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女人最好别碰

一、不要在男人烦躁时打破沙锅问到底。 男人心烦的时候不喜欢倾诉,而是喜欢绝对的安静。然而,女人处于好奇和关心,往往在男人烦躁的时候,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此以来,不但起不到真正的关心效果,反倒会让男人更加心烦,通常是以夫妻的一次争吵而结束。为此,聪明的女人往往会在男人烦躁的时候默默陪在其身边,随时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而不是逼问者。 二、不要在亲朋好友面前戳穿男人的缺点或糗事。 每个人都有滑稽的往事和自身的缺点,之所以在家人面前不设防,是因为男人觉得在家人面前没必要装,但是在外人面前,男人偶尔会大众脸充胖子,这时,作为妻子,千万别揭穿男人的真实,更不要觉得自己的丈夫虚伪,因为生活在一个‘狗眼看人低’的社交环境下,有的时候装出来的强大也能为自己换来一些机会。 三、不要在男人身体疲劳时强逼男人缠绵。 男人没有女人好色,但是男人绝对比女人更渴望爱,但是男人有时会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当一个男人因为生机累到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作为妻子,请不要胡搅蛮缠逼着男人,不但容易遭到男人的拒绝,更有可能会因此逼女人说出‘你真没用’的气话,从而大伤男人的元气。 四、不要在男人面前频繁说他父母及兄弟姐妹的不是。 男人可以偶尔唠叨自己父母或姐妹兄弟不给力,但作为妻子不要迎合,更不要主动的说其父母和姐妹兄弟的不是。亲情会随着一个新家庭的建立淡漠许多,但是在关键时刻,亲情又会喷发出让人难以估计的力量。将心比心,当你的丈夫频繁在你面前唠叨你父母以及你兄弟姐妹的不是,你又作何感想? 五、不要频繁翻男人口袋以及偷窥男人手机。 男人口袋里通常装的是手机、零花钱、烟、打火机,即便如此,女人都不要轻易的去碰触男人的口袋,因为在男人看来,男人的口袋代表着尊严与信任,女人频繁查阅男人的口袋等同于在撕裂男人的尊严和摧毁夫妻之间的信任。男人的手机里会有一些看似暧昧,事实上却并不暧昧的短信,女人的窥视,会给自己添堵,也会让男人觉得是在无理取闹。敢问,男人如果出轨,你看他手机短信就能阻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凡是太聪明太算计的人,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者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是痛苦的。 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布满了冲突。 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只对某一件事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象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生命变得没有彩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越聪明越好,越聪明越显得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聪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这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艺术吗?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多一点“糊涂”少一点计较,何尝不是另一番开朗、超脱的生活风光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这个字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的三个醒目大字:「奢」、「逸」、「骄」。 他将其视为衡量人生失败的标准,若不能将这三字的恶义戒去,人生则堕落必败!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引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 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对于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有着极其深远的警示意义。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无论是夏朝的桀、商朝的纣王,还是秦朝的秦二世等统治者,他们奢淫无度、强压人民、手段残酷、导致人民反抗或政权更替,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由此可见「奢」是人事必败的根因。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主席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左传·闵公元年》有一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享乐」的积极意义,而是告诫众人该如何去把握「逸」的度。 人生如溪,一路总有磕绊曲折,幸运的时候,也许能够无阻无碍,顺流而下,这时便可在这一路程安逸下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但要审时度势,时刻准备面对下一段坎坷,这才不至于在突然面对大起大落时措手不及,从而跌入谷底,一蹶不起。 后唐庄宗最初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取得成功,而后来安逸享乐,沉溺歌舞,导致亡国。 只享安逸不图上进的人,永远都是固步自封的,通常他们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再也没有忧患意识,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满招损」,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这其间的损失可能并不单单只是失去物质,也有可能是自身的人格魅力。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郑板桥曾提有一联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君子爱竹,是因为竹子疏朗潇洒,素有谦谦君子之风;君子爱梅,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暗发幽香。 因而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相反,骄傲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愚昧,没人会为这份情谊买单。 圣人的格言警句,可谓是前车之鉴,尤其在这世事和人际关系愈加复杂的新时代,我们不得不寻求一种可行的精神,来安抚自己的内心并协助人生的成长。 「奢,逸,骄」 这三个字,应当时刻警惕,谨记于心,才能兴家、立业、得人脉。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一、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二、当你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三、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四、灵魂来到地球,不完全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地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五、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你的本性。 六、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的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七、记住:当你全然敞开的时候,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因为,光最快,爱最高! 八、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辜负上天的美意和厚爱,你就关上了幸福喜悦的大门! 九、当我们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总之,我们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十、受害者就会成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满足也正是你无法为别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给予别人的。自我了解、自我满足、自我负责,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 十一、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来的、本源的、清净无染的自己。 十二、衰老的标志就是从过去看现在,以经验过当下,用固定应变动。成长的标志则是从现在感恩过去,在当下创造体验,以变化面对变化。 十三、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着,有的人依靠多数人的想法活着,还有一种人,他们无依无执,所以勇敢光明的活着。有的人依赖自己的感受去伤害别人,有的人保\n护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别人,这是更加隐藏的伤害,还有一种人,他们打开了自己感受着众生的感受,喜怒哀乐,深沉,宁静,慈悲! 十四、你要的是成功还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与利的丰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过想过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达到、达成的生命过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养一群和你一样的人,彼此增加对方的价值和意义。 十五、当你停止成长,你所有的资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惧中,你会开始抱怨、责备、索取、取悦、控制等。在关系中,停止成长的那一方要么变成受害者,要么变成加害者!当一个人不断持续成长时,资源源源不断的涌向你,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 十六、自己能够做到,也许只是会让你自负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别人做到,带给别人价值和意义,那么你会瞬间有了伫立山顶的感觉,那时的你,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与自由!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凡你想控制的关系,都会反过来控制你

