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上周末,我带女儿思思去一家培训机构上兴趣班,因为路上塞车,我们到达时,比上课开始时间迟到了20分钟。 培训机构的老师拒绝让我们进入课堂,并建议我们预约下次的课程。她解释道:“课程开始已经20分钟了,你们现在进去会打扰到正在上课的孩子和老师,而且,你家孩子中途进去,前面有一些内容没有听到,也会影响到学习兴趣和效果。” 培训机构老师说的这些,我觉得也有道理,于是打算带女儿回去,下次再来上课。这时,有一个刚到的5岁小女孩走到老师面前,大声地说:“阿姨,我是来上课的。” 小女孩和我家思思上的是同一个课程,培训机构的老师也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小女孩。她告诉小女孩,现在不能进去,只能约下次的课了。但是,小女孩却有些生气,大声说:“阿姨,我有钱。” 听到这句话我有点儿惊讶,转过头去打量了一下小女孩:她扎着两个小辫子,穿着公主风的裙子,看起来文文静静的。 老师向小女孩解释,有钱也不行,迟到了就是不能进教室。小女孩依然坚持要进去,并再次大声说:“老师,我要上课,我有钱。”老师还是拒绝让她进去,小女孩最后满脸不高兴地走了。 面对我惊讶和好奇的目光,培训机构的老师表示,她已经司空见惯了,“几乎每个月都有小朋友这样说。我之前见过好几个说自己有钱或者爸妈有钱的小朋友了。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以有钱为由,想让老师满足自己的要求。” 听了老师的话,我沉思了许久。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真的太大了。从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就可以看出她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孩子还小,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或许正是因为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她传递“有钱就能搞定一切”的观念,才会让这个5岁的孩子以为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就能上课,而忽略了上课要守时这个基本要求。 培养金钱观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尽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我们都知道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高档的物品就一切美满了,因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更为重要。正确的金钱观能让我们对钱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为什么要让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如果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只知道钱是个好东西,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就会变得拜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同时,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孩子就不会懂得金钱是通过辛勤的劳动付出得来的,想花钱就跟父母或长辈要,由此,他们会觉得父母给自己钱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挥霍、浪费、没有节制的消费习惯,而且还会变得不会珍惜,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顺父母,而有一天,当父母不愿意给孩子零花钱时,孩子很可能会产生怨恨,甚至酿造相当可怕的结局……因此,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让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 三、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 让孩子越早认识金钱越好 当您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开始教他们分辨不同硬币、纸币的价值,然后可以给孩子准备存钱罐,教他们把零花钱放到存钱罐里。有个实质的存钱罐,可以让孩子清楚感觉到金钱存放的地方,并且实际看到、感觉到金钱的累积。 2 帮助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孩子存钱罐里的钱拿出来,带孩子到附近的银行开一个孩子的专属账户。开设银行账户的好处,除了可以让孩子真正了解金钱存放的地方,更可以让孩子实际感觉到钱存放到银行可以赚取更多的钱,了解利息是什么。 3 适当的给孩子零用钱 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跟钱的事情无关,他们没有能力,也不需要管理金钱。孩子需要钱就跟父母开口,父母愿意给就给,不愿意给就不给,金钱的事情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给孩子零用钱,可以让孩子提早认识金钱,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存钱的习惯,是帮助孩子提早体会责任感的好方式。

