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让你明白:员工到底是更需要管理,还是激励?

某公司一名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的角色,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总经理从我身旁经过时,总会赞美我扫得真干净”。且不说各种看法,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真诚的赞美,能激发他人的无限潜能。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问题,而是负激励、负能量太多。管理是管事,领导是带人。以事为中心,对人的关注就会减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须要面对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领导者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带好团队。不会激励员工的上级,充其量只是一个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领导,必须掌握各种激励技巧,关注人的需求与感受。 01|企业为何要做好激励?人在不同的环境、年龄、成长阶段、管理层次下有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激励的根源。没有激励,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例如,年龄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因此对金钱物质的需求较强,要多用利益驱动;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还要尊重,多用发展前景、个人成长加以激励;而对管理层要用目标激励,对事业基础好的高管要用事业、使命激励等等。 02|和尚吃肉吗? 一来访者问法师:“大师,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若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反问道:“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恩”。法师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启示:如果一个人是为自己而做,信念、目标、理想就是最大的动力。 在激励的设计上,管理者必须具备人本思维能力:1、培养人不如招对人:只有先招对人,培养才有更大的价值;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养成本与风险高于留住老人;3、留住人不如激励人:留人是为了让他有更好的表现,使其成为资本而非成本;4、激励人不如培养人:给人真正有成就的未来,胜于一切激励。 03|如何看待员工追逐利益的现象吗? 对于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一般认为:第一层生理需求,就是满足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而最高层自我实现需求,则是满足人的精神境界方面的需求。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自我实现的基础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既然是价值,就一定有价格属性,价值背后必有价格支撑。因此,企业要支持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也要跟上。 有一老板向我诉苦说:员工的工资在行业同几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最不满意的一项依然是薪酬。我回复他几点看法:一、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就如同老板对利润不满足;二、员工收入再高,也永远不会满意,因为他总希望获得更多。 员工希望收入不断提升无可厚非,但必须以正面价值观来看待自己的收入,职场要抛弃的5种心理: 1、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这么少?(很多时候原因在自己) 2、我只做与工资相称的工作(那就永远拿那份工资吧) 3、那是领导想的事(注定永远不能当领导) 4、不是我份内事我不做(下次别想要同事帮忙) 5、我已经很辛苦明天再做吧(往往这一耽误就失去机会) 04|如果你不满意收入,请照收这三条建议: 1、将你的工资提升30%,然后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水平,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做到? 2、观察周围的同事或朋友,他们当中有收入高于你30%或以上的,了解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个收入的?(正面思维) 3、如果你觉得自己短期内做不到,调适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工作。 在企业中,计较收入但愿意付出的员工其实是好员工,可怕的是计较收入却不付出不创造的员工,更可怕的是不计较收入也不愿意付出的员工,你要养着他还没有脾气。对于不计较收入用心做事的员工,你要挖掘他的其他需求,满足他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要。 一老板对大和尚说:“我有一位员工唯利是图,我想炒了他”。大和尚不答反问道:“你家附近的河有没有发过洪水?”。老板回答说“有呵”。大和尚又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过堵死这条河”。启示:通河道建河堤,可令其自然顺流。凡人皆有利己心,通心脉建机制,可令人正心顺气,逐己利不损人利,善分利得正力。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大将无能,累死三军!(企业老板必看)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潜在的领导能力,不少人总是将领导力与高职位联系在一起,领导力不是一个位置,它是一个过程。 员工绩效差,领导不要抱怨员工的无能,而要检讨自己,通常错在于: 一、错在选错人; 二、错在如何带人; 三、错在有没有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标准; 四、错在不善于培养员工,没给员工授权锻炼其能力; 五、错在没有建立竞争机制不敢于PK淘汰人。 身为领导者必须领悟以下理念,让管理回归简单: 1、公司请你来做什么? 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 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坐多高的位子; 你能解决多少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 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2、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1、公司的问题:就是你改善的机会; 2、客户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3、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 4、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支持建立合作机会; 5、领导的问题:就是你积极解决获得信任的机会; 6、竞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 3、谁能跟公司走到最后? 第一:能始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的人。 第二:对团队的前景始终看好的人。 第三:在团队不断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Read more

