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式”养老

看看德国人的“同居式”养老: 德国姑父前年去世, 只留下姑妈一个人守着一间大房子过生活。 姑妈虽有个儿子, 但在德国,子女结婚后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天早晨,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推门走了进来, 一进门就大声说:”施密特,我们‘同居’吧?” 姑妈高兴地说:”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呢。” 之后,他们又高兴地说了一会儿话。 后来才知道, 原来,姑妈口中的”同居”乃是 现今德国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种养老模式——”搭伴养老”。 姑妈告诉我, 他们是在老年大学里学油画时认识的, 他就住在姑妈家附近, 两人彼此性格也很合得来, 于是便都有了”同居”的想法。 德国人60岁后就可以进疗养院养老, 但很多老人十分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 于是,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 过起了”同居”的老年生活。 在德国,除了老人与老人之间”同居”外, 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与年轻人一起”同居”。 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

Read more

活得越好的女人,性格越主动

前两天看到偶像陈文茜写的一句话很有共鸣:“这个世界是一个主动出击的时代,与其坐在家中哀叹,不如自己极力争取。” 确实,在各种美女爆棚的时代,谁有闲情窥探你的灵魂?不是大美女还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命运堪忧。 谁没经历过几次年少无知? 初出茅庐,我也是一只沉默的羔羊,把领导分配给我的任务按部就班完成就收工大吉,安心打卡把家还。 也从不主动汇报工作,痴心妄想地觉得领导的眼睛是X射线,如果我不说,他大概也能检测出我最近的工作进度。 可是不到一年,我就伤心落泪地看着别人前程似锦,而自己岌岌可危,直逼冷宫的节奏。 直到领导叫我到办公室说了以下几段话: “你知道为何我升L职?你做事认真,但过于本分,极少主动沟通。而L每天下班都会写工作总结发我邮箱,让我了解她的进度和困惑; 她坦诚地跟我交流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让我更清晰她的目标和能力。自然每次有项目机会,我都会想到她。而我对你了解很少。” 谈话很长,有些细节早抛诸脑后,但印象深刻的是,领导最嫌弃我的地方是不够主动。 他每天五六个电话会议,拜访客户早出晚归,让他主动了解我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没提拨我也正常,没有上司会提拔一个他不了解的下属。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里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好运气不都是上天免费赠送,有些是你自己捞回来的。就像L,因为够主动,已经赢了很多新人一条街。 积极进取的人,连上帝也网开一面。 同学小君大学毕业就去了我心仪已久的潮流杂志当编辑。据我所知,那家杂志社只招名牌大学,单是笔试的流程就严苛得可怕。 我和她都不是一流大学毕业,单是筛选简历就被刷下来了,所以我只敢远观而不敢动手,连投简历的胆量都没有。 可三个月后,她居然进了那所杂志社!而且还转正了!用泪流满面也无法表达我当时的羡慕嫉妒恨。 当初她跟很多人一样投了简历,但结果是石沉大海。 因为太想得到这个机会了,她于是单枪匹马带着自己作品去了杂志社。但是去到那里当然也是碰瓷,连人家的门口也进不了,还被前台翻了几次白眼。 可她还是坚持不懈地去杂志社蹲了好几次点,居然跟前台聊上话,吃了几次饭后混熟了。 后来前台把她引荐给杂志社的主编,主编看了她的文章和插画后,非常满意。 很顺利地,她得到了这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现在她能经常采访大咖,见过的世面也不是一般人能比。 她有才华,但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她这样的机遇。但这个机遇不是偶然,而是因着她的积极进,水到渠成而已。 正如大仲马所说:“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所以每个主动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Read more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

有一种幸福叫做 上有老。 父母在,家才是你安魂入梦的地方。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 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孝敬父母的时光却永远不能重来。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尽孝,否则,人生会留下沉痛的遗憾。 老人对儿女工作上无条件的支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恩情和无私的爱。 父母尚在,也昭示着生命的黄昏离我们还很远。在生命的正午,我们还有许多的时间把梦想变为现实,脚下生活的路,还是那么的阳光灿烂。 上有老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褪去了青春的青涩,洗尽了生活的铅华,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因为父母尚在,我们可以孝敬他们,可以环绕在他们身边,还可以做一个他们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不会苍老的父爱母爱。而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风雨,家庭的港湾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怀抱。 有父母,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 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老人终有一天会和我们分手。到那个时候,上有老的日子,便会成为最珍视的记忆和一生的怀念。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里上有老的日子,那是上苍赐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缘。 祝天下的所有父母 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请让我们一起珍惜 “上有老”的日子!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所谓的人脉,不过是一种资源置换!