Read more

“成功恐惧症”偏爱女性

对于接受新工作或新职务,女性常会犹豫不决,总是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足够,或是说“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 假如你留心身边女同事的闲谈,经常会听到:“不想干了,找个老公养我就好了!”不管是否在开玩笑,其实正是这样的心态,阻碍了女性事业发展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者Homer曾提出成功恐惧症的理论,指出女性普遍存在一种害怕成功的心理,她们在潜意识中往往担心成功会为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会遭到男性冷嘲热讽、担心找不到男朋友、被女性同事排挤等。 其实,许多人都缺乏迈向成功的勇气,甚至对成功怀有恐惧感,既恐惧失败、恐惧改变、恐惧暴露缺点,又恐惧无法控制成功后的局面……而女性尤其这样。对于很多职业女性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既怕赢又怕输,因此她们常常因为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机会。 想要在职场获得成功,除了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还要懂得推销自己,勇于提出要求,敢于公开发言,同时要求充分授权,担起责任,特别是别人不愿意承担的工作,如果能完成,一定会获得肯定。 开会时不要永远坐在不惹人注意的位置,最好是坐到老板身边,当老板讲话时,要跟他互动,点头或发表一些意见,这样老板才能知道你的实力。还有,日常工作中要保持笑脸,放松心情,因为在职场上,女性很容易被贴上情绪化的标签,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不要焦躁。 记住,成功的定义是可以提升自我的满意度,女性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如果觉得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才算成功,那就勇敢地争取;如果觉得还有比事业更重要的事情,那就认真高兴地去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样的选择,而在于你要学会欢天喜地积极乐观地去面对。 “成功的潜力分析” 1.你有很大的野心吗? 2.当有必要的时候,你愿意去努力吗? 3.你有胆量接受改变吗? 当你肯定地回答以上问题时,你就具备了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你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更透彻地了解自己。为更好地制订成功目标,你不妨思考下列假设: a.家庭及个人教育背景,对未来的成功将带来一定的优势。 b.时间管理在获得成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c.个人特质对成功的重要性,依次为工作 奋,知识丰富,勇于追求新观念并具有冒险精神和独树一帜的胆识、智能、抱负,有出人头地的欲望,愿意接纳他人意见和广泛的兴趣以及明确的个人目标等。 图:pexels.com

Read more

遇到这种人就想大翻白眼!阻碍人生进步的八种毒瘤,请快速拔除

跟这些人相处会让你精疲力竭,也会对你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想要变成一位成功的人,这些人可能会成为你的阻碍。 常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人不一定是能力差的人,而是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开他们。 每个人的身边其实有无数个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同学、可能替你工作、可能是你的同事,而你有极大可能和他们变成朋友,而你最好能尽快让这些人远离你的生活。 以下是八种你应该尽量去避开的八种人: 评论狂,总是在抱怨 评论狂的特色就是:他可以针对所有他曾接触到的人事物进行评断,有时你会想要和他们解释他没看到的「好的部分」,不过他们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在你还没说完以前,早就已经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了。 他们不是好的聆听者,当然也是个糟糕的沟通对象 ,想要从他们身上听到有建设性的意见,简直是白费力气。 嫉妒狂,无法真心祝福你 人生很漫长,有起有落,拥有一群支持你的人非常重要,能在你低潮的时候给你鼓励和帮助,也能在你成功时给你真心的祝福。但嫉妒狂也许是你低潮时的良伴,却在你成功时他绝对翻脸不认人,因为他心里想着:「成功的应该是我,怎么可能是你。」 控制狂,拒绝与团队沟通 控制狂完全不听别人怎么说,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也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一定可以想出世界上最棒的解决方式。这种人在你的人生中绝对是个梦魇,尽管他们在工作上对于自己的要求可能很高,也表现得不错,但一个成功组织内需要的是有效沟通,适时地配合整个组织的决定。 嚣张狂,自信过了头令人不悦 「自信」和「嚣张」完全是两回事,千万别搞混了!有自信的人懂得鼓舞人心,而嚣张的人只想用气势吓吓你 。嚣张狂的潜台词是 「我比你们所有人都厉害」,这样的人格特质是非常恼人的,也会塑造出令人不舒服的氛围。 推卸狂,不负责任的永远被害人 推卸狂最爱塑造自己是被害者的形象 ,潜台词:「不是我的错,通通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人是最致命的!他们永远无法为事情负责,总是指使别人去做,出包了就推卸责任,如果你在选团队成员时看到这种推卸狂,先把他列入黑名单里吧! 悲观狂,正能量的黑洞 悲观狂总是负面思考,严重到会吸干你的正向力量 ,他们就像《脑筋急转弯》里的忧忧,凡是在他附近的人都会感受到强大的负能量。你完全没办法从他们口中得到鼓励的话,而你提出的任何想法,他们都可以想出最惨的悲剧结局,虽然这类人没什么不好,但在团队中他们无疑是会让士气低迷的家伙。 谎言狂,相处起来真假难辨 想要组织一个成功的团队,或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你一定要环顾四周的人是不是值得信任、依靠。你无法依靠一个谎言狂, 因为你无法猜测他们哪一句话是谎言,有这种人在身边会让你迷失,一旦发现他有说谎前科,尽量让这种人远离你的生活,不要成为下一个被欺骗的对象。

Read more

你是和谁结婚? 伴侣还是“孩子”?