企业管理:职场“90后”为何频辞职

导语:“90后”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工作、人生等情况都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目前,还是很多人认为“90后”做事情没有责任心,冲动,不稳重等评价。那究竟“90后”在职场上为何频繁出现辞职的情况?是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够,还是本身就被宠惯的孩子尚未长大呢? 做事有激情,但缺责任心 《沪港经济》杂志执行总编唐晔前几天觉得特别“闹心”。因为才招进来1个多月的“90后”小编辑出其不意就离职了,弄了他个措手不及。“说要辞职就辞职,后面的编辑还没来得及招进来呢,只能先请不是这个岗位上的其他同事代劳。小朋友蛮有灵性的,本来还打算重点培养呢。”唐晔表示很无奈。小编辑为啥辞职?唐晔也说不太清楚,就是感觉“小朋友对这份工作不是很认同,有啥想法又不愿和我沟通”。 百度上海分公司前一阵有个“90后”客服也辞职了。因为之前入职培训时表现特别优秀,所以她的辞职引起了百度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钱程的重视。在“离职面谈”中,钱程委婉地表达对其挽留的意图,并询问是否由于压力过大或管理方式不适应等问题导致她离职。谁知,“90后”客服给出的答案是:和男朋友分手啦。面对如此理由,钱程称“实在看不懂”。 “缺乏责任心,抗压能力差。”钱程发现,这是“90后”的第一大缺点。他说,“90后”特别在意工作的舒适度,让他们在每天工作8小时以外干活,他们都会表现出非常不满。 埃特公关公司HR经理周伟莉也说,“90后”其实是特别有激情的一代人,对什么都感兴趣,做事热情高,但缺乏持久度,尤其受到打击时,就会找各种理由退缩。 周伟莉说自己所处的公关行业,接到的项目中很多需要帮客户出些有创意的点子。“可能你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觉得自己想出一个特别棒的点子。但第二天到客户那里,你没说上两句,就被客户否定掉了。这时你怎么办?我们很多业内做久了的人,会觉得这很正常,我回去再想啊。但很多‘90后’往往开始会情绪高涨地去想这个点子,但真的受到打击,就会有想放弃念头产生,甚至会和领导找各种理由要求退出这个项目。” “有点呆”,有时让人哭笑不得 “有点呆”恐怕是很多初入职场的“90后”给老板与同事留下的另一个印象。 初入职场嘛,还没有进入状态,难免会跟不上节奏,只是这“90后”有时候实在表现得“有点呆”。 说起自己手下新进的“90后”小记者,某报社记者萧潇至今还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有一天我带他去市政府采访。说好大家在市政府大门口碰头,然后一起登记进去。但已经过了约好的时间,他还没有到。我就给他打电话,他在电话里一直说‘到了、到了,就快到了’,但问他具体到哪里了,他也说不清楚。之前,我还怕他找不到地方,特意查阅了从地铁出来应该走哪个出入口比较近,并发短信告诉了他。后来过了10多分钟,他终于气喘吁吁地到了。小朋友态度倒是很诚恳,连连道歉,说因为很少来人民广场,找不到我说的那个出口。我说,那你不会问路人啊。这时他好像才恍然大悟,说‘忘记问了’。我再一看,他手里怎么什么都没有拿啊。我就问,你平时采访用的笔记本和笔呢?他说,刚才在地铁里面挤掉了。然后还绘声绘色地和我描绘,刚才地铁里面人有多么多么多,自己发现笔记本掉了,但想想要迟到了,就顾不得去找了。我听得只感觉有三条黑线从头上划过。你说,这做记者的没有笔记本和笔,就和士兵上战场没带武器一样,你来干什么啊。最后,到了采访对象那里,我不得不和人家说,请给我这位同事几张纸和笔吧。” 有部分被采访者表示,“90后”好像是被父母事事包办久了的一群孩子,初到职场找不到自己做事的感觉。有时他们不是不努力工作,也不是能力不够,但就是让人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差一口气”。这让一些公司领导和同事一度感到交给“90后”某项工作,不是特别放心。 