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议 教出礼貌小孩

大人常对孩子说:小孩子要有礼貌。但对许多孩子来说,礼貌很抽象,家长需要给予更具体的例子和示范。

礼貌是可以教导、也应该教导的亲子课题。礼貌让大人与孩子学习以友善的态度面对生活周遭的人,无论熟悉或陌生。礼貌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彼此觉得被尊重,也让人心里舒服。礼貌甚至是一种生活习惯,有了礼貌,一切将如雪球般,为孩子成长的路上滚出正向的能量。如何教出有礼貌的孩子?以下提供七点建议,而成功的金钥密码,就在于父母的优先示范。

教孩子认识礼貌的七个好点子

1. 礼貌爱微笑。微笑是展现礼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微笑,是可以耳濡目染的,特别是来自父母自发性的微笑,总能原汁原味的传递给孩子。常常保持微笑,常常提醒微笑,常常看见微笑,是拉近彼此情感距离与化解冲突的魔力。教导礼貌,微笑,是最容易进行的事。

当孩子少了微笑,摆臭脸,大人直觉上容易认定孩子一定是不高兴或生闷气。有时孩子摆臭脸是情非得已,当孩子太过于专注,太过于紧张、焦虑或不知所措时,脸部表情很容易僵硬、平板、少变化。

试着同理孩子的情绪,父母需要练习静下心来帮孩子说话,如「妈妈猜,你是不是因为我不让你出去,在生闷气?」、「爸爸猜,你是不是和电梯里的叔叔不熟,所以他和你打招呼,你会有些紧张?」

2. 礼貌靠魔镜。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有礼貌的小朋友?」如果孩子无法觉察自己摆臭脸而有所调整,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没礼貌。运用魔镜来练习脸部表情的微调,让孩子站在镜子前,注视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分钟。让孩子从镜中观察自己的脸部表情,如是否常眉头深锁、皱眉、眯眼、嘟嘴或嘴角微张。

让孩子透过镜子练习说话,并观察自己脸部表情的细节,是否随着说话内容有所改变。接着让孩子练习慢慢微调自己的眉毛、眼神、嘴型、脸颊等肌肉或动作变化。当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脸部肌肉时,他就有机会放松自己的脸部表情,不会因为过度僵硬,而让人误解他要传达的讯息。

3. 礼貌招呼赞。说有礼貌的话,无论是请、谢谢、对不起,或是早安、您好、再见,总能为孩子带来好回应。当大人习惯主动向人打招呼,常常看见对方的好表现,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大人都爱「赞」,孩子也不例外。看光点,见暗点,这当中取决于大人与孩子的一念之间,以及平时看待事物的方式。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聚焦在对方的好表现,并主动反应出对方的优势。

父母可以运用便利贴,随手写下任何想跟孩子分享的好话。让这些写有正向话语的便利贴,随时出现在孩子的电脑萤幕上、书桌前、饮料杯、书本封面上等任何孩子视线能及的地方。让这些充满正向力量的话语,不着痕迹的在自己与孩子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人说好话,孩子学礼貌。

4. 礼貌广告词。礼貌有时反映着孩子做出符合当下情境的表现。让「做该做的事」像广告词一样,透过父母不时耳提面命,在孩子脑海中深刻烙印、内化。例如:「做该做的事,结帐要排队」、「做该做的事,在图书馆请保持安静」、「做该做的事,将玩具放回原来的架上」、「做该做的事,遇见老师说声好」等。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与符合该情境的表现,同时让孩子懂得应有的责任。做该做的事,礼貌跟着来。

5. 礼貌在哪里? 对于孩子来说,有时谈礼貌太抽象、太遥远,利用影像媒介则呼之欲出。选择适合孩子年龄观赏的影片及动画,让孩子在观影的过程中,与父母一起寻找影片当中的礼貌片段。

有画面,礼貌在心里就比较容易看得见。孩子或许会问:「礼貌是什么?」这时引导孩子去感受影片中的角色,哪些眼神、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说话方式、语调及字眼,能够让自己看了、听了都觉得舒服,离礼貌就不远。

6. 礼貌说故事。当孩子耳濡目染大人常强调的「小朋友要有礼貌」,父母可透过让孩子说礼貌的故事(让孩子自编或讲出所听过的故事皆可),进一步确认孩子是否理解礼貌的概念。有故事,有情节,透过孩子的口述,礼貌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如果再加上角色扮演,在对话及行动中揣摩,孩子的礼貌就更有味。

7. 礼貌秘笈袋。礼貌,有时反映着孩子如何有效因应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准备纸笔,与孩子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境和问题,并一起脑力激荡问题的解决方式。例如:分组时被拒绝怎么办?刚剪的发型被嘲笑怎么办?不小心认错人怎么办?

每一张纸,只记录一种模拟情境与符合该情境的各种问题解决方式, 之后再过滤不可行或明显有反效果的方法。最后,将这些模拟情境及解决方法汇整成礼貌秘笈袋,让孩子随身携带,时时练功,礼貌一点就通。

礼貌一定可以教,也一定需要教。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用,请分享让更多父母、孩子受惠~
祝福你!

图/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