我们是和谁结婚了? 很多人会在结婚生子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和一个“伴侣”结了婚,而是和一个“孩子”结了婚。 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李丽说,当一对夫妻不能为家庭的繁荣付出对等的努力时,婚姻的本质可能就不是“伴侣关系”,而是“母子关系”或者“父女关系”。这样的关系久了,承担责任的那一方就会很累,而且会生出有很多抱怨——因为夫妻需要的是一个帮自己分担生活压力的伴侣,不是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孩子。 扮演“父母”的伴侣往往要承担很多责任,扮演“子女”的伴侣却会很轻松,只想着怎么好玩,而不会为家庭承担责任,甚至为了逃避伴侣的指责还会编造谎言。 有一句经典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婚姻心理专家认为,婚姻关系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一方提升了,而另一方尚在原地”。当恋爱、新婚的狂热过后,两人共同生活的挑战开始出现。恋爱是两个孩子的娱乐,平淡而琐碎的日子才是真实的婚姻。如果你没有结婚,请要好好选择自己的伴侣,选择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而不是男孩或者女孩。不要想着你有能力让他/她成熟,那将会耗尽你所有的精力。你没有责任“抚养”一个成人,那不是你的生命应该承担的重任。 如果你已经和一个“孩子”结了婚,去寻找一个婚姻治疗师吧,让你的伴侣有机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你和一个心理成熟的人结了婚,应该感恩生活让你们相遇、相爱。珍惜他,支持他,鼓励他,和他一起建设你们的生活。没有婚姻是完美无缺的,一个能够和你并肩的人,比与那些不断向你索取的伴侣好太多。 数字定位婚姻也需不断修复 随着数据化时代降临,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与理性的科学分析,找到绝对般配的结婚对象成为可能。 爱情的产生完全建立于一套数学演算法早已不新鲜。与经济交易类似,根据“数学公式”谈恋爱,通过评估找到一个与自身特点最为匹配的对象。如何避免离婚?心理学家John Gottman找到一条可以预告恋人分手的线索:如果两人的对话消极负能量比例急剧上升,超过一定的比例,很可能导致双方关系的终结。 在一段关系中,双方的忍耐限度越高,即消极阈值越高,双方关系越坚固。如果一对情侣总是不断需要修复双方的关系,他们将拥有更牢固的前景。 共同成长的夫妻,才有幸福的婚姻 婚姻之初的人大都是相爱的。而在婚姻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夫妻两个人如果在事业、个人成长、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不同步了,差距逐渐加大,曾经不明显的裂痕就会在这时慢慢显现,成为夫妻两人沟通的障碍。 从出生我们就开始成长。在原生家庭里,在父母的陪伴下,通过不断成长来应对断乳、离家、竞争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期间不成长或者成长的不好,这些问题留下的负面情绪、负面图式等将不断积累,内化为我们内在的一部分,陪着我们进入婚姻。离开原生家庭后,婚姻将成为成长的又一个阵地。这其实是在和自己的爱人并肩战斗,战胜过去留下的阴影。 心理专家提示,真正幸福的婚姻,从来都是需要夫妻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的。世上没有不变的幸福,只有自我成长的自己;世上没有永远的婚姻,只有共同成长的夫妻。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长。 源/网上车市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竹子哲学

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 才仅仅生长了三公分。 却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三十公分的速度疯狂的成长, 在这个冲刺期,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 就可以长到了十五公尺。 其实, 我们看不到的是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扎实了根基。 就像做人做事一样, 不要担心, 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或是看不到成长就放弃, 因为你的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成就人生, 需要储备能量、酝酿成果。 只是,有多少人熬不过那三公分。