用得上的才是人脉,用不上的,顶多只算认识。也就是你帮得上我忙的同时,我也能帮得上你的忙,只有当我们能够影响彼此的时候,我们的关系才有价值。人脉的本质就是资源置换。 常常会听人提到“人脉”、“圈子”这些词出现在鸡汤中,甚至还有一些成功学的书、课程教你如何扩大自己的人脉。一个人若是拥有强大的人脉、会混圈子,好像就差不多接近成功了。 于是很多人以结识更多牛逼轰轰的人为目标,花费大部分时间精力去要微信、去约饭。 你以为加个微信就是朋友?见个面吃过饭就是熟人了?一个人的微信好友那么多,你算几根葱?你以为你独一无二很重要,或许你只是对方通讯录里连备注名称都没有的随时可以清理掉的人。你以为你认识某个大咖,说过几句话,就可以要求对方帮忙了?对方又不傻,一天到晚找他的人那么多,人家凭什么帮你? 人脉是你们彼此能够相互影响。 人脉,不是你认识这个人,而是你与对方能够互相影响。通俗来讲,就是能够在对方面前“说得上话”,对方说话做事会考虑你的想法和态度,换个人,就不一定了。 用得上的才是人脉,用不上的,顶多只算认识。也就是说,你帮得上我的忙的同时,我也能帮得上你的忙。如果双方“实力”差距太悬殊,单单只有一方提供帮助,而另一方只会索取,是无法建立和维持的。只有当我们能够影响彼此的时候,我们的关系才有价值。人脉的本质就是资源置换。 01:朋友,是交换观点、想法的人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太过计较谁请谁吃饭,谁请谁看电影,因为朋友之间的交换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观点、想法。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剧,说说对剧情走向的预测,对演员演技的吐槽。偶尔会谈论自己的家庭,吐露一些很少告诉别人的经历。 和朋友在一起,或许我们的金钱并不会得到增长,但是我们看问题所拥有的视角变得多元化,人生经历、感悟因为朋友的分享而多了一份。 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朋友,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我不能给你带来利益,你也无法在工作上帮助我。而是因为两人的思想不在一个段位,或者我对你没有交流欲望。 如果你想和一个很牛逼的人成为朋友,那么你需要的不是找到他,私信他给他留言,而是让自己在某方面也能变的牛逼。 那个时候,你们坐在一起,他把自己的一些独到的想法告诉你,你也能告诉他他不知道的某些知识盲点,你们彼此在一起会觉得合拍。 而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势均力敌”,段位悬殊太大的两个人,是无法维持长期的友谊的。 02: 情侣,是交换吸引力的人 男人喜欢年轻、胸大、腰细、屁股丰满的女人,女人倾向于选择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良好经济水平的男人。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即便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在挑选伴侣的标准依然建立在生育优势上。 年轻、胸大、腰细、屁股丰满的女人意味着优良的生育优势;社会地位、良好经济水平的男人意味着抚养后代的优势。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长得漂亮的女生挽着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猥琐的男人,并不是女生傻、活着审美出现问题,而是彼此交换的资源不一样。 匹配现象认为,人们通常会接近那些吸引力方面与自己大致匹配或者高出自己的人。而吸引力往往不止来源于外表,其他品质:聪明、情商高、善良等也具备吸引力。一些外表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 03: 合作伙伴,是交换利益的人 合作伙伴是有商业往来的人。很明显,你们之所以成为合作伙伴,是因为某些共同利益把彼此联系在一起。你身上有我想要的资源,我身上有你需要的资源。当你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时,不是说虽然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很努力、勤奋,说好听点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换句话来说就是空手套白狼。 在如今的社会,你跟我谈感情我们就坐下来慢慢谈感情,但是你要跟我谈生意,那不好意思,麻烦拿出“诚意”。你必须有和对方匹配的资源。 你不能仅仅考虑你能为我带来什么,我有多想和对方的合作,你必须知道你手里有什么,你有的是对方想要的么?你拥有的东西资源足够份量吗?努力、勤奋就想获得别人的投资?就能让别人拿出自己辛苦赚的钱给你?对方如果不是傻瓜,恐怕也只会回复你呵呵两个字了。 04:

