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自己,你该坚持些什么?

有一天上网,收到这样一份短消息,标题是:“现实中,我们该怎样权衡放弃与坚持?” 正文是这样的:“老师,在我看得许多有关励志方面的书中,有些里面提到要学会坚持,而且举了很多因为坚持最后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书中,里面也会告诉你要学会放弃,学会转身另辟蹊径,然后重新寻找适合你的道路。可在现实中,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很难分辨我们到底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回到起点,做出新的选择。在此,还请老师帮助指点迷津。”看到这份留言,我也深有感触,毕竟这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我想更详尽地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谈一下。 人的一生当中要面临很多选择,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而变得成熟。问题是正如文中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么选择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而哪些又是应该坚持的? 励志方面的书籍,大家并不陌生。他给了普通人一个伟大的梦想,并告诉你,在遇到难时,一定要坚持。同时书中还会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告诉你:他们都是通过坚持,最终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现在回到现实,我们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到底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我想,这无非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坚持? 目标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源自内心的最原始的驱动力。有了目标,我们才不会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够坚持不懈19年,行程5万余里而不放弃,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普渡众生,把佛教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全部来自于目标的追求: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事业而坚持,在商场上忘我地打拼;也有的人是为了让女儿上学能够背上一个新书包,起早贪黑卖茶叶蛋。不管目标是什么,也不管目标的大小,但只要目标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我们前行。 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而言,也同样要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没有动力,到了职场上依然是这种状态,其根源便在于目标的缺失。而目标,则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有这样一篇调查似乎也说明了什么: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具体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看到的时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写。不过,在这里,我们的确看到了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将这个规划细细拆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而对于那些还在困惑、迷茫、郁闷、无聊中虚度光阴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呢? 如果是我们生命中追求的东西,我们无疑要坚持。而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东西来说,过度坚持,则会更多地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把精力花在你认为该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义。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错的,一味坚持,只会把我们推向深渊。 第二,我们凭什么坚持?

Read more

朋友来借钱,这个应对我服了!

