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有些事情我永远无法习惯

不习惯不公平,不习惯不被尊重,更不习惯被欺负?或者说,潜意识里,你不愿意习惯这些恶的、丑的事情?郑重地请你也不要轻易习惯。因为习惯就意味着默认和接受,意味着不再质疑、心安理得甚至无动于衷。 1. 前天晚上老秦喝醉酒回家,我很生气地跟一个姐妹吐槽,她听完我的控诉后,淡淡地说:你家老秦那么爱喝酒,又不是第一次醉酒回家,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愤怒?你怎么还不习惯啊?别跟自己过不去了,早点睡吧。 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也并无恶意,可还是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什么叫我怎么还不“习惯”啊?“习惯”,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这个朋友的言外之意,我应当对老秦醉酒这件事习以为常并适应才对。 可是,即使他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无法适应他酒后东摇西晃的样子,也无法接受家里酒味冲天,见到他呕吐依然想杀人。 是的,有些事情即使发生过一百次,我依然觉得不习惯,或者说,潜意识里我不愿意去习惯。 我的前同事许姐是南方人,她十九岁来西安读大学,毕业后则留在西安工作,并嫁了个老陕,可是每到冬天,她都会怀念家乡的冬天,她总说,家乡的冬天天气没这么冷,也没这么干燥,空气更不会如此糟糕。“真不习惯北方的冬天啊。”她总是这样感慨。 她每次这般碎碎念时,我们另一个同事都会撇撇嘴,背地里曾说:“都在西安呆了十多年了,有什么不习惯的?不就是在南方长大的么?显摆什么呀,不习惯回南方去啊。” 这个同事觉得许姐太矫情了,别人都习惯,凭什么你不习惯?就你是金枝玉叶豌豆公主?这位同事背后说许姐的这些话,许姐也有耳闻,她是这么回答的:别说我在南方长大,就算我只去过一次南方,喜欢那里的气候和空气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要习惯寒冷、干燥和雾霾呢?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习惯不美好的事情、糟糕的事情,甚至不合理的事情呢?为什么大家都好像很习惯很适应,我们就也要习惯和适应? 2. 我有个网友,她结婚第三年时老公出轨了,她很坚决地和老公离了婚。半年后,因为老公一直表示绝不再犯,还在她父亲生病时鞍前马后地照顾,她和老公就又复婚了。原以为破境重圆,老公会格外珍惜他们的第二次婚姻。结果半年后,老公竟又去沾花惹草了。这一次她彻底绝望了,再次提出离婚,婆婆不想让他们离,劝她道:哪个男人不偷腥啊,看紧点儿就是了,再说,他又不是第一次出轨了,你应当习惯才是啊。这次咱狠狠收拾收拾他,给他个教训就行了,为了孩子就别再瞎折腾了。 我这个网友当时非常气愤,他出过一次轨,我就应当“习惯”吗?所以有了第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吗? 网友果断和老公离婚,老公再次痛下决心请求她的原谅,她却已经“奴心似铁”了,并且表示绝无复合的可能。因为,真的无法“习惯”老公的“习惯性出轨”。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因为你经历过一次或几次,哪怕是很不幸很残忍的事情,当你第二次经历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你应当“习惯”了,你应当应付得来。可是凭什么我们“不幸”过一次或者被欺侮过或者被恶心过甚至被强奸过,我们就要平静地面对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3. 多年前看一个战地记者写自己在波黑战场的经历,他说,虽然每天看到难民,看到孩子、老人、妇人在受罪或者死去,还是觉得非常痛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人间炼狱。 是的,永远无法接受,当然更无法习惯。 我曾做过一年的语文老师,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开学没多久年级要集体定辅导资料,年级组长让各班语文老师把班里订资料的人数汇总到一起收费。当时和学生说的是25块钱一份,收钱后年级组长却让每个学生按20块交,我当时还傻乎乎地不懂为什么,后来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回扣”。 直觉告诉我,这回扣不应当拿,但如果别的班都收25元,只有我们班收20元,岂不是把别的老师拿回扣的事情暴露了吗?我于是悄悄问我信任的一个老教师,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办?她当时回答,当然是拿啊,大家都这样的,习惯就好了。 我却非常忐忑不安,因为据我所知,班里很多孩子来自大山里边,家庭特别困难,不是说他们家庭条件好我就应当坦然地拿回扣,而是他们的贫穷加重了我的不安。 后来我拿到那笔钱,大概200多块(当时我一个月工资1000左右),我总觉得那200多块钱非常扎手,后来决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那份钱给班里的孩子们订了很多杂志,学生们很享受阅读的快乐,也开阔了眼界,好多学生觉得我“开明”“慷慨”,然而,我却一直觉得欠他们一个真相,那就是,那笔钱其实是他们的,他们老师没想象中那么大方。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我没有继续做老师,这个回扣事件,我却一直念念不忘,偶尔我会想,如果我继续做老师,我会习惯吃“回扣”吗? 我想应当不会。有些事情,我永远无法习惯,也不愿意习惯。 我讨厌满口脏话的人,讨厌男人随地小便,讨厌缺斤短两,讨厌捉弄小孩……即使听过很多脏话,即使偶遇过很多次男人随地小便,即使被缺斤短两很多次,即使经常看到有人逗小孩子,我依然觉得不习惯,依然觉得脏话刺耳,随地小便没素质,缺斤短两可恨,逗小孩子很无聊。 我还不习惯不公平,不习惯不被尊重,更不习惯被欺负。或者说,潜意识里,我不愿意习惯这些恶的、丑的事情。

