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己:审视自己,认清方向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 晚清名臣曾国藩起初信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因此他为人便是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颜面。 1857年,太平天国势头正盛,而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能与之对抗。可此时,曾国藩父亲却去世了,按规定曾国藩要丁忧三年,咸丰想要挽留他。 可曾国藩却向咸丰说:“皇上,您要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回家。” 咸丰怒极,笔一挥:“你回家丁忧吧。” 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曾国藩打昏。回家后,曾国藩一直在想:到底哪里做错了? 他把目光落在了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上。有了人生阅历的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彻大悟,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正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的反思,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才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真正的智者。 失败的经历,是为了让我们于自省中获得经验,化不足为优势。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因为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变成为自己铺的路。 越己:超越自己,先破后立 季羡林在读高中时,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有知识信手拈来。 然而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他,张口闭口都是八股文章、科举制度。 学生们若答题时稍微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会被他认为是叛逆。 一个人越是封闭、固执己见,就越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看不见他处的风景。 所谓越己,就是先破后立,打开自己。 打开心态,睁眼看世界。 有些行业大牛,即使已经处于被人仰望的位置,却仍然葆有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 不要总是怀有偏见,更不要盲目抗拒。抛开己见,打开心态,才能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始终立足于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 打开边界,拓展人生可能。 邓亚萍满载荣誉退役后,从只会认26个字母的差生,一直读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 她说:“靠着一股劲儿,你越干就会越清晰你的未来,未来便会有希望,这是在我14年的运动生涯里,不断的重塑自己、挑战自己、打破自己的唯一方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