不过,人总是要有个成长的过程,很多HR经理倒是很乐观地表示,适当留给新人学习的时间,“有点呆”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改掉的。周伟莉就说,当我把某项工作交给“90后”新人时,我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他们可能会在哪里做错,但开始我可能不会提醒。我会留出让“90后”自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如果他们实在做不好,我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并引导他们建立一些必要的工作习惯。 “太直接”,算优点还是缺点呢 “敢说敢做”也是职场人士眼中“90后”明显的性格特点。 “有时候和‘90后’员工对话,你能感觉到他一点都没有上下级的概念,只当是在随意聊天。这在以前的年轻员工身上是不太多见的。”德勤中国区招聘总监王文佶说。在这位“阅人无数”的HR看来,“90后”是对老板最“不发怵”的那一群人。 “他们追求平等公平的意识比任何一代人都强。”通用电气(中国)高级人力资源经理揣芳说,在通用电气,每年都会从校园招聘几百个实习生,这让我们有更多观察“90后”的机会。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挑战权威。比如在实习期间,他们会经常挑战经理和有经验员工的做事方法或流程,希望自己有足够多的发言权,并且期待他们的想法可以被广泛接纳,这样的问题在5年前的实习生身上极少会碰到。 还未入职场,“90后”在面试时就已经表达得很直接了。大谷打工网HR经理梅丽丽说,之前很少有人会在面试时,回答对工作最在意的是薪水,但在面试“90后”时,她不止一次遇到过。周伟莉也说,有“90后”会在面试时直接问,你觉得如果我接受这项工作,我将来的成长空间和职业发展在哪里。还有位HR经理透露,有的“90后”甚至会跟老板坦白一些“于己不利”的事,比如明确跟老板表态:“我在这个公司不会长留,只是想在这里锻炼几年,积累经验。” “90后”的直接还体现在他们强烈的表现欲上。当HR在面试时,可能会问求职者“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对“70后”、“80后”来说,中规中矩地回答一句“唱歌”或是“足球”就算是应付过去了。但“90后”完全不同,钱程说:“如果说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他们会当即主动唱上一曲,或是跳上一段HIPHOP。”像这样的“90后”求职者,百度就遇到好几位。 不过,这说话“太直接”有时候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周伟莉说,有一次,领导让一个“90后”员工做个文案创意。小朋友可能那天有点心情不好吧,领导刚刚说完,她就和领导说“我不会做啊”。“连想都不想,就这么回绝领导,领导当然不高兴了,就随口说了她两句。她的脾气更大啦,说‘我就是不会啊,那么你教我好哇’。当时说得领导就下不来台了。‘90后’说话太直接,实在欠考虑”。 还有“90后”直接在网上“吐槽”的行为也让老板们有点看不惯。在某快消品企业工作的小燕最近在网上发现,自己带的“90后”小徒弟竟然将公司的薪酬制度和种种纷争关系,都发到网上。就连自己让小徒弟有次帮忙在网上代买个东西,都写上去了。小燕真是觉得有点“闷”:“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写啊。有意思的是他还写着自己在什么公司什么部门,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知道是他。” 理想与现实,在对撞中寻平衡 “我觉得‘90后’一点都不缺乏理想,只要你与他们认真的聊天,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和你谈,都很有想法。而且只要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设定一个能让他们接受的目标,他们会很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揣芳这样说。

