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身教-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

小朋友念书的时候,联络簿上总会被盖上好宝宝印章,或是爱讲话印章,当我们在要求孩子,要有礼貌、守承诺的时候,身为爸妈的我们,也有做好榜样吗?

读书这件事,是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很大的原因,我从不对儿子开口说:「你该去读书了。」而是问他:「你什么时候考试?准备得如何?你确定吗?」因为读书是每个小孩的义务,所以他必须对自己负责。兴趣和学生的本份是有所区隔的,兴趣是要在不影响本份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做的,这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行前约定」,今天出去可以买一样东西,或者今天出去不能买东西,亲子之间一起协定好,也学习彼此互相尊重的道理。

然而,反观父母亲,我们不能只要求小孩,自己承诺的事情也要做到。有些父母常为了哄小孩而信口开河,到了无法兑现的时候,一句「没办法」或「办不到」就脱口而出。渐渐地,也会让孩子认为,只要像父母说出一句「没办法」,就可以就搪塞过去?

所以父母亲着实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此外,夫妻在教育上的理念也必须一致,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因此我非常感谢先生。我们并没有分配好,由谁来负责小孩子的教养,但是他十分尊重,及配合我和孩子间的互动模式,同时我们也遵守着,对小孩的所有承诺,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身教。

儿子念国中,正接近联考的日子,某日他在擦黑板,有别班的女同学跑来找儿子聊天,这其实是件小事。但是导师看见这个情形,就在联络簿上写了一些话,意思大概是说快要考试了,不要身边苍蝇、蚊子一大堆的,类似这些不舒服的言语。导师认为考期将近,应该要专心读书,平时EQ很好的儿子却大发脾气,他气到不行,他觉得老师怎么能形容自己的朋友,是狗屎、是苍蝇、蚊子?这些字眼根本是在污蔑他的朋友!

正值国中时期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所以他非常生气。我耐着性子安抚他的情绪;他甚至说想写连络簿回话给老师,反对老师错误的说法。这时候我说:「妈妈知道,你对于这种说法感到不舒服,也同意你表达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你现在正在气头上,生气的情绪占满了你的思绪,你觉得现在写出来的话,真的能适当的让老师理解,你对这些话的不舒服感觉吗?你真正想跟老师表达的是什么?」他想了想:「对吼,但是我还是想让老师知道,不能这样子讲我的朋友。」

我回答:「这是你的目的,我们应该是朝这个方向去表达,而不只是发泄情绪?妈咪也认为导师的说法不太好,也同意让导师知道你的不舒服,但是不要让导师觉得你不懂事;你的目的只是想表达,并不是要得罪导师,那又何必写出不好听的字眼?」他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对耶,我不要这样被情绪控制,我只是想对导师说,不要这样子讲我的朋友。」我接着说:「好,那你先静一静,再想想要怎样回覆给导师,才能完整表达你的感受,并且是不带情绪的说法。」

于是孩子静下来思索,最后写着:「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因为我平常没有太多时间能跟朋友相处、联络,而我的朋友并非老师所说,是不好的朋友,只有偶尔碰面才能聊上几句。」同时我在旁边加注写着:「老师,感谢你对我儿子的关心,但是我知道昱翔在这件事当中,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他有对你不礼貌,我代他跟你道歉。」让孩子自己冷静思考,并在旁替他加注解危,用这种方法,才是教导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

事件发展到最后,老师把他找去,好好沟通了一番:「因为老师不了解状况,所以说了令你受伤的话,现在你跟老师解释,我就懂了,老师在这里跟你道歉。 」经过这次事件后,昱翔跟老师的感情变得很好。试想,如果当下他是带着情绪所写出的话,情况想必是比较负面的结果。

像类似的事件,多数父母的想法是很两极的,有些父母只想到替孩子出气,又有些父母认为都是孩子错,老师才是对的;大概十个之中,有九个半都是这么做的吧!我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母亲,却能对每件事,巨细靡遗的与孩子整理、了解并突破,所以儿子常说,有这样的妈妈是很幸福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沟通,不在于讨论事件的对与错,而是纵贯全局,希望孩子学会判断事情的发生面向,让他了解,下判断,不要带情绪,而是客观作多方面思考。

文/ 吴雅玲
图来自: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