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一定要顺利,但一定要努力

人生不一定要顺利,但一定要努力。 奋斗不一定要成功,但一定要积极。 家,不一定要豪华,但一定要轻松。 人不一定要有傲气,但一定要有傲骨。 学历不一定要高,但头脑一定要清楚。 生活不一定要很富贵,但一定要很生动。 好男人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 好男人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 每一天不一定要很快乐,但一定要无悲伤。 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一定要堂堂正正。 处世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 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 朋友不一定要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 朋友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要心心相惜。 人生不一定要活的漂亮,但一定要活的精彩。 爱情不一定要牵手走路,但一定要牵手走人生路。 我们不一定要比别人聪明,但一定要比别人努力。 人生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一定要跑得久。 人生,不一定要当「最好」,但一定要懂得让自己「更好」。 人生,不一定要登峰造极,但一定要懂得让自己保持在进步的状态中。

Read more

含着眼泪奔跑

1、模仿成功人士,不仅要模仿他们成功的喜悦,更要模仿他们面对失败的态度;成功是一种心态,它让我们宁静而致远;成功是一种视野,它让我们开阔而淡然。 2、奇迹在厄运中产生,辉煌在奋斗中明亮;很多时候,不是事情困难让我们失去信心,而是失去信心之后事情才变得困难;只要看准就大胆的闯,机会不是等来的。 3、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可贵,不许失败就等于不许成功;人不可能没有失误,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正是我们得到的时候,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 4、心在哪里,哪里就有时间;志在哪里,哪里就有力量;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成是由心来设计,功是由志来建造。 5、生命存在的唯一证据就是拼搏,原地踏步就是自掘坟墓;要想拥有精彩人生就得不断的投资自己,以应对这个永恒变革的社会。 6、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真正的陷阱是自我满足;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要想成功就不可让缺点主宰自己。 7、任何物种,如果没有天敌则最先灭亡,腹背受敌则繁荣昌盛;在竞争中,真正激励我们的不是亲人和挚友,而是同我们对视的敌人。 8、敌人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伤害了我们的自尊,从而让我们从新审视自己;在伤痛中,我们才能唤起内心抗争和拼搏的冲动,此为置于死地而后生。 9、一个人如果能集中精力于他的强项,那么就能摆脱缺点的困扰;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成就自己,毕竟我们的人生太短暂。 10、雄心的责任是驱人向前,而人的责任是保持雄心;那些未来注定要成为大人物的人正是在雄心的指引下不断奔跑向前的人——他们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奔跑。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人舒服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被向善和向上的力所牵引。在自我设定的自由空间里,用心地付出,尽情地徜徉,不也乐乎?   1. 活着,让自己高兴。 著名导演冯小刚说:“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了,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钱挣得再多又怎么样,能带走吗?去西山采景,看了十几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无处可寻,拿钥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钱财,够用就行,挣得再多,真的带不走一文。人生的关键是,要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出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义,如此最好。 谁规定每个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 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更是真谛! 《菜根谭》:“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意思是:拼命争来一场对生命无意义的富贵,即使得到了,还不如不要;匆匆忙忙度过百年光阴,即使寿命很长,也如夭折。 在红尘俗世中,多数人并不觉得轻松。生计的奔波,人事的琐碎,交织成了生活。熙攘间,我们都忘记了初始的面目。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抓到的都是空气,想起的都是回忆。当叹息已失去了气味,就让一切都不留痕迹。 不论这个世界多么糟糕,你自己的世界一定要精彩;不论人心多么黑暗,你的内心一定要明亮。不要用糟糕去对付糟糕,不要用黑暗去对付黑暗。 也许,行走的意义,就在于繁华看尽后,心灵的自由。而我们如此执着,只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身外之物何须执着,言外之意不必猜忌,淡看世界的热闹,也笑看世界的冷清。 我们的幸福和快乐,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用心体会,而不是靠别人的赞誉和认可编织而成。 活着,不给别人添堵;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高兴! 2. 做人,让别人舒服。 《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意思是: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是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对人,才是有福的人,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古人所说的“让一步”“宽一分”,其实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让别人舒服。 有的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其最终结果是,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让别人舒服,就是替他人着想,首先要照顾人性中无伤大雅的虚荣。 比如说,古人有这样一句俗话,“逢人减寿,见货添钱”。

