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和妈妈哪里“不一样”!

爱幼儿是老师的天职,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这两种爱究竟哪儿不一样呢? 当孩子不吃饭时 老师:会鼓励他独自进餐,会分析不吃饭的害处给他听,必要时,则让孩子少吃(如生病时),因为老师明白孩子饿时自然会吃。 妈妈:一边喂,一边哄,有时为喂一口饭跟着孩子后面跑,或者恐吓、命令、强迫孩子吃,生怕饿着孩子。一顿饭下来,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急火攻心。 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时 老师:要求小朋友共同分享。 妈妈:恨不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让自己的孩子独享。 当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做时 老师:会编个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自己动手,而不是帮忙代替,孩子一时想不通时,则暂时把事情放在一边,等孩子想通后再做。 妈妈:常常包办代替,一则怕孩子累着,二则嫌孩子手脚慢,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爽快。 当孩子摔倒时 老师:会鼓励小朋友自己爬起来,安慰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让小朋友从中取得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妈妈:则会立刻奔过去扶起来,一边哄孩子,一边责怪让孩子摔倒的东西。 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 老师:会同他讲道理或冷处理,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不能解决问题。 妈妈:则会又哄又骗,或满足孩子无理要求,或打骂一通强迫孩子停止哭闹。 家长朋友,你不觉得老师的爱更深沉、更博大么?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性强,就请不要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给你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一份支持和信任,她们同样爱您的孩子! 致家长:幼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为您的孩子蹲下身去擦干眼泪还愿意为您的孩子擦净屁股并无怨无悔的“外人”。善待您孩子的老师,就是善待您的孩子。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如何教导孩子负责任

读小学的孩子总是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也不整理自己的书包、作业及内务。反正找不到东西时,只要喊妈妈帮忙找就好了,三不五时忘记带作业,也只要叫父母帮他送到学校就解决了……所以遇到有任何问题,他只负责哭爹喊娘、叫救命即可,这样就算发生任何差池,他也只要抱怨是父母没有帮他处理好他的事物。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教养态度提醒 退居一旁,将「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承担 俗话说:「能干妈妈笨女儿」。意指父母若包山包海为孩子做太多,就会教养出什么都不会做、只会推给父母为他做、完全缺乏责任感的孩子。为人父母当然绝不希望自己教养出这样的孩子,但为何许多父母都「情不自禁」的老是为孩子做太多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基于太「爱」孩子,不忍心看他吃苦、受累、负面情绪强烈。 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仍把孩子当成是襁褓中、需要父母全天候协助、照拂的小婴儿,而忘了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需要父母适时的放手,才能从父母的身边「剪断脐带做大人」。 因此,每逢孩子生日,父母在热闹为他庆生之余,是否应该要检视一下:有多少属于孩子的事务及问题,父母应该要退居一旁,将面对和处理的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去承担?同时,比买给他最时髦、新奇或昂贵、精巧的生日礼物更具意义的是告诉孩子:你又大了一岁,所以有些事情要让你自己来面对处理。我仍然会协助你,但是不会再代替你去做或是为你负责了……因为「放手,让孩子独立」,才是父母能送给孩子最棒和最好的礼物。 教养SOP五大步骤 Step 1 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 父母经常要帮孩子找他不知乱摆去哪的东西,还要帮他把漏带的作业、课本送到学校……这些父母的「额外服务」已经够烦人了,他还不知感谢、总是推卸责任是爸妈没有替他处理好,使得父母「好心被雷劈」地忍不住火冒三丈。所以,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争取权力。 Step 2 处理父母的情绪 父母若总是乘着怒气教训孩子,只会刺激他的婴儿自我变得强大,使得孩子的行为及态度更加恶劣而已。因此,在面对孩子许多惯犯的问题上,父母更要冷静处理以便能及时导正孩子渐成习性的不当行为。 Step 3 厘清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不懂自理私人事务,导致个人的东西遗失、找不到、没带……这些所谓丢三落四的行为,如果没有实质影响到别人,例如,弄丢的是别人的东西,那么问题所有权都属于孩子的。 不过,问题虽然属于孩子的,但他却总把责任推给父母、或是觉得父母有必要帮他,这个行为就实质影响到父母,此时,父母就可以我的讯息来表明立场,也可一并纠正孩子错误的态度和观念,并厘清问题的责任归属: 你自己不把东西归回原位,现在却吵着要我帮你找,找不到还要我买新的给你,但这些都不是我造成的却要我负责……这太不合理了吧⁈ 昨天你没有整理好书包,结果今天却要我送作业给你。但是这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应该自己负责吗?怎么反而倒霉的是我呢⁈ 当父母坚持将孩子的责任交回给他,迫使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处理,他当然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此时,父母可运用反映倾听以协助孩子纾解情绪: 找不到东西真的很急人,难怪你会希望我买一个新的给你,就能立刻解决问题了。