你在某种关系中受苦,因为你想控制这个关系。凡你想控制的,都会反过来控制你。 我们绝大部分的痛苦,都来自于关系。亲情的关系,友情的关系,工作同事的关系。但我们绝少去审视过这些关系。绝少去看这些关系的本质。事实上,若我们去看这些关系,我们会看到: 「所谓的亲情,大部分只是我们想相互控制和占有。我们的父母控制和占有我们,我们再控制和占有我们的孩子;夫妻之间互相控制和占有;朋友之间,互相投射,互相找存在感,互相利用。我们在这样的关系中,苦不堪言。或者,你手段高,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但,那依然是很累的,你忙于织补关系的大网,疲于奔命,而那个精心编制关系之网,总有崩溃的一天。」 你想你的孩子每天按时回家,你的这个想法本身已经控制了你,因为他若不按时回家,你就不爽了; 你想你的先生一生只爱你一个,你的这个想法本身已经控制了你,因为你从此生活在他爱上别人的恐惧里; 你想你的同事都认为你是一个好合作伙伴好相处的人,你的这个想法本身已经控制了你,因为从此你就生活在猜测、讨好、自责之中…… 一切的关系,莫不如此。你想控制这段关系,想让它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你被这个“想法”本身所控制。 ① 解脱之路,在看清你在用这种关系喂养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斩断它。 那么,这里就是实修的过程。在一切人、事、物中看到自己,看到什么呢?就是看到自己在贪着什么。我们总是在塑造、维护各种各样的角色,耗费大量的能量。 看到我们在利用各种关系,塑造、维护一个一个“自我/角色”的时候,再深入下去,看看这些角色/自我,本身意味着什么,是个什么东西呢?又回到之前说过的: 人一切的行为,都是基于非存在的恐惧。因为不存在,所以才要拼命制造存在感,以此证明自己存在。制造存在感的地方,非常核心的,就是关系。 所以,只有清明的看见这种关系的本质。不能清明地看见你在这个关系中,在喂养某个“自我”,那就是无明。无明就要受苦,很简单的。 就像一个母亲对别人说:我为我的孩子操碎了心。是的,她的确做了很多,劳心劳力。但她是在喂养一个“被大众认可的’良母‘”这样一个角色(真实的角色比这复杂得多)。那让她从此别管孩子了,什么心都不要操,什么事都不要做如何?事实上,那会比她“操碎了心”更难受,那会要了她的命,因为她的存在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其余的关系,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只有看破这个,然后斩断这些喂养的关系,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自由的关系。  ② 核心在是否有清明的看见,是否因为你的行为,而对对方有所期待?  上面说了这么多关系的“坏话”,说要“斩断”关系。并不是要大家从此离群索居,与人不相往来,家人反目,夫妻离婚,子女放养,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能完全脱离关系而存在,我们总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但在关系中,我们既不能“操碎了心”,又不能“完全不关我事”。那就是两个极端,只要你在这两个极端这条线上任何一个点作用,你就永远受关系所束缚,你就永远在关系中受苦。 解脱在超越“关系”,既超越操碎了心,也超越放任不管。当你真正清明地看清你在关系中喂养什么,停止喂养它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结束这段关系。 比如,我每天按时回家,在没有清明的情况下,我是在扮演一个好丈夫的角色,好拿出去对别人吹嘘我的忠诚,我的爱家,我的爱老婆,而且,还隐含着,我这样做了,我的老婆也必须这样做,她必须满足我的期待,她必须对我忠诚,也按时回家,并有在别人面前赞扬我顾家爱老婆高大上形象的义务; 而当我清明地看到,我超越这种关系,清明地看到后,是否还会每天按时回家呢?不知道!假设,还是每天按时回家。但那只是我喜欢每天按时回家而已,与别人怎么看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也许我甚至还每天送老婆上班,但那只是因为我做这件事很开心,我看到她开心我也开心,但并不预设我这样做了,她必须忠诚于我,并不预设我这样做了,它就永远会爱我。 所以,只有在清明的看见中行动,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真正自由的关系,你做任何事,不受道德观、社会价值观的绑架,不受关系的绑架。但这里很难,难度主要在 无法觉知;

