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常见的误导 大人们别再这样教小孩!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本身就是个过时的想法了,父母当然也会错,行为会犯错,想法也会犯错,但希望孩子好的心,却是不可否认的,只不过有些错误的观念,身为父母最好不要再传给自己的下一代,那些陈词滥调的养育规则,那些所谓金玉良言,有些是需要更新的。 一、以谎言来解释死亡 “他们只是睡觉了。”  因为不会解释死亡,或是认为孩子还不需要了解死亡,而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只会让孩子期待那个人会醒来,而最终死亡的人是不会醒来的,甚至有可能,让孩子会变得很害怕去睡觉。 二、忽略恶霸就可以了 对于孩子自己或是同伴遭受到恶霸欺负,告诉孩子只要不理会他们,他们就会离开了,其实这反而会教会他们欺善怕恶、误以为只要够凶,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教会小孩和睦相处,如何解决纠纷,勇敢的表达,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给私处取昵称 有些女孩的父母,会称女孩的阴道和肛门为前门(前门)和后门(后门),这反而会让女孩很混淆,阴道和肛门都只是个名词,不需要扭曲它们。 四、他们对你不好是因为嫉妒你、他们不够教养 如果老是用这种观念教导孩子,他很可能会忽略了自己是真的犯错,而一味地认为是别人有问题而已,不会自我检讨。 五、“打你是为你好!” 很反对大人用这种口吻对小孩说话。所有小孩都希望被疼爱。大人动不动就打打骂骂,不但教不好小孩,反而误导他们对于使用暴力的目的。(明明你打他是因为你的情绪管理不好、不是为他好!)我们不该再灌输“打是疼、骂是爱”这种过时的想法了。试想想,待你老了、病了、行动不便,手脚不灵活了,吃饭吃得满地都是、还不小心尿裤子时,儿孙打骂你,骂说:“走路都走不好”。“打你是为了你好,赶快吃!”。你会怎么想呢? 六、适当的称赞 “眼睛长的真漂亮!” 睫毛又长又翘 真好看!”  之类对于外表的称赞,能免则免。当然孩子是必须被称赞的,但要让他们了解,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努力,而不只是因为天生的,这样才能鼓励他们学习更多。大人可以适当的给予称赞,例如说:”很喜欢你的笑容,很甜!“ ”喜欢你这样称呼我,好和蔼、好有礼貌喔!” 谢谢你帮我照顾弟弟,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 七、“食物一定要吃完” 错! 当然浪费食物是不可取的,但若孩子真的吃不下,或是真的不好吃,不要强迫他把所有食物吃光,应该要教导他们关于健康的生活选择,锻炼孩子培养他们的味觉,和享受健康食品。强迫他们吃东西,只会让他们讨厌吃你给的食物、甚至是抗拒进食。 八、「去抱抱叔叔说再见」 礼貌固然重要,但不要强迫孩子拥抱和亲吻,

Read more

如何教导男孩成为绅士

记得男士会帮你开店家的门或开车门让你进去的日子吗?我记得在我约会的年纪,我很讨厌如此,我可以自己做呀!但是当我长大以及有两个儿子後,我改观了,我明白男孩变成绅士的重要性。 男孩子要了解尊贵的对待其他人就像他们也想被如此待遇一样。教导我们的男孩们变成绅士也顺便为他们未来婚姻准备。我们的社会缺乏绅士,所以教会他们是我们的职责。你怎麽教导男孩成为绅士呢?尝试这些想法吧! 身教示范 每次我们教育孩子,我们应当身教示范我们乐於看到的行为。我们要展示给男孩们当他们为别人开门,不只是女孩子,人们会感到重视与尊重。我们也顺便指出其他人好的表现当作模范给他们。男孩必须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传达讯息给其他人。 教育 认识模范之後,接下来就是明确的教导。所以举例来说,如果当你指出一位男青年如何帮助年长妇女将购买的百货放入车内,解释为什麽这样是一个绅士的行为,以及妇女从青年行为中得到什麽,讨论这件事让妇女当下感受到什麽。 导正练习 制造机会让男孩可以展现绅士行为,他们可能需要方向及指导怎麽做,但请容许他们将言语化为行动。当男孩长到交往的年纪,他们应当被提醒一些绅士方法。 他们要了解当他们去约会时,他们要在对方门口接她,与女方双亲招呼或交谈,为女士开门、拉椅子,在她该回家的时间内送她回家。 我儿子的第一个女友在外头等他,并且他没有协助她乘坐他的较高的吉普车。她必须几乎用跳的。不待说,他父亲和我向他解释不是这样对待女士的。我们应该更早就告知他的。 熟练 在无数次的练习後,你就会熟练。如果男孩错失了一个表示自己是绅士的机会,他需要再被教育。问他可以怎麽做才会不一样,并解释为什麽这很重要。熟练的定义就是这个行为完全可以自动化完成,没有任何思考及迟疑。我喜爱看到我的儿子们帮其他人开门的行为。 我相信现今的社会人们有些自我中心(自私)。我们需要花时间教育如何对待其他人。我们要帮助男孩了解绅士行为是很光荣的及尊贵的,而且要使其他人感到尊贵与礼遇的。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告诉孩子,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