Read more

如何教孩子理财?

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智商情商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理财能力。无论你是否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商人,还是经济学家,理财能力都是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让孩子建立理财意识,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有6个方法: 1)  让孩子尽早认识钱币 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智商情商以及爱好的时候,应该尽早让孩子学会钱财,比如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展示钱币,告诉他这些钱币的面值,并且引导他通过大小颜色数字来判断面值。对于有计算能力的孩子可以教育他如何进行钱币的换算。 2)  让孩子理解钱的含义 让孩子理解钱的含义就是让孩子懂得钱的用途,不再将钱币只考虑为一枚金属板或者一张纸片,而是告诉孩子钱的发展,从以前的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介质的商品流通,告诉孩子钱币可以购买他喜欢吃的棒棒糖,他喜欢的玩具。尽可能的在商场购物时,在孩子面前用现金交易,让孩子自己拿着钱去付钱,让孩子自己计算找零。 3)  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理财 认识钱币不等于理财,理财是要孩子懂得如何合理使用钱财。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理解能力,讲解银行,存取款,利率,网购等有关理财的基本概念,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财概念,例如投资,金融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甚至报表,K线图这些专业术语根据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方向自行选择。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取钱,让孩子知道怎样操作。在孩子有了一定理解后,可以为孩子建立账户,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 4)通过游戏来强化理财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强化孩子的理财意识,教导怎样将钱用在合理的地方,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自强负责的品质。例如让孩子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玩买卖交易的游戏,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儿交换玩具,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儿童大富翁这类简单的理财游戏。 5)让孩子参与理财的培养 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简单易懂的儿童理财书籍,玩具等来激发孩子对理财的认知与爱好,也可以在月初给孩子一笔零花钱,让孩子自己负责花销,但教育他将每一笔开销都清楚地记在自己的理财本本上,让他自己切身感受理财的重要性。 6)让孩子接受儿童理财专业教育 国内专业的儿童理财教育并不多,但是在国外这项教育已经成为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常规训练。据我了解,由香港少儿学院组织开展的少儿理财能力等级考试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为儿童和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理财教育的课程。如果有机会不妨让孩子参与这样的专业教育,对孩子是一种锻炼,一种进步。 本文由LEE原创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肥胖≠生长发育良好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观念:“我的孩子虽然胖一点,但是这正说明我的孩子营养好,营养好就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儿童肥胖可以给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小儿早期发胖会使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 因为体重过重,加上缺钙,容易发生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O形腿)及扁平足等畸形。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变快,导致骨龄提前。而这样有可能导致骨头发育过早停止,骨骺过早关闭,从而使胖孩子小时候显得比较高,到了别人蹿个时反而长得慢,最后的个头反而不如体重正常的孩子。 在胖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并不高,甚至偏低,而游离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增高,这很可能是胖孩子生长加速的原因。 肥胖对青春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肥胖女孩可出现青春期提前,过早初潮及乳腺过早发育,可能比普通孩子提前1~2年。但她们在成年以后,反而容易发生排卵障碍、卵子发育不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低下,结果导致不孕。男孩子的情况则较为复杂,肥胖男孩既可以出现早熟,又可能出现青春发育延迟。严重肥胖更多的是延缓青春发育的步调。乳腺发育是肥胖男孩的最大麻烦。不少正常男孩在青春期也有乳房发育,但不严重,而且2、3年后就缓解了。胖男孩乳房发育的发生率明显高过普通男孩,而且消退得要晚得多。有人观察发现,胖男孩中睾丸萎缩、阴茎短小、前列腺发育较差者常见。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容易发生性功能低减。 胖孩子青春发育异常的原因尚不清楚。最新研究表明,瘦素水平的变化很可能是肥胖影响青春发育的一个重要机制。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关于家庭教育的名言

