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负面印象,其实是源自于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中如果只有一个小孩,难免会因为在爸妈及长辈什么都给的溺爱之下,成为被宠坏的“惯宝宝”。疼爱与过度宠爱仅一线之隔,关于独生子女的教养问题,对于各位爸爸妈妈,专家有以下九点建议。
一、有爱,也要有原则
家中要有既定的规范,让孩子可以遵循,就不会从小即任性妄为,伤害自己或他人。例如:拿爸妈的东西要用借的方式,而不是拿了就走。如此一来,在外才会懂得想要东西时,是要用问、而非用“抢”的方式。
二、提供更多的同侪互动机会
因为缺乏兄弟姊妹,所以许多家长会有错误的迷思,认为孩子若要和同侪互动,就应早点送入学校。不过,如果孩子长期以来习惯一个人,一下子进入团体生活(例如幼儿园),反而会不知所措,进而进入自我中心的世界;且在不知如何交朋友的状况下,又想要引人注意,可能会经常吵着爸妈买糖果、饼干和同侪分享,或者是使用攻击、抢夺、破坏、挑衅、不遵守规则等策略来引起注意。
因此,爸妈应该要让独生子女有机会学习社交技巧,可以先从好朋友、好邻居或兄弟姐妹间的孩子开始互动,从中引导孩子轮流、分享等,看到爸妈自然地与别的孩子互动,孩子也更容易亲近其他同侪。
三、父母亲的冲突不要将孩子扯进来
因为家中只有三个人,所以爸妈很容易把情绪带给孩子,如此将带给孩子偌大压力。若孩子经常听到:“你爸爸很讨厌耶!有空都不带你出去玩,只想休息⋯⋯” 诸如此类的负面话语,这种拉拢或挑拨的行为将很容易影响孩子,甚至让孩子有样学样。所以爸爸妈妈请记住,父母之间表现出爱的行为,便可增加孩子的正向情绪及行为表现。
四、孩子会长大,要适时放手
现代的爸妈经常做得太多太快,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损失学习独立的机会,尤其独生子女的家长最容易有这样的行为,深怕唯一的孩子不快乐。
反观有手足的家庭,因为父母注意力被分散,孩子反而比较独立,有责任感。所以从小训练孩子生活自理,包括收玩具、摺棉被、做家事,养成分享和自理的习惯,孩子就不会变成家中的“小霸王”。
五、孩子是独立个体,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强项
独生子女的特质有点像老大,因为和大人相处时间较长,会去迎合大人而在乎成就感,例如妈妈觉得会弹琴很好,所以得弹琴,藉此找到自己的价值,但这无疑会让孩子感受到莫名的压力。
因此,父母从小就该观察孩子独特的气质是什么,鼓励孩子朝着其优势发展,而不是追求大人眼中的成就。例如认为孩子喜欢唱歌、喜欢音乐,所以送孩子去音乐教室学习,但别没多久就演变成去计较孩子有没有弹好琴,而不是赞美孩子唱歌的表现越来越好。
六、家人教养态度一致,亲师充分沟通
这是教养守则中最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最需强调的是同理心的部分,因为独生子女互动的对象多是成人,所以在同理心的建立上,建议照顾者要多花些时间。以绘本为例,爸妈应该模仿更多书中人物的情绪表现,引导孩子思考在遇到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并利用更多机会让孩子看图说故事。而平时爸妈也该适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沟通,进而建立孩子的同理心。
七、爸妈相处就是孩子最好的镜子
因为欠缺手足,所以很多的社交纷争处理沟通方式,孩子无法从小、也无法频繁地演练学习,因此大人就是孩子最佳的学习典范,尤其是爸妈相处的模式。高EQ地处理夫妻间偶尔的摩擦是很重要的。
八、父母都太快出手帮孩子了
记得我们前面提的研究结果吗?独生子女感受到被双亲保护的行为较多,而这种因愧疚产生的过多保护行为,让孩子学业失败容忍力越差;且学业失败容忍力越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人际问题解决态度也会越差,于是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里。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教导的是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帮他做比较快。像我有个朋友,孩子在校的人际关系不好,他就真的常常买小礼物或饼干糖果,让孩子带去学校分享,想藉此提高人际关系,结果孩子私下和同侪的社交冲突依然不断,且孩子也变成一个比同侪更重视物质的孩子。
九、当个理性的聆听者
独生子女没有手足可以互相支持,所以当孩子有挫折、失败时,大人的角色就必须担负起支持及理性分析的角色。这不代表当孩子考试表现不好时,你不能表示失望,只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会继续努力,而且你也会支持孩子,一同分析问题,找到原因。
有时候,不要一直打断孩子的表达,协助孩子整理情绪的重点,等他表达完后父母再说,会让沟通更有效。
来源:華人健康網 / 图源: 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