Read more

管理没有“下不为例”,否则后患无穷!

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个细活,必须要拿捏好管理的松紧尺度,管理过松会造成员工的工作状态散漫的局面,管理过度又会扼杀员工们的激情,松紧之间体现的就是管理者的技术及境界,但是一定要切记,不能对员工说“下不为例”,不然后果很麻烦。 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许多企业管理者喜欢用“下不为例”来处理员工和下级触犯制度和规定的情况,并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有的管理者甚至喜欢在大会上或在公共场所,宣布对员工和下级“下不为例”的处理决定,用来显示自己宽大为怀的管理风格。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处理方式遗患无穷。 制度化建设一直是许多企业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所始终坚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中,许多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却流于形式,大量的制度被束之高阁,员工面对制度依然故我。有的专家和管理者把这种现象归罪于中国人制度意识不强,员工素质强等等。当然企业推进制度化建设不力,固然中间有文化等因素的存在,但是殊不知“下不为例”也是造成企业制度化建设无法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 那么下不为例对企业管理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下不为例”首先伤害的就是制度的权威性 企业制度一旦推出,就具备一定的刚性,触犯者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才可能让触犯者得到教训,认识到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对那些对准备触犯制度抱侥幸心理的员工引以为戒,坚持执行制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大家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但是下不为例却使制度失去了权威性,没有了权威的制度自然难以有效进行执行。 不过有的管理者就会说了,下不为例只是针对初犯者,但是对于继续触犯者,则按制度给予处罚,并不是没有说否认制度的权威性啊。其实正是这种思想害了这些管理者,这是因为企业的制度不可能只是一种,既然这种制度可以下不为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制度都可以下不为例,如果所有的制度都要下不为例,那么制度的权威性怎么还会有? 如果公司的员工都在想办法触犯一次制度来赢得一次下不为例的“宽大处理”,那么谁还会考虑制度的权威性呢?所以,如果管理者真想下不为例,那么就把下不为例直接写进制度里,显然没有哪个管理者会这么做的。 “下不为例”会破坏制度的公平性 企业在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就需要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否则制度让大家认为是对人不对事的游戏,那么就很难让大家对制度信服,从而不去遵守。 尽管管理者认为下不为例是自己对首犯者的“法外开恩”,不处理者会对自己感激,而且自己的警告也可以对其他员工产生警戒作用。但是殊不知,这样做已经破坏了制度的公平性,大家会认为凭什么他能下不为例,我不能下不为例。 而且管理者原来的初衷也难以达到,那就是那些被下不为例者开始会认为管理者对自己照顾,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优越感,既然这次可以下不为例,说不定下次还可以“法外开恩”,于是这些人就会首先成为继续破坏制度的“勇士”,这样反而会让管理者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处理吧,这些人的感激就会变成怨恨,不处理吧,其他员工就无法管理了。而对于其他员工来讲,既然制度不公平,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去遵守制度呢。 “下不为例”会损坏管理者的权威和信誉 我曾参加一个公司的销售会议,在会议上该部门的销售副总宣布对其中一个销售经理由于触犯制度的处罚决定,但是刚宣布完,那个经理马上就表示抗议,当时我们一下子就愣住了。 销售副总马上发火道“这是公司的制度,你触犯了就应该受到处罚,你怎么会有意见?”销售经理马上就大声说“触犯制度被处罚,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上月王经理也触犯了同样的制度,为什么你没有处罚他,这次我触犯了,就要处罚我,你不是在看人下菜碟吗?难道你们是亲戚?” 销售副总接着说:“上个月制度才宣布时间不长,王经理是制度宣布后第一个触犯制度的,我已经说过了,念王经理是制度推出后首犯的,所以我说下不为例,今后谁再触犯,一定按制度进行处罚,难道我的话你当时没有听到吗?”销售经理显得好像情绪更加激动了:“那王经理第一次触犯制度就可以不处罚,我这次也是第一次触犯,凭什么他首犯就不处罚,我首犯就得处罚,反正处罚结果我不接受,要么大家都处罚,要么大家首犯都不能进行处罚。” 会议在两人争吵中不得不宣布散会,本身准备在会议上还要研究的一些议题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尽管那个销售经理的问题处理方式有问题,但是问题的起因却在销售副总的身上,他的下不为例让他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所以,看似下不为例是管理者认为一种可行的管理手段,但是处理不当会严重损坏管理者的权威和信誉。它会直接导致管理者所推行的制度和所说的话,被员工和下级打上问号,从而导致大家不再信任管理者,使管理者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 “下不为例”会在企业形成大家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毒文化 在一个企业中,不管你承不承认,总是存在文化的,而且这种文化还会影响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日常行为,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可怕的是,这种环境对员工的影响还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发生的。 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员工在一个管理比较规范、制度执行的比较彻底的企业里,会自觉去遵守企业的制度,但是到了一个管理比较混乱、大家都不把制度当作一回事的企业里,时间长了也会变成一个不把制度当回事的员工。 所以“下不为例”一旦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现象,就会养成下级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形成下不为例的习惯,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形成大家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于是企业的毒文化也就产生了。 因此,当我们的管理者还在为员工没有制度意识、执行力不强、管理工作难做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管理者。其实有时管理工作并不复杂,那就是世上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文/毛小明

