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应该有的生活态度,企业对员工好,员工就应感恩企业并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有的甚至被列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感恩文化的宣导,真的能够留住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吗? 今年八月,任正非在界浙商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让台下的企业家一片哗然:“如果员工感谢华为,那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一定是我(华为)给他多了”。 言下之意,拿到这份待遇的员工都理所应当的“配”,如果他认为自己不配,还需要感谢公司、感谢老板,那只能说明他是不值钱的庸才,是华为走眼了。 招了一堆庸才的企业能有什么前途? 但是让员工感恩的公司、老板并不少见,有几家公司的年会不唱《感恩的心》,不配上手语表演的? 好像这样一感恩,团队就凝聚了,员工就忠诚了,业绩就上来了,老板就伟岸了。 我擦,这可能么? 要是这样管用的话,那老板们还不如请现代女德教母丁璇来给员工讲讲三从四德呢,说不定家家都能成世界500强。 为什么企业不该提倡感恩文化呢? 1.需要感恩的往往是庸才 我认识一个非常知名的企业管理专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天才嘛,都是有脾气的,都是需要迁就的。” 你还别不相信,这个说法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学者马泰斯·巴斯就曾经在一组实验中发现,“有脾气”的被试者往往创造力更高。研究发现脾气可以激发人的肾上腺素、勇气等一系列元素。 所以高水平的员工常常是有点脾气和自负的:我根本就不需要感恩老板,因为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付出了相应的高水平劳动。即便这个老板和企业不在了,我凭着自己的本事,不管到了哪一方天地,我还是会有饭吃。 对人才而言,他们浑身都是本事,哪里都是机会,根本就不需要把感恩和忠诚挂在嘴边上,只会用实干来回报自己拿的这份钱。 但是庸才就不这样,因为如果没有这家企业,那他真的可能就吃不上饭,他拿的这个待遇可能真不如他付出的劳动“值钱”。 所以他需要时时刻刻迎合老板,把感恩挂在嘴边上,生怕老板解雇了自己,就要饿肚子。 如果不是心虚,为什么需要感恩老板呢? 2.钱和机会给到了,还需要员工嘴上的感恩么 好多企业强调感恩,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想要建设所谓感恩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提升业绩;另一个就是老板的“孤独心态”作祟,满足一个中年人肿胀的被需要感。 但是企业有办法让员工嘴上感恩,但有办法让员工心里感恩么? 还真别说,有! 杰克·韦尔奇就说,员工工资最高的时候企业成本最低。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中国哪家民营企业的人均利润最高? 不是我们知道的BAT,也不是任何我们所熟知的暴利企业,而是河南一个小城许昌的名不见经传的商场——胖东来。
Read more掌握这两点,你也可以成为影响力大师
每个人都在时刻影响他人,也会时刻被他人影响。但有些影响是有意识的,而有些影响,虽然在无意识中,造成伤害。 先说一个这几天的新闻。宁波一个小男生举报同学带零食,老师不仅没有处罚带零食的同学,反而惩罚了举报人,没想到这件小事,却引发了网络热议。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王老师是小学老师,那天早上班上有个孩子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给举报了。王老师就把那块巧克力给没收了,中午举报者又来告状说,那个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 王老师把两个小朋友都叫来,问那个学生为什么要骂人。那个学生含着眼泪说,因为他威胁我,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不给的话就告诉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报告老师了,还来笑话我。 于是,王老师批评了带巧克力的同学说,“你带零食来学校,是不对的”。然后严厉地批评另外一个同学,“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 幸好这位老师没有表扬这位“告密者”。其实,严格来说,打报告和告密是不一样的。新闻中的“告密”其实是“打小报告”的意思。 两者区别在于,打报告一般是出于正义的举报。比如某个孩子遇到了危险,学生当然要及时告诉老师。而告密则是处于“整人”或“报复”的目的。 我们知道,一些老师会明着暗着鼓励“打小报告”的人。同样在公司里,很多领导也会乐见下属“打小报告”,当然从方便管理的角度,确是有一定的好处。 但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教会孩子之间“不信任”,另外,也削弱了孩子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公司里,缺乏信任的公司氛围,也让人没有安全感。 其实,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过错,最好不要‘出卖’他人。这才是影响的方向。 如果是大事,会伤害到他人或整体利益,比如学校有小霸王欺负人,那么应当鼓励他们举报,公司里有人徇私舞弊,也应检举。 学校里,同伴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第一顺序应该是学会自己处理,互相协商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锻炼机会。如果彼此实在解决不了,则可以通过“报告”的形式找老师仲裁。 孩子们则是通过老师的“评判标准”,来决定自己言行的。因此,这个“裁决”就格外重要,且意义深远。 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或者领导,我们平时面对矛盾时,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毁人不倦”?判断标准是什么?简单讲,就是从动机、结果和影响来判断。 这个“小学生告密”的事件,老师做的就很好。从动机角度,举报者的本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不但不被表扬,反会受到批评。 老师这样做,让孩子们知道,举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举报者的动机是错误的。 除了考虑“动机”以外,还有一条,就是要考虑“影响”。 薛兆丰教授曾讲过一个美国的“马粪争夺案”。最后,这个案子甚至影响了立法,而背后的深远意义则是造就了一个社会对财富秉持的态度。 故事大概是这样: 1869年某天,原告请了两个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干到晚上,在马路上一共堆了18堆马粪。因为太多,两人拿不动,就打算先回去,第二天再用车拉走。 结果第二天早上,被告发现了这些马粪,上面没有任何标志,周围人也不知道有没有主人,于是他就把马粪搬走,撒到自家田里去了。 中午,两个帮工才带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双方争执不下,闹上法庭。 如果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判呢? 仅仅18堆马粪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判决本身对后人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对后代人行为规范的影响。
Read more企业常见的问题:老板不知道,员工不敢说?
传统企业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因为信息通路不畅。 “老板不知道,员工不敢说” 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供企业比照自检。 1、会议效率不高 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但是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 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 2、采购浪费时间 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做一个新项目时,项目组每天的运营成本为8万元,可是其在产品上市前夕,采购部门为了采购10万余元的包装,竟然耗费了一周时间。 理由是要找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以节约采购成本。整个营销团队因此多等待一周时间无法和客户签约。 而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企业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时并存的“隐形成本”。 当然,降低采购直接成本与本文并无冲突,但是,企业的采购部门要站在整体经营的角度综合权衡的各项指标。 3、沟通渠道不畅 大多数企业,你会发现,在同事之间的沟通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 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4、加班成瘾 很多老板总认为,员工在下班后“废寝忘食”的“加班”是一种敬业现象。殊不知,这可能隐含着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1) 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是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 (2) 加班耗费更多的员工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员工的健康,长期下去,会让一些重要员工不能长期发挥其效能,并且有为公司带来负担的隐患。 (3) 加班员工并不一定“务正业”,有些员工在下班之余,名为加班,利用公司的资源,从事其个人事情,同时还领取公司的加班费,很多企业的重要损失、数据丢失等都发生在下班时间。 5、人才流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