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挣钱的姑娘,还是值钱的姑娘?

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 A:一份薪水丰富的基础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也没什么挑战,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怎么有这样的好事?因为你年轻漂亮啊,并且,这是一个现在挺红的行业喔。 B:一个前景不错的学习机会,需要你花大力气提升自己,眼下收益一般,很可能是未来的风向——但也很难说哦,风向与未来这两个东西组合在一起是有变数的,万一不是你别打我。 三年为期,你选哪个? 呵呵,暂时不做这么纠结的选择题,咱们讲个故事先。 ******** 大概80年前,两个女人也面临了类似的选择,她们一个叫胡蝶,一个叫阮玲玉,都是当年最火的女明星。 胡蝶当时是邵逸夫哥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影视公司当家花旦,天一是当时最大的影视公司,但胡蝶觉得,“天一太过于从生意眼光出发,影片的娱乐功能多于艺术性,而且大多都在宣扬旧道德,不符合时尚潮流,即便目前拥有一定观众,但不能带给观众回味的印象。” 那时,作为天一公司长期签约的演员,她薪酬丰厚,每个月至少有70银元的固定工资,即便什么都不做,一个月也能买490斤猪肉。她主演的《白蛇传》、《孟姜女》之类古装电影虽然艺术价值欠奉,但每一部都票房不俗,片酬高昂,如果转型,既是风险也是损失。 但是,她坚持寻找突破的空间。 胡蝶非常有语言天赋,会说流利的粤语、闽南话、上海话,而当时的电影演员以广东人居多,比如张织云、杨耐梅、阮玲玉等,所以,当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时代的时候,明星们必须勤学国语,谁学得快学得好,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观众基础——就像现在的英语,要走向国际影坛,只会傻笑蹭红毯可不行。胡蝶幼年曾随父亲奔波在京奉线上,她姥姥是个北京旗人,多年来一直跟她同住,条件得天独厚,可是,为了精进,她依旧专程到北京拜梅兰芳为师学习普通话。 1931年,胡蝶主演了电影《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故事片,她立刻成为“中国电影首位发声者”,获得电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这些,除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她下了苦功无人能比的语言优势有关。《歌女红牡丹》红极一时,由明星电影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从这部电影开始,她离开老东家天一公司,戏路宽了很多。 除此之外,胡蝶系统学习过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和导演、化妆、舞蹈等十几门课,还有骑马、开车之类技能,所以,她的角色跨度很大,从卖糖果的小姑娘,到风尘女子、优渥少妇、反串男角都能从容驾驭,甚至52岁时还获得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这些看似折腾的努力,使她在“电影皇后”评选活动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数当选。 阮玲玉是当时唯一能够和胡蝶比肩的电影演员,胡蝶自己都承认:“论演技,我是不如阿阮的。” 可是,阿阮付不出她那份功夫。 因为拖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年迈,初恋男友张达民嗜赌,她疲于奔命地挣钱。好不容易摆脱张达民之后,她和“茶叶大王”唐季珊恋爱,在爱情的幸福中不可自拔,每晚去最高级的舞厅跳舞,收到富豪一栋三层楼的洋房礼物,一切都特别像一个女明星的生活,嫁入豪门似乎是最短的路径。 可是,这段路却走得特别漫长。 富豪往往不会只有一个女人,花花公子唐季珊很快辜负她,前男友张达民持续勒索,她的演艺事业也受到严重挑战,天生丽质一口标准普通话的陈燕燕成为她重要竞争对手,她却依然是小报八卦版常客。 在明星这个行业,漂亮姑娘就像一波一波的浪花,前浪未必死在沙滩上,后浪就已经风起云涌,在距离25岁生日还有18天的时候,她对爱情与人生双重绝望,吞下安眠药,在唐季珊送给她的洋房二楼自杀去世。 胡蝶和阮玲玉,代表了两类完全不同的女人。 胡蝶是“值钱”的女人,阮玲玉是“挣钱”的女人。 胡蝶愿意投资自己,她的投资并不是买几个名牌包、鞋、衣服,打扮得光彩照人,而是舍得花时间、精力学习本事,真正让自己增值。 阮玲玉热衷挣快钱,用自己的年轻、美貌、才华、身体去兑换真金白银,只是,再丰厚的物质也有耗尽的时候,何况只出不进,太年轻的时候就失去太多机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