Read more

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 从前总想事事都周全,人人都喜欢我。现在看明白了,我也不是钱币,没法让人人都满意。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好;你对我假,我也不需要再把你放心上。活得洒脱一点,别被外人的眼光绑住了手脚。 到了我这个年龄,明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从前我总是把极大的精力放在交朋友,总是想和每个人都混得很熟。现在我明白了,土豆拉一车,不如夜明珠一颗。有再多的酒肉朋友,也是白搭。平时红红火火看起来一派和气,风雨关头有些人原形毕露。需要搭把手的时候,你才看懂了人心。 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再去追求空虚的享受。 年少时候总是喜欢热闹,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在我明白了,平凡的陪伴最可贵,日子是清淡最享受。心安理得,心无挂碍,这种人生最是自在难得。 到了我这个年龄,知道了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从前总喜欢把酒言欢,尽力玩闹。总是熬夜,总是贪图一时口舌之快,吃太多伤害身体的食物。 现在我懂了,好的身体才是你享受快乐的根基。多吃健康的五谷杂粮,最天然的东西才最养人。要开始好好养胃了。 到了我这个年龄,谈爱已老,谈死还早。 从前爱过的人慢慢都淡忘,从前有过的纠葛慢慢都模糊。那些说不清楚的爱恨情仇,慢慢都随风去吧。有时候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人,来了去了;情,深了淡了。这些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放手也是种温柔。 到了我这个年龄,心累,情深。 因为走过一片泥泞的路,所以更懂真情可贵。因为见识了生活的苦,所以更明白平淡是真。日子过得再花哨,终抵不过自己内心的疲惫。学着对自己好一点,学着清淡点过日子。过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 心只有一颗,别太累;人只活一次,要学着为自己活。 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爱吃的人,更值得交往