朋友来借钱,这个应对我服了! 一.小明和老婆共13万闲钱,想买13万的车,但一哥们儿因生意资金短缺苦求小明帮他一把,与老婆多次沟通未果后,小明偷偷将钱拿给哥们儿使用,三年后哥们儿生意好转还钱13万,三年里小明和老婆却因此事经常吵架最后分道扬镳了。 小明最后得到的还是原来自己的13万元钱但是没了爱情。 二.小明和老婆共13万闲钱,想买13万的车,但一哥们儿因生意资金短缺苦求小明帮他一把,小明可想帮他,多少年的哥们儿,可是老婆不愿意,非要买车,多次劝说无果,结果买了13万的车,老婆高兴了,但是哥们儿情意从此断送。 小明最后得到了自己13万的车却输了友情。 三.小明和老婆共13万闲钱,想买13万的车,但一哥们因生意资金短缺苦求帮他一把,小明经过大量的工作,最后结果如下,买一台3万的汽车,余款10万借给哥们,哥们儿感觉心里有愧(心想本来小明能买13万的车,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买了3万的车)为求心里安慰每月付小明2分利息2000元钱,3年后哥们儿生意好转10万全额还给小明,却不知三年里小明两口因为这辆车而吵了多少次的嘴。 三年里利息为72000元+100000元本金共计:172000元+汽车一辆。 四.小明和老婆共13万闲钱,想买13万的车,但一哥们儿因生意资金短缺苦求小明帮他一把,哥们既然开口小明心想一定要帮,但是老婆大人那关不好过,最后决定还是买13万的车,但是办理成分期付款,首付39000万,三年分期,月供2500. 余款10万资助哥们儿,小明既然义气哥们儿也不含糊,每月付给小明3分利息3000,(因为哥们儿心想因为自己小明贷了款,这个钱理应自己为其垫付,况且现今的社会这个利息在民间也是很正常的)三年过后,哥们生意好转还钱10万,小明车款也已还清,之后情意更胜从前!老婆也夸小明对人好会办事,好酒好烟总不断,从此二把手升级一把手。 三年利息为108000元+本金100000元共计:208000+13万元汽车一辆。 这几个不同的做事风格和结果说明了很多社会现象: 亲情、友情、金钱、社会、同样是生活,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呢?要知道管理财富、人情世故是需要智慧的!你今天的取舍,就是你明天得到的情景。凡事别太偏激,认为只有一方独赢的场面。有智慧的运用你的资源/支援,你的人生将会不一样! 文/财富管理智慧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会处事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1 认清自己 女人首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看清自己,切勿高估亦不能妄自菲薄,当不能确定,你不妨仔细问问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我能做到吗?” 第一时间回答你的,必定是你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扪心自问,诚实面对,不自欺欺人,往往会获得最满意的答案。 2 远离是非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世间的蜚短流长往往因女人而存在。管好自己的嘴,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切莫去趟流言的浑水,超然于是非之外。 当然,你自身的隐私也不要轻易告诉别人,最好是保持神秘,对于别人的猜测需置身事外,说不定,这样的你还会更具吸引力与魅力。 3 主宰自我 当一个女人遭遇挫折,她最容易寻找依赖,逃避现实。这种软弱,似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回遇到挫折和打击,依赖久了会让人厌倦。 所以,依赖别人不如靠自己站起来。坚强与懦弱是一面镜子,由自己来决定人生价值,主宰自我方为生活的胜者。 4 经济独立 女性要想获得尊重,前提是必须独立。有自己的资产和挣钱渠道,切忌做他人的附庸。传统观念中男人养活女人天经地义,实际上靠男人养活的女人毫无自尊可言。 话又说回来,女人只要四肢健全,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所得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更何况,残疾如张海迪都能获得大众的尊重。放眼世间,总有适合你的强项工作。 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财,不断充实“个人银行”,那么你便有了人生的主心骨。 5 举止优雅 虽然大大咧咧,毛手毛脚被某些人认为是可爱、率性自居、但一个成熟的女人应当更具女人味,那就是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 如果你还年轻,还在被允许“可爱”的阶段,那无可厚非;但如果要显出你的素质和内涵,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在这里要强调得体的优雅,过于矜持和矫情会适得其反,反显得做作。 6 广交益友 “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在交友中,聪明的女人应当清楚的判断你所结交的是损友还是益友。 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有利于你不断进取,获得鼓励和勇气。怂恿你堕落的人,理当敬而远之。拉帮结派,流连灯红酒绿的朋友,不交也罢。 7 控制情感 都说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女人的眼泪和多愁善感似乎让她显得娇弱。其实不然,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理智。 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女人,有一种大气的美。“林妹妹”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市场,哪怕你再情绪冲动,也要隐藏在自己心底,不宜全盘托出。 8 积极乐观 时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否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如果你把颓废和堕落视为前卫和时尚,那就要防范自己落入精神和现实的深渊。

Read more

联不联系,我都会想你

见或不见, 都会把你放在心底。 因为未来不能陪你, 只能选一种安静, 让别人去照顾你。   对或不对, 认识你从来不曾后悔。 生命里有一种遇见, 就让它美如行云流水, 然后一生去回味。   联系或不联系, 每天都会想你无数次。 就让我站在月色中, 默默地祝福你, 也不愿一直占据你的心灵。   理解或不理解, 都不用解释什么原因。 只想你奔波的身影, 在未来的一个明天, 能有一个坚实的港湾停息。   爱或不爱你,

