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是解脱之本

心存善念,以善心对待我们这个世界,处处行善,这是今生获得解脱之关键,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并且要想快乐,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人,其身体笼罩在浩然正气之中,而邪恶不能侵。善良的人可以让周身气血充满生机和活力,疾病即会远去。而一个充满邪恶的灵魂怎么可能会沐浴在积极向上的阳气之中呢? 也许有人会问,何为行善,其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大凡发于内心的善行都是真善,利人的都是真善,无所求而为之善都是真善。反此,装样子的、利己的、有所求的善行都是假善。如果行假善,并无益于病,反有害于自己。因为假善会使心神不定而五脏受伤。 真心行善,用心地帮助他人、感化别人。行善既是为人,亦是为自己。行善的结果是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解脱自己。不但可以自治各种疾病,更可产生不可思议的机缘而达到修身修性的妙用。 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相信善良和真诚,人与人的交往充满着欺骗与狡诈。如果我们用真心和善良去对待别人,反而会被看成是精神病。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一心向善,我们要努力感化他人,让善良重新回到世界当中。 因为抛弃善良,让我们遭受着巨大的心神痛苦以及病痛的折磨。要想解脱病痛、挽救生命,莫过于发现自己的善良的本心,把它捧出来,展现给世人。如果我们的周围人人都感受到善良的思绪在漫延,善行在流淌传播,那时谁还会再苦于疾病的折磨呢? 让我们跳出医学的框框,认真地思考一下生命与健康。各位病人不要怀疑上述我所说的话,不要让偏见害了自己的生命。珍惜尚存的生命机会,去试着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相信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这篇文章不是只写给重病患者的,而是写给我们每一个人。 试问一下,有谁是真正健康的?暂时的不生病并不表示以后不生病。五毒内焚,早晚会生出病来。与其已病而求医,何如未病时即求己。而求己之道即是此篇所言,让我们自己去把握人生健康、富贵贫贱和否泰苦乐。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两段:《爱是大药王》和《快乐是治病的关键》 所有的疾病真正的疗愈,是从内心解脱开始…… 来源|让爱回家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永远不会冷场的谈话技巧

做一个有技巧的人,从聊天开始。 比语助词还好用 尝试过接下来的这条羞怯克星后,你将不会再陷入缺少话题的困境中了。大多数人在认真听某人讲话的时候,会发出各种不同的语助词,像“嗯”“嗯哼”“好”“喔”“真的假的”。不幸的是,害羞人士不能自在地发出这些声音,因为他们很担忧听话者对他们的想法。下面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所有的人,不只是害羞人士,都能从中受益。对于害羞的人来说,这个方法肯定能成功地推动一段即将停滞的对话。 与其哼哼哈哈地表达参与感,不如先准备好一些能帮助你继续说下去的问题。在谈话的时候,使用“谁”“什么”“什么时候”“哪里”“为什么”和“如何”这些问题可以在谈话突然中止的时候,有效地激励对方继续说话。你可以问: “谁给你那个东西的?” “她那时候说了什么?” “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你在哪里找到它的?” “为什么你会选择那个学校?” “你是怎样完成它的?”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听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继续说下去。你也不用再承受“接下来该说什么症候群”的折磨了。 举个例子,催眠先生吹嘘着他去意大利旅游的过程。你可以问: “你和谁一起去旅游的?”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城市?” “你什么时候去的?哪个季节?” “你去了意大利哪里?” “你为什么选择去意大利?” 最近一次我对着某个人唠唠叨叨了半天,想到那可怜的孩子一个字也没有说,就停下来给他说话的机会。可他只是说:“继续说,莉儿。请多讲一点。” 哇!我不需要他再一次的邀请说话。我立刻又滔滔不绝地讲了20分钟,离开后还想着他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 羞怯克星第1招  善于提问,让交谈继续 请把“嗯哼”和“OK”留给机器人吧。问一些“谁”“什么”“什么时候”“哪里”“为什么”和“怎样”之类的问题。和你谈话的伙伴会非常兴奋、激动,因为你想要了解更多,而你也不必苦于缺少有趣、恰当的话题。 宁要平凡也不要简短 当你回答问题的时候,做好准备回答一些不可避免的无聊话题。不要给一两个字的回答,像下面这些…… “今年你要到哪里去度假?”“佛州。”