看女人吃东西最有趣,有时不懂得命理,也能分析出对方的个性和家庭背景。 比方说主人或长辈还没举筷,自己却抢最肥美的部分来吃,或者用筷子阻止别人夹东西,都属于自私和没有家教的一种人。 进食时“啧啧”“嗒嗒”地发出声响,都令人讨厌,不断地打嗝而不掩嘴,也不会得到其他人的好感。餐桌上的礼仪,就算父母没有教导,也应该自修,不可放肆。 但是美女例外,她们要怎么吃,发什么声,都觉可爱。小嘴细噬最漂亮了,即使张开大口狼吞虎咽,也性感得要命。 开怀大嚼的,没有坏人,时间都花在欣赏食物上,哪有心机去害人? 爱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数是个性开朗的,他们不会给你增加什么麻烦,不管在金钱上还是在感情上,的确值得交往。 曾经有过几位被公认为大美人的,红烧元蹄一上桌,你一箸我一箸,谁去管减肥?一下子吃得干干净净,你看,那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 最不想看到的是节食中的八婆,要保持身材苗条我能理解,那么干脆吃素好了,为什么又贪吃又怕胖? 夹了一块肉,拼命地把肥的部分用筷子仔细清除后才放进嘴里。吃鸡时,皮剥了又剥,放在碟边,变成不洁的一堆东西,看了就令人反胃。 就算不吃肥,不吃皮,为什么不学一学那些好女人?她们会向旁边的男士说:“你选一块没那么多油的给我好不好?”这么一来,你怎么会厌恶她呢? 又见过一位什么都大吃一顿的女人,旁边的八婆看了,酸溜溜地说:“这个人一定患忧郁症,所以要用食物来填满空虚的心灵。” 去你的,大食姑婆才是最可爱的人物,她们又不会侵犯你,为什么要那么尖酸刻薄地批评人家呢?我听了打抱不平,向那些八婆说:“你们才心理有病。” 相反地,也遇过一位什么东西都不吃、只顾喝酒的女子,旁边的人一直夹菜给她,她也不拒绝,因为她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向人解释她只爱酒。 最后,面前一大堆食物,她向身边的人说:“请侍者包起来,让你拿回家去消夜吧。”这种人物,也着实可爱。 真正热爱食物的女人和陪你吃东西的女人,是不同的,一眼就看得出。 前者见到佳肴,双眼发光,恨不得一口吞下;后者把东西放进口后,又偷偷地吐出来,或者咬了一小口就摆在碟上,在你的面前装作享受,但是从举止和表情中就能看出她对食物的厌恶,这种女人最假,防之防之。 也有一边大鱼大肉,一边喊着快死了,吃那么多怎么办的女人。 这一类最难分辨她们的好坏,可能是很坦白,也可能是做作,但两者皆为性格分裂。 还有一种肯定是令人讨厌的。在宴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中年夫妇,太太什么都吃,胖得要命。 而先生呢?瘦得像电线杆,他一举筷,太太即刻发出警告:“胆固醇已经那么高了,还敢吃?你吃死了不要紧,千万别爆血管、半身不遂要我照顾!” 怪不得N兄常说:“人一上年纪,如果要活得快乐,有两种人的话千万不可听,一是医生,一是太太。”有些先生更不幸,娶的太太,是医生。 在自助餐厅,最容易看到女人的贪婪。一次吃自助餐,有一个肥婆,整个碟子食物装得满满的,一共来回无数次,嘴巴旁边都是油腻,还来不及去擦。 这件事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我的友人看到了,朝她说:“你真是食物界的奇葩。”笑得我们从椅子跌落至地下。 自助餐厅,也能看到优雅的女士。 遇到有一个,拿着空碟子,左一点右一点地拣食物,黄的鸡蛋、绿的海藻、红的西红柿,像在作画。人和食物,都美得不得了,爱死这种女人。

