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当你看到有些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时,你会心生鄙夷,觉得这样的人两面三刀,道德败坏。
然而职场似乎并不如你所愿般一清二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这种人往往能够爬到较高的职位,受到领导的赏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领导们一个个都瞎了眼吗?
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位李姐似乎脾气不太好,容易发火。
阿珍说有一次,销售部的老张来财务部找李姐报销,发票有些不规范,李姐看完很是恼怒,对老张说——
“看看你,怎么每次报销总有不规范的单据呢?都是干了多年的老同志了,怎么总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你是不是心存侥幸啊,觉得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就想让我给你网开一面吗?告诉你,报销制度是一视同仁的!”
老张瞬间懵了,阿珍也懵了,大家都觉得,不就是报销吗,至于这么较真嘛。
但这次之后,老张的报销果然规范了很多。
- 李姐的职场之路更是扶摇直上,从一名普通的出纳,到提拔为主办会计,到最后成为部门主管,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职业的三级跳。
按阿珍的话说,当上主管之后的李姐变脸更快了。
有个员工之前在公司表现不错,李姐和她关系非常好,可这个员工后来去了竞争机构,再来公司的时候,李姐始终都没露过笑脸。
“晓璃老师,你说为什么职场中类似李姐这样的人,反而能吃得开呢?”阿珍不解地问。
- 事实上,随着职场经验的丰富,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职场高人都擅长表演,因为他们早已练就了一个本领,那就是在什么职位上该做什么如何做,心中历历分明。
比如,作为一个管理者,发现新员工做事做不好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将这个机会分给其他人做,但如果这样做了,这个新员工就会丧失成长机会,所以,为了促进他把这件事做好,领导往往会表现出家长的特质,那就是严厉批评。
但为何一个职场新人被领导说了一顿之后会觉得委屈呢?
- 因为职场新人对于角色的认知过于单一,在职场中完全本色演出,误把领导对他职场角色的要求当做是对他个人的评判,这就感觉受不了了,就成了传说中的“玻璃心”。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 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扮演合适的角色。
而“玻璃心”的职场人,往往混淆了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并且简单粗暴地将李姐这般擅长职业角色扮演的人定义为“道德败坏”,实在有些幼稚了。
什么是职业化?
- 不论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一旦从事了一份职业,就需要扮演得体的职业角色。
诚如老罗所言,这不是口是心非,也不是道德瑕疵,而是难能可贵的“角色意识”。
这就像我们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那样。
话说周恩来总理去一个单位,守门的警卫员说,必须出示证件才予以进入,周恩来总理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遵守职业规范,值得人们效仿与学习。
瞧,这位警卫员展现的素质就是高度的职业化啊。
所以,通过今天的分享,想必你对“玻璃心”有了一番新的认知——
所谓玻璃心,就是一个人缺乏职业化的情绪表现;你越早克服它,就越有利于你在职场中的成长与进步。
作者:赵晓璃
图来自: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