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子女物质奖励好还是非物质奖励好?

看到一篇文章:《家长小心物质奖励会让儿童更功利》,文章中引述密苏里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的研究,指出:「当儿童有良好表现时用礼物奖励孩子,会使孩子更加功利。认为非物质的鼓励对孩子更有益处,并提到美国幼儿园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大都是用非物质的奖励,例如让孩子享有特权和自由,让孩子体验荣誉感等。」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行为基本上受行为结果所控制。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痛苦的结果,自然会减少或消除该行为,例如闯红灯被罚钱,心里不舒服,自然为减少闯红灯的行为。相反地​​,如果某一行为得到愉快的结果,会鼓励他更努力表现该行为。社会上对好人好事的表扬或杰出成就的表扬,目的也是鼓励人们努力做善事或努力获得杰出成就。 按照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一个人不管得到的是物质上的奖励或者是非物质的奖励,只要那个奖励使得行为者感到愉快,都会使行为者增加该行为。 为什么专家几乎一致反对物质奖励呢?分析物质奖励可能缺点如下: 1、 对年幼的小朋友给予食物的奖励,都得给于时间消费那些食物。让一个小朋友得到饼干、糖果的奖励,如果不让他当场吃掉,小朋友的心里老是惦记那个饼干、糖果,反而无法专心听课。 2、 实物的奖励容易造成评比。小朋友之间同样得到一百分的好成绩,富有家庭奖励是贫穷家庭无法跟进的,这可能造成贫穷家庭子女的难过和伤害。另一方面,富有家庭的奖励也会造成老师的奖励显得寒酸,得不到奖励的效果。曾看过一位新进教师叙述:在贵族学校教书,当他用小美冰淇淋(相对廉价)奖励小朋友时,小朋友却说:「老师,我们在家里都是吃圣代或哈根大斯冰淇淋(相当昂贵) ,我们对小美冰淇淋根本不屑一顾!」小朋友的反应,让这位老师感叹教师难为。 3、 实物的奖励会使得价码不断提高。因为相同的物质奖励,会引不起兴趣。小朋友对相同的实物奖励甚至会厌烦。况且,随着年龄增长也会不断提高实物的价码,结果是增添孩子无止境的欲望。 4、 如文章中所说:「物质奖励会使得小朋友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物质的奖励。」俗语说:「狗急跳墙,人饥爬梁。」当人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心里痛苦的煎熬,各种不好的手段都会使出来。 5、 我曾在美国观察启智班的教学,老师将该班七位小朋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当某位小朋友表现良好时,便在该小朋友名字后面打个圈,等放学时,按照小朋友所得的圈数,给予葡萄干、饼干等等各种食物。我在一个小时的观察中,看到有位小朋友趁老师没注意,跑到黑板前,在他的名字后面,自行加上圈圈。一个启智班的小学生都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以获取食物的奖励,那么正常的小孩子侵淫在实物的奖励下,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就更无法避免了。 文章中指出:「非物质的奖励所得到的成效可能更好。」就事论事,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尊重、重视、欣赏与尊敬,这是人性的基本心理需求。这类需求不会像物质奖励一样,会产生餍足感,人不会因为过多的尊敬、尊重、欣赏、肯定而感到厌烦,反而会觉得多多益善。例如: 1、电影金像奖就为了鼓励在电影事业有特别的贡献。当一个演员获得金像奖等于他的努力与成就获得肯定,这位演员必然会更加努力以获得更多的金像奖。 2、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寒门出孝子这样的说法。为何寒门多出孝子?因为寒门子弟大多需要帮助家务,甚至承担家计,根本不可能有物质的享受。所赢得的只不过是父母贴心的赞美,以及社会上左邻右舍的孝子美誉。 3、我小学四年级时因为功课好,老师亲自来家里载我去学校帮他改考卷。一个学生被老师如此肯定,获得这种特权,可说是无上光荣。所以日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希望继续得到老师更多肯定。 有关奖励的综合评论: 1、提到物质的奖励最让我终身难忘的往事: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国语讲得好,获得老师一枝铅笔的鼓励,我获得奖励之后,每日更加勤说国语。日后养成习惯,使得一些新认识的朋友经常问我:「你是不是客家人?明明觉得你是台湾人,为何不说闽南语?」在今日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奖赏,却让我养成了终生讲国语的习惯。这个例子说明:物质奖励未必是坏事,适时适当的使用,效果也不逊色。 (注:笔者生在台湾极度贫穷的年代,那时微薄奖励都是梦寐以求的。) 对年纪小的幼儿或者智能障碍者,物质的奖励似乎比较有效。因为智慧的限制,他们不容易理解非物质奖励的含义,感受它的荣誉。对年纪大的小朋友,物质的奖励最好是精神食粮,例如作者曾在一所贵族女子高中教书,面对这些学生,老师没有能力提供能让学生满足的物质奖励,所以我改用赠送世界名著(精神食粮),这是贵族学校家长不会给予的物质奖励,并且配合让获奖者觉得无限光荣,这样的效果也是非常大。 诺贝尔奖也是非常大的物质奖励,同时得奖是对成就高度肯定,受奖是无限光荣。这个奖项对世界上杰出人士有莫大的鼓舞作用。可见物质的奖励也不是一无可取。 2、不论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重点应该是奖励何种行为。我在贵族学校使用物质奖励,但是我奖励的不是成绩好坏,因为成绩好与坏跟智力密切相关。如果奖励好成绩,那么得奖者将是永远那几位智力优秀者,这种奖励毫无效果。作者给每位学生一张抱负水准分数表:竖栏有上学期成绩,第一、二、三次月考以及期末考成绩,还有个人抱负水准(想要达到的成绩分数);横栏则是各学科。每次考试后,我根据两项成果(达到抱负水准的科目多寡;总进步成绩多少)给予学生奖励。这虽然是物质奖励,但是奖励的行为是个人达到先前的抱负,以及个人努力得到的进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