Read more

读“老子”入道,修“道德”明理

好不容易有一个空闲的周末,本来打算驱车去山里躲躲清净,可是一个电话打过来,又走不了了。许久不曾见面的好朋友来访,开口拒绝显然是不合适的。 老朋友进门,也不用分什么宾主了,随便坐是最自在的。只是有一样,茶,可是不能随便的。选最好的茶叶,亲自泡茶,这也算是我对待朋友最高的接待“规格”吧!老朋友最讲究真味儿,这倒让我可以省去了不少泡茶的琐碎细节。 “明素,好久不见了,今日登门可是有非常重要的议题来找你参悟的!” 茶还没有喝上一口,就直奔主题了。这位仁兄就是这样的性格,不喜欢拐弯抹角。我只好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开口说道:“有话请讲当面!” “最近我遇到了人生当中非常困惑的问题,想来找你请教请教。本来已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迷茫呢?” 听到这里,我就笑了,说道:“最近这是怎么了,怎么又来一个这样的问题啊?难道大家最近都在专心求道吗?” “啊?还有人找你问过同样的问题?” “是啊,是啊,还不止一个呢!今天加上你,这一周已经是第六个了。” 这位仁兄瞪大了眼睛,脸上有点异样的神情,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确定我不是在撒谎,才继续说道:“你说说看,他们遇到的迷惑是什么?” “人生的二次发力找不到方向!” 这下他真愣住了。愣了一会儿,他使劲点了点头,说到:“太对了,就是这个迷惑。人到中年,经验、阅历、人脉、资金、项目,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不管做什么事儿,心里老觉得没有底气。激情和淡定,这两种感觉都找不到了,老刘,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又给他倒了一杯茶,缓缓地说道。 “读过几遍,也听过一些国学专家讲《道德经》的课,里面的句子记住了不少,可是真正理解的却不是很多。怎么,听你的意思是说,《道德经》里面会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我看着他的样子有点好笑,但是终于还是忍住没有笑出来,缓缓地说道:“老子五千文,说透天下事啊!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急于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在修道的功夫上用心太少,而在于用术的层面上却极尽能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地位和财富一天天的增加,可是真正的道行却在逐渐消退,这就是此消彼长啊!时间一长,当我们跨入中年的时候,看似积攒下了不少资源,却消耗掉了自己真正的资本。丢掉了道,再想用术去实现妙,不是玄,而是有点悬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还没有上道?” “哈哈,没错儿!说直白一点,就是压根儿就没在道上!” “唉!看来还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啊!” 看着他有点服气的样子,我不好意思再揶揄他了,于是正色说到:“老子的道,其实是没有方向的,有方向其实是相对的。” 他看了看我,有点迷糊,摇了摇头,表示听不懂。 “你想想自己的创业经历,一开始的时候,想过会有今天的成就吗?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找到的方向啊?” 看他点了点头,我接着说道:“那你想想现在的困惑,为什么非要有了明确方向,才肯去发力呢?” 他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端起茶杯,慢慢地喝完了一杯茶,终于开口说到:“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脸上开始泛起了淡淡的红光,放下茶杯,接着说道:“我有点明白了,这些年的磨砺,看似很多方面提高了,可是却丢掉了初心。当时想不到的事情都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现在反而不行了,非要想明白了再去做,这已经犯了主观上的错误。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把自己装进了既定陷阱里面,根本不可能走出来。天下的事情,哪有设计好了再去完成的呀?这才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看来《道德经》里面的智慧真是高明,中年人的迷惑,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解决了。咦?不对。之前没有人告诉我说‘名可名、非常名’是这样的解法啊!老刘,这是你杜撰的吧?” 我冲他摆了摆手,说到:“这都是你自己说的,不是我说的。”