Read more

人品才是最高学历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也在感叹:找到高学历、有才能的人不难,但找到人品好、可靠的人却不易。浮躁的年轻人在埋怨自己学历高却不被重用时,是否知道,人品才是最珍贵、最高的学历?下面8点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让我们仔细检查自己是否具备。 1.忠诚:在老板立场想问题。职场上,有人往往只想到“老板给我这些薪水,我划得来吗”,却很少换位思考“领导花这些钱请我,我创造出与之匹配的价值了吗”。在一个单位的每一天,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收入?是否尽量为单位和领导着想、努力、付出?无论时代怎么变,忠诚都是亘古不变的美德。 2.主动:不要事事等人吩咐。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通过一项经典心理学实验发现,从小能忍受诱惑(如吃糖果)的孩子比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更易成功。在工作中能够自我管理,不必事事等别人监督催促的人,也更值得信赖,容易成功。 3.负责: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倾向,即人们一开始对自己的期待,往往决定了最后成就的高低。这也验证了《易经》里的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意思是,设定高目标,最后可能只完成一半,而设定一个中等目标,结果可能更差。因此,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的人,比对承诺马马虎虎的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4.重效率:根据目标统筹时间。在一个杯子里,先放一把核桃,还能加入花生、绿豆、糖、水。但顺序反过来,先放入了水、糖、绿豆、花生之后,却再不可能放下核桃。重效率的人,一定知道自己每个阶段、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以最好的效率体现自己的价值。 5.坦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遇到问题,许多人习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以消极抱怨的心态来面对。直接面对问题才能体现正直、坦荡的品质,也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积极进取:永远跟上企业步伐。如果你是“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那就要小心了。想一下,是否是职业枯竭让你丧失了活力?是否因满足于自己的学历、才华而裹足不前?在这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时代,要不断在学习中提升和更新自己,保持“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7.低调:才华再高也别自傲。孔子曾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骄傲、自私,哪怕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也不足称道。高傲的人会让周围人不舒服,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障碍。 8.感恩:把批评打击当成长。佛教讲“助缘”和“逆缘”,前者是他人的帮助,后者则是人生的阻碍。许多人喜欢抱怨,不觉间他们把一切“助缘”都变成了“逆缘”。懂得感恩的人,会把一切“逆缘”转化为“助缘”:领导的批评,客户的不满,对手的打击,他们都理解为对自己的提升和帮助,于是在感恩中不断成长。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团结力量大

送给要成功的你! 一个人绝对干不过一个团队, 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绝对干不过趋势。 团队+系统+趋势=成功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如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很有能力; 如你被别人整合,说明你很有价值。 在这个年代, 你既整合不了人,也没人要整合你, 那就是说明了你离成功还很远! 在这个时代,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要么加入一个团队, 要么组建一个团队, 大家一齐共同发展, 才有能力跟上趋势跟上时代的歩伐, 最终成为共同赢家。 没有刘备,张飞就是个卖肉的,关羽是个编筐的,所以要感恩领导! 离开西游团队,孙悟空就是个强悍的猴子,唐僧也只是个普通的和尚,所以团队很重要! 马铃薯身价平凡,番茄也如此。但是自从薯条搭配番茄酱以后……你敢想像吗? 所以合作很重要! 能在一起做点事很难得,应该要珍惜! 致:在一起合作的所有朋友们! 珍惜缘分,只有完美的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

Read more

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他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索性就放弃了,干脆就不弹了;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渲泄。在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鼓励能让孩子缓解情绪反应 孩子的所谓挫折感、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因此,当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便由于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 对此,每当我的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一些成功人物的故事,讲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是用怎样的精神去面对困难的。另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用,家长更不会因此而不疼爱他。 正视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她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告诉她:“我知道输掉游戏令你有点不开心,不过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 现在孩子长大了,每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参照物和一个她可以看得到、能达到的目标。我会明白地告诉她:“你现在的成绩比起妈妈刚学的时候并不差,如果你坚持下去,将来你就会比妈妈做得更好;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永远是这个水平了,永远比不上妈妈了。”从教育孩子中我感觉到,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经常看到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个儿的拿!”“你真窝囊,你不会跟他抢啊!”……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输得起”?女儿以前也因为跟小朋友玩游戏输掉而大发脾气,使性子再也不跟人家玩了。我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你赢了,别的小朋友也不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呀?”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 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问题,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地,便建立起一种消极、悲观的信念,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我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都告诉她:“一切只是暂时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积极地帮助她找原因,寻求对策。 作为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正面肯定是必须的,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她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其实,男人也需要依靠