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2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2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24、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2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Read more

惯子等于杀子,别让你的孩子恨你一辈子

从小就听大人说,惯子等于杀子。还连带着听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寡妇,从小把孩子拉扯大,不说也不碰,惯得不得了,后来孩子偷东西了,还是惯,最后越偷越大,判了死刑。临死前,要求见他娘一面,要吃他娘最后一口奶。结果,把他娘奶头咬了下来,还恨恨地说,如果你当初不这样惯我,我不会有今天。 可惜,这样的话今天没有人说了,故事也失了踪。极目望去,似乎人人都在惯孩子。当然,惯孩子的结果,未必都有故事上讲的那么可怕,好些孩子虽然娇生惯养,但心地还挺善良,做不了什么坏事。但娇惯的结果,的确不怎么样,现在人们抱怨80后、90后的毛病,其实说到底,都是抱怨者这一辈给惯出来的。 城里的孩子娇惯,农村的孩子也娇惯。从前大学里,农村来的学生,什么都会干,也肯干,但现在农村来的学生,甚至比城里的孩子还娇生惯养,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会,还不是娇惯最大的恶果,大不了以后成家了,两个人从头学做家务。动手能力差,多挨老板克,自己慢慢学就是。反正历史留给这个时代的,就是这样的80后,90后,他们父辈的当家人,不接受,也得接受,不用,也得用,因为没有更好的。娇惯的最大恶果,是这一批的孩子,普遍责任心不强,或者说,不自立。 作为老师,每年都会帮一些贫困的学生,每次借钱,都说好了是借,不是给。当然,如果他们不还,我也不会逼债。其实,我并不在乎那几个钱。但是,我发现,凡是男学生,毕业之后多数不还,而女学生大多都还。很明显,男孩子被惯的比女孩子厉害,在他们眼里,还不还钱,本是个无所谓的事。他们根本没想过,还钱是一份责任,不还钱,不仅丢了自己的那份责任,而且也丢了面子。他们连在我面前丢了面子都不在乎,很难想象,到了社会上,他们是不是会在乎自己的脸面,自己的尊严。我当然也没法相信,他们日后能做出什么成就。 其实,每个大人,即使不讲那个传统的故事,他们也都知道,惯孩子不好。之所以非惯不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人们都输不起。好些被娇惯习惯了的孩子,只要索要不能被满足,动辄以自杀相威胁,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只好缴械投降。其实,即使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所谓国策难以改变,在一个孩子的前提下,从理性角度,不惯也比惯是更合理的选择。 所谓的惯,在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孩子折掉,但现实社会中,有几人能做到真的把孩子天天含在嘴里,捧在手心?无论如何,孩子总要自己在人世间行走。这样行走,就会有风险,有疾病。事实上,人就像其他动物一样,生下来就会有风险,无论担心与否,小心与否,风险总是会有。从概率上讲,让孩子经些风雨,受点磨练,活下来而且活得好的概率反而要高。即使娇生惯养,所有的事情都大人包办,父母一般来讲,总会死的孩子的后面,那么孩子后面的日子肯定要过的相当艰难。不仅吃苦的概率注定大,折损的风险也大了。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

营造适合孩子的家庭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桃乐丝‧诺特 (Dorothy Law Nolte) 描绘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间的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就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就学会自我肯定;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就学会自爱…… 对于依恋家庭、依恋父母的女孩来说,家庭与社会相比,前者对她们的影响更大,因为家庭是她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赖以生存的地方。那么,什么家庭氛围适合女孩成长呢? 一位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父母和家庭有哪些最迫切的要求,走访二十多个国家,针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惊异: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罪的要求并非经济、物质条件,而是: 1.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2. 对每个孩子应该一视同仁 3. 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 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不可互相责备 5.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亲密时间 6.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 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 8. 决定全家的事情时,应该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9.

