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家的女性,就知道他家的价值观了

一早出门买早点,看到门口一个出租车旁边围了一堆人,吵吵嚷嚷的。有个中年男人情绪激动的拉着车门,出租车司机在那里和他说什么,车子里坐着两个老人还有一个大包裹。我还听到一句:“孩子在家,我们不带走!”

不一会儿出租车司机就开车走了,那个中年男人一脸沮丧的手里拿着手机往小区里走。

我八卦地问门卫大叔,发生了什么事儿?

门卫大叔说,一家子吵架了呗,两个老的要走,儿子不让。

估计是家庭矛盾,老人情绪激动的出走了。

很多人认为我的家庭关系处理的还不错。

其实,哪个家庭都会有矛盾,有冲突。只是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考验的往往是年轻人的智慧,如果没从这些冲突矛盾中,摸索出家庭处事的规则,便总会屡屡碰壁。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冲突。

这个问题在我家也有,这次我回了几天娘家。

我娘家女多男少,所以家里也算是“美女如云”,哈哈。

这几天我们都住一起,每天我和我妈还有我姐,三个女人都会一早起来贴面膜。然后贴着面膜做早餐,老爸则会下楼锻炼,顺便带点早餐的主食上来。

晚上老妈还会拿出黄瓜,用那种卷黄瓜的美容神器,把黄瓜皮卷成长条,再打个蛋清,招呼着大家再做面膜,三个女人一边贴着黄瓜,一边聊天。

若有事要出门,大家会梳妆打扮好,互相建议下配个什么包,戴哪个眼镜、配什么耳环项链啊……配得好,还会赞美一下,反正都会美美的出门。

我生孩子后,因为距离远,加上春运太麻烦,所以过年也不回娘家去了。只是平时抽时间才回去。记得以前,在家过年的时候,北方的年味很浓,不管多忙,过年那几天天都会很精致的打扮一番,有时还会约造型师专门弄弄睫毛、发型、连指甲也做得美美的。因为我们老家那里,过年女人有不干活的特权,所以连碗也不用刷,也就不担心指甲会弄花。

现在,我每次回娘家都会被她们“嫌弃”,说我是从上海来的姑娘吗?

咋就那么不爱打扮了?我说,俺来自上海的“农村”,所以比较土。

其实,因为婆家男多女少。再加上婆家的家庭价值观是“实用主义”。所以,画风完全不同。

我在娘家就是“生活”,在婆家就是“过日子”。

想想这么多年我磨合的这么好,也是很佩服自己呢。

哈哈,我能就此证明,我的精神世界很富裕吗?因为我可以同时包容两个不同对的“操作系统”。

好在,我做什么,婆家并不会站出来反对。

但不被理解,则是确定的了。

结婚时,装修房子,我挑的东西,婆婆会说这些好看的不实用,容易坏之类的话。

我也不反驳,反正是我自己买嘛,她说就说呗。

后来因为我要长期出差去北京,然后婆婆就接管下后边的装修任务。我再回到家时,家里就变成了“张家的味道”。材质上确实很好,但就是长得都太过“成熟”。

还好,我这人心大。因此,从那以后,我就奉行一个原则:不干活的,就少插嘴。

等我工作忙起来后,婆婆又接管了我家的厨房,我那些漂亮的餐具和厨具便惨遭婆婆嫌弃。比如,我买一套骨瓷碗,到最后竟然破碎的只剩一只了。

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他们会说,以为这是塑料碗呢,这么薄,太不结实了,还是他们带过来的碗结实耐用。

我淡淡地说,“骨瓷,是很精致的瓷器,就好比真丝的衣服不能和牛仔布比结实,是一个道理。这一只碗的价钱是普通的3倍,碎了就碎了吧。”

我为什么不生气?