Read more

30岁后的你站在哪里,早就注定了

三十岁的你,打算站在哪里?人生有无数可能性,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加快成长。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 你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你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才能站在这个位置,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 01:其实,你一直站在笼子里 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站在路口压低帽沿,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 这时,儿子问,为何同样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 我回答,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择?儿子怔了一下又问,那么,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同样是有钱赚啊? 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我所说的选择,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而是他们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 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当时未成年的儿子是否听懂,然而,我发现很多已经出社会,年纪也已经是 20 几岁的年轻人,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我看到遇到听到的 20 几岁年轻人中,99% 以上都是每天醉生梦死,活在自己世界的梦中人。 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认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已经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问他们,自己认为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30 岁后又会站在哪里? 他们觉得,不管是什么工作,饮料店店员也好,行政助理也罢,只要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领阶级的位置。 至于将来 30 岁后,他们会站在哪里,他们不知道,但他们肯定自己未来的位置,不会比现在的差。 然而,我想对那些 20

Read more

你的孩子遭遇过教育“冷暴力”吗?

网友曾在网络上发了一个帖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天教师要上公开课,班里的学生在课前都被要求“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自己很不争气,虽然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但在课堂上却让教师失望了。没想到这节课之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很冷漠,每次遇见自己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让自己非常难受。 所谓“冷暴力”,就是通过嘲讽的语言、冷漠的态度、训斥的手段等,让个体在精神层面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在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各种场所,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校园是产生“冷暴力”的“温床”,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冷暴力”对他们身心的伤害更加严重。对此,我们认真对待。 一、产生源头 教育“冷暴力”,指的是校园中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感受到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受到侵害的现象。 教育“冷暴力”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源头: 教师对学生实施的“冷暴力”。虽然一直在倡导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现实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把控着教学的进程和学习的方向,更把控着学习的节奏。当学生学的节奏和教师教的节奏不一致时,教师就会在有意无意间通过言谈举止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别人都懂了,你怎么还不理解呢?”“你如果能考上大学,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他能学好,世上就没有坏人了。”……这些语言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常常让学生无地自容,同时也带来师生关系的紧张。 学生对学生实施的“冷暴力”。学生之间年龄相同、兴趣爱好有不少相似之处,按道理来说是很容易相处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彼此之间不能沟通、产生对立情绪的状况也时有发生。某位学生家境不好,在班里本来就有些自卑,但一些学生语言不注意,常常在这个学生的面前讨论一些和家境相关的事情,在无形之中就伤了该学生的自尊;另一位学生个性有点鲜明,其他的学生感到不太能适应,往往会将其孤立起来,不让他参加同学之间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游戏,弄得不好还会借助外力对他实施“打击”……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很多学校并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但为什么学生还愿意到学校里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之间的同伴互助。对独生子女而言,同学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和依赖的关系,对他们一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的“冷暴力”,摧毁的不仅仅是同伴关系,也会摧毁他们学习的激情、成长的自信。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校园里,教育“冷暴力”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看,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区别对待型。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差异化区分,让他们受到不同的“待遇”。这种情形在校园里很是非常普遍的。这类“冷暴力”,有一些是教师造成的,比如说一些教师比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不太喜欢后进生,常常忽略中等成绩的学生,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上有较大差异;还有一些是学生之间造成的,比如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后进生则有一种自卑感,学生之间在对待不同类型的人群时态度上的差异也很明显,等等。 嘲讽挖苦型。通过冷嘲热讽、挖苦讥笑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让自己感到快乐,同时给对方造成伤害。这种类型的“冷暴力”主要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比如教师对体育特长生说:“你怎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在课堂上对走神的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还有心情在那走神!你真以为自己是伟大的诗人啊?你以为会考人人都能过吗?我看到时候,全班就你一个过不了!”考完试之后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说:“考成这样还好意思在这里显摆,要是别人早待在一边不吭声了。”……学生之间讽刺挖苦的话语,也常常会给话语承受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比如说,一个学生个子较矮,自己时常为此而焦虑,其他学生时不时还嘲笑他说:“矮点好啊,去旅游景点都不用买门票了。”一个学生长得不是很漂亮,她自己非常在意,其他学生却常拿这件事情取笑她:“是不是学习好的都长得丑啊?”等。 漠不关心型。对人对事都非常冷淡,毫不关心,不放在心上。这种类型的“冷暴力”常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如果学生在某件事情上伤了教师的心,让教师感到不满,教师就会不理不睬这位学生,对他非常冷漠,让他感到阵阵寒意。