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危机时抽空整理一下房间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一位天天以泪洗面的失恋女孩一边读着《扫除力》,一边把衣橱中的东西整理出14袋垃圾一口气丢掉,令她惊讶的是,随着密不透风的衣橱恢复整洁,她积郁的心情似乎明快许多。 京瓷公司曾经一度经营不善,员工纷纷离职。总裁稻盛先生非常困惑,闲极无聊,于是每天在工厂里独自做清洁、刷厕所、割杂草,一段时间之后,他突然顿悟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并且改变了经营理念,从而令京瓷蓬勃发展起来。 扫除力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的确,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 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譬如“妇”字的繁体字,便是女人手持一把苕帚;而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依然是为小孩子们缝荷包,扎彩线,并且把一把小苕帚,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有条理的心。 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你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显显示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每当有烦的事和情绪时,请整理家吧!我们外在的环境是内在的投射!那些脏乱臭代表的是内在的负能量及情绪堆积。动手:一周一小清理、一月一大清理。让环境变清爽、人住里面自然舒适,幸福感自然增加,幸福感增加将带来成功;而那些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乱脏乱的环境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家里的脏乱也带来思想的混乱。清理家就等同于清理大脑中的垃圾,智慧自然会增长! 当你不断清理家,你内在堵塞的地方,就会越来越通畅了,顺溜了,轻松了,爱和感恩就流进来了!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亦有柳暗花明的惊奇。从常常的一生看来,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只是对生命的浪费,中国人说,得意是淡然,失意时坦然,这不是中庸,却是扎扎实实的生活态度。所以,懂得及时清空心灵里的负面情绪,才能享受人生的每一处风景。让你的人生从此焕发出奇迹吧! 图/wallcoo.com