Read more

认识你,真的很好很好…..

我喜欢那么一种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浓烈,不是那么甘甜,也不是那么时时刻刻,甚至有时候会用年、十年、半个世纪去给它计时,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久长。 很多年后,我一回头,你还在…… 若悲伤有人分担,又何尝不是一种慰藉;若孤单有人陪伴,又何时何处不是心暖、心安。 最真的感情永远都是:死皮赖脸中破涕为笑,心甘情愿中不厌其烦。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进了心里,恰似故友;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淡出视线,难以交心; 有些情,于岁月中,慢慢消融,不再刻骨铭心; 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远离,好像无影无踪; 有些事,于时光中,慢慢淡定,从此不再动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靠缘分,心与心相知靠真诚;人生若有二三好友,无话不谈,不离不弃,可谓幸运…… 两个人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这个人心里待过。有些人哪怕在一起一天,却在心里待了一辈子;有些人即使在一起一辈子,却没有在心里待过一天。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而是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得尴尬。 朋友像块晶莹的宝石,需要用真诚去雕琢,用理解去保鲜,用沟通去修饰。 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要心心相惜;不一定要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不一定要天天见面,但一定要放在心里。 习惯,是时间累积而来的一种动作。 情人间常说:“我对你不再有爱,都变成了习惯了”其实,习惯并没有什么不好:它让你自然的去做,自然的去想他,自然的去爱他…… 当你已经不觉得自己在付出时,也许你觉得,你己开始习惯,有他陪伴在你的生命中那才是真的爱。 好好的对待你已经习惯的那个人吧! 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 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 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 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倾诉:认识你真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妻子刚动完手术,他为了生意不得不出门应酬