Read more

就是因为没钱才要创业!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成功?我们到今天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 成功者看目标,失败者看障碍! 马云: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没有钱,就是因为没钱,我们才要去创业!可是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看过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发言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 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成功之路不可以被模仿,但成功者的思想却可以拿来学习!!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关于信用卡背面签名,你不得不知这7件事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如今刷卡消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持卡人都懂得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密码和卡背后的”后三码”,却忽视了信用卡背后签名的重要性。那么关于这个小小的签名,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大学问呢? 1、多数人没有在信用卡背面进行签名 众所周知,银行信用卡的发卡单重要提示一栏中,会标有”此卡仅限于本人使用,请您在卡片背后签名栏处签名”字样。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这条提示却往往被众人忽视,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支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4%的信用卡持卡人进行了背签。 2、信用卡没有背签会影响境外消费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信用卡背后签名是消费安全的保证,和密码一样重要。 与国内不同,在国外刷信用卡消费不需要验证密码,完全凭签名。因此,如果持卡人没有进行背签,就会影响自身在境外的正常消费。 3、影响美观和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成为不背签的主要原因 一些不背签的持卡人认为签名会使信用卡变脏且不美观。还有人认为在信用卡背后签名,暴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担心丢卡后被破译密码造成损失。 4、避免过于工整的签名 尽管目前很多商家没有尽到核对签名的责任,但消费者仍需树立信用卡安全意识。信用卡背后的签名,字体最好与平时签名保持一致,同时应尽量避免过于工整的字体,否则容易被模仿。 5、凭签名可取回被ATM吞掉的卡 持卡人在银行ATM机上取钱时,若机器出现问题发生吞卡现象,银行工作人员在无法核实事主身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银行卡背面签名与登记簿上的签名进行核对,以此为据办理退卡等业务。 6、签名对不上,商场可以拒绝出售商品 在刷卡消费时,收银员在核对签名过程中,若发现签名与信用卡上的签名不符,有权取消这笔消费,并拒绝出售商品。 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没有核对签名就进行结算造成的盗刷风险会由商户承担,而信用卡在没有签名的情况下遭到盗刷,责任则在于持卡人。 7、签名不能被涂改 信用卡签名不能进行涂改,否则签名无效。在签错等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向银行申请重新制作一张卡。此外,多数银行在办卡时会提示最好使用圆珠笔签名,以防止发生签名模糊的情况。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四句话让疗愈神奇发生!

四句神奇的话,是如何能疗愈我们的伤痛呢?亲爱的朋友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陷入怎样的困境,请试着用这四句话来疗愈自己吧。 对不起 因为终于明白了自己在这挣扎中所扮演的角色。 原本以为错都在别人,但现在终于明白了自己也必须负起一份责任。 有时就算是还不明白自己的错在那里,是思维、情绪、还是动作,但持续的念诵 “对不起”,会松开一个空间,让灵感能够告诉我们,哪里还不甚圆满,有待改进。 有时我们会说,“可我明明一点儿错都没有,明明全都是他的错,凭什么要我说对不起?”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先分裂的话,又哪来的 “我” 和 “他” 呢? 这时我们需要说 “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我们一体的神性,也忘了我们的一体。我忽略了灵性,只看到了物质的形象,执著于物质的外表。对不起。” 请原谅 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错, 也明白了自己必须负的一份责任, 我们自然了解必须请求对方的原谅。 这是谦卑心的开始,也是放下我执的第一步。 这是主动伸出友善的双手,也是勇者的风范。 请求上主原谅是很好的,如果你同时记得上主也临在于你的弟兄之内。 不要吝啬于对你的弟兄请求原谅,上主就在他之内。 不要拿上主当借口来躲避面对你的弟兄。 不要拿上主当借口来隐藏自己的骄傲。 当然,如果你暂时无法面对你的弟兄,