很多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天天让我学习,让我考大学呢?很多父母不知怎么回答,只是泛泛的告诉孩子上大学能学很多东西,原本就被现在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能有考大学的动力吗?父母补补课了解一下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毕业后,你就会想念大学的好处。 一、同学 你的大学同学及朋友,将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你的同学对你的重要性,仅次于你的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有可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友情、帮助与安慰。很多大公司的崛起,都是一帮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人的一生的成功,都是因为一个志趣相同的优秀同学。 甚至你可能还会收获爱情,收获你的另一半,而爱情,是人生中与事业同等的两件大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谕。即使你大学时没收获爱情,你的大学也很重要。哪个青年人找对象会不考虑对方的学历呢? 二、你自己 大学四年,和一帮与你差不多优秀的、比你更优秀的或是不如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使你加深了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你了解到,你其实并不是那么牛逼,因为有人比你更牛逼,虽然你曾经认为自己很牛逼。当然你也可能了解到你并不是那么无能,因为有人比你更无能。 由于大学环境的宽松,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象中学生那样只知道学习。你了解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你了解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你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你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这就是成熟。 三、修养 你见过暴发户吗? 很多暴发户虽然挣了很多钱,可以他们身上却散发着庸俗、铜臭与粗鲁。这正是因为他们没上过大学,即使一身名牌、百般妆扮,也不能掩盖本身人文素养的缺失。大学四年,你一直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看音乐会,看画展,参加社团,读各种书籍,你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在不断地加深。在人文素养方面,你要大大超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 如果你有了钱,你可能会选择艺术享受比如听音乐会、看话剧甚至是艺术收藏,这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缺乏人文修养的人可能会去大吃大喝、购买奢侈品,甚至是黄、赌、毒,这是低层次的感官享受。 你可能不如暴发户有钱,但你的人生质量是另一个层次。 我并没有看不起有钱人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暴发户后悔没有好好读过书,很多富翁都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甚至是羡慕。他们经常通过附庸风雅来显示自己是有品味的,甚至要想尽办法给自己搞个大学文凭。 你在艳羡暴发户们腰缠万贯的同时,殊不知他们也在艳羡你的知识与品味。 四、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环境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锻炼了你的独立性。这种锻炼是必要的,因为你早晚要独立生活。当然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你会无所事事、浪费光阴,但这是提高独立能力的必经之路和代价,你由此认识到了光阴的可贵。 你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会的时间,你可以对各种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如果不懂,你会上网、会去图书馆去了解相关知识。你不再人云亦云,你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自己去判断对与错。 你不再迷信权威,你知道了很多专家、教授不过是徒有其名,他们的言论其实不比你高明,甚至是胡说八道、无耻谰言、屁话连篇。你知道了很多官员的话是假大虚空,他们道貌岸然的后面,是对财色与权势的追逐。你明白了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你更加理性了。 你一般不会去违法犯罪,大部分暴力罪犯都是低学历的、没上过大学的人,这些人犯罪都缺乏技术含量。你即使犯罪,那也应该是高智商犯罪。 五、知识 虽然你可能经常逃课,虽然你可能多次挂科,虽然你经常在课堂上睡觉,但是实际上,你仍然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你对你的专业,总会比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了解的要多。如果你很认真,那么你收获颇丰,虽然你可能没有感觉到。理工科的学生,更是学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曾经羡慕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小老板,但他们也只能做个小老板,而你可能会成为大老板,但你需要耐心。现在,挣大钱越来越需要知识。 第一代富人发迹于八十年代初,代表是农民企业家,靠机遇和胆子,别人不敢离开集体单干,不敢做生意,他敢,于是他成功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管理,到现在,很多公司已经面临困境甚至已消失。 第二代企业家,靠政策,靠关系。而新的第三代企业家,靠知识,靠脑子,很多人都是高学历并有丰富的海外工作和留学经验。