Read more

能少说和少吃的女人,都是圣人

都说:“能少说和少吃的女人都是圣人。”之所以有这句话,大概就是因为能做到如此的女人太少了。 小S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两年,中间跳过槽,但找工作的时间长达半年。在京城的生活费父母还能补贴一部分,但毕竟不是富裕的家庭,小S最终还是勉强去了一家公司。用她的话说,自己并不满意这个职位,只是将就着做。 不论是见面聊天还是发朋友圈,小S都是个话太多的姑娘,对工作抱怨、对梦想惋惜,对美好生活憧憬,交替着让她纠结和焦虑。聚会吃饭要重申梦想,看个电影要抱怨上司让加班,去逛街也要对北京堵车又拥挤发牢骚。 终于有一天职场前辈对她说:“你作为新人,没有什么公司和职位可以让你双休日不加班,还得拿高薪够在北京生活得好。我们都是这样熬出来的,现实点又努力点,这个时间段或许是五年,眼高手低换工作太频繁,你能进大公司拼得好职位的可能性就更低,这个时间段或许是无期,不然你身边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到中年还拿几千块薪水的人了。” 小S给了人家无数白眼,说:“我追求梦想没错,想要过更有品质的生活更没错,我现在就想换个不用加班,能有时间看书和跑步的工作,又有什么错?” 这话听上去,完全没毛病。 前辈回答:“那你就去做啊,纠结什么?又痛苦什么?马上更新简历去各种招聘网投,你这个级别猎头不会找你,好职位更不会找你,只有你自己去面试、去搏杀、去争取,而且要能先糊口不用父母再给你交房租。我要是你,就先把说没用的话和背别人鸡汤的力气都省下来,去努力做好这一件事。“ 随时随地挂在嘴边的都不是梦想,不过是对成功和金钱的另一种渴望,越是心急就越是容易迷失。有品质的生活除了需要经济能力支撑,没有社会价值的男女,也会缺失这样的潜质与能力。 有钱人也常常过着没有品位,甚至脏乱差的生活,而那些一直没钱的人,底层的挣扎和不堪往往会彻底毁掉自己对美好的感悟。 大S也是话太多的姑娘,以至于她结了婚就忙得没空再上班了。整日里一边晒幸福,一边又晒抱怨,嫌老公太忙孩子操心,日子比祥林嫂过得好太多,嘴巴却和她一样唠叨。 不过是有了一个男人,又有了一个孩子,如果结婚是让原本干干净净的姑娘,变成连内裤都洗不干净的妇人,单身岂不是更好?大S家庭战争爆发,就是从一条没有洗干净的内裤开始。 老公带着两岁的孩子在阳台上晒太阳,头顶上晾着满满的衣服,这个家庭没有及时收纳的习惯,老公常常在上班前去阳台找衣服穿。一条湿漉漉还带着污迹的白色棉质内裤不停打着老公的脑袋,他说:“你就不能把内裤洗干净吗?再不济也可以扔了再买一条,你又不上班就带个孩子,这点事都做不好。” 一直认为自己更累的大S也爆发了,觉得老公不体谅自己辛苦,当着公婆的面把客厅茶几砸了离家出走。老公也不追,知道她不过是到了楼下小花园里给父母、闺蜜、同学打电话,发微信,诉说自己的委屈。反正人家也都习以为常,安慰几句不疼不痒的话罢了。 只是那天老公没有再下楼,最终是婆婆给了她一个下台阶。一向不多说话的婆婆说:“孩子我们帮你们带着,你也可以出去找个工作试试,忙一点你或许就没那么多戳别人心窝的话说了。” 大S的朋友圈里,还晒了很多节日礼物,国外风景,包包鞋子,等等,那是很多女人都想过上的美好生活。可哪有什么毫不费力的美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默默负重前行罢了。 昨晚又发现京城有家好吃的云南菜,于是在网上搜了地址发到闺蜜群里,已是深夜时分,几个女人还纷纷爬上来说自己看饿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胖,但也有控制不住想大吃一顿的欲望。 七情六欲中食欲最为凶残,控制住食欲其实就是在和人类的本能做斗争,所以减肥不是人干的事。保持身材如少女是终生事业,在自己还没有发胖的时候要控制住食欲,对食材不将就,还要吃得少一点。 我一直在寻找生活的这个城市,以及各地的特色美食。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控制食欲就会影响到所谓生活的乐趣,就算遇到再好吃的东西,也不暴饮暴食就是。管住嘴是不发胖的首要因素,常带三分饥与寒,能够吃了不胖身体更健康。 旅行在外,酒店的健身房和游泳池里也会看到我们的身影,和尝遍世间美食一样,运动也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情趣。我曾经说过,不吃晚饭是保持腰围和小腹永远如少女的唯一方式,但这也是要在长期管住嘴和迈开腿的坚持之上,才会有效果又不影响健康。 如果你早饭不吃,午饭又不正常吃,还不吃晚饭为了瘦,那我的方式不能为你带去任何好处,或许短时间之内饿瘦了,一吃就反弹。即便你处于减肥阶段,不吃晚饭也可以只是不吃主食,可以吃蔬菜和水果,对于处于保持身材阶段的女性,只要做到晚餐少吃,睡前两个小时不吃任何东西就好。 养成每天称体重的习惯,时时关注才能时时提醒,标准体重为:身高厘米数-110=标准体重公斤数,在这个基础上再下浮5%。想要保持这个数字,一定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不再那么年轻的女子。难,不是借口,懒,才是真相。 你控制住的食欲,就能控制住自己的人生。少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锻炼自律性的过程,长年管住嘴又迈开腿保持一个理智的身材,没有比这更努力的男女了。 我从来不会用“说”和“忙”来度过难熬的时光,压抑的情绪如果不能宣泄出来会造成内伤。所以我也会有一段颓废的日子,只做必须维持生计的事,不见人、不约会、不诉说,保持运动健身出汗,躲在家里或痛哭或刷剧,少吃或只喝汤吃水果,等坏情绪发泄完了也就好了。 重出江湖时,我又瘦又美又健康。我很清楚,不能带着没有愈合的自己上路,那样根本就没有办法真正重新开始,更不可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遇到和自己一样美好的男人。 经历苦难时,我们尚且不愿浪费自己,美好时光里,我们更该努力成就自己。