Read more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道理仅是用来指导生活。能改变人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道理不是万能药 一生那么长,我们听过数不清的道理。不论是亲人前辈的心得教诲还是朋友的善意提醒,亦或是每天通过手机、杂志等各种媒介接收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人生哲理。 听了这么多道理,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好一生。 能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道理。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由大道理勾勒出来的,有意义的人生都是踏踏实实的点滴积累起来的,这个点滴生活都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我们常常期待着自己听到一个终极道理,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就能对自己的人生造成根本性改变。但听到之后不去行动,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真正面对的问题。 道理一说就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因大道理而发生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要健康,懂得多少健康的道理都没用,关键还是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清末风起云涌,随时代变化的还有层出不穷的学说,漫天飞舞的各式道理。生于变化的岁月中,梁启超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道理。面对这些道理、学说,梁启超并未照单全收。 《楞严经》里面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道理。 道理是抽象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生活不是,人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甚至人生的这一刻与下一刻也千差万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生活的盲人,别人的道理用在自己的身上,并不见得会产生好的效果。 不是道理没用,而是习惯不好 “知易行难”,听道理简单,按照道理执行却很难。 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德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出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道理听了千万次,不如迈出一步,让道理变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没有谁一开始就拥有超人的能力,也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生活的点滴,在于平时养成的习惯。 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生命的基石。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他出生前,梁家在此处已经生活了近二百五十年。梁启超的高祖、曾祖一直以农耕为业。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不明白读书入仕光宗耀祖的道理,但直到梁启超的祖父这一代,才“始肆志于学”,真正将道理落到实处变成一种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梁启超谈读书时,不空谈读书有益,只劝人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你没有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道理与改变人生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知行合一是穿越这道鸿沟的桥梁。如果道理没有真正被你用起来,当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改变。 所以,听多了道理没有用,将道理内化成你的习惯,变成你的信念才是重要的。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道理需植入习惯中

Read more

眨眼睛 女人这些小动作勾起男人欲望

夫妻生活里,有时候都会想要吸引对方的想法,总是中规中矩未免乏味。其实想要引起另一半的欲望可是没那么难的,有时候你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能在撩拨他,快来看看如何勾起另一半的欲望吧。 擅长做饭 一句“饭在锅里,我在床上”打动了无数男人。男人大都喜欢美食。如果女人能做一手好饭菜,那么男人对美食的热爱会转化为对女人的青睐。女人在厨房一番忙碌,端出可口饭菜的那个瞬间,会让很多男人为之倾倒。 眨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的激发欲望,绝对不包括故意地“放电”。可爱的小动作,只是属于眼睛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偶尔欢快地眨眼睛,带出说不出、道不明的娇媚与俏丽。如此调皮,你舍得视而不见吗? 捂胸口 这绝对不是丑陋东施的习惯性行为,也不是害怕走光的下意识举措。而是指:女子受到惊吓之后,发现纯属虚惊一场的释怀。这个小动作,让男人很想走过去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我在呢。大男子主义,正好派上用场。 夸奖他 “你真棒!”这三个字,是任何男人的灵丹妙药吗?是的,这真的是千真万确,你永远都不用让他相信别的话,所以,不妨时常一用。就让他自以为是,这才是你的聪颖之处。之所以选择装聋作哑,就是为了让男人以为是他在掌握主动。 舌尖反复舔砥嘴唇 嘴唇的诱惑相当大,你喜欢一个人时最先想到就是吻她,就像每次醒来都要先睁开眼睛才能看到世界,吻过才算拥有。女人有意无意地舔砥自己的嘴唇,实在是对男这种渴望的挑逗。凯特?摩斯的瘦小身材本无多少性感卖弄,但当年的CK和她本人就凭着一张舌尖上卷,嘴唇半张的照片风靡了全球。 长发飘飘在肩头 女人的长发和肩膀各有迷人之处,但都没有如此组合时更富有性感。年轻时的斯特里普正是依靠披肩金发吸引了“猎鹿”男友罗伯特?德尼罗。也只有罗密·施耐德的舒卷的长发和光洁的肩头才配得上奥匈帝国王后的美丽形象。 弄乱他的头发 在房事中忘我的享受时,女性会忍不住触摸男人的头发,而男人们会把这种行为当做你很享受的动作。那么在你想要的时候,不如坐在男人的腿上,两只手抚摸他的头,让手指穿行在他的头发间,让男人融化在你的指甲中。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我们真的那么需要一个男/女朋友吗?