Read more

当父母必学的10个教养小秘诀

教养子女可说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工作。在这个充满诱惑、暴戾之气和不安的现代社会中,身为父母应如何陪伴并引导孩子走一条快乐、健康和充实的成长道路?以下是摘自美国生活网站「Lifehack」的10则专家给父母的建议以及常见的教养误区,非常精辟实用。 1. 倾听 倾听要主动积极。孩子说话时要看着他的眼睛,不要打断他,也不要一副等着换你发言的姿态。如果孩子没有问你意见,就不要发表意见,但你可以发问,例如:「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么做?」或「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 真心聆听孩子想说的话,就能激励他们继续和你沟通。如果每次对话都在说教,孩子会感到自卑和权利被剥夺。利用你们共处的时间(如坐车或吃饭时),试着敞开心胸、安静的听听他们的想法。 2. 让孩子看见你犯错 人有韧性、有潜力,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经得起失败,才能东山再起。言教不如身教,想让孩子明白犯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偶尔让他们看看你失误的样子,例如把菜烧焦,或是打球时摔了一大跤。 有时候无意中对小孩做了负面教育,也可以即时真诚面对错误,把它变成正面教育。例如你被小孩惹火了,对他放声大吼,这时别过于懊悔自己情绪失控,你可以对孩子说:「我并不想在心情不好时对你大吼,对不起,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 3. 容许孩子闯祸和犯错 实际上,不管大人或小孩,从犯错中学习才是最快的。所以,让孩子自己搭公车下错站,或让他自己倒牛奶溅得满地都是,都能从中学到经验。儿童心理学家迪克(JoAnn Deak)认为,当孩子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好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他会较愿意继续去想办法做好。这样的孩子会摸索出解决问题、克服难关的能力,这也是孩子未来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础。 4. 一起到户外活动 《环境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一篇研究显示,户外活动能使人心情愉悦起来。不论是健行、骑自行车、游泳、划船或遛狗,这些接触大自然的活动都有助于纾压。另外,根据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的研究,户外活动除了能促进小孩身体发育,还可提升想像力和持续注意力、降低侵略性,并提高课业成绩。 5. 教导孩子感恩 加州大学柏克莱(Berkeley)分校做过研究,感恩可以增进个人幸福,如果孩子对自身拥有的东西心存感谢,大多比较快乐。父母可以开创这样的环境并建立习惯,例如利用晚餐全家聚在一起的时刻,每个人分享自己当天最棒或最感激的一件事。有共进晚餐习惯的家庭,小孩通常比较健康。 6. 称赞孩子做的事,而非称赞孩子本身 人有一种负面倾向,就是生活中的坏东西总是记得比好东西还要多。比起希望、鼓舞和高兴等正面情绪,愤怒和恐惧等负面情绪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Read more

日本孩子10岁前父母教他们要学会的10件事,值得借鉴

1.“让你所爱的家人幸福不是你的责任” 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的,不是人给予的。不需要为了让父母、兄弟姐妹幸福而勉强自己做些勉强的事情。 2.“去外面要使劲玩儿” 现在很多小孩常窝在家里打电动,这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害。为了孩子的健康,要让他们在户外使出全身的力气玩儿。 3.“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要感到自豪” 幼年时的喜好会某种程度地决定长大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成就,所以就算男孩爱玩娃娃,女孩爱玩汽车,不要去纠正。 4.“不需要总是得到爸妈的赞同” 和父母、朋友意见不一致不是坏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自由表法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5.“你很漂亮” 常被父母夸奖聪明漂亮的孩子是幸福的。即使在外面被人欺负,但是父母能及时给予正面夸奖的话,孩子会治愈伤痛,重新拾起自信。 6.“多读书很关键” 这里的“书”并不单指教科书。从小培养看书的习惯对成长是有益处的。难过的时候看的书,高兴的时候看的书,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经验和知识。 7.“你就是你,不需要盲从” 父母总是会自我的认为,孩子应该这样或那样,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控制孩子,让其丧失自主性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思。 8.“问题是有人伤害你” 在学校以及长大后的职场,总会遇到欺负或者不公平的事情,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要开导他“这不是你的错,错在伤害你的人。他们的内心发生了某些故障,才会去伤害别人”。 9.“谁都不能成为你的全部” 不管再怎么相爱,再怎么喜欢,只要是人就不能突破一个“极限”,就不可能成为“谁的全部”。孤独的时候,受伤的时候要学会接受这样的自己,并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10.“爸爸妈妈在尽最大努力” 父母也有失败的时候,也有打骂孩子的时候。即使有的时候做父母很失败,但即使这样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为了他、为了家,爸妈在做最大努力。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宝宝总是生病怎么办