Read more

懂得对生命说yes,生命才会回报给你更多的可能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一女朋友,我们两个人聊到厨艺,她告诉我自己很喜欢吃鲈鱼,但是不会做。我告诉她,做鲈鱼一点都不难,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蒸了。我分享了自己清蒸鲈鱼的做法。她听了一半忽然说:我是西北人,从小吃鱼少,也不会做。我笑着说:那可以学呀!她回应到:我学不会,而且我是西北人嘛,天生缺少做鱼的细胞。 在后来的聊天中,我发现这个女生有很多类似“我是西北人,我学不会做鱼”的信念。她和你抱怨男朋友不带她出门旅行,你说很多女生会独自旅行,她就来一句“一个女孩,不应该自己去旅行,多危险啊”。她说羡慕单位某个女同事除了上班,还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收入颇丰,你还没来得及回应,她已经自己总结道:“一个女人这么折腾干嘛,赚钱的事情,男人做就好了。” 这时,我忽然明白,这位女性有很多的“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如何如何”的观念。在认知上,她有诸多的“应该”倾向,也会给自己贴上许多标签,这是一种自我设限的表现,阻碍了她去尝试和学习许多新鲜的事物,也让她的人生减少了很多体验的乐趣,当然,她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也不认同这一点。 在生活中,我看到有太多这样的女性在自我设限。有的女生上学时说我是女生,数理化学不好。有的女生大学毕业找工作时说,我表达能力差,做不了销售。等到谈恋爱时,她们又说,作为一个女生,我要矜持,不能主动约男生。后来结婚生子,她们又会说,我体力不如从前了,我再也没有自由了…… 如果要把女性分为两类,我会划分为:一类是自我设限的,一类则是打破自我设限的。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往往属于后者。有个女老师原来的工作是女子监狱的狱警,五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心理学,成为心理咨询师,给犯人做心理咨询。后来又学习了催眠,成了有名的催眠师。她用自己的成长以及专业的知识改善了与丈夫和儿子的关系。在她六十多岁时,同龄人早都退休了,她还能靠讲课、培训、做心理咨询挣不少的钱,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充实又有意义的老年生活。 有一位做社会工作的前辈,她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后来研究生时她换了社会学专业,在五十岁时她又去香港的大学学习女性主义。与她交谈,你会发现她丰富的学识以及不同的学科背景带给她多元又独特的视角,她总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和观点,令人惊叹,引人深思。 还有一位一直在高校任职的女老师,在自己60岁时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咨询公司,我们无数的后辈们对其佩服不已。 我还想到日本出生的仓永美沙。她从小练习芭蕾舞,由于身材比较娇小,一直不被重视,但她却从未放弃,更加努力地练习,敢于突破一般芭蕾舞者常规的既定限制,直到终于达成自己的梦想,成为首位登上波士顿芭蕾舞团领舞席的亚洲舞者。 这些女性敢于抛弃自我预设,突破有形无形,外在内在的束缚和限制,大胆向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们让我看到女人其实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让我相信女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由先天DNA注定;女人可以不受他人眼光的限制,坚持与勇敢地追求理想,就能改写自身的命运。她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无形中激励着我,让我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定义更好的自己。 回顾我自己近30年的成长历程,其实是个持续不断突破许多外界给我的限制和规则,并与我自己的“自我设限”做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在还在继续着)。上高中时,我们有了化学课,有不少人对我说,女孩学不好化学。可我发现我对化学很感兴趣,而且我心中有一个疑问:如果女孩学不好化学,为什么我们的化学老师是女的呢?这激励我努力学习化学,化学成绩也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文理分科时,我选择读文科,化学和地理老师还来劝我慎重考虑,希望我改变选择。 我大专学的是会展策划和管理,自考本科时我想选择广告学,可很多人对我说,你可以选择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因为专业差异不会那么大,通过考试和找工作都比较容易。但是我没有,还是学了广告。因为对广告感兴趣,我学得努力又快乐,大专毕业之际,不仅拿到了大专的文凭,还拿到了广告学的学士学位。这再一次让我看到,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为了这个想要的付出努力。也许因为从小就喜欢写作,再加上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文案的积累,我开始在豆瓣写日记,后来出书,成为自由撰稿人,然后又去学习心理咨询……我现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看了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做的TED演讲,讲一种成长型思维——“还没”的力量。我们能发展我们大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现在做得不好,失败了,不是你不够聪明无法解决问题,只是你 “还没”想到解决的办法。演讲中展现了大量实验结果,许多成绩不好的孩子通过学习成长型思维不仅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还收获了满满的信心与意志力。 我喜欢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我们不能成功,只是我们还不够努力。当我们懂得欣赏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时,我们能够培养出自己更强大的意志力和生命力,便更容易取得成功。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人之为人的无助、脆弱与局限,但是自我设限就像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陷阱,你还没有努力往前走,就已经掉进坑里了。很多女性总是在想:“我一个人,不能过得快乐”;“我这么大年纪了,没办法再读个学位了”;“我性格内向,就是处不好人际关系”;“我是个女的,赚不到同男人一样多的钱”;“我离过婚,没有男人会再爱上我了”……这样的自我设限当然会带给你好处,可以防止你因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可以暂时让你感觉良好,维护一部分自我价值感,但更多的是对你造成伤害。它会让你找借口变得懒惰,放弃努力,放弃坚持,每天都在扼杀自己的潜力和欲望,让你失去你原本可以拥有的成功机会,让你还没有好好活过,却像已经步入坟墓的人一样丧失希望与活力。 女性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被教育,被规划,不断接受外界赋予标准的过程,家长老师、时尚杂志、传媒资讯、社会习俗等会给你列出各种女人应该怎么怎么,如何如何的标准。除此之外,很多女性也会自我设限。语言和思维的自我设限和暗示,会让一个人的世界越来越狭窄。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希望你能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去挑战那些标准和条条框框,去认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改写自己的命运。同时,懂得突破自我设限的瓶颈,对自己的生命说yes,生命才会回报你更多的可能与精彩。 作者/meiya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