你有男朋友吗? 没有。 为什么不找一个呢? 长成这样没人要。 …… 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所以经常出现类似上面的对话。倒不是我真的长得有多对不起观众,而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尽快结束这段无聊的对话。 久而久之,没有男朋友似乎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我们真的有那么需要一个男/女朋友吗? 我已经忘了两个人相恋是一种什么感觉了,上一段恋情好像除了对象叫什么其他的全都被消化成液体排出体外了。 一个人久了好像有点病态了,多一个人都觉的是负担。享受多了一个人的独来独往自由自在,任谁都想赶走好的坏的。希望我可以强大到为自己呼风换雨。 这是闺蜜在我空间的留言,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有些病态,却很真实。 我并不排斥和男性朋友交往,也不胆怯,相反,身边的男性朋友很多,有不少很铁的哥们。我有时候会自我满足,这就够了啊,夫复何求? 很享受现在的生活,觉得很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多一个人反而不知道如何相处,显得手足无措了。 我把我这种情况做了一个比较,简单地叫做“平衡理论”吧。 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维持一种平衡。简单地说,A向B表白,B要思考:是要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还是不要呢?一旦AB在一起了,他们又开始进去了另外一种逐渐趋于平衡的状态。当AB分手,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根据感情的深浅,AB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直到AB开启另一段感情,重新进去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此循环。 事实证明,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平衡是我们最舒服的状态。 如果你认为没有男朋友就失去了平衡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没有男朋友可以胜似有男朋友。我认为几乎所有可以和男朋友去做的事,都可以和其他人完成,只要你心态足够好,一样可以收获快乐。 可以和闺密去逛街旅游聊心事,和哥们喝酒吹牛压马路,可以和陌生人交朋友,可以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傻笑,一个人走。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你会发现,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需要一个男/女朋友! 为什么要内心强大,足够乐观? 因为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时间段,我们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可能是站在黑暗的角落,没有人。如果你不够强大乐观,所有的美好会在那一瞬间分崩离析,你可能会说:朋友个屁啊,关键时刻一个个都去哪了!你会觉得莫名的心寒、孤独、失落。这个时候,看着别人和男/女朋友你侬我侬,你可能会受不了了,希望此时有一个温柔的男/女子,给你专属的安慰。其实,也可能,你的朋友在赶过来的路上,亦或者,一直都在,只是,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被某些东西蒙蔽了。 人在孤单的时候最想找个伴,然而人的年纪越大越容易感觉孤独。所以,你可能不是需要一个男/女朋友,你只是需要一个伴。 也许,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打破现有的平衡,又或者,只是那个让我们毅然决然打破平衡状态的人还有没出现。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活在了这个年纪里。 作者/刘哒哒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懂得闭嘴是教养,学会聊天是修养

