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的进城路,要走多长?

村中某长辈,家境贫寒,从我记事起一直住在五十年代建的破旧老房子里边,至今三十年过去,依然如此。家有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都在城市安家落户,这在农村也算是光耀门楣了。这个看似美好励志的故事,却有着另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讲述方式。

大儿子A的故事

A长我七岁,考上了山东某大学学矿业,在农村也算是大喜事。但就在高考前体检时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农村人不了解情况也不明白政策,只是听说有可能被学校禁止入学,A和家里人一下子就懵了,赶紧花巨资到处拜访“名医”治疗,最终这临时抱佛脚也没显灵,只能硬着头皮先到学校报名看看情况再说,也是机缘巧合,入学体检时A托人找了位本校同学替代抽血检查,算是蒙混过关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一直担心学校会发现,怕某天查出来会被开除,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而且,那所学校要求每年体检一次,每次他都如临大敌一般。为了能够摆脱这诅咒,家人和他始终坚持不懈拜访各路“名医”,寻求各种偏方,四年从未停止,生怕中间有突击检查被发现然后开除,或者毕业体检出问题拿不到毕业证。

四年中药也从来没停过,先西药,后中药;先瞒着所有人到校外找隐秘的小诊所帮着打针,后来仍觉不妥,干脆自己给自己注射药物;或者就是求爷爷告奶奶找各种地方帮自己煎中药,一次煎好分开装袋,回来藏起来喝上一周,然后继续。

试想,晚上十点后,昏黄的路灯下,他一个人拎着药匆匆出去,又小心翼翼地回来,是何等心境。就为了这本就看不好的“病”,吃药的钱几乎和生活费一样多,他自己兼职和父母辛苦劳作的钱都搭进去仍不免捉襟见肘。四年如履薄冰的大学生活后,他终于安然毕业,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故事至今被村里人传为佳话,A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濮阳的姑娘,这位姑娘虽然学历不高,但长得很漂亮,父亲是包工头,家境也很好。因为爱情,A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濮阳油田工作,女孩爸妈也出钱给两人买了房子,结婚生子。

对于男方家庭来说,虽然儿子远离家乡还被人视做入赘,但毕竟算是在城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家里也没出多少钱,也算很高兴的事情了。村里人都羡慕说他们的儿子争气,找了个好老婆,一下子省了多少钱啊。他们虽然心有不甘,但毕竟儿子过的不错,儿媳妇也孝顺,孙子乖巧可爱,因此也算是享受天伦之乐了。

然而清福没享几年,A不甘于呆在濮阳这个小地方,也不甘于生活在岳父岳母和媳妇的阴影下,执意要考研究生,而且拒绝了单位出钱培养的条件,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为此他不但跟岳父岳母闹得不愉快,还跟单位也谈崩了,最后单位扣了他的档案、学籍、报考材料和准考证等一切材料。

他也倒不含糊,硬是重新跑了一遍自己上过的中学和大学,以及县里的档案部门,另外办了一套材料才勉强应付过去。他爸妈虽然不乐意,但终究“儿大不由爷”,只能由他去折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

三年后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岳父岳母又提出条件说,只要你回到濮阳,我们再给你全款买个房子,然后帮你打点一切关系在这里谋个一官半职。

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然后去了南京一个矿业研究院,随后用所有的积蓄在南京付了首付,背着贷款过日子,为了多挣点钱,他主动申请各种到野外工作的机会。

终于也算是安稳了,今年年初就决定把老婆孩子都接到南京。然而,老婆因为学历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孩子上小学每个月都要花钱,原来老婆孩子由岳父岳母养着没感觉出什么,这下子又要还房贷又要养活老婆孩子,全部由自己承担以后开支突然多了很多,压力倍增。

因为孩子还小,需要有人照看,又请不起保姆,无奈之下只能把他妈接到了南京照顾孩子,而此次回家正好听他妈谈及在南京的生活:

“城市里的生活真好啊,楼下就有公交车,到哪儿都方便。可是花钱也真厉害,随便一百块钱破开说话间就没了。小孩子上个幼儿园,每天一睁眼就得几十块钱,一个月一千块钱都打不住,这还不算报这个班那个班的,人家都上了你不让上?你们那个时候上学,一学期也不到一百块啊。

这幸好是我去了,我这当妈的帮他看孩子不要钱,要不然每个月不又得三四千?就我这还是特别省的呢,去什么地方能走路就不做公交,去买菜什么便宜要什么,今天白菜最便宜,我就要白菜,东瓜两头最便宜,我就要两头,肉每次都是三五块钱拿一点,他们老抱怨我做的饭不见荤腥。就这样我两个月还花了五六千呢,你敢算?而且我去都得自带生活费……”

我很惊讶:“自带生活费,儿子为啥不给啊?”

她说:“让当妈的给儿子要钱,心里难受啊,别看你们上学时要一百不敢给九十,但要是让当妈的问你要钱,一来看你们也不容易张不开口,二来你们如果当时身上没钱说没有的时候,你知道当妈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么?而且如果只有儿子了什么都好说,不是还有媳妇在么,当老人的生怕你们过不好,钱的事情最容易让你们闹别扭,你说你们拌嘴,当妈的心里能不难受吗?”

我:“那你咋办啊?”