因为,在家人面前没必要证明谁对谁错。在他们的价值观体系下,他们的选择就是对的。

既然老人干活,我就闭嘴。所以,遵照“不干活,少插嘴”的原则,我会把自己特别喜爱的餐具收藏起来。等我什么时候占领厨房后,再拿出来。

其实公婆都是吃过早餐后,才来我家帮忙。

所以,我家早餐依然我来做。

我会给儿子铺上竹质卷帘印花餐垫,拿出漂亮的餐具盛食物。儿子总夸我做饭好。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制作,通过摆盘搭配,让食物看起来更引人食欲而已。

若是婆婆过来早,我还没收拾完,她会说,“吆,你弄这么复杂,收拾的人可倒霉了。”

这我得承认,她说的是事实。我若匆忙去上班,她会为此多忙一会儿。

所以,我也不反驳。只是说,如果有时间我会尽量自己收拾。

第二个原则:别人做的好的事,要公开夸奖。

婆婆做饭,我从不会挑三拣四,都说好吃。还会经常带一家人出去吃,婆婆吃到喜欢的自己回来模仿,我也毫不吝啬的夸她。做事的人图的就是个表扬,如果连动动嘴都吝啬,那生活活该过不好。

公公会辅导儿子功课,偶尔我会提个小建议,因为我时间有限,确实不能跟着辅导儿子。那么,就学会闭嘴。儿子功课学的好,我就会说,是爷爷的功劳,多亏儿子有个好爷爷。

而张医生,会说,你那些都是老式方法,不行,要这样要那样。经常把老爷子给讲急了。其实老人也不是听不进,而是看不惯你那副又不做事,又不了解情况,还瞎指挥的样子。

第三个原则:利益共同、角色分清。

有时婆婆不开心了,丢几句难听的话出来。倘若不是针对我,我便不会接话。若是针对我,我会说:“如果你现在情绪不好,可以休息几天,或要去哪里玩散散心都可以。大家既然一起过,那些不利于家庭和睦的话和事,就尽量不要说。有问题解决问题,有事说事。”

这时公公会主动让婆婆提早回家休息,他来忙。

其实过两天也就没事了。女人总会情绪波动一下嘛。

我有时太忙,婆婆会说你看这衣服堆这里,怎么还没洗?

我说,嗯,我要出门,回来会洗。如果你有空也可以帮我,没空就放那里,我来弄。

如果婆婆念叨我太多,我会直接说,你们住的那边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就行,我住这边,我这里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就行。要不然大家都有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安排,互相要求,只会不开心。你说呢?

家庭其实就是个组织。组织中存在关系,有关系必然会有冲突。

面对冲突会有几种应对模式:竞争模式、回避模式、妥协模式、以及合作模式。

现在的现实是,我们有时离不开老人的帮忙,因此就产生了新的合作关系。所以,考虑问题一定要从合作的角度来考虑。

父母是援助和支持者身份。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在合作的模式基础之上,适当的妥协。尽量少使用回避模式,有事说事,站在整体利益一致的角度来看待关系。坚决避免使用竞争模式。

每次遇到冲突时,都总结出一些处理问题的原则来,再不断优化。有了原则,遇到冲突便有了解决标准。

当然,我婆家也是讲道理的人,只是人的志趣确实不一样。总有人需要来包容。能包容孩子的,为什么不能包容父母?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婆家也很包容我。

我坚持做的事,只要不涉及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不会反对。即便有时说几句,我也会拿出原则来解释。

所以我结婚十年了,矛盾越来越少。因为了解越来越多,原则越来越适用。

这些我摸索出来的原则包括:

1) 总原则:利益共同、角色分清。
2) 做事的原则:谁看不惯谁改变。不做事不插嘴。
3) 尽量不给别人额外添麻烦。
4) 别人做好的事,要公开夸奖。

当然还有些其他的小原则,比如说话时不要踩别人的“雷区”等等。当然,过日子嘛,依然还有很多需要磨合,但家庭中有了原则,大家遵守,基本上都会和和睦睦的。

其实,再简单点,家庭中,只要哄女人开心了,这家基本上就能太平。

女人的心情就是家庭的天气。

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往往也体现在女性身上。嫁出去的姑娘们,会带着娘家的习惯进入另一个家庭。若是有好的价值观也会带给男方家庭新鲜的滋养。最终一个家庭的氛围便是双方家庭价值的混合物。

当然,前提是看家庭里对女性是否足够尊重?

没了尊重,什么原则也不管用。

所以,那些还没嫁人的姑娘们,至少要看看男方的父母的关系是怎样?未来的公公是否尊重爱护婆婆?如果这一点没做到的话,这个家庭便没有什么和睦的基础。

文/王语华
图/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