有人认为我这么说,是一种懦弱。其实不然,因为是人都需要一个依靠。因为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事情,会使人感到心痛,也会心力交瘁,会很累。都需要一个可以靠一靠的地方,休息一下。依靠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需要,有的时候会比女人更需要。 我们常听女人们说,想找一个坚实的臂膀靠一靠,得到一个安慰和坚实。其实,男人也是需要的。他不是在找一个比自己更加坚实的臂膀,而是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安稳的休息的柔软,不是坚实,而是温存的栖息。 有的时候男人需要女人的唠叨,也需要女人的埋怨,更需要女人的没完没了地说着她们这一天的经历。你也许会看到一个大男人躺在自己女人的怀抱里,听着女人的诉说,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听着母亲的故事一样那么的认真,而且还有着那么多的瞌睡。 他们听女人说话,不是想知道什么,只是想听音乐一样,享受着一种来自自己爱的人的心底的抒发。男人需要理解,更需要一点关心,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候。 有人说讨厌自己女人的唠叨,这是不假,因为这个女人唠叨的是使男人厌烦的话题,那是真得会使男人觉得那不是在听自己女人的诉说,而是在听一种噪音。 男人还怕寂寞,比女人还要害怕。他们害怕自己的女人不再说话,也不再说心里的话。他们惧怕自己女人的远去,即使很短时间的离开,也会忐忑不安。 男人的依靠还来自于对感情的执着和忠诚,他们觉得情感的执着和忠诚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因为那会使他们从此失去一种信念,那就是失去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就是来自于人性的忠实。一旦男人觉得人性的缺失了,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此不再有任何可以信任的东西,那么就会变为一个行尸走肉,从此不会有任何的快乐可言。 男人的依靠还来自于尊重,他们认为彼此的情感上的尊重,仅次于对感情的忠实和执着。他们认为一切感情都来自于执着的忠诚和彼此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细微的言表,不见的非是一种隆重的仪式。 也许,就是一个生日的简单礼物,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举止,都是对自己的尊重。有的时候他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具体的东西。只需要一个发自内心的关怀,这一点男人既虚荣也很实际。 男人在最忧伤和失落的时候,也会像女人一样。哭出来,那只是一种宣泄,这个时候只需要女人的一个动作,摸摸他的头,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要走开,和他一起享受静寂,这就足够了。 男人其实有的时候也很麻烦,只是不像女人那么实在,都是偷偷做出来的,他们嘴上都不会说的。男人也很脆弱,因为他们承受的要比女人要承受的多。即使是一个比男人强势的女人,也不会有多于男人的承受,因为男人是上天塑造的一个需要承受的载体,你逃不掉。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小学生做作业的黄金时间分割点(家有小学生必看)

小孩子做好功课往往是家长很关心的问题,孩子早上不想起床,有时候又想多出去玩,功课就耽搁下了。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有效的督促孩子自主学习呢? ◆ ◆ ◆ ◆ ◆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想要让孩子能够耐得住长时间做功课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叫做“时间的拍卖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时”功课,那么就把这“一小时”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五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 事实上,这五分钟或十分钟虽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却有好几倍差别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叫他做“一个钟头”,和做“五十五分钟”的功课,感觉上的负担,后者要比前者减轻好几倍呢! 猛一看,这好像是在骗小孩,但效果的发挥,并不是基于“小孩才会上当”等玩笑式的理由。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两千元的东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时,顾客就觉得便宜多了,而立刻买下来。这心理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钟头的做功课时间,如果孩子“不肯买账”,那么就“降价”变成五十五分钟,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买”了做功课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的拍卖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就算是高中生,从学校回来以后,在家能够集中精力用功的时间,以两小时到四小时为最大限度; 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顶多以两小时为限,再继续读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时间成正比,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结果造成孩子讨厌读书。 有不少家长常沾沾自喜地说:“我家的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关在书房,除了吃饭时间以外,都不出来呢。” 其实,孩子就算躲在书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读书。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家长必须了解这点,及时把孩子从书桌上“解放”出来。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个科目如果需要读五个钟头时,一天读五小时好,还是分成五天,每天读一小时好? 前者称为“集中学习”,后者称为“分散学习”。一般来说,以“分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以某项作业的实验来看,同样的作业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为二十天做,两相比较,每一次的作业效能,后者确实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 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饭一样,读书也不能一次读完,必须插进休息时间,分好几次读,效能才能高。 这件事,从纽斯特“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中也获得证实。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之后再记,才不会使记忆的内容重复搞混,这就是有名的“纽斯特法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