Read more

人生,才是你真正的正职

不久前一个记者访问,她问道:「你现在的正职真的是阅读社群吗?这样收入不是很不稳定!」 我笑笑地,点着头回问:「你觉得正职是什么?」 她没有回答我,但是我接着讲。 如果正职就是一个稳定的收入和正常的上下班,那我的工作不算是正职工作,但是如果正职用另一个不同角度拆开来看就不一样了。先从薪水来谈,台湾每个正职平均是3万月薪,一年加上年终差不多可达40到50万,如果,我每年只要花几个月,好好努力接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收入,我算不算是有正职的收入呢? 又从工作时间来看,正职如果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但很多责任制的公司是朝九晚七八),每天工作会做满8小时以上,而我的工作时间,则是每天先把自己睡饱,下午拜访客户,晚上工作外加玩小孩,深夜写稿。我工作时间虽然比较不一定,但是我没有加班、失眠、睡不饱的困扰。 如果正职是会有一张办公桌,那我的办公桌是整个城市咖啡厅,是许多客户的桌子或是图书馆,而你们记者不也是一样,没有固定的桌子,唯一固定的可能是写稿的电脑。 后来采访结束,记者说:「看来你的正职才算是正职,因为你是做你想做的工作,但多数人正职都是在过别人交代的工作人生。」 我回答「把别人交代的人生完成,这是为了生存与温饱,但是下班或是假日好好再利用,才算是把自己的人生过好,我们都在过多阶段人生,一个阶段是为工作、一个阶段是为家人,但另一个重要阶段会给你更大的动力,是为自己活的人生。」 郝明义先生有写一套书,书名是「工作DNA」,里头也提到了工作的3个人生阶段,并且用3种动物来比拟。 第一阶段是鸟,是刚出社会的新鲜人,刚孵化的雏鸟,刚开始学习飞翔。当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工作新鲜人已经慢慢成为公司中的重要干部或是刚升任成为主管,成了中坚干部,所以第二阶段是骆驼。在屡经重任并解开重大任务后,骆驼可能自己出去闯荡创业或是成为公司的重大决策者,这时候就又成了第三阶段的鲸鱼。 在不同的环境与阶段中,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机会与风险需要去面对,但这些都是工作的阶段,真实的人生阶段,却要包含更多元素,包括家庭、梦想、健康,兼顾这些元素才能使生命完整。 一天24小时,不全是公司的,下班后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开始。更多时候,你下班后为自己创造的学习机会,更是人生另一个成长的跳板。别再被工作是唯一这个框架限制你的人生,人生还有许多美好值得你去发现与体验,人生真正的正职是创造你自己的人生。 作者: 俊德

Read more

你身上留着「蓝血」吗?

蓝血人是指拥有贵族血统或出身的人。 重量级人物搭乘私人飞机往返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上个月在瑞士滑雪胜地达弗召开。一位美国500大企业主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从未如此被「羞辱」,因为会场上,「几乎没有人有兴趣跟我说话。」 一位专业律师也有同样被冷落的遭遇。 现场,有钱、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太多——比尔.盖兹、梅铎、索罗斯……,小国家大集团的富翁排名总裁,也只能敬陪末座。这种「大小眼」的世界级竞赛,不只在幽静的瑞士山中小镇演出。 注意你的四周,什么人身上流着「蓝血」,你懂得辨认吗?社会集体的「格调」 古早,身上流着「蓝血」(blueblood),意思是你「系出名门」,来自贵族阶级,家族血缘让你与众不同。 今天,简单的说,就是你拥有的资源,够不够有份量?殖民情怀,台湾男人娶一个日本老婆,是一种很体面的蓝血。 如今,赶上「中国热」,白种男人身旁伴一位上海女友,同样是一件时髦的「蓝血」符号。你身上流着蓝血,表示你离成功很近。 而「蓝血」因时因地,又随时不断改变;白领职场上,最新的蓝血特征是你或有一张EMBA文凭,或在跨国金控集团里占个扛。上流社会的闹剧蓝血,说穿了,无非就是一个社会集体的「格调」——大众的行为举止、习俗、文化品味——它没有对错可言,若是庸俗肤浅,也只能照单全收。 例如当下流行全球化,只要会说英文就叫酷,中文说不清楚的小ABC留学生,就能穿着垮垮的裤脚,靠着一口流利美语、叉开手指比一个黑人的兄弟手势,回台湾加入演艺圈,成为被尖叫的青少年偶像。 甚至,很多人以为这个社会只存在着「富人」与「穷人」。胡闹一场的笑话:「上流社会」,除了肯定自己不属于这个圈子,完全无法清楚定义是些谁?在哪里?他们做什么?总不会只是穿穿名牌、出入凯悦饭店,就叫做上流社会吧? 他分析中层阶级才会开着簇新的轿车、客厅里摆着仿第凡内的华丽台灯。据保罗.福塞的观察,只有那些「想像力贫乏、理解力有限的人竭力想钻进中上层社会」,真正的菁英们,反而正在奋力摆脱束缚,极力成为「另类」——「这一类人富于创造性、独立不羁,自己摆布自己的命运,不受既定的社会等持的束缚与羁绊。」 你身上流着蓝血吗?是别人为你设定的标准?大家替你规定的条件?还是你自己的格调、教养、价值观?