Read more

她为什么活成了被“包养”的模样

如果有人看不惯你的生活方式,有人不懂你的辛苦,有人质疑你是不是被包养,也不用急,你为什么可以过得这么好,不懂的人永远不懂。 ******** 看完夜场电影,我们几个朋友一边走一边聊天,问到大家准备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几个朋友都说,虽然随时可以回家了,但还想晚几天再回去。 “反正我是不能在家待很久,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家里的亲戚朋友又会劝我回家工作,每次都是这样的言论,他们说女孩子在外面待两年还是要回去,与其混两年名声都不好了再回,不如现在就赶紧回家。” 当时我听完是黑人问号脸的,为什么在外面工作会名声不好?和名声有什么关系?大家出来做事情难道不都是想功成名就吗? “他们觉得我一个小女孩,在外面生活还不错,过得不辛苦,都认为我是被包养了。”结果几个朋友都纷纷点头,说,是啊,好多人以为我在外面有人养。 我看看她们的样子,仔细想想她们的生活,也确实活成了一种像是被人包养了的状态。 因为职业关系不用坐班,给大家一种无所事事的假象,在大家眼里,就算上班一个月又能赚多少钱呢? 大半夜不睡觉出来看电影,发个状态在朋友圈,大家当然以为这么晚出来肯定有男人陪; 前一秒说想要什么包,下一秒就给自己买了,不知道的肯定都以为有土豪的卡可以随便刷; 买护肤品从来不嫌贵,就算心疼也要买,外人看来一桌子高端护肤不就是为了取悦谁; 不着急找男朋友,单身很久也过得快乐,难道不是因为有人陪着才能这样不寂寞吗…… 所以,年纪轻轻,长得也都很好看,不用朝九晚五地上班,却有钱花,又过得开心……当然会被很多人误认为被包养了。 ******** 按着这个逻辑我顺了一下,“被包养”在我这里忽然就变成褒义词了,试问谁不想被自己这样愉快地包养呢? 说真的,我还忍不住问过我妈,亲戚朋友对我有什么样的评价?“有没有说我过得挺好,是不是议论我被包养了?” 我妈说:“没有说过啊,你有病吧,乱说什么,我都说你在外面工作很努力。” “他们信吗?”我不甘心。 “这有什么不信的?”我妈觉得我无聊。 我愤愤地挂了电话,果然我还是过得不够好啊,因为只有我过得足够好,又看起来不那么费力,才配得上“包养”这个词。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那些亲朋好友的心态,你一个小女孩,凭什么只靠自己就在外面过得那么潇洒呢,买大家舍不得买的东西,做大家没有时间做的事。 说实话,这样被误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差别。那些看起来过得不错的女孩,除了真的有能让自己过得好的能力之外,还有舍得为自己消费为自己投资的心态,知道如何取悦自己,她们熬自己的夜,做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买自己想要的包,穿自己喜欢的鞋,等待着自己喜欢的人。 在外面工作,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诺大的城市,找一份归属感实在不易。有苦吗?有难吗?有累吗?都有。可是每个人都忍着,毕竟想站在时代的广场上捧一座奖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咽下各种心酸委屈,用笑容换一种不一样的明天。 ******** 不过再说到生活的心态,活成“被包养”的样子,其实也不需要很多很多钱的。

Read more

改变人生的20件小事

不知道朋友们之前是否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很好,还是忍住和大家分享一下。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好的改变,但是往往茫然地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你也有这种状态,不妨静下心来,仔细的体会这改变人生的20件小事: 1.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你可以选择听愤青和怀疑论者在那里叨念“成功是不可能的”,你也可以选择坚守信仰,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万事皆有可能”。 2.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就想想怎么填完整下面这句话:我的目标是__。 3. 每天早晨进行一次“感恩散步”,这会滋养你的精神沃土,为成功做好准备。 4. 与其对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感到失望,不如乐观地想想你前进的方向。 5. 吃东西。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用光了赊账卡限额的学生。 6. 记住,逆境并不是尽头,而是更好的结果的一个转角而已。 7. 专注于学习、关爱、成长和服务。 8. 你要相信凡事皆有因果。面对挑战才能有好事降临。 9. 别在流言蜚语上、过去的事情上、消极的想法上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上浪费你宝贵的精力。相反,积极的当下时刻才是你需要花精力的地方。 10. 指导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指导。 11. 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但还过得下去。 12. 什么也代替不了努力工作。 13. 每天早晨起来问问自己:”今天我要做哪三件可以助我成功的事情?“然后抛开杂念,全神贯注完成这些事情。 14. 抱怨就跟呕吐一样。你自己是爽了,可你周围的人都得跟着遭殃。 15. 今年比去年多读点书。 16. 保证睡眠时间,一杯特浓拿铁替代不了一夜好眠。 17. 每天关注在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要做什么。生活是恩赐而不是义务。 18.

Read more

心近了,万事好商量!(深度好文)

有一天一个有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教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要喊,难道不能小声的说吗?为什么总是要用喊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能让教授满意。 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喊。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更大声地喊……” 教授接著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是什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用喊,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却因此更深了,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教授做了一个结论: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的距离,变得更远的话。过一会儿,等心的距离已经有些近了,再好好地说吧!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生气的时候,请保持沉默,请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非常好的文章,我几乎顿悟:人与人的交流,不是身体与身体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有时,近在咫尺,心远了,必须提高音量,确保那颗遥远的心灵能够收到讯息。不论和谁交流,都把心拉近,用心交流吧。 心近了,万事好商量。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