她说:“钱的事能自己掏就自己掏,实在不行趁媳妇不在家的时候问儿子要。对儿子我不满意的时候可以劈头盖脸骂他一顿,毕竟我养你们这么大,不能老了老了再让你们骑到我头上给我气受。但只要媳妇在场,任何事能忍就忍,她说什么我就听着,她让干啥我干啥,他们拌嘴了我实在听不下去就下楼转转,当没听见,回来该咋样还咋样。你知道么?老头子在家里每天起早贪黑赚的这点钱,还不够我给大儿子贴赔的。”

“你说我供养他们上个大学有啥用,要是在农村,你们也不会想那么多,早就盖好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安安生生过日子了,我们老两口早都该享福了,都60快奔70去的人了,你看村里这个年纪的哪个不是在家哄哄孩子享福的。你看你们上大学花钱,上完大学家里还得出钱补贴你们,真不如规规矩矩在家过日子的。要紧的是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要不然我肯定不再供你们上大学,全都给我在家种地打工,既能守着我,也不花那么多钱。”

“你们都说的可好,早几年就说什么不让我们种地了,也不让我们起早贪黑挣钱了,他们兄弟俩一人每月给我们五百块钱,一个月一千块钱让我们享福。你要知道,现在这一千块钱哪儿经得起话啊,上街买点菜,一会儿一百就没了。即便如此,他们真能给也行,也算我们的福气。你看他们现在每月过的,挣的还没有花的多,哪儿有钱给我们俩,还五百,我连五毛钱都没见着,倒是我每月不知道给他们几个五百。我也知道他们过得不容易,的确是拿不出来,你咋他?但是你想想,他们都三十五六快四十的人了。我现在算是想清楚了,我再也不会听他们的了,他们就是说的天花乱坠,我也还是守着我这几亩地,我还得到旁边厂子里干活挣钱,不为别的,就为了我手里能有点闲钱,不管多少吧,那总是我的,不用问你们要。最起码我们老两口有一天突然生病躺那了,你们都不在身边,我至少有钱上医院。你们都离家这么远,我总不能说人躺那儿了等你们给家打钱我才去医院吧?而且那时候你们有没有钱还另说呢,媳妇让出多出少也另说呢!有了我自己这每年几千块钱,至少我心里踏实,我谁也不求,谁也不指望你们,你们想起有这个爸妈了给点我们就要,不给我们也不用向你们伸手。”

以上是大儿子的故事,虽然不让老两口省心,但相比下边要说的小儿子,已经好很多啦!下边再说说小儿子的事情。

小儿子B的故事

B比A小两岁,从小就是村中学霸,即那种如雷贯耳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从村小学被保送到县重点高中,还曾跳过级,小时总被父母当作模范激励我,我们总当成传说一般。就这样一路高歌挺进,都被老师视若明珠,父母也脸上有光。因家境贫寒,难免被视为改变家庭命运的寄托。无奈高考不尽如人意,只上了哈军工的工商管理。但尽管如此,对于农村贫寒子弟而言这也算上了名牌大学,家里总算是有了希望。

B不比A,大学中没有提心吊胆的经历,虽然清苦了些,但也算是一帆风顺毕业了。然后毕业后风波才刚刚开始。

B从小腼腆文静,不善言辞,大学毕业后进入安徽某银行工作,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负责每天晚上八点前将合肥市各分行存款清点完毕后,将现金送到总行。本来也算是颇为体面和有前途的工作,天长日久,出人头地也不是问题。无奈B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那么多钱,整天拎着几百上千万现金,真是如鲠在喉,生怕有一天自己出了问题连赔都赔不起。

如此的日子过了一两个月,每天提心吊胆心理压力极大不说,连累父母也跟着睡不着觉,加上水土不服,B竟然大病了一场,之后连辞职报告都没递,就狼狈逃回家里,说什么也不回去了。最后被公司起诉,赔了些钱才解除合同。

父母出人头地的希望落空了,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无奈继续供养,见其适合读书,便让其在家复习考研究生,后来几年到是一帆风顺,在郑州读了研究生和博士,毕业后进了豫北某大型国企,工资也很高。这下爸妈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享清福了!

而造化弄人,这时候他读博时谈的女朋友却去了平顶山,因割舍不下,他就又从国企辞职,南下平顶山投奔,进了一所高校当老师,虽然波折不断,但也算是终于稳定了。紧接着,就是结婚买房,因为双方都家境贫寒,只能靠他们自己的一点积蓄,七拼八凑终于凑齐了首付,买了个不大不小的房子,安家了。

一切落定以后,他终于可以松口气,跟爸妈说:“你们年纪都大了,不要再种地了,也不要再去附近的厂里打工了,我们哥俩都工作了,以后我们养你们,你们就在家享清福吧。”

如果故事到此结算也算圆满,可是这次回家看见老两口,人憔悴了很多,天天愁眉紧锁,唉声叹气,说话也没了劲头。一问才知,原来B竟然被查出“血小板低”,虽不似白血病那般可怕,但毕竟也不是小事,刚刚过几天舒坦日子的父母又一次崩溃了。

B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花了几万块钱仍然没有起色,工作也只能暂停,回家养病。因为有房贷,媳妇继续工作养家,无奈还得让母亲先从南京的哥哥那边回来,先照顾小儿子,父亲则在家里打工赚钱,家里东拆西借两万块钱也给小儿子带过去,以解燃眉之急。

值得庆幸的是,这老两口身体还算健康壮硕,并没有给他们兄弟俩添什么麻烦,一旦他们生个病啥的,真不知道该是何种境况了?但常年的劳作早已把他们两口的身子掏空了,再过些年恐怕就很难说了。

后记:

他们这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路太漫长了,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对他们而言就如天塌了一般。教育可以给他们视野和知识,但很难给他们勇气、胆识、魄力,因为任何尝试和勇气都承担得起代价,家境贫寒的农村人没有这份筹码和底气(城市底层的人估计也好不了多少)。这是一种天生的缺陷,甚至很可能会成为这些人背负一生而无法卸下的隐形枷锁,无论他将来发达也好,穷苦也罢。

图来自: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