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攀比,家长怎么办?

最近,一位华裔家长反映,儿子进入高中后,朋友慢慢多了,常常在家里谈论某同学如何「牛」,有什么什么好东西等。近来,这个孩子在家里谈起一位华人同学如何富有:平时花钱大方,穿的都是名牌,还拥有两辆奔驰车。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情讲完后,直接对父母说:你们没本事嘛!

孩子的话显然让父母担心。这位家长来自中国内地省份,13年前技术移民加拿大,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前几年买了房子,虽然不算特别富裕,但也还过得去。儿子是独生子,来的时候才4岁,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其中有些同学是留学生,家里较富有。看到同学有好东西,自己也想拥有,不知不觉有了攀比心。

差异太大 价值观混乱
为什么华人孩子容易产生攀比心?家和专业辅导中心心理辅导师张燕云表示,是因为差异太大了,在一个群体里,孩子耳濡目染,觉得别人有,为什么我就没有?心里就会很难过。

近几年,中国很多富人之子女都被送出海外读书。张燕云表示,有的老移民说,当初他们出来的是风光的一群,现在回去看国内的朋友,好像个个都比他有钱。即使是大人,面对这些差异,也会有心理落差。

张燕云称,现在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出了问题,全面追求物质享受,离传统价值观渐行渐远,大家攀比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而不再注重内在价值。大家都在随波逐流,孩子也难免受到影响。

老留学生:传统教育缺失
著名画家陈叔善认为,孩子喜欢攀比,不能全怪孩子。他们年少无知,分不清好坏。孩子的思想、行为首先受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谈论的话题都是钱、权、利益,与别人攀比的时候,孩子不知不觉形成同样的思维方式。当家长的虚荣心不断膨胀时,同时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陈叔善称,这种现象也不全是家长的错,因为家长本身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最好的。关键原因是传统教育的缺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毁灭后,灌输给人们一套追求「自大」的党文化,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相互攀比。

陈叔善出生于香港一个富裕家庭,40多年移民加拿大。他说,尽管家里有钱,但家教很严。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勤奋、谦虚。父母挣钱不容易,绝对不能乱花,更不能拿父母的钱花天酒地。

客观看待孩子的攀比心
张燕云认为,孩子有攀比心本身并没有错,是希望自己拥有好的生活,达到更高一点的人生境界。如果一个孩子完全没有攀比心,人家成绩好无所谓,人家挣钱多也无所谓。可能生活态度会较消极,不求进步。这种情况父母可能会更紧张。

关键是要避免过度攀比,以及把攀比的责任推给父母。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攀比,父母自己本身是不是也存在攀比心?比如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其实人都有攀比心,适度的攀比会产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促使人上进。但攀比过了头,无论给自己,还是给别人都会造成很大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有些孩子很好强,即使不把责任推给父母,对自身要求也很严,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张燕云指出,这样的孩子属于过度攀比。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造成焦虑、不安等心理压力,同时也会给周边的亲人朋友造成很压力。

建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态度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攀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张燕云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理解孩子的攀比心,不必直接指责孩子。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回复孩子的抱怨:「我知道,你很羡慕你同学有两部奔驰车,你也很想要。但是我没有办法满足你。因为父母经济条件有限,已经尽心尽力了。」让孩子了解这个有限的事实。

其次,父母要肯定自己的价值,避免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标靶。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我很爱你,但我无法给你这个。我对你的爱,和所承担的责任绝对不比别的父母差。我们也跟别的父母一样努力了。但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一定会挣大钱。因为成功的因素很多。也许机遇不同,从事行业不同,不是人人都能挣大钱。

本文开始提到的那对父母不开心是因为被孩子挑剔了。父母一定不卑不坑,接受自己的有限,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让孩子一责备,就觉得对不起孩子,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让他自己为自己负责。 「虽然我不能给你这么多,我也是一个很努力、认真负责的爸爸、妈妈。」否则孩子就会把责任都推过来:都是你的错!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到,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有很多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不可能人人平等。有人生在有钱人家,有人生在穷人家,有人生下来连饭也吃不上。别人有,我可能没有。要让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人的很多不开心都是因为不愿意接受事实,平添了很多妄想:他为什么长得比我高,比我漂亮?比我有钱?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把责任还给孩子 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当孩子羡慕别人拥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时,张燕云建议家长可以这样说:我很理解你很想要这样的生活。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你自己能做什么?我能给你的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让你吃饱穿暖,接下来就是你如何为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名人、富人的后代就一定很开心吗?心理学家说,并不尽然!他们永远都活在父母的光环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没有自身的价值。比如那个拥有两奔驰车的孩子,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自身拥以为荣的东西?有没有显示自我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其实那个孩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骄傲的应该是他的父母,因为那些财富都是他的父母创造的。

张燕云举例说,比如一个乞丐很幸运,有人给他100万,他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而另一个人很穷,没人给他钱,他只好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即使挣很少的钱,人们还是比较尊重这个打工的人。

「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在此过程中,建立责任感和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衡量人的价值不是获得多少,而是付出多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财富,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佩服。」张燕云说。

图来自: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