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下的6副后悔药

对于后悔药,可能有人理解成,此药可让生命时间从头再来。20岁犯了大错,50岁明白了,后悔药一吃,人又回到了20岁。其实,这叫痴心妄想,不叫后悔药。 什么是真正的后悔药呢?就是反省自己,放下过去的种种陋习,进而从善如流,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一个人越早改变自己,受益越多,“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后悔药比金子还宝贵,谁不想让“金子”来得更早些呢? 其实古人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后悔药,不仅要服用,如果能细细品味,定能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寇准,北宋名相(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真宗时封莱国公。 《六悔铭》短短六句话,就讲出要人及早觉悟悔改的人生智慧。 1、官行思曲,失时悔 做官时借公营私,失官时才后悔。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有权力者,若任性为之,必遭严惩。在重要管理岗位上,手握重权,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因此更要以公心为重,心要如秤,不因个人的利益或喜怒而有所偏失;心要如水,不能为谁而任意倚侧偏失。 其实,人从生下来,就会有私心的,希望自己吃到好东西,享受到好东西,这是人的本能。成家立业后,谁都有父母妻儿,谁都有家眷子息,因此,有私心乃人之常情。公心就是众人私心的集合;没有私心,就没有公心,正所谓:“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有句话叫“克己奉公”,就是说我们要克制着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一个能控制自己私欲的人,就算得上一个高尚的人。曾国藩在治军时就特别提倡公心。他曾言:“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用之。 在公与私的问题上,老子教导我们要学习圣人的做法,“圣人无欲而民自朴”,圣人无欲就可以治理天下。可以看出,老子讲的圣人是很少有私心的,其实,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受到了人民的拥戴,才使他身居万民之前。 仔细想一下,有的人满腔私心,未必能成全其私,有的人心存公心,也未必不能到达其私,其间的取舍实在值得人们深思啊! 2、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贵时不省不俭,贫穷时才后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大手大脚的舒服日子,一旦窘迫,不但物质上感觉匮乏,心理上也接受不下来,这就是富不俭用的恶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漫漫历史长河,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等等典故历历在目。凡是装门面、讲排场、骄纵挥霍的人,很快就会陷入匮乏贫困的境地。 物极必反,最繁华也就是萧条的开始,最巅峰时也就是跌落的信号。假如不注意节俭,不注意发展奋斗,奢侈糜烂,斗富比阔,势必会一贫如洗。所以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时思无日、居安思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