妻子刚动完手术,他为了生意不得不出门应酬,应酬到一半接到妻子来电,之后发生的事全世界都沉默了 男人赚钱养家不是借口,如果为了赚钱连女人生病都不能陪她,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一个女人的最值得炫耀的财富,是男人给她的体贴与陪伴。 夜总会某间VIP豪华包厢内,一群香艳的陪酒女郎纷纷巧笑盈盈的围着坐在沙发中央四名老板模样的男人一边劝酒一边谈笑。 「小丽,快快快~敬程总一杯!」在座最胖的男人罗军一个劲的把身边浓妆艳抹,穿着暴露的陪酒女小丽往边上程总的怀里塞。 「你可别又跑了,今天这个合同可是咱们的大生意………」罗军一面陪笑添酒,一边用搂着的陪酒女郎当掩护,对身边的合伙人方俊小声说着。 「嘀铃铃~」还没等罗军话说完,方俊已经对边上的程总他们说了句「抱歉」就拿着手机出门去接听了。 走廊尽头安静处,方俊一脸温柔:「晚饭吃了么?今天伤口疼了吗?先把药吃了,我9点半一定回来。嗯,好,我没喝几杯,放心吧……」 方俊刚结束通话电话就被身后不放心追出来的罗军拦下:「9点半?这合同都还没签下来你就要走,这个专案对我们公司有多重要你是知道的。我们俩努力了那么多年才有今天的事业,其他的事情和生意比起来哪个轻哪个重你不会犯糊涂吧?」罗军显然有些不满,作为公司的合伙人,方俊竟然为了个女人就抛下还没谈妥的大生意要走人。 方俊略有歉意,但还是态度坚定的开了口:「今天我真得走了,她刚做完手术,留她一个人我不放心。」 「又不是不让你回去,晚一点而已。我们男人应酬生意也是为了女人的幸福。男人最重要的是事业………」 「当初我没车、没房也没钱,她嫁给我的时候我就答应过要让她幸福。我是为了让她幸福才努力的赚钱,现在我有车有房有钱了,如果我为了赚钱连她生病我都不能陪她,那么我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程总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方俊的身边与方俊握了握手:「方总,今天也不早了,我们不如就先到这里。明天上午我们再把合同的细节最后定一下。」 这一幕完全出乎罗军和方俊的意料,这位一直没松口的程总怎么忽然就同意合作了?程总对他们笑了笑:「我相信一个能够遵守对自己女人承诺的男人一定也会遵守他与合作伙伴的合约。一个如此看重家庭责任的男人一定更能履行他对事业的责任。我们非常愿意与这样有诚信有责任的公司合作。」 人生的道路上,人有品,商有道,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男人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照顾不好一般也很难有成功的事业 男人的成功不是看他多有钱,男人的成功是能让自己爱的女人笑的比蜜甜。 女人希望结婚有房,她在乎的不是那四面墙壁,而是想要一个温暖等你回来的家。 夫妻间的幸福不是有房有车,夫妻的美满是只要你需要,他/她一定在你身边!

Read more

于情不偏激, 于理不过头: 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

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采取机变的应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笑够了别人之后,岂不知也把自己的短见亮给了别人。所以我们在做人时讲求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容纳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而使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有一位年轻人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年轻人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一本杂志上曾经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使它们不得不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迫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然而疼痛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伤害最轻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之所以强调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总要有个“度”,过之则烦恼,少之则陌生。如果这种距离遭到破坏,人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闫鑫大学刚刚毕业,就进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做广告设计,由于自己刚到公司上班,所以对谁都百般地热心,好事几乎都做尽了。谁知,这种过分的热情到了后来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都开始疏远他,不再理他了。似乎每次他都要热心地帮助人家,大家好像还都不很乐意,于是闫鑫困惑了。 其实,闫鑫的错误在于他犯了人际交往的大忌:保持距离,才能避免伤害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友谊的长远。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无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可以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而事物的共性也存在于个性中。共性,是友谊,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减振弹簧”。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 弹簧两端连着物体。当你轻轻地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柔顺地遵从你的意愿。去掉你的温柔的抚弄,弹簧会给你一个颤动的美丽。两端的物体依然保持着那份自然。 当你过度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于是不耐其力,变形了,曲线美破坏了,倔强的弹簧扯离了两物,或将它们弹得远远的。 所以,“保持距离”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也可以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弹簧”。 物极则必反,否极而泰来。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时,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在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地保全。 让三分,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那样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如此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也是圆融处世的良方。 作者:李昶烨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吵架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

不久前,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老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要喊呢,难道不能小声的说吗?为什么总是要用喊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能让老师满意。 最后老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喊。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更大声地喊……」 老师接着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会是什么样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用喊,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但是心中的爱,却因此更深了,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那时,心与心之间,早已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最后,老师做了一个结论: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的距离,变得更远的话。过一会儿,等心的距离已经有些近了,再好好地说吧! 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生气的时候,请保持沉默,请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顿悟:人与人的交流,不是身体与身体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有时,近在咫尺,心远了,必须提高音量,确保那颗遥远的心灵能够收到讯息。不论和谁交流,都把心拉近,用心交流吧。

