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对,得罪的人越多!(深度好文)

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实际上这是最难做到的。中国人最讨厌没是没非的人,但是中国人最不喜欢是非分明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缘都不好,事情都办不通。 我们是要求很高的民族,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分对错分到不圆满,那你就前功尽弃。西方人是很简单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中国人绝对没有这回事。 在中国,经常犯错的人反而没有事,经常对的人反而搞得倒楣透顶,这是不是很奇怪?你要知道,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我必须要说明,听中国人的话要很小心,我们绝对不是要你同流合污,绝对不是要你投机取巧,但是我们要你顾虑大家的面子,要你能够随机应变,要你能够忍一时之气,否则这个是非永远是讲不通的。 是非在中国社会是高度困难的一件事情,说清楚一点,我们是中有非,非中有是,这个人这一部分做对了,他一定有一部分是做错的。一个服务员跟客人吵起来,你再有理由,也还是你错,为什么?你让他不高兴,你就是错的。不管你怎么对,你让他不高兴,那你就是错了。 西方人吵架,对错会分得很清楚。中国人两兄弟吵架了,是不能分谁对谁错的。因为分了你对我错以后,兄弟就不会同心,以后就没有感情了。我们看到西方人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没有我们深厚的。大人在处理这种兄弟吵架的事情时,一定要说两个都有错,两个都该骂,然后还要告诉他们,兄弟只有不吵架才是对的,只要吵架,两人都错。这叫做大是非跟小是非。 中国人是讲大是非的,只要是兄弟就不能吵架,有什么事好好商量。小是非是说,一定要分谁对谁错,分半天,分到最后离心离德,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还不如路人。 现在的小孩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告诉爸爸妈妈,我的信你们不能看。可是中国的父母不会接受这样的说辞,不看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干什么?那种允许孩子有个人隐私的做法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外国人是孩子的事情他自己负责,因为在外国,孩子到18岁以后,他跟父母几乎没什么关系了。在中国,孩子到了30岁,还是父母的孩子;孩子40岁做错了事情,做父母的会更丢脸。 外国人看到小孩,会先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每次看到这个都觉得很好笑:小孩叫什么名字,跟你有什么关系?中国人不会这样问,中国人看到小孩,二话不说,先问:“你爸爸是谁?”你爸爸是谁比较重要,你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见,中国人永远是连在一起的,中国人见到小孩,比较关心的是他爸爸是谁,至于他叫什么名字,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太注意,因为他分量不够。而且我们据此可以随时变化——你爸爸是谁——我爸爸是领导——请进请进,拿出家里最好的巧克力糖给他吃。有人就因此说中国人很势利。我想请问大家:势利好不好? 你说不好。那我告诉你,就是因为势利,我们为了人家看得起;所以才会争气,才会不断上进,否则,如果大家都一样,你还要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干什么?我们中国人,无论到了哪里,永远都会想一件事,叫做:光宗耀祖! 你说好。那你太肤浅了。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吗? 那么,中国人很现实很势利,好不好?我想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中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四个字,合理就好。根本没有绝对的:好坏是非。 所以,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切记: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读后感悟】“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难听又难懂,相反,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孩子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摒弃了华而不实。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信心,甚至破灭他对生存的希望;但一句话也可以鼓励一个人从失落中走出来,或让人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从此改变他的人生。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吝啬说一句鼓励的话,给一个信任的眼神,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自己也许是很有限的,但他却可能帮助激发另一个人的无穷潜能。 摘自《班主任之友》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