Read more

三个字做个好妈妈:静、弱、慈

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气质都是有差异的。 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然而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 其实,做一个好妈妈并不难,只要做到“静”“弱”“慈”这三个字就可以了。 静 《苏氏家语》:“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孔子家的孩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孩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妈妈的性格脾气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妈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平和,一种“静”的状态。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心稳定。 孩子需要妈妈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妈妈常常保持温和平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如果妈妈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孩子的性情也就多变,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于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人的智力只有在不受外界压力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是因为智力,所以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况,作为一个妈妈,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弱 西汉刘向《说苑》:“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 妈妈强势对孩子非常不好,尤其是男孩子。 妈妈不要强势到为孩子提供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甚至代替孩子选择志向、谋划人生道路。 其实小孩是这样,妈妈被动了,孩子反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妈妈需做出改变,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就算不能跟孩子做朋友,至少不能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妈妈。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的强势面前一点点的削弱。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妈妈,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慈 可以在体力上、智力上考验孩子,却不要在感情上考验孩子。

Read more

夸孩子的方式不对会出大问题

都说我们老一辈的父母很吝啬对孩子的赞扬和鼓励,于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必须多肯定孩子,这才能让孩子更有自信。但是诸位爸爸妈妈要注意,夸奖孩子也是有讲究的。角度不对,可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了! “你真棒”、“真聪明”这些表扬孩子的话,似乎是不少父母的口头禅。暂且不说这样夸奖孩子对不对,先看看下面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研究发现,“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巨大的差别。 实验第一阶段 研究员每次从班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的智力拼图任务,由于第一阶段的任务比较简单,所有孩子都能完成。测试完成后,研究员会把分数告诉孩子,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员把参加实验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半的孩子得到的是表扬他们的话,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另一半孩子得到的是鼓励他们的话,如“你刚才很专注,用心,看得出你很努力,加油!” 实验第二阶段 随后,孩子们开始参加第二轮的挑战,这一轮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拼图任务。结果发现,上一轮被夸奖“聪明、很棒”的孩子,大部分都选择了难度较小的拼图任务,而被鼓励“努力、专注”的孩子,则大部分都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实验第三阶段 所有孩子参加相同难度的测试,这次拼图任务是初一年级学生的水平考题,因此基本所有的学生都无法完成测试。 实验第四阶段 所有孩子参与难度相同的测试,这次的难度与他们的能力相当,但是需要努力才能完成。实验结果发现,被夸奖“努力、专注”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很棒”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看到这里,你或许也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表扬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了: 1、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是同时更害怕挑战,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失败后,“聪明”的帽子会被摘掉;相反,被夸奖“很努力”的孩子会更愿意接受挑战,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不会感到太沮丧,因为自己已经尽全力了。 2、“聪明”是一个标签,一旦贴在了孩子的身上,极容易滋长孩子“输不起”的心态;被称赞“努力”,对孩子来说却是一股力量,能让孩子不怕失败,尽力尝试。 3、被称赞“聪明”的孩子对成败的敏感性很强,一旦不成功,便会怀疑自己,从而影响接下来的发挥;被称赞“努力”的孩子则更享受过程,在挑战中表现出积极思考、专注的态度,更有利于孩子在挑战中胜出。 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期,肯定孩子的天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他会因此而自我感觉良好,轻视“努力”、“勤奋”、“专注”的因素,甚至害怕自己努力了以后,却仍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害怕自己没有别人想象中的“聪明”。另外,“你真棒”这一句泛滥的话也没有把孩子夸在点子上。 “宝贝你真棒,妈妈觉得你是一个特别棒的小孩。” “今天你表现得真棒,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的。” 这样夸孩子似乎没错,但稍微思考一下,便觉得其中有矛盾了:孩子今天好好吃饭了,你说一句“你真棒”,孩子费了好大的努力才学会背一首诗,结果你也是一句“你真棒”就打发了。实际上孩子学会背一首诗,你心里肯定是很高兴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夸奖,最后只好又来一句“你真棒”。 夸孩子要具体针对这件事情来夸,才算夸到了点子上。例如,“你昨天还说这首诗太难了,今天却能背出来了,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种态度很赞,加油!”孩子会知道,自己努力的过程妈妈是看到的,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因此才会受到鼓励,继续努力。 每个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孩子的力量源泉。但是“真聪明”、“真棒”这种赞赏式的话语,并不走心,不能实实在在地让孩子相信自己,甚至会产生其他不好的影响。 作者:佚名 | 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