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聋人能听到、盲人也能看到的语言。〞——马克‧吐温
在孩子身上,我们寄托着种种梦想,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快乐、成功、自给自足,希望他们胸怀大志,有一份好的事业,并且保持真诚——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许还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善良。
要在孩子身上注入善良的精神,我们必须作出示范,并且把握种种机会进行教导,使得善良、人性成为第一考量。以下是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八种方式。
善待他们
〝善良是美德成长的阳光。〞——美国法学家罗伯特‧格林‧英格索尔(Robert Green Ingersoll)
父母养儿不需很长时间,就会发现,孩子会效仿你所做的,而不是照你说的做。一个有力又简单的教养方法就是善待他们。
这可以包括:当他们伸手相帮时表达感谢,当你犯错误时向他们道歉,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惊喜,尊重他们,以积极正面的语言和他们说话。
善良为先
〝我们是我们一再重复的行为的结果。由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受亚里士多德启发)
只要将善良摆在家庭事务的优先级别上,就有助于为孩子开创环境、将善良作为重要品性加以保持。将这种重要性融入谈话,提醒他们去上学、去游戏时都善待他人。
留意他人之善
〝当被善良触动时,一天可以多么美好。〞——美国著名记者乔治‧埃利斯顿(George Elliston)
敏锐地捕捉别人身上的善良,加以留意、欣赏,并教孩子效仿。这可以让孩子体认其重要性,并使生活更愉快。
他人为先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为善的机会。〞——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显然,善良很大程度上是放弃私心,去考虑别人。作为父母,有无数的机会进行身教,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孩子。
讨论言行如何影响他人
〝想像你的行动能带来改变。它真的能。〞——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儿童可能会低估他们所行所言对他人的影响,成人也不例外。帮孩子们记住他们的言行会影响他人,可以帮助强化仁爱的重要性。
从不善中获得教训
〝凡人多舛误,唯神能见宥。〞——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
当孩子们遭遇不善的对待,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家长可以指导他们体认自己的感受,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鼓励他们思考他人为何有这样的行为,从而抱以慈悲。这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理解善良的重要。
培养感恩和满足感,可充实孩子表达善意的能力。
实践感恩
〝他是个智者,不为他的所无而悲伤,却为他的所有而喜乐。〞——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注意那些值得我们感恩的小事物、小恩赐。培养感恩和满足感,可充实孩子表达善意的能力。
示范好品行
〝教授孩子好的行为,就是教他们善良、考虑他人、尊重他人。〞——当代心理学家、导师兼作家克莱尔‧斯特兰伯格(Claire Stranberg)
要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而孩子一旦刻骨铭心,就会体现出考虑他人、慈悲、无私等伟大的品质。
来源:大纪元|图源: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