01 今天在微信群聊天的时候,一位朋友说起他在某大学读书。 另一位朋友则回复道:你这大学我去过,听说那里的导师很喜欢玩弄女学生啊。虽然环境优雅,但是到处都充满了暧昧的气息,怪不得导师有这种嗜好。 当我们都选择性无视这段回复时,这个朋友却复制粘贴连发几次,生怕我们没看到。 虽然这位朋友是心直口快,没有太多恶意。却是让群里不少人都觉得不愉快,场面十分尴尬。 ——你为什么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你这话我们没法接,还会不会聊天了? ——你把聊天聊死了。 承认吧,我们总是会不满甚至厌恶,当一个气氛融洽的聊天被不合时宜的话语给搅和了。假如这样的话语喋喋不休,我们的不满可能还会化为愤怒。 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那个说话不合时宜、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 我们愿意去尊重别人表达自己的态度,但这种尊重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包容之上的,而这样的理解和包容并不是对无理也要辩三分的一味退让。 那个不叫表达观点,那个叫做喷子。 学会不该说话时不说,不懂说时少说确实是一种教养。 02 我们尊重人格的平等,但是我们也尊重长幼有序的处世之道。 长辈与晚辈,上司与下属,老师与学生,在身份的差序上,我们更要把握好说与不说的分寸。 毕业时,我到一家互联网人力资源公司面试。面试官全场只问了我一个问题,就把我请出去了。 当时的情况是,他问我:你最喜欢哪个古代的朝代? 我说:我是个学文科的人,作为一个文人自然是喜欢宋朝。 面试官则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唐朝,然后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理由。当时,我没忍住,和他好好地理论了一番。 他听完就说:看了你的简历,你是个不错的人才,但你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祝你在其他领域有更好的发展。 回家以后,我思考了很久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 设身处地地想,假如我是上位的面试官,也会对下位的求职者咄咄逼人的态度和话语感到不快吧。 要是我把这样的心直口快带到工作里头,也许我永远不会得到客户的喜爱。因为当时的我并不懂得聆听别人的需求和适当的沉默,只会用自己的观点反驳别人。用这样的交流方式即使你说的话是对的,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含沙射影,招人不爽。 工作以后,我更加发现言辞上的锋利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在发生争论时,适当地闭上自己的嘴巴,然后默默地拿出更好的方案会让同事和客户倍加受用,事情也更容易推进。

Read more

父母是水,孩子是茶

相濡以沫,这就是茶与水的定义吧。若是把茶汤比作家庭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父母是水,孩子是茶:温柔恬静的女孩是花茶;憨厚老实的男孩是普洱茶;高贵优雅的女孩是红茶;深沉冷静的男孩是黑茶。 而茶壶就像是一个家,承载着孩子与父母的结合,不论是外表华丽,还是朴实,只要能盛出好的茶汤,就算是大功一件。 劣质的茶遇上劣质的水 若不幸霉运光顾,劣质的水遇上了劣质的茶,就如同天性顽劣的儿童,遇上不负责任的家长。 两者互相感染,顽劣的茶更顽劣,劣质的水更污浊,这样缺少教育的儿童,只能如同混日子般的生活,茶汤也只能达到勉强解渴的程度。 劣质的茶遇上优质的水 若是劣质的茶碰上优质的水,上帝也就给了顽劣的茶一次改过的机会,父母用他们精纯的道德修养,感化着孩童顽劣的天性。 这样的茶虽然常常走上歧路,但它们身后的甘泉却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它们重新树立目标找准方向,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过程中,甘泉冲淡了孩子身上的苦涩,哪怕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没有父母,但他们依然能够找准方向。 优质的茶遇上劣质的水 若是优质的茶碰上劣质的水,那么家庭精神上的重担往往就要落在孩子身上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具有责任感。 他们会用他们的清香淡雅去化减水的青涩,让父母的精神得到升华,在成长道路上,他们只有依靠自己,虽然蜕变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是他们却更坚韧,更独立。 优质的茶遇上优质的水 优质的香茶配上上等的甘泉,茶与水相融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味与神的巅峰,这样的茶并不用经历前者那样坎坷的人生也能获得丰硕的收获,两种巅峰的融合让孩子与父母相互感染,一起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成为出色的一员。 当茶与水的第一次交融,就如同一个新生命降生在二人世界之中,喜悦中也有不尽的麻烦。 当茶与水的第二次交融,没了浓烈的刺激感,只留下浓郁的和谐,这是茶汤味道最好的时期。 有了第一次交融的经历,孩子与父母也的感情就更为地深厚,没有了先前的不适应,家庭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切都向着美好而进发。 当茶与水第三次相遇,味道淡了许多,这是孩子独立要离家在外打拼时的味道。 泉水看着繁育出来的出色的茶,满心欣喜,却又藏着淡淡地的忧伤,那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牵挂,茶汤成为了茶与水的羁绊,父母担心孩子能否扎根社会,却有不能阻止孩子的成长,只有爱在心里,成为浅浅的香飘荡向远方…… 幸福存在于家庭之间,向往那完美的融合,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来源/禅茶一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