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德国,你会想到什么呢?精密的仪器?精良的汽车?先进的化工,医药制造?足球?还有啤酒?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德国制造。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另外一个德国制造:那就是—德国的孩子!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来自朱春光导演《德国“制造”的孩子》,这是一个关于德国幼儿园的普通生活,以两个华裔孩子为线索的纪录片,看完发人深省。
整部纪录片在德国南部的一座城市因格尔斯塔特拍摄,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
小米和小麦两姐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华裔家庭,从小就在这座德国城市长大,她们每天7点会准时起床,吃好早饭整理好书包穿戴整齐,因为爸爸工作太忙,所以8点多左右由妈妈送他们上幼儿园。
小米和小麦的妈妈介绍说:“在德国,一般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来带孩子,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是不会帮忙的”
晨会
幼儿园将小朋友们分成各个小组,到了8点半,幼儿园有个Morgenkreis(晨会)的活动,是每个小组的固定例会。
老师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小朋友说出今天的日期,天气,发生了些什么事这类的话题。
能够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和熟悉一些数字的概念。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去过的地方。
项目
幼儿园的教育过程更倾向于使用Projekt(项目)的形式。由孩子们自己来制定兴趣点然后予以实现。每个孩子都学着自己动手把梦想变成现实。
最近大家正在做一个介绍美国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要做一个自由女神像。经过了漫长的制作,孩子们的作品即将完工了。
一个月后,幼儿园联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展示孩子们的成果。每一个思考、动手、讨论的过程都被记录下来并放在平台上展示。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孩子还能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
这个仪式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并感到骄傲,也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在德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让别人告诉他要做什么。
德国过去对于幼儿教育也有很长一段混沌时期。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个有创造力的独立的人。所以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过去的幼儿教育不再适应,德国的教育改革孕育而来。
院长说,德国教育理念深信不疑地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克隆人。
当孩子说我可以做到的时候,将来他才能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要教会他们生活不会一直美好,但是生活终将美好,重要的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塑造了强大的民族
在德国的公共场所,你看不到喧闹、喊叫的孩子,安静读书的是大多数。在德国,从家庭到学校甚至到整个社会,都很鼓励孩子阅读,那里的公共场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辟出一个安静的角落提供书给孩子读。
德国不主张“学前教育”,不准教孩子学数学、认字母,但却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们阅读。我的房东先生说,他从几个孩子刚出生就开始给他们读书。他还经常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用他的话说: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书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
健全的人格是锻造逻辑
德国人的很多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比如严谨、守规则、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国,有一大套和儿童教育有关的绘本,书店里到处都是,德国孩子几乎都看过。
它用一个个暖暖的故事,来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养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来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来源/开元网
图/wallco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