Read more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懂了…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懂了… 1、一个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 2、不想爱了就放手,不想讲了就闭嘴,不想恨了就释怀。 一切都会过去的,事事不必太执着。 3、所有负面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你所不满的人和事情不起一点作用,而对于你自己和你的亲人友人起大作用。 人要乐观一点,一辈子很短暂,有时一转身就是尽头。 4、说真话的好处是你不必记得你曾经说过什么。 通常一句谎言,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言来解释,人不要活得那么辛苦。 5、山盟海誓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 不要轻易相信承诺,一句“ 拿着 ”胜过十句“ 我会给你的 ”。 6、时间是个可怕的东西,随着它的流逝,总有一些真相被永远掩盖,也总有一些真相慢慢被揭开。有时,不经意间,一些真相就来到你身边。 做任何事一定不要总抱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7、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真正的痛苦是没有人替你分担,怎么走出阴影只有靠自己。 8、真正的爱情不是知道对方有多好才在一起,而是明知道对方有多不好还舍不得离开。 爱一个人,不光要爱对方的优点,也要接受对方的缺点,人无完人,不离不弃是爱情最高境界。 9、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也许生命中还会出现你爱的人,但最终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右手一直走下去。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Read more

男人比女人更脆弱

男人和女人究竟谁更坚强?如此疑问,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回答是男人。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准确地讲,更坚强的应该是女人,男人出乎意外地脆弱。 事实上,现在男女的平均寿命有七年的差距,男人比女人短命,早死。 认为男性坚强的最大理由,是因为男人外表显得具有很夸张很强势的瞬间爆发力。比如挥拳殴打,舞剑交锋。或是百米冲刺、提起重物等等力气活,男人明显强悍。 但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即所谓耐力,男人就是相当的弱势了。特别是缺乏从事单调枯燥的工作的能力。纺织、编织之类的工作,从来就是男人的弱项。更有甚者,仅仅干了几个小时的纺织工就火大地把纺织机给砸了的男人也有。 男人不擅长需要耐力的单调工作,带孩子也不在行。要是小孩哭闹不止,男人可能说一句“烦死了”就撇下孩子逃出房间,甚至一气之下要打孩子。 最近,年轻父亲杀死小孩的事件成为话题,全是因为男人容易气急,也说明了体力的下降和不足。 老年人性子急,易上火也是这个原因。无缘无故地发火也证明了体力下降。 所以,不要急着抱怨:“父亲最近气急,爱发脾气,真讨厌”之类的话。而是要以一颗体谅的心去善待父亲,是不是“爸爸年老体弱”或者是“快不行了呢?” 除了气急,男人还缺乏等待心。比如发了短信或打了电话,若是对方没有立即回复,就会焦躁不安,即刻心情就不好。 但是女人不会为这等小事焦躁不安,她们会一直等下去。不仅如此,女人还想象着相逢的愉悦,沉浸在等待的满足感之中。 不难看出,男人缺乏专一的持久力,还缺乏忍耐力。这些都显示了其生命力的脆弱。 日本有句俗话“一姬二太郎”,意思是说生育子女,最好先生女孩后生男孩,这样带孩子好带。 其实这句话里也蕴含着这样的意思:女孩子天生体质好,好养。而男孩则不然,外面稍有动静,就会惊醒,翻来覆去,静不下来。加之在过去卫生条件还不是很好的年代,男孩常闹消化不良,上吐下泻地脱水而夭折的情况很多。还经常感冒、发高烧,并且好也慢。 观察一下男孩睡觉,身体老是不停地一抽一抽的。而女孩睡着了,纹丝不动。男孩很敏感,熟睡度也低。男孩的敏感有时是过度敏感,总之很虚弱。只不过外表上骨骼粗大,误认为强壮而已。 本来男女的平均寿命就有七年差距,加之结婚时男的要大出三、四岁,这样一来就是十年的差距。假设丈夫六十岁退休,那么妻子就比他年轻十岁。如此看来,要想夫妇共享旅行之乐的话,那得赶早。 “慢慢来,等过了七十岁再好好地两人一起去……”等想到了这一天,恐怕丈夫已经体弱无法成行喽。 现成的例子就有一个。年过七十的他,带着六十五岁的妻子一起去欧洲旅行,在巴黎难得有一天可以自由行动,“那就到卢瓦尔河畔的城堡去走走吧!”妻子兴奋地拉起丈夫,“是难得,还是笃悠悠地在酒店附近逛逛吧。”丈夫如是说。好不容易挨到晚餐,还是妻子懂浪漫:“让酒店服务生给介绍一下,去家有名的餐馆吧!”话音未落,丈夫已无力地回答:“算啦,附近有哪家面馆?” 回到日本,妻子一脸的不乐意:“再也不和老公一起去旅游了,难得的自由活动,结果啥地方都没去。” 从此,妻子就把丈夫晾在家里,和小姐妹们嘻嘻哈哈地旅游去了。 其实倒不是丈夫不想去,实在是体弱走不动了。毕竟丈夫和妻子有十年以上的体能差距,所以当然地,男的先断气喽。身体一弱,好奇心也淡,只想安静休息——妻子不了解,丈夫不明白。 这十年的体能差距,导致了丈夫理所当然地要“先走”一步。现实生活里也是这样,大部分作丈夫的,望着妻子在想:“啊,我是要在妻子的眼皮底下死去的呀。”但是作妻子的,没有一个人想“要在丈夫的眼皮底下死去。”——相反,“怎么办,我得一个人去面对十年的生活。”所以,一生规划的着眼点就完全不同了。妻子趁着丈夫健在,偷偷地藏私房钱,想想也在理。 不是么,夫妻相伴都过了七十的话,丈夫死后,妻子肯定会悲伤。 但是你看,半年、一年过后,“真是清爽多啦”,恢复了元气的遗孀,又神气活现地活了十年、十五年。倒霉的是作丈夫的,据统计,如果活到七十岁让妻子“先走”了,鳏夫最多再活五年。这个差距说明,实际上妻子要比丈夫长寿两到三倍。 当然也有例外——死了妻子,丈夫照样身体很好。讽刺?是,大多数这样的丈夫,不是在妻子活着的时候备遭冷遇,就是被“闲置”关禁闭,不得已饱经自立的锤炼。

