有些舒展,不大像之前总是牵线木偶般的僵硬;在风驰电掣的单车驾驭中,开始享受自己能够掌控自己身体的满足感;同时,小吴在鼓励下开始愿意把打游戏的一部分时间用来看一两部有意思的电影,或者阅读一两篇公众号推送的高质量文章,并且开始尝试做兼职。虽然只是每天在下午的时间段去送外卖,和订外卖的客户也只是简单的对接交流,但是看到每一单完成后就有报酬金进入自己的注册账户,他感到还是很自豪的。
尽管小吴现在仍然不能够完全大胆地从家里走出来,和同龄人一样去做全职工作,去公众场合社交,但是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不是一体的,是有界线的,自己的身体与思想不是可以随意受父母的支配与掌控的。在认可自己在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的同时,也需要与外界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以及真实的人和群体去保持联结,去发生关系,去产生互动,这样的自己才是完整与真实的,是可以自我掌控的。唯有这样慢慢地接受与体会,慢慢地尝试与训练,才能真正从宅男困境中挣脱出来。
图来自:stocksnap.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