Read more

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果真如此吗?非也。是骏马,就要到草原上驰骋;是雄鹰,就要去搏击长空。 只有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尽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你被放错了地方。 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这里垃圾的意思,不是说你一钱不值,而是说你的境地压根就无关你的才能。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是“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 五七干校中很多干部、很多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他们的农耕水平还不如一个平常的老农。 能研究原子弹的未必能煮得了茶叶蛋。北大的教授未必能将农场的猪养得白白胖胖。 *・゜゚・*:.。..。.:*・'(*゚▽゚*)’・*:.。. .。.:*・゜゚・*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在农村老家参加卸炉、劈菸、系菸、上炉,活干得笨拙和陌生,远不及一个村里的小儿,本家一个老兄就笑话我:“哼,你还是大学生呢?”虽然很无奈却是实情。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女研究生苏黎杰做了个油漆工,她的油漆技术的起点和小学没毕业也干这个活的人是一样的。干的活儿无关高学历。那个华中师大人类性学专业全国第三个性学硕士研究生彭露露,虽然,“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因为没有用人之处,和小学没毕业的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 身在教育,说说教育。 现在的中小学学校里,尤其是农村,有一种错误倾向,当然或者是出于无奈,就是在安排教师任课上存在一种浪费人才的随意性。一个教师,本来他的专业是中文,偏偏让他教政治。有的老师本来专业是数学,偏偏让他教化学。等等。这样安排工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头来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没学这个专业,偏偏要教这个专业,教师教得就会吃力而且没有深度,以己昏昏,难使人昭昭。而孩子学的就往往是课本上的东西,知识没有得到拓展。 要交给孩子一杯水,老师有一碗水、一桶水、一池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 .。.:*・゜゚・* 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正如: 你是一只兔子,却在游泳队任职。你是一只乌龟,却在长跑队工作。 这是让曹操的旱鸭子部队去打水战,是让大宋的步兵去和边疆的游牧部落对抗骑射,是让大学教授教育幼儿园的幼儿,是让高射大炮轰打蚊子,是让扶不起来的阿斗治理国家,是让久居皇宫的平民后的溥仪自己去做红烧鱼,是让鱼目做珍珠,是让大钞做手纸。 一场大水后,只有两个人得以幸存。 他们在洪水到来前的最后一刻,爬上了最高的一棵树。甲逃难时带走了家里的干粮,乙带走了家里的金元宝。后来,乙饿死了,甲坚持到最后,捡起元宝返回地面。 在一定的处境下,窝头比元宝更金贵。 在这种情况下,你纵是一块大金子,就是自身再努力,也白费,你也逃脱不了成为垃圾的命运,难以逃脱注定出局的结局。 *・゜゚・*:.。..。.:*・'(*゚▽゚*)’・*:.。. .。.:*・゜゚・* 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俗语云:龙居水浅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又有俗话云:“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事实就是如此。看现实生活中,多少干部在任时,有着雄才大略的英武,有着风流倜傥的俊逸,调兵遣将,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旦退居二线,面容也萎缩,行动也迟缓,提着笼子架着鸟,马路之上靠边站。不是他没有才华了,而是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Read more

李嘉诚告诫儿子:混社会,跟这15种人,想不成土豪都难!

导读: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可是,有的人成功了,获得了巨量财富;有的人却始终没有摆脱贫穷的面貌。原因不复杂,只因为财富也是长着“势利眼”的,它喜欢那些勤奋努力、有创新、有目标的人。总结起来,财富最喜欢以下这些人。 【不满现状的人】 如果你已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整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任凭岁月消逝,你一定成不了富翁。一个积极想要赚钱的人,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一定想要让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满赚钱的活力。具备了这个要素,再坏的天气,再苦的工作,你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而当你养成了这个赚钱“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 【穷怕的人】 社会上的大富翁,出身背景往往呈现两极化,不是继承祖业的企业家第二代,就是从小贫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后者的能力和累积财富的持久力大多优于前者。这充分说明,一个生长在贫穷家庭的小孩子,因为穷怕了,所以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赚钱欲望。 【爱动的人】 一般人想要赚钱,也一定要勤于“动”,不管你是一个小业务员或是修车技术工,平常勤于与人“互动”,让人际关系活跃起来,赚钱的机会自然较多。在“动”的过程中,要特别记住不要害羞,不要怕没面子。要大胆、乐观地试试看,这尝试的过程,不仅让你体会人生百态,也让你领悟赚钱的方法。 【效率高的人】 在这种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到车站里瞧一瞧,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脚步都那么急匆匆,每个人都在赶路,看上去非常急。确实,要想在这个社会赚钱,就要有非常高的办事效率才可以。 【有自信心的人】 大凡在社会打拼的人都知道,工作中有无信心十分重要。一个对自已有全盘信心的人,就能潇洒地调度自如,可大可小,可松可紧,能在非常时期有非常办法应对。 【充满好奇心的人】 好奇心是人类生活进步的原动力,是一种创造力,也是一种魄力,有了这种魄力就会去做投资、冒险,而这种行为正是致富的主因之一。 【有人生目标的人】 谁都想赚钱,可是,你对未来的财富人生做好规划了吗?当我们闭上眼睛去设想未来,可能许多华美的图画齐齐掠过脑海。分析成功者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建立一个正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奋斗是非常重要的。 【果断勇敢的人】 果断性强的人,当需要立即行动时,能迅速地作出决断对策,使意志行动顺利进行;而当情况发生新的变化,需要改变行动时,能够随机应变,毫不犹豫地做出新的决定。生意场上,需要的正是果断勇敢的人。 【善于总结的人】 如果在社会中不学习,最终生意不会做长久。急遽的全球性转变,资讯光速流转,机会转瞬即逝。环境的迅速变化确实向任何人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凡是依赖于旧有的知识和依循以往的方式解决新问题,终将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珍惜时间的人】 很多在社会中拼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每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恨不得变成48小时。是的,时间是宝贵的,又是无情的,它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边匆匆流逝。能抓住时间并刻苦学习的人就能成为有用之才。而不能抓住时间的人,只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心态好的人】 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对他的人生成长与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心态不但可以让人更好得取得成功,还能更好的享受生活,提高你的幸福程度。 【吃苦耐劳的人】 “吃不了苦”是时下一些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总想找一个既轻松又能赚大钱的工作。结果往往是好事没有降临,宝贵的年华却虚度了。