宝宝的健康是父母最关系的事情了,但是事与愿违,很多疾病还是找上了宝宝。有的宝宝经常生病,好了没多久又患上其他疾病,真令人头疼。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反复生病。那么宝宝总是生病怎么办? 1、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从小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2、适当补充一些乳铁蛋白或者益生元,来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乳铁蛋白或者益生元在网上和母婴商店都能买到,质量比较好的有优生妈咪,美敦力加等品牌。 3、计划免疫:及时、全程地进行计划免疫是抵御疾病的有效措施。 4、注意冷暖:孩子的衣着厚薄适中,一般应和母亲一样。活动时尽量避免出汗,出汗后应及时擦干。 5、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被动吸烟;传染疾病高发季节,不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可醋熏空气消毒。 6、均衡营养: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后及时添加泥糊状食品,1岁左右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适量的乳制品和荤菜;不偏食、不挑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总是生病怎么办?看了以上的内容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宝宝健康的成长,家长们千万不可疏忽。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孩子长个儿正当时,这5类食物绝对不能碰!

最近,有妈妈咨询,说小孩吃了果冻后是否真的会引发窒息?其实,家长这样的“恐慌”并不是小题大作。仅在今年,小编就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看到孩子因食用果冻而导致窒息的意外事故…… 当孩子3岁以后,户外活动增多,见到各种花花绿绿零食的机会也就相应多了,孩子见了容易迈不开腿。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食物中仍潜在不小的危险性:例如除了高热量、高脂肪之外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中添加的香精、色素以及重糖重油的口味也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当下哪些不提倡食用或者不宜多食的食物,以供家长提防: “高度警惕”类 这一类食物中,首当其冲的是果冻。它除了有引发窒息的危险,由于果冻里添加剂过多,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另外,坚果类食物也要引起父母格外警惕,如开心果、杏仁等,由于这类食物颗粒大、圆,孩子不慎整粒吞咽,极易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能不吃尽量不吃”类 方便面,如没有特殊情况,能不吃尽量不要吃。国产大部分方便面中含有对人体不利的多种食用色素以及防腐剂等,常吃会造成孩子营养失衡,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其次,冷饮也是越少吃越健康,除了添加剂的问题之外,孩子的胃肠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吃了较多冷饮还会使口腔、胃黏膜的血管剧烈收缩,影响局部血液供给和胃液分泌,引发腹痛、腹泻和食欲降低等疾病。 另外,还有油煎炸食品,虽气味好,味道香,但不易消化,容易破坏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 “糖衣炮弹”类 孩子对糖果类食品是毫无抵抗力的!虽然部分增加营养素的糖果,如奶糖、果饴糖等,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益的,但是过量则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多种危害:首先会影响食欲,孩子到了吃饭时间不想吃饭,长此下去,孩子就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其次吃糖过多会给口腔内的乳酸杆菌提供有利的活动条件,便于它们把糖发酵而产生酸,而酸又会促进龋齿的形成。因此,糖果类食品孩子隔几天可以吃一次,但平时不宜多食。 “不宜多食”类 1、食盐:盐不可或缺,但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加盐过多,而且最好用低钠盐。原因在于幼儿的肾脏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在饮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孩子的肾功能造成损害。而且,食盐的钠离子能够促进钾离子的排出,吃盐过多,会造成钾离子的流失,使孩子出现疲劳、倦怠和嗜睡等症状。建议1~6岁的孩子每天食用食盐的量不应超过2克。让孩子从小习惯食用清淡口味的饮食,对他的未来健康非常有益,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 2、动物脂肪:动物脂肪消化所需的时间较长,在胃内停留时间久,吃后容易产生饱食感,过多进食脂肪,会影响其他营养食品的进食量。高脂肪饮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脂肪消化后与钙形成不溶性的脂酸钙,从而阻止钙的吸收,日久造成缺钙。脂肪摄入过多,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这两种物质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另外,脂肪进食过多,可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多而使孩子过分肥胖,从而心脏的负担会增加,两足负重也增加,容易形成扁平足(平底脚)。 “绝不能吃”类 很多家庭有剩菜剩饭的习惯,这对孩子健康不利。隔夜饭菜会产生亚硝酸,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因此不但是孩子,大人也不要吃,吃不完就倒掉。此外,烟熏盐腌食品孩子亦不宜食用,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强致癌物,多吃这类食物,孩子成年后患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所以从小不宜多吃。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智慧的父母,该省不该省的钱一清二楚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需要我们父母给他不断的“投资”,那么,到底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呢? 以下这几点,父母要早知道。 能省的钱~ 学校 很多父母双方都是全职,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懂的教育理论也不多。总以为把孩子送到最贵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可再贵的学校,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再小的课堂,也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 很多人都以为私立学校学费高,老师待遇好,教的也好。可私立的学费贵,贵在了设施,而没有贵在老师身上。 学校的教育只是一部分,一个孩子的成长并非取决于学校的好坏。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再好再贵的学校,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老师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不能省的钱~ 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 家庭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和道德修养,而这些都是会影响一辈子的。拥有好性格的孩子,长大后的为人处世能力要强得多。 拥有高尚的品行,要比成绩优秀有用的多。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品行不良,那就是一个“半成品”。 只有配合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得上是“成品”,将来也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能省的钱~ 不追求大牌 有的人说时尚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各种富养,买各种大牌童装。可真正的富豪并非是把孩子打扮的和王子公主一样,他们反而更注重孩子的衣着舒服、得体。 就像刘烨的那对子女,妹妹的鞋子都是穿哥哥的。先不说美不美观,就说教育的观念,就值得我们学习。 刘烨两口子在很多节目里都表达过不培养孩子用奢侈品的观念。刘烨的太太安娜在一个访谈里说,孩子的奶奶给亲手缝的被子,用了四年。买的特别村儿的衬衫,但是特别棉、特别舒服。 不能省的钱~ 丰富孩子的阅历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上重点、上大学就是万事大吉,孩子的其他要求根本不重要。可是,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单一的智力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需求。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而家长的付出,比简单的给予重要。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行良好的人,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 能省的钱~ 兴趣班