文章开头提到的网友“树枝上的月亮”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案例。上初中的伟伟也讲了自己亲身经历:他原来在班里一直保持着“领头羊”的成绩,深得教师的喜爱。但有一次月考他跌到了第八名。教师并没有责怪他,希望他能调整状态,重新拿回第一。可是在此后的考试中伟伟没能再拿第一,教师对他也由最初的耐心变为了冷漠,这像刀一样刺得他心里伤痕累累。学生之间的这种“冷暴力”更是常见。一个学生因为有事情向另一个学生求教,或者因为有一件开心的事情想让另一个学生分享,但该学生仅仅回复了一个“哦”,让想表达的学生非常受伤,同时也隐藏了表达的意愿。 批评责骂型。某些教师看到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意,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威胁、责骂,搞得学生灰头土面。这种类型的“冷暴力”常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比如说学生作业做不出来,教师开口就骂:你是猪吗?这种题目都不会!”“见过蠢的,没见过你这么蠢的!”教师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学生,如:“你再不遵守纪律,我把你调到最后一排去。”“把你家长叫来。”“你要是我的儿子,我早一巴掌打下去了。”考试没有考好,影响了班级的平均分,教师气得说:“烂泥巴糊不上壁,滚到外面去!”等。 隔离孤立型。对一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教师常诱导其他学生不要和该生进行交往,将其孤立起来对待。这种类型的“冷暴力”往往是教师和班级学生联手造成的。比如说,一个学生又犯了错误,班主任让全班同学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让该生留在教室里上课,还是将其驱逐出去。教师有时会在讲台的边上放上一套课桌椅,如果某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还时常调皮捣蛋,那就可能会成为这个位置的“常客”,由教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来监督他的行为。班级里如果学生数是单数,那么教室最后面的一个课桌椅,往往也会成为隔离后进生的重要载体。 三、多角度的现状成因 “冷暴力”的频繁出现与人心的冷漠、情感的淡化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如果深入分析教育领域“冷暴力”的成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功利主义的教育,让中小学校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导致了学校功能的异化。学校教育所担负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精神健全的人,成为文明社会的普通人。而能够实现这使命的现代教育,包括三大板块的内容: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国民教育。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这种教育制度,当被演化为“分分都是学生的命根”这样的境地时,其作用就开始异化了。很多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甚至无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 在学校中,凡是要考的内容,教师就教:凡是不考的内容,教师就不教。于是,音乐课不见了,美术课不见了,学工和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的眼里只有考试大纲,学生的手中是一本本的试题集。在学校里,人文教育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因为它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公民教育被放弃了,有了分数就有了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教师都将分数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期望的分数,自然会在学生身上使出各种“手段”。暴力行为被国家明令禁止了,教育“冷暴力”却上来了,至于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都不重要,只要有分数就行。 “三独”(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独生子女家长)同时在学校里汇聚的局面,在我国教育史上曾未出现过。过去的家庭中,都有好几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接纳、认可和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当他们进入学校后,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接纳、认可的关系迁移到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今天,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幼儿阶段,缺少了这种同伴互助,很多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学校之后比吃穿、比谁父母官大钱多、比谁文化考分高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相互接纳、认同的意识不够。如果学校再不注意加强引导,就会导致交流中产生障碍。当这种障碍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同时存在的时候,就会导致冷漠的情感环境,为“冷暴力”的产生创造土壤。 公民意识在教育领域中的淡薄。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品质:关爱、尊重、责任、公平、信任、品格。就拿尊重来说吧,尊重由近及远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尊重自己,其次是尊重他人,然后是尊重规则,还有尊重文化传统和信仰,以及尊重周围的万事万物。课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打闹,原本都是游戏的性质,但稍不留意就会升级为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各方关系的紧张。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在没有征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去触摸甚至推搡别人的身体,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应该受到校规处罚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尽早理解这一点,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依据规则保护自己。同样,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学校的生源也来自四面八方,对不同地区人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尊重和理解,自然成了今天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今天校园里的很多“冷暴力”,就源于学校尚未做到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公民来对待,没有倡导并实施尊重“人性尊严与完整性”的教育,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为学生提供安全无忧的学习环境。 社会对教师的关心和关怀不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在不断给教师“加码”的同时,没有能够同步采取“减负”的措施,致使教师身心疲惫,生活压力以及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在精神高度紧张、教学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工作,自然会将某些消极情绪传递给学生,无形之中“冷暴力”就出现了。还有就是学校在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时,关心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比较多,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心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的培训比较欠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化解,育人的本领存在缺失的环节。 在校园生活中,许多学生最大的痛苦正是来自学校里冷漠的情感环境和扭曲的价值观。不被同学接纳,经常被教师奚落,甚至被学校区别对待,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转自/校长传媒