Read more

关于员工管理的九个顿悟

导读:宁高宁自称是职业经理人,为国有企业“放牛”,本文浓缩了他带队伍方面的“放牛”真经。文中列出的九个顿悟,每条均针对管理者通常的误见、迷思和心魔,比如:看不上自己的下属,是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曾有过(或正在有)的经历。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管理者自身亟需提高的重要信号。在条分缕析地逐条点破之后,文章也再次提醒大家知易行难,说一套做一套最是需要警觉和克服的。(杰睿) 很多管理者眼睛往往是向外看,一直盯着员工,觉得员工这要提升,那要改进,总感觉员工不尽人意。 其实,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员工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发现最后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1 当下的环境是最合适的环境 企业在市场中,就如同真实的作战环境,随时面临市场决战,不允许彩排,更不允许做条件假设。做一些无谓的假设,只会浪费时间,延误战机,或为自己达不到目标找借口。 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且认为当下是最合适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积极思考、正面应对。管理者认为员工队伍素质太差时要想一想:如果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他们还会甘心于现有的岗位吗?自己还能当他的领导吗?你的能力与价值又如何去体现呢?现有的环境,正好是体现自己能力和锻炼自己的最佳舞台。 2 眼中的员工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 在成功管理者的眼里,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别人的努力,别人的负面因素也无暇顾及,感受到的全是他们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自己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只是我们看别人容易,读懂自己难。 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员工的感受和评价肯定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员工的状态不同,看到的也会不同,相由心生就是如此。其实,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而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当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不顺眼时,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 3 特别不喜欢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们有时会特别不喜欢某人或者特不喜欢某人做的某事,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别人的问题吗?他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吗?不见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那为什么自己不喜欢?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自己有偏见,或者是自己小题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性格缺陷”,从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欢。 如果员工经常跟你对着干,那是说明你人格魅力不够,或者能力没有得到其认同,或者自己平时也是对其如此,所以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团队执行力差,可能是因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员工经常因家事耽误工作,可能是管理者不够关怀员工;不能容忍员工评议,可能是自己确实存在某些不足等等。当我们面对“不喜欢”时,恰恰就是发现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4 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有些管理者习惯给员工贴“强弱”、“敌友”、“勤懒”的标签,自己怎么判断,往往最终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其发生微妙的变化。带着标签与员工沟通,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很容易被对方捕捉到,对方也会同样为之,从而造成许多弄假成真事实。 对优秀的员工常包容和多鼓励,对能力欠缺的员工喜欢批评和排挤,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很多标签都是管理者心里所预判出来的,有些并不代表真实。不然,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工作环境,就判若两人呢?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相信每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要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正能量的标签。 5 员工的彻底认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规章制度,就能让员工彻底的认同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相差很远。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并不一定买账,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为参考。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员工离职与其上司有直接关系。试想,员工都准备离职了,自己对其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可言? 员工的彻底认同,关键是领导者自己的魅力和专业技能,自己以身作则,让员工内心受到触动,这样的影响才持久,带来的执行力才会强。除了有管理制度,管理者还应有适当的感情投入和相当的魅力影响,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6 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Read more

如何避免扼杀员工积极性?这十件事情不能做!

