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但不能爱得太靠近” 致逃避型依恋者:我们会爱,也会受伤

你在太幸福的时候惧怕失去,害怕给出自己所以拉远距离。献给逃避型依恋者的三个亲密关系练习,别因为害怕受伤而失去爱的勇气。 Whatever happens tomorrow, we had today. 无论明天发生什么事,至少我们拥有当下。 你是这样的一个人,渴望给出真心却不能与恋人爱得太靠近,若有天不爱了,比谁都决绝地转身就走;你不说太过遥远的承诺,对于爱情并不信仰地久天长,唯有不抱希望能不再失望;你总是在受伤以前,先弄伤别人,你的洒脱只为包裹自己的脆弱;你依旧深刻地爱着那些路过你生命的人,却总在幸福的时候惧怕坠落。 有时你也怀疑,不过想好好地爱一个人,为什么这么难呢? 成长过程里我们不断透过爱与被爱,学着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总是懵懂地勾勒爱的样态,偏离那些童话故事里的幸福结局,在人生中不断拾起一段关系又将其丢弃,每个人期待的亲密关系其实都与爱里的依恋类型有关。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由英国心理学家 Dr. John Bowlby 提出,原先理论是为研究亲子间的依恋形态和模式,后于 1987 年被学者套用至成人的恋爱关系。逃避型依恋者为其一依恋类型,逃避型依恋者,习惯于人际关系上保持距离,亲密关系与分享情绪有时会对他们形成庞大压力,为逃避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通常选择拉开心理与物理上的距离。 你若总在爱里感觉喘不过气,想逃避太过亲昵的情感关系;总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逞强,要自己在爱里保有独立;不局限自己去爱,却总很快地对爱的责任与承诺感到恐慌,急着逃离。倘若要爱,你要爱得保有刚刚好的甜腻,可以爱人,却不能爱得太靠近。 献给如你一般的逃避型依恋者,Loretta G. Breuning 博士在亲密关系心理学中提出三个爱里的练习课题,爱情或许不需细水长流,只要曾认真地为爱努力一场就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