Read more

别吝啬!这些东西不要用二手,给宝宝买新的吧!

老人们常说「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孩子更好养,虽然现在很少有吃百家饭的孩子,但是穿百家衣的孩子还是不在少数的。其实,使用「二手货」并没什么不好,既环保又省钱。 而像玩具、推车、餐椅这些在宝宝不同年龄使用的用品可以用二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二手婴儿用品都适合宝宝,千万不要为了省小钱就忽视了宝宝的健康与安全。 【可以使用二手的】 俗话常说「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宝宝的用品里有些可以用二手的,既能节约开支,又能通过这些旧东西联络联络感情。但是要注意,使用二手货时,要先检查仔细。比如说婴儿车可以用旧的,婴儿的衣服也可以用身体健康的婴儿留下的,「二手衣」拿回家后不要直接给宝宝穿,应该先重新清洗,最好在阳光下暴晒,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最好买新的】 但是,下面这几样东西最好买新的,因为它们身上的安全隐患是我们无法预估以及弥补的。 1、带脚的连体服 最好给宝宝买新的。因为很多旧连体服都是被洗涤过多次的,脚丫位置的防滑层也会渐渐磨损一部分。 一旦宝宝穿着这样的衣服走路,没有了防滑层的有效保护,就可能摔倒。 2、鞋子 每个宝宝的走路习惯不同,这会导致鞋子的受力不同,鞋底的磨损程度也因此有所差异。此外,每个宝宝脚的形状不同,穿久了,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变形。宝宝如果穿上不适宜二手鞋子,不仅会感觉不自在,而且会影响双足的发育,长大后容易出现足部问题。 因此,妈妈们不要给宝宝穿二手鞋,不要被别人脚型与走路的习惯影响你的小宝宝。尤其是在学走路或者已经会走路的时候。 3、汽车座椅 二手的汽车座椅有很多安全隐患,如果它经历过汽车事故,那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如果这些座椅有些部件(包括使用说明书)已经丢失,损坏,那么使用这种座椅将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我们可能很难一眼就看出安全座椅上缺了什么小零件。 再者由于塑料老化,或长期受压产生的裂痕,甚至曾经发生的碰撞,都可能使二手座椅存在故障隐患,导致出现交通事故时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所以,再省也不能拿宝宝的安全冒险,妈妈们还是咬咬牙给宝宝买个全新的、安全的汽车安全座椅吧。 4、枕头 枕头不是清洗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定期更换的,长期使用的枕头里有很多细菌和灰尘,容易引起宝宝咳嗽或过敏。大宝用过的枕头不能再接着给二宝用,两个宝宝的头型都不同,并且两个宝宝的枕头都应该定时更换新的。 另外,如宝宝洗护用品、奶瓶、奶嘴等贴身使用的,出于对宝宝健康着想,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了。 【认真考虑后再决定用新的还是选旧的】 调查中大部分妈妈觉得下面这些用品可以用二手的,但是实际上它们可能隐藏着安全隐患,提醒大家,在选择前一定要检查仔细,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做些补救还是放弃它去买个新的。 1、婴儿床 婴儿床上支撑床板的横梁之间的空隙不要大于2.5厘米,有很多老式的婴儿床都不符合这个标准。还有一些旧婴儿床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围栏松动,有裂缝;床头和床尾的挡板安装了可打开的卡子。 即使找到了符合安全标准的旧婴儿床,也要重新检查所有的螺丝、支架和五金件是否齐全及结实。另外,使用旧婴儿床最重要的一项是买一个新床垫,它既要很干净又要有一点硬度,还要和床的尺寸正相配。 2、婴儿背带