Read more

跟对人胜过一切!(深度好文)

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在错误的人际圈里,不知不觉耗尽一生,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一盏灯,他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能量,照亮你的前程,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途。可以说,他和你彼此支撑,相互成就! 在您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您是否遇到了这样一盏灯吗?他或她…. 总在说教,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他想让你更优秀,当你成长时你或许从来没有看到他转过身时嘴角的微笑,但是这是真的。 严管你,不是他的要求高,而是这个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你抵触时你或许从未看到他眼中的焦虑,但是这是真的。 批评你,不是你的错误不可原谅,而是提醒大家都要注意,当你消沉时,你或许不知道他暗地难过的表情,但这是真的。 公开说你,不是不给你面子,而是阳光透明的制度是对大家负责,当你生气时,你可能想不到他是在上司面前夸你,但这是真的。 升职加薪,团队业绩好,水涨船高,你的待遇才会更好,当你不满时,或许想不到。他正需要你们,与他共度难关、同舟共济,最终一起体会胜利的喜悦,但这是真的。 不会放弃你,作为一个团队老大,从来都渴求成员与团队一起成长,你入睡时,或许想不到他每天的失眠惊慌,只是害怕你们的努力没有收获,但是,这是真的!如果他不理你,才是真的放弃你!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但是愿意为团队拼搏,愿意不断成长的人都会懂。 你看不到,想不到还没有很多很多,你看不到他年纪轻轻耳边却渐多起来的白发,你看不到他遭遇苦难时孤独、失落的泪水,看不到他疲惫入眠后,梦中喃喃地叫出你们的名字。 从今天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你的老大,团队是船,我们都在船上,作为掌舵的老大,他知道。怎样才能让我们成为更优秀水手。让我们的船驶向更远。 虽然,老大有时+处事方法可能让你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但请相信,老大给予我们的明天会有无比灿烂的阳光。 来源:惠泽天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永远都有“两个机会”,珍惜!

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 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 爷爷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唯唯诺诺躲在后面却不幸遇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有什么好担心的。” 是啊,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际遇,都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好机会,一个是坏机会。 好机会中,藏匿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隐含着好机会。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 如果用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那么坏机会也会成为好机会。如果用消极颓废、悲观沮丧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好机会也会看成是坏机会。 人生的际遇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机会。 对那些乐观旷达、心态积极的人而言,两个都是好机会。对那些悲观沮丧、心态消极的人而言,则两个都是坏机会。 来源|尚道学宫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儿子的一句话挽救了父母的婚姻,这道理大人却不懂!

