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希望家长们了解的五件事

本周,在“家长—教师研讨会”上,我调转了谈话方向,向“教师”这半边与会者提供了一些空间。我问老师们,“你想让学生们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以下五点反复出现在答案中。

1. 孩子能做的事情远比你以为的要多。虽然有那么多与之相悖的证据,但你的孩子确实不需要你帮忙系鞋带、拉拉链、削铅笔、理书包和午餐盒,以及每天无数件他们指望着你来出手相助的事情。

可以听听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建议。如果你觉得孩子们磨磨蹭蹭出一次门要费半天劲,试想一下,每天六次,老师们得把20个孩子领出教室大门。小学老师是委派任务的高手,这样一来,擅长系鞋带的孩子就成为其他小朋友们的“系鞋带专家”,而掌握了拉拉链技能的孩子可以得到“拉链帮手”的光荣使命,在你还没要求孩子学会“自立”前,班上所有小学生都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拉拉链、戴手套。下次,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他有什么事情不会做,别急着出手,先等一等。

2. 不断给孩子反馈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的孩子每次涂鸦、作业碰到问题或者画完画,都需要得到你的认可,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培养孩子们建立自己内在的认可标准和诚实的自我评价,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面临艰难险阻,他们需要有能力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与认可。要是做不到的话,他们在碰到肤浅的外界评价时将会更加容易受到影响,这些评价有可能是同伴压力,也有可能是霸凌和社交竞争。你得帮他们戒掉对你的反馈的依赖,当孩子们问“妈妈,我这幅画画得好吗?”或者“爸爸,我做得棒不棒呀?”时,你要把问题调过头来,问他们对自己做的成果感觉如何。

3. 如果你答应,不把孩子说的关于在学校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当真,我们也答应你,不会把孩子说的所有家务事都当真。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分享的故事,并不能准确代表家中的真实情况。比方说,我家姨甥曾跟全班小朋友说,家里来了个机器人,把妈妈的“羞羞部位”给切除了,他的老师明智地对此表示怀疑。相应的,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说老师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太低,在全班同学面前冲着他大吼大叫,在你有机会跟老师把事情问清楚前,最好先假设这位老师是无辜的。

4. 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参照的都是你的行动,而不是说教。你是子女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仿效的是你的行动,而非语言。如果你告诉孩子,一边跟人讲话一边发短信不礼貌,可当你假装听他讲起自己这一天的学校生活,却在继续看着邮件时,你等于是在强化本想去纠正的行为,从而教会他不要相信家长的教导和主张。

同样的,如果你想在家中倡导某种行为,比如热爱读书,也得言传身教。追寻新的知识,新的体验;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某样新的东西。正如S.Q.老师在邮件中写到的那样:“塑造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学习内在的愉悦。而且不要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了解各种感兴趣的知识(怎样清洁火花塞,用木工车床最适宜做哪一类的木工活,听听神曲《狐狸叫》)。要向孩子显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你自己就得读书、思考、说出心中的疑惑。”

5. 教会孩子,犯错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成长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孩子们看到你失败的样子,承认你犯了错,并且跟他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你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正如K.M.老师在邮件中所写:“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失败后做了些什么,这才至为关键。如果在孩子每次失败后,你都越俎代庖,他们就没法学会该如何走出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