Read more

让孩子在哭泣中自我疗愈

一、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无能。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为一点小事(比如饼干盒子空了)哭起来,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试图说服他吃点别的,对他说饭前吃饼干是不对的。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说为这点小事哭可真傻。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长时间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别人。对一切都不满意,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在孩子开始哭时,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调整孩子情绪的作用。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 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时,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二、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可以设想他们站在一条窄窄的平衡木上。在平衡木上,快乐情绪使他们善学,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或帮助。由于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怀,他们能不断尝试,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但他们这种宝贵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也很容易受干扰。努力频频失败,或周围的人显得漠不关心或态度消极,都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从感觉良好和安全的平衡木上摔下来。脱离了「正常轨道」,他们无法找到能支持自己继续尝试的信心,感到伤心,就开始哭起来。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所以,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得以恢复。 M8tc4wdq1EOIUepuqBqfrA==.png 三、小事情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绪消失——这种康复过程会很自然地发生在孩子身上。每当他们感受不到爱或丧失信心时,就会启动这个过程。当孩子为要独自挨过半小时感到烦恼时,就会把不快投射到一件小事上。 有时,孩子在为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哭一场后,能够告诉你他大哭的真正原因;有时,孩子可能哭完就跑出去玩,什么也不说。 我们苦苦地想要知道孩子究竟为何如此伤心,但孩子有时候说不出自己的感觉。好在我们能做到倾听他们。有我们在他们身边,他们就能完成康复过程,尽管我们对其内容不很清楚。 四、欢乐时刻常常会把以往积存的不快带出来 孩子们经常选择家庭中欢乐融洽的时刻表露他们不快的情绪,使履行父母职责看来更像是对性格的考验。我把这称作「糟蹋的郊游」现象。比如,你和孩子们也许是一整天都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当你们动身回家时,孩子却变得不高兴,容易生气,会为必须坐在车子后排座哭叫等。 实际上,孩子是在利用这天从父母身上新感受到的安全感和亲近感。这一天的满足衬托出平日里感到的缺憾,就像是一块白桌布上的污点。度过了如此快活的一天,现在他要致力于往日里积存下的不快。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能排泄掉积郁的机会。 不过,如果你对此没有思想准备,这处「被糟蹋的郊游」会是令人沮丧甚至恼火的。一旦你明白它准会发生,你可以让自己做好准备,等孩子哭时好好倾听,直到他平静下来。比如,你可以在自己尚未筋疲力尽时就动身回家,因为你知道路上可能要处理某些会有积极的结局的「麻烦」。 五、倾听者须知当孩子哭起来 你准备倾听他时,他最起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先检查孩子身体方面是否受到损伤,或环境是否有危险。如有,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以忠告。 既然你来到孩子身边准备倾听他,孩子就会寻求你的帮助。你的忠告,或明显的不安,只会妨碍他理解所发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奔跑时摔倒了,你只需搂着他,听他哭。你可能很想责备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诫他要当心有水的路面。不要这么做。 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四周事物全不在意。他已把注意力收拢在康复过程的进行上。否则无法完成该过程。不要对他说什么他要是小心些就不会摔倒之类的话,因为那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他哭的时候,听不进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责怪也只会加深他受到的伤害。孩子哭够之后,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说句「瞧见你刚才摔倒的地方了?那儿有水」就足够了。畅快的哭泣已经荡去孩子由于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紧张与困惑,他现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妈妈,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会跑慢一点。放心吧!」 3、靠近孩子,轻轻地搂住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