和员工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员工有时也会很“脆弱”。作为经理,你需要倾尽所能的让员工开心并投入到工作中。 通常问题出在老板身上,而不是公司、宗旨使命、同事身上。作为经理读完这篇文章,你应该尽量避开这些错误。好领导的秘诀是做真实可信的人,对员工诚实。 1、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 你雇佣了才华横溢的员工来帮忙打点你没时间做或者你不懂的事情,但你又事无巨细的管理到每一个细节,甚至让员工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做事。 你需要记住最初为什么要雇佣这些人,并能够放手让他们去做。让员工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任何话语权会严重扼杀员的积极性。 “你认为自己比员工能干30%,所以要去干预他,花时间确认他们的工作进度、要求任何决定都上报你批准会损耗员工的斗志、工作的热情、自我认同感,这种损耗比你认为你能增加的30%的积极影响都多。”——Scott Berkun 2、抓着错误不放 没有人愿意被负面情绪环绕,试着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在办公室营造积极的环境吧。人会犯错是正常现象,你需要学会原谅。 比起抓着错误不放,不如试着关注一下团队的成功(不管这成功有多小),这会保证他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不要身陷错误的囹圄,朝前看吧!把精力花在前进和寻找答案上。”—— Denis Waitley 3、对建议和想法置若罔闻 每一个想法都是值得称赞的,也不是每一个都会实施。但重要的是至少要倾听。 请让员工确信自己对公司的决策能够产生作用,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员。 “如果一个想法在最初并不荒谬,那它就毫无希望。”——爱因斯坦 4、言而无信 这一是最最粗鲁的一条,可以快速摧毁员工积极性。作为经理你必须所到做到言而有信,建立员工存在感的关键就是树立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信任。 任何一段关系如果没有信任是无法继续的。我的建议很简单——保持言而有信。 “诚实和正直是成功的绝对必要条件——任何一种成功都是。”——Zig Ziglar 5、开空头支票 这根上一条比较相似,但这个让我更为苦恼。没有比许下承诺又毁灭他们更让人讨厌的了。承诺是神圣的,如果你对员工做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弱者不兑现承诺,强者永远信守承诺。”——Denis

Read more

诸葛亮那么牛,蜀国却最先灭亡,究竟为什么?(老板必读)

能放手让别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因为就算有人才,你不给他机会,他也被埋没了。所以刘备在的时候,蜀国有五虎上将。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书记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才能。不同层次的人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高层需要胆略,底层需要业务,中层需要人际关系协调。处在管理层,你就要学会授权。有句话叫“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就是说一个团队要合理地分工。管理者不懂授权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把自己累死,一个是把人才埋没掉。你累得要死,又没有培养出人才,团队就危险了。刘备和诸葛亮相比,肯定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更强,但是为什么刘备死后,蜀国也日渐衰落?因为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他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备。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打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都要亲自盯着,有时候他甚至自己亲自上去打。一个企业家这样管理团队,到最后肯定要累死。诸葛亮解释他这种行为时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因为先帝对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就不容许自己出差错。 其实正是因为诸葛亮太小心谨慎了,所以,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因为他唯恐别人做不好。他不相信别人。 老板累的四宗罪: 第一宗罪:不放心。 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企业没有人才,我的员工没有执行力,我公司地处偏远找不到好干部。有人归因于80后90后。也有人这样回答:我学历低不会管理、我搞技术出身不知道如何管人、我做业务起家管人的事实在外行。总算有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在我看来,这些回答都停留在浅层和表象,不是问题症结所在!老板累的真正原因是不相信员工!是不放心!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积攒了一桶金,才创业成功,企业的一切都是我个人的,我怎么能随随便便假手于人?人账物、进销存等等企业的大小事务最终拍板都只能我老板一人说了算!这样办企业,不累才怪!“不放心”是老板累的最大原因。 第二宗罪:不会用人。 不会用人体现在不会找人、不会识人、不会安排人在合适的岗位。中国封建社会漫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土皇帝思想总是深植于国人的大脑之中。为什么中国溜须拍马之徒甚多?就是爱听好话的人太多。老板选人首选“顺不顺眼、听不听话”,请问那些有才之士谁肯轻易俯首称臣?即使你不三顾茅庐,至少也要礼贤下士吧? 否则谁肯为你卖力?“士为知己者死”不就是讲的这些有才之士!偏偏这么怪,越是小的企业,老板架子越大!因为他是“能人”——企业离了谁都照样转,离了我老板就不行。这样的企业,老板不累才怪! 第三宗罪:不会授权。 很多人做了老板,其实并不知道企业是什么样,企业是如何构成的,他不知道企业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可以假手于人,都是可以分类分级分时授权全体员工完成的。很多老板也懂得授权的重要,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授权。 多数人的经历就是“一放(权)就乱、一收(权)就死”。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找一个专业的顾问,花上一点时间,这一切症结都可迎刃而解。 第四宗罪:不会分钱。 也有不少老板会用人,也会授权,企业发展也不错。可是等到企业有一定规模之后,元老离开了,能人请辞了。原本有人替老板分担的工作因无人接替,老板不得不亲自上阵,一上阵就又回到了忙乱不堪、身心交瘁的境地。 四川有个老板六十多岁了,本已卸任总经理四年,就因为利益分配不好,导致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愤而辞职,今年不得不再次以董事长身份兼任总经理。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酸甜苦辣,只能自己独自品味。 我们知道,老板们创业原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哪知道,有人创业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浙江老板王均瑶英年早逝有人说是解脱,不解脱你就意味着要劳累终生! 难道老板不累,就办不好企业吗? 非也,基业长青的企业告诉我们:老板越轻松,企业越长久。老板越轻松,企业发展越顺利。因为老板轻松,意味着员工努力。事事有人负责,老板能不轻松吗? 老板要想不累,其实不难。首先改变你的观念,其次找到好的教练帮助你企业打造一套公司化运作系统,摆脱对老板的依赖、摆脱对能人的依赖,让系统帮你管理企业、让系统帮你赚钱。 来源/营销通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老板欲成霸业,必须舍得这些东西,不然都是瞎忙!