Read more

生活,可以浓缩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资本, 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第二句话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第三句话 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 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 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 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 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沙子是废物,水泥也是废物,但他们混在一起是混凝土,就是精品; 大米是精品,汽油也是精品,但他们混在一起就是废物。是精品还是废物不重要,跟谁混,很重要! 朋友不是乱交的,每天在一起喝酒的不一定是真朋友,每天在一起混的也不一定是永远的朋友。 人生要交的四位朋友: 1、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即便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反而会更安慰你、帮助你。 2、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你、 鼓励你。 3、交一个为你领路的朋友,自愿做你的垫脚石,带你走过泥泞、拨开迷雾。 4、交一个肯指点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  

Read more

让老公更爱你的必杀技

1、 老公是拿来爱的,不是拿来气的。爱老公就是爱自己。 2、老公想吃苹果时马上就去洗。经验证明推来推去的结果不仅有伤和气,而且所消耗的时间和能量已经能洗完苹果了。 3、 吵架时绝不说分手或者离婚,免得事后下不了台。 4、 吵架时尽量少发火多流泪。 5、 一定要记住老公的生日(公历的和农历的),保证第一个向老公说生日快乐。 6、 养成一见老公就笑的习惯,特别是下班回家开门时。 7、 需要老公陪同而老公不能陪同的时候假想自己是保家卫国者的妻子,告诉他:你忙吧,我能行。 8、 故意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亲他并帮他盖好被子。 9、 在他吹嘘自己的时候假装很崇拜他,并表现出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 其实,更多的男士钟情于对女人炫耀自己的种种好处,这时只要聆听就好了。因为他只是想让你“崇拜”他一下,记得还要时常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10、 在老公向你献殷勤之后表现出特别兴奋的样子,并且说一句“老公你对我最好了”以资鼓励 11、 既然已经选择和他共度人生,就不要幻想改变他,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教育是徒劳的,感化是可行的。如果还是不行,在和他闹翻前准备好退路。 女人喜欢男人,这八成是错不了的,但女人永远不满意男人,这却是百分之百千真万确的。女人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来改造男人,尤其是改造自己的男友(即使成了丈夫也绝不例外)。 12、 用他的钱健身买衣服和化妆品。在他眼里至少你在每个年龄段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这一点只要你愿意修饰是很容易做到的。男人乐意为妻子的美丽买单。

Read more

余生太长,请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王尔德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如果你碰到一个有趣的人,请一定要珍惜。 有趣的人是思维和你在一个频道的人。你不需要刻意逢迎,也不需要小心翼翼,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你的想法,也不用担心对方说你low。 有趣的人是懂你的人。他不一定很聪明,但是他能立马明白你的意思,和这种人相处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这种相处过程很舒服。 有趣的人一定是真诚的人。他不需要你千回百转的猜测,他不一定有很强的沟通技巧,却往往直奔主题,简单粗暴,这点尤为可贵。 和有趣的人相处,才能做有趣的事。 有趣的人会让你更加热爱生活。到了这个年纪,最缺乏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对生活的态度。有趣的人就像太阳,自己就能散发出光芒。 和有趣的人相处,会激发体内那个有趣的自己。 有趣的人能开阔你的眼界。最好的交往对象不是光芒万丈的人,而是让你感到舒服、适合自己的人。 有趣的人会刷新你的感受,他对事物有更敏感的洞察能力,即使在逆境中,他也能看到美和自由。 有趣的人会让你更加有勇气。人到中年,做事情难免瞻前顾后,再三思虑。 最近热播的《余罪》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余罪缺什么都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余罪虽然是个警察痞子,但是他是个人见人爱的警察痞子,他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他让你相信正义和勇气的力量。 有趣的人不一定读万卷书,但是他的内心是丰盈的;有趣的人不一定行万里路,但是他的生命从不止步。 在这个如林的世界里,永远不缺少各式各样的人,可唯独,有趣的,最难遇到。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不需要饭菜下酒,他的故事就够了,可饮风霜,可润温喉。 作者:燕子 来源:亲子相册(cutebaby3333) 图片:pixabay.com

Read more

里面必有一句 让你不再发脾气

01. 有人问余光中: “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沉吟片刻答: “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 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02.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 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 “听过。” “好听吗?” “好听。” “你听得懂吗?” 别人一句话,可以是批评、可以是鼓励、可以接受、可以反驳;但切记不要生气! 03. 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心若每天大一点,心态还怎会不好? 心态要是好,脾气怎会差? 04.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 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 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很刺耳,但也很中肯。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 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然后变更好的机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