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不忙不累,还活的尊贵?

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很忙,做事很快,内心很急。 当一个人说话很慢,走路很慢时,我们会说这是个有修行的人。 很多人都说在日本走路要跑,在香港走路要小跑,在上海走路要快走。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身不由己,想法都无法控制,人际关系都在被别人操控。 我们把手机24小时挂在脖子上,眼睛深深的陷在手机屏幕。 逼着自己,一边做饭,一边看手机,一边读书,一边还要给别人打电话。 其实现在最应该开设专注力课程,但也是最难开,因为在如今社会,你很难专注完成一件事。 01 现在的人太可怜,不仅物质界空间的价格非常高,一百个平方的房子就要几百万,甚至几代人去偿还,同时精神空间也没有,没有活动和自由的空间。 每天看到很多人特别急,是因为他们没有空间,吃饭急开车急走路急说话急,只有在一个地方不急,就是马桶上。 有时候我们去公共卫生间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怎么敲门都不开,然后会听到里边很多声音,比如视频、新闻、电视的声音。 02 你总是很焦虑着急,代表欲望已经超出你的能力范围。 一旦有了任务,你的压力就特别大,是因为你没有信心,犹豫不决的,所以特别着急。 人活着其实不需要那么用力,每天其实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拥有并让自己活得很幸福的那些事件呈现出来。 你今天不幸福,是因为你的欲望太过强大,当欲望超出自己能力时,就会看不到自己所拥有。 如果今天比尔盖茨有1千个亿,当欲望是1万个亿时,就会感受不到1千个亿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如果今天你很着急孩子的学习,你就会看不到孩子的健康,你总是希望孩子成为高考状元,就会看不到孩子在班级有多么优秀,人际关系有多么好,反应能力有多么强,看到的只是他成绩很差。 人生都是我们自己描述出来的。“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你真的每天可以过得很闲,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停止做怨妇,才发现世界好美啊

有位读者给了我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课题,“女人怎么做才不会成为怨妇?” 她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怨妇,只要别人一旦提起说起婆婆和老公,她就特别生气,有一肚子的牢骚。她也不愿意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但不知道怎么避开怨妇这个坑。 关于怨妇这个问题吧,其实不独独指女性群体,男人中也有怨妇。 只不过女人的“怨”更关注情感,男人的“怨”更多体现在社会和事业上。女版怨妇指天指地抱怨老公、婆婆,男版怨妇作天作地地指责社会不公,生活黑暗。 谁都不喜欢怨妇,像从苦水中拎出来一样,浑身都是负能量。即使是怨妇自己也不会喜欢,谁不想一张嘴说出来的都是鲜花,谁愿意一张嘴出来的全都是荆棘呢?对不对? 但要想不成为怨妇,首先就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怨妇? 01.陷入怨妇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个闺蜜抱怨,原本温馨和谐的小家庭,自从婆婆进驻后,逐渐变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很少有人开始就想当怨妇,那些不满和抱怨,一定是在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之后,才开始逐渐弥漫开来的。 比如女人结婚的时候,都对未来充满玫瑰色的想象,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按部就班的迎来美好生活,然后逐渐发现,结婚后自己就变成了保姆,男人不爱做家务,回家就打游戏,一次次的沟通,每次都说要改,结果好了没几天,又旧态复萌。 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离婚吧,好像又不太现实,继续生活吧,太多压抑和不满了。对方好像一团空气一样,打上去毫无知觉。她什么办法都想过了,依然没有什么改善,那要怎么样?抱怨、唠叨、指责,是一种让自己心理平衡的办法。 02.止步于怨妇的人都更关注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感性的人永远都比理性的人更容易成为怨妇。因为怨妇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更关注情绪,而不是理性地去解决问题。 他们知道自己委屈了,受伤害了,所以就要把情绪表达出来。说啊,哭啊,抱怨啊,但事实已经发生了,损失的已经损失了,如何去补偿呢,或者如何去解决问题呢,他们却不怎么关心。 比如有位女人的老公曾经精神出轨过,尽管男人现在已经改变了,可女人还是一想起来就忘不掉,总是反复地沉浸在当初被伤害的感受中,走不出来。这样等于他们的生活始终停留在那不愉快的一刻,怎么可能不抱怨呢,当然要反复说,天天说。 03.甘愿做怨妇的人都有推卸自己责任的习惯 女人当中怨妇的比例比较高,因为女性的独立意识不强,附庸思想深厚,她们依赖性更强,认为自己人生的责任和幸福的责任都在男人身上。 比如不幸福的婚姻中更容易产出怨妇,她们的逻辑是,“你对我的人生负有责任,你就应该让我幸福,你做得不好,我就和你死磕,我骂你,抱怨你,责备你,但你要和我离婚,对不起,我不干。” 这种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了逃避人生的失败感,他们喜欢靠指责别人来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但越是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他们越会失去自我改变的机会,变得固执、偏激,深陷在怨妇的境地中不能自拔。 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宣泄的。完全不抱怨的人是不存在的,让自己一直快乐,情绪连个高峰低谷都没有,那也是一种精神虐待。只是,要掌握好尺度,是人控制情绪,而不是情绪控制人。 合理发泄情绪,不让自己沦陷在怨妇的深渊中,有以下几个办法: 01 抱怨要适度 我在生活中也一样会发牢骚,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但有一点我始终记得,就是话说到为止,不能没完没了。 被情绪完全掌控的人是很可怕的,那已经不是沟通的方式,而变成了恶意的、无休止的发泄,语言也像刀子能杀人。要提醒自己,每次说到几分钟不要再说了,就表达的语言信息量来说,几分钟足够了,能明白的人一定可以听得进去,听不明白的人多说无益。