中小企业为何总是那么忙?因为大多数老板天天在救火。多数企业出问题都是员工把问题推给经理,经理把问题推给老板,老板无法逃避责任就只有亲自上阵到处救火。所以企业哪一处出问题,只要老板救火不及时,企业就损失惨重。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个被动的局面呢?企业老板一定要舍得分钱、分工、分权。才有下属愿意帮你分忧。如果老板把什么都握在自己手里,经理既没有经济权,又没有决策权,他们当然不愿意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啊!如果经理不能主动承担责任,那么老板自然很忙了。 因此,老板要经营好一家企业,就一定要学会用人,懂得放权。老板的工作是管人,而不是管事。因为人管好了,事就有人做了。人没有管好,老板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所以智慧的老板千万别本末倒置。 有的老板之所以天天忙着救火。一是因为不相信下属,所以下属不想干好。二是因为没有培训下属,所以他们没有能力干好。而且越是有能力的老板越不信任下属,更没有耐心培训下属。因此,企业成就是了老板一个人,浪费了企业一群人,这种企业不出问题才怪呢? 因为经营企业是团队运作,老板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卓越的团队运作。所以老板千万别做个人英雄,你需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培养你的下属。只有你的下属强大,企业才能变得强大。 要知道,下属之所以没有能力,之所以不愿意承担责任,老板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们今天的结局都是你老板造成的。 试想,企业招一群员工,老板既不信任他,又不培训他,也不放弃他,那么最终既浪费企业的资源,又浪费人才的时间,害人又害己啊!因此,老板用人的策略,要么放弃下属,要么培养下属、信任下属。二者必择其一。模棱两可的做法只会让企业损失更大。 今天的企业出问题,大多数是老板和员工的思想没有统一。员工抱怨企业条件太差,老板抱怨员工能力太差。可是员工不敢跳槽,因为他担心出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好的企业;老板也不敢放人,因为他担心把人放了也不一定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所以老板和员工就如同没有感情的夫妻,虽同居却不同心,这样的企业团队会有战斗力吗? 那么,老板如何防火呢?企业招聘不是选择你想要的人,而是选择欣赏你的人。招聘不是单相思,而是彼此相恋,而且被爱比爱人更可靠。一个员工只要有意愿为公司做事。即使没有能力有可以培养。相反,一个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发挥才能,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么这样的人再有能力也没有用的。因为企业大多数出问题,往往不是能力了出了问题,而是责任心出了问题。所以企业招聘有责任心的员工比招聘有能力而没有意愿的人更重要。 而且,老板要想工作轻松,一定要培养几个心腹。这样,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时,企业有人顶、有人担、有人负责,而不是什么事都让老板出面解决。只有这样,企业的才会越做越轻松。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