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01] 在报社的时候,我带过一个大学生记者团。 有次去福利院采访,一个叫CC的女生让我刮目相看。 别的同学基本都围绕“孩子们吃得好吗睡得好吗会不会想妈妈”这种低幼问题。 只有CC问院长:这里的老师,需要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吗?然后和院长讨论了半天。 后来她告诉我,她有个朋友,是福利院长大的,一直对自己的身世不能释怀,所以她想,福利院的老师应该懂点心理学,或者,可以招募些心理医生志愿者,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有点不一样。 而且CC待人接物的感觉也特别好,很谦逊,但不卑微,不管采访对象是谁,都不卑不亢。 所以我挺喜欢喊她一起去采访。 另一个我常带着出去的,是个叫小H的男生。他是我同事的亲戚,同事一再拜托我多带带。 小H私底下挺欢的,但一到正式场合就很少说话,不管几个人采访,他总默默跟在最后,我有时怂恿他提问,他也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 他身上,总有一种怯。跟CC截然不同。 我起初以为是性格问题。接触多了发现,并不是,俩人的差别,在于见识。 他们都在小城市长大,家境其实也差不多。但小H父母特别保守,生活循规蹈矩,一家人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都不多。而CC的父母观念就很先进,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带CC去各种地方,出入各种场合。 CC从小就跟父母去过福利院,又有福利院长大的朋友,所以她大体知道那里是怎么回事,自然能跟院长对话。 小H起初连福利院是干啥的都不了解,又如何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呢。 还有。去酒店采访,小H的着眼点都在大厅好大沙发真豪华,而CC会关注到墙上的画是谁的作品。 一起去吃日料,CC在门口脱了鞋摆放好就进去了,而小H会大惊小怪半天“啊?要脱鞋啊”“吃饭还脱鞋”“以后不来这破地方了,特贵,还事儿多……” 重阳节去养老院慰问,CC会主动热情地拥抱每一个老人,完全不在意他们嘴角的米粒和衣服上的油渍。因为她初中时就经常跟妈妈到养老院做义工。 但是小H,连老人房间的门都不愿意进,一直在嘀咕“这里面什么味儿啊……” 老实说,如果小H不是同事的亲戚,我可能早就放弃他了。 后来我和小H的爸妈吃过一次饭,他们问我孩子的表现。 我说:聪明,热心,文笔也好……就是,经验太少,还需要多锻炼。其实后面这句的正确表达应该是:见的世面太少了。 [02]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东京旅行,遇到一对美籍华人夫妇,也带着儿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