Read more

别说你认识多少人,就看你有困难时还有多少人认识你

当你缺钱有困难时,你会明白很多人生道理。 你认识的人很多, 真正能帮你的又有几个? 别说你认识多少人, 就看你有困难时还有多少人认识你。 算看看…你会发现…真的很少 很少, 天天在一起吃吃喝喝的, 有事真不一定会帮你, 朋友,只要质量,不要数量, 马铃薯拉一车,不如夜明珠一颗。 我有一个苹果,分你一半,这是友情。 我只吃一口,剩下的全给你,这是爱情。 我一口没吃,直接全给了你,那是你父母。 我藏起来,对别人说我也饿了,这是社会。 男人只有穷一次,才知道哪个女人最爱你。 女人只有丑一次,才知道哪个男人不会离开你。 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谁最真谁最在乎你。 陪伴,不是你有钱我才追随, 珍惜,不是你漂亮我才关注。 时间留下的,不是财富,不是美丽,是真诚。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人心! 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拥有的美好, 朋友不求多,但求困难时会伸手拉你一把的人!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中年的压力,谁懂?!

中年的我们,身上有压力! 不敢像老年人一样的享受安逸, 不敢像青年人一样的随心所欲, 不敢像单身汉一样的任意来去。 为了生活的富足, 拼命的挣钱,努力的工作; 做为家庭的支柱, 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呵护! 中年的我们,眼里有委屈! 时刻全神贯注,生怕落于人后; 整天忙忙碌碌,不敢休息退步; 一年不辞辛苦,在外奔波奋斗! 有多久,没有空闲出去走一走; 有多久,没有放下工作歇一歇; 有多久,没有真正睡到自然醒! 中年的我们,心里有压抑! 哪怕工作中受了排挤, 为了生活也要吞声忍气; 哪怕心里面塞满憋屈, 为了家人也要忍住泪滴! 从不会当着老人诉苦, 怕年迈的父母会担心; 从不会当着儿女去哭, 怕年幼的孩子会伤心! 中年的我们,

Read more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苏醒的过程

这个世界一层一层地向我们展开, 这一刻模糊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 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 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 是的,就这样, 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 一点一点苏醒着,活到老,并一直醒悟到老。 心里有阳光,雨天也是一种浪漫; 心里下着雨,晴天也是一种遭罪。 人生快乐不快乐看心情, 心情好不好看心态。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 只是他们都修炼了一颗强大的心, 因而不被痛苦所左右。 拥有强大的内心, 就不是生活左右你,而是你驾驭生活。 心态是心灵的窗口, 心态决定我们看到怎样的世界。 如果想要把世界看清, 请别装上有色的玻璃, 让你的心灵保持纯净; 如果想要把世界看得全面一点, 请让窗子大一点点,让你的心变得宽广; 如果想要欢乐,请关上灰暗的窗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