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可爱的宝宝是从么教出来的?答案就在看似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那些看似意义微小的言辞和行为,施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几年后就可能塑造出不同的人格和智慧,并进而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社会的未来。 缺乏创新精神,让孩子失去发展后劲 10月初在帕拉阿图,学前教育专家、旧金山加大博士王云丽老师的儿童创新教育讲座让现场的听众们感受到:对孩子们的日常教育方式不可不慎。不恰当的话语、行为、教育方法,可能让孩子一生受到负面影响。确实有很多家长、甚至老师不了解真正的教育之道,让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非常流行,结果损害了孩子们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有一个14岁的学生做了一项校园调查,发现这样一个结果:学生们的自信心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从7年级到9年级、高中和大学阶段,没自信和非常没有自信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1%、29.9%、37%。 另一现像也很普遍。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考上好的大学,拼命的读书学习,但一到了大学,却失去了学习动力、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两个现像背后的原因很多,但都与教育上缺乏创新精神有关。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探索的成功和快乐。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总是强调分数、分数,分数决定大学,分数决定奖学金甚至决定职业。而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却被这一过于功利的过程埋没了。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的学生自然又会失去自信。 留心生活中的教育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王云丽认为:家庭和校园都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好地方,关键是教育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来鼓励孩子,而不是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压抑、打击孩子。说到压制孩子的创新精神,可能很多家长口头上都不会容忍这种做法,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往往有这种行为。 比如,对于孩子拆玩具的做法,水平不同的家长做法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家长会阻止孩子、甚至吓唬孩子,不让孩子这样做;有的家长看到可能不吭声;还有的家长可能会和孩子坐到一起,做孩子的助手,探索、研究如何拆玩具,如何组装玩具。其实,这个拆玩具的过程正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动手发展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只能造成孩子成长的缺失。 另外,家长要放手让孩子与环境接触。经常带孩子接触图书馆、博物馆等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教育主题。久而久之,孩子这类记忆与资源非常丰富,就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王云丽认为,教育创新不一定非要什么特殊的人物才能做。日常生活中,平时的课堂上,都有很多引导孩子创新的机会。但处理不好,也会损害孩子的创新能力,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要把握好创新教育的原则、机会、分寸和方法。 不攀比,摆正心态,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的天分不同。在某一方面看起来很弱的孩子,在其他领域却可能非常出色。父母们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独特才华。 一位酷爱京剧演唱的爸爸教自己童年的女儿唱京剧,可女儿怎么也唱不好。于是这位爸爸就觉得很失望,认为自己女儿不聪明。殊不知,这个女孩子对数学和语言却很有天分,虽然京剧唱不好,最后却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情,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博士。 另一个例子可能家喻户晓。台湾歌星周杰伦中学期间成绩除了音乐之外,几乎门门亮红灯。老师甚至对他的妈妈说:怀疑这孩子有智障。高中毕业,周杰伦大学没考上,只能到餐馆打工。 周杰伦的幸运是:他有一位好妈妈。妈妈对他从不指责、唠叨,而是一如既往,用「姐弟式」的关心鼓励儿子。如果没有母亲的不断鼓励,如果周杰伦被老师们那种「智障」的看法压垮而不敢去做出新的尝试,可能就没有最后这位享誉华裔歌坛的风云人物。 创新教育实际操作策略:如何教孩子阅读绘本? 王云丽老师给家长和老师提供的阅读教学策略是: 1、结合孩子的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把阅读内容和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串联起来,这样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尊重孩子的想像力。阅读绘本时,儿童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往往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来解读书中的故事、描述的内容。成年人可能觉得荒诞不经,但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限制孩子的想像,而要正面鼓励他们。 3、捕捉孩子的关注点。具体做法:把绘本放到教室一角,先让孩子自己阅读。孩子需要时,老师和孩子坐在一起看,了解孩子的关注点,然后据此生成一个新的教学活动,而不是老师自己先读再按照自己的设计给学生讲解。 4、不要因为次要问题而离开教学目标。课堂上不要过分限制孩子们,不要每堂课都强调纪律。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清楚:你是在培养他们守纪律的习惯,还是在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专注力?老师要清楚自己的主要关注点。 5、鼓励孩子们重新创编故事。比如,听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有的小朋友觉得大灰狼也会饿,也要吃东西。有的小朋友就突发奇想:像孙悟空一样,从小白兔身上拔毛,变出很多小白兔给大灰狼吃。孩子们开始不会想的很周全,但这已显示出他们的同情心,能从不同角度上去思考。 6、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立场角度。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成年人不要用自己的思想框框去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无论孩子对错,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首要的。一时的对错并不重要,在孩子成长后总有认识到的时候。不能因为一时的对或错,伤了孩子的心灵。 7、用多种方式、多条路径教育孩子。孩子们可能在某一方面不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很突出。比如,有的孩子音乐不行,但数学、语言可能很出色。家长不能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来评价孩子,要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