1 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地方,就是她太强势。在家里,他处处让着倒也罢了,在外面,她也不懂得留点儿脸面。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一杯,不知不觉就喝到了深夜,结果她竟然找过来,把桌子掀了!害得他在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你就没有一点儿女人的温柔。”他吼道。 “你这个样子,还想让我对你温柔,做梦!”她回敬了一句。她最忍受不了他喝酒,平时挺好的一个男人,一旦喝醉,就像变了一个人,满腹牢骚、胡说八道。 为此,他们总是相互指责和抱怨,他一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时光,就觉得继续走下去太艰难;可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呢? 他试探性地问儿子:爸爸妈妈分开好不好?儿子说:不好!他继续劝说:“妈妈总说爸爸不对,爸爸也总说妈妈不对,与其在一起吵架,还不如分开。” 儿子摇摇头,认真地说:“我以前跟同学吵架,老师就说我—你别管别人怎么样,先把自己的臭毛病给改了再说!爸,我觉得您别管妈妈怎么样,您应该先把自己爱喝的毛病给改了!” 儿子的话,让他愣住了:他一直在等待妻子改变,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先改。他想:妻子怕是也这样想吧?他决定戒酒,就算是为了儿子,以后说起来,对儿子也有个交代。 2 他从没想过戒酒会这么难受。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只剩下那颗被一百只爪子挠的心脏,他开始一夜一夜地失眠…… 妻子看他这样,轻蔑地说:“你这又是在折腾啥呢?”她不信他能戒得了这个酒。他在心里暗暗发狠:你等着吧,等我把酒戒了,第一件事就是和你离婚! 他把床铺搬到书房里,买了一大堆零食,失眠时就看影碟,一夜一夜地生熬过来。她来整理书房,看见满满一垃圾桶的瓜子壳和满桌子的影碟,再看看他,瘦了一大圈,突然有些心疼起来。 于是,她特意去买了两盒安神补脑液,放到他面前:“每天晚上临睡前喝一支,总不睡觉人哪能顶得住?”他心里一动,像被什么柔软地拨弄了一下。 熬过了最初的半个月,他才觉得缓过劲儿来,也有心情辅导儿子写作业了。他和儿子在一起时,她坐在一边打毛衣、翻杂志或者为晚餐准备食材,安安静静的。不再像以前,一见到他,就控制不住要唠叨要抱怨…… 如今,她不唠叨的时候,家里是宁静的,宁静中有种温馨的情愫在流动,他的心暖暖的:这才像个家的样子嘛。 3 她对于丈夫的变化是欢喜的,每天的晚餐桌上都会有一道他喜欢吃的菜。他们刚结婚时,她让他列了个菜单,将喜欢的菜都写下来,她闷在厨房里,一样一样学着做。如果他说一声“好吃”,她就会像孩子一样高兴得跳起来!可渐渐地,她没有心思再这样做了。 想当初,她对他是多么好,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成了一个满腹牢骚又尖酸刻薄的女人了呢?是因为她对他不好,他才去喝的?还是他总喝,她才对他不好的?想来想 去他也想不明白,但终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出了问题,两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他突然对她有了一些内疚,他想:那个说话柔声细语、满脸笑容的女子,如今却 变得像个悍妇,我大概是有责任的。 而她看到他如此有毅力,竟真的戒了酒,心里也很震动。她开始自我反省:是不是因为我对他的态度不好,他觉得家里没有温暖才总和别人喝酒的?一想到这些,她对他突然多了一些体谅。 当两个人都有了自省能力时,就意味着他们婚姻中最坏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于是,神奇的变化发生了: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对方的不好,可现在,脑海中都是对方的好。 结婚纪念日那天,他们带着儿子,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顿烛光晚餐。晚上,两个人并肩靠在床头,她抱着他的胳膊说:你不喝酒了,真好!他顺势亲了亲她的额头:你现在这个样子,也真好!她笑了起来,把脸深深埋进他的臂弯里。 4 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