Read more

保持随时拒绝别人的能力

燕子是位非常上进的女孩,上下班路上、跑步时、甚至上厕所都在学习。 看到新书推荐,她觉得该买;看到好课推荐,她觉得该学,结果燕子掉入买买买、学学学的怪圈,越买越想买,越学越学不完。 有时她会陷入选哪门课的纠结,面对限时优惠,固定的金钱额度,她也会陷入挣扎。 她开始焦虑,就算自己24小时一直学,想学的东西也是看不见边际的汪洋大海。 时间精力的有限和爆炸般的无限信息知识似乎是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体。 就算钱再多,想买的课程会越来越多,而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又是有限的,何况她的钱也很紧。 为此,多少追求新知、不甘落后的人在焦虑中咬着牙拼着劲学习,在学习中皱着眉挠着头急躁得抓狂。 燕子每晚都学到很晚,黑眼圈很重,额头的痘痘总是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每次洗头发都看到大把大把的头发往下掉。 她的睡眠质量越来越低,整个人的状态也越来越差。 她想停下来,哪知原本打算放松个半天,却比之前一直学习还累,什么都不做反倒更焦虑。 觉得有用的什么知识都想学习,这样的想法导致的结果是:买买买的欲望愈演愈烈,学学学的焦虑越发肆虐,而疲劳感也会水涨船高般不断袭来。 终于,燕子面对一个非常想报名的课程,果断拒绝了,面对一本很想买的好书推荐,也果断拒绝了,面对一个很想参加的组队打卡月读4本书果断拒绝了。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舒畅,她的学习目标感越来越强,专注度越来越高。 一切情况的好转竟然是从拒绝开始,拒绝多余繁杂、拒绝瞎忙乱忙,拒绝欲望驱使。 不要忘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当我们对现状不满时,我们都有权说不,有权拒绝,而有权拒绝才能体验到自由的力量。 一个忽视自己拒绝权利的人,难免会成为自己欲望或他人期望的傀儡,不断地忙个不停,却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 能够随时发挥拒绝权利的人,对于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他一定都了然于心。 苏姐便是如此。她妆容精致、穿着优雅,脸上总是不卑不亢、胸有成竹的样子。 她从小喜欢舞蹈和画画,爸妈觉得学习最重要,让她放弃舞蹈和画画,专心读书。 苏姐向爸妈保证不影响学习,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了下来。 爸妈希望她到大公司找个稳定的工作上班,苏姐给爸妈说了自己的优势和喜好,选择了做舞蹈教练、插画师,每月收入不菲。 说到买衣服,苏姐在换季时集中双休时间,精心挑选五六套衣服,再配上衣橱中衣服的经典款式,足够她一个季节美美的。 她的衣橱非常简洁整齐,拒绝任何一件过时的、不合适的衣服,穿衣服她从来不发愁。 当其他人经常刷网页或时不时逛商场挑选衣服、赶上狂欢节屯衣服剁手的时候,苏姐平和安稳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