Read more

生命有时不过是喜怒哀乐

关于情绪与生活,朋友说了发人深省的一句:「当一个人没有情绪起伏,那是最令人不安不适的体验」。 我一直相信平衡的重要性。无悲无喜,生命便没有轮廓。一切事情似是重复又重复,人习惯了,情感也会连随变得麻木。 为什么「青春」如此耀眼? 因为她活力十足。活力不只是乐,还有怒。内心对某些事情由衷地生厌,觉得现实应该是怎样怎样。愈来想愈气愤,愈想愈希望自己有能力改变。动气,至少代表你仍在乎。为小事动气也许不值得,可是为了生命,为了自己所信的价值,坚执得冒火三丈又如何? 无情无恨,其实未必能够笑中有泪。情感混作一团无从分辨,只怕人会愈笑愈累,哭到倦了也不觉释怀。你以为这是驾驭情绪,代表自己情商甚高。但你只是将感情勉强抑压住,就算不发恶不哭闹,还是有一重怨气颓气围绕其中,令人不欲靠近。 快乐时不懂快乐,伤心时不知自己伤心,令人担心。没有起落,跟大起大落一样,令人不安不适。 有多久没有在心内认真地「发老脾」了? 情绪的「落」,俯拾皆是。不快乐,伤心,失望失意,犹豫踌躇,你我都不陌生。面对不顺,情绪似乎只是习惯消极地接受不顺。画出一个属于伤心的徙置区,然后把灵魂困在里头。这一种「落」容易令人依赖。每天慢慢下沉的我们将不再有强烈的痛心,却有着比痛心更沉重的麻木与混沌感。仿佛失意伤心是生命不能推翻与断舍的一部份,仿佛我们注定只能这样回应负面情绪。 似乎忘记自己还能够在失意时发放强力的能量。因为「落」,我们「内心」可以不同意,不接受,不信服,然后试图在现实中寻找机会,再挑战,再尝试,再证明自己。化悲为愤,将泪水炼成心内一团火。 人生在世,也许不可能没有愤怒。有怒者亦有路,透过排除法,我们总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以至更宏大的理想。不过前提是,你不能害怕走错路。人能够趺,但信心不能失。路上可能没有光,但心中不能没有火。 喜哀乐,是否欠缺了什么? 小时候,我们很容易对某些事情说不。长大了,发现太多事情无论点头摇头,也都得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于是将挂在嘴边是,无论自己心中喜不喜欢认不认同。今天,是时候重新发掘自己心内的没有。这个无不是逃避与自贬的借口,而是某种能够引导出反抗与自强的直觉.Say无不是完结,而是一个开始。 今时今日,你还会为什么而抓狂吗?请记着这些令你执着到不能自己的大事小事! 怒气长存,人啊不能无怒。年轻的我们喜不够喜,乐不似乐,衷又太久太深,想来也许是缺少了怒的中和与平衡。年少时人人都教我们不要动怒。的确不需动怒,但怒火不能熜,怒气不能散。化作其他词语,怒就是你的坚持与及对自己的忠实。怒是你对事情的态度,而不是表达态度的唯一方式。正确地导向与内化的怒,如同蒸气一样,让人集中而且具爆发力。 发愤‧图强 想起漫画里的主角,没有多少个未经历过不顺与苦难。当中,同样没有多少个是能够哭出个未来,从中得到重生的力量。他们多数会怒气冲冲地向敌人大叫「我系唔会输既!」然后重新站起来。我们因他们而感动,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喜与乐。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有勇气面对命运写定的哀。 不用担心,会生气!不是要愤世嫉俗,不是要每事反,更加不是要成为投诉专员。只要如果是幸福这口号来得太虚无,不如从愤怒开始,从另一角度检讨自己。自悲与自卑都练就不出一颗壮健的心。人总需要勇敢生存,而勇敢绝不是永恒地苟延残喘于悲伤与不足。无人完美,无事完美,结合起来的生命也不会令人时刻称心满意吧。 有时我们喜,有时我们悲。有时我们怒。有时我们再试一次。有时我们得到力量。 生命有时不过是喜怒哀乐的循环结合。别忘了,你会笑,你会哭。你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你仍能抗议。你可以再挑战自己,相信自己,然后战胜自己。 作者:Capthefun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一份”懂得”便是温暖

懂得是一种体会,是一种经历,只有经历过,用心去体会才会慢慢明白人生与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面对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感触,人生没有绝对和固定的答案,只有靠自己去领悟和体验。每个人都会有心事,有烦恼,但一切始终都会过去,可是当烦恼还在的一瞬间。是那么的难过,现在的社会物质很充足,但人的心灵却是那么的缺乏,面对一切的一切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就让这份心事扔进最辽阔无边的大海。一份懂得,静静的行走,默默的感受,不喧哗,不落寞,它的眉间眼梢,都写满岁月朴素的歌,不用言语,你懂,我亦懂。 懂得,是一种欣赏,一种默契,一种幸福,让心灵静守淡然,一切在起起伏伏中行进,亦在平平淡淡中饱满,亦在深深浅浅中永恒。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折叠所有纯美的时光,温婉无语的眷恋,一任情愫缱绻,轻握一份懂得,不为暂时的绚烂,只为那份悠远、深情与安恬! 生命中,有一种懂得,虽不是在最美的年华,却如此的温暖着心灵。它是阳光,是雨露,是春风,润泽着枯涩的生命。它是灯盏,是航向,是港湾,是我们心中暖暖的归程。自从拥有那份懂得,心,便不再飘零,不再孤单。一曲暗想,令岁月沉香;一份懂得,让心境宁静澄明。无需言语,拈一支墨笔,写一段心灵的独白,铭记一份懂得,握一路相随的暖,心在静静天地间,让心灵贴的更近。 世界的风景万千,而心中的风景独幽,那是一处旖旎的风景。当记忆的风吹来时,便漾出无边的心澜,念也悄悄,思也无言,让思绪的花在指尖淡淡飘香,心,会莫名的安静与柔软,一任灵魂于温温婉婉中,诉说深深浅浅的美丽。如果您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这样的风景,你是幸福的。轻握一份懂得,在似水的流年中,轻倚一袭心湖的斑斓,让真情点亮夜的星光,在纯净的音乐里,倾听心灵的纤尘不染。 人生,经历了才深深懂得,人生的起起落落,总会有一些情怀需要安静回味,总会有一些经历需要独自体会,总会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总会有一些事需要坦然面对。轻捻滑落指尖的光阴,拥有那些静谧的时光,寻找生命的厚度,让心不再疲惫,时光深处笑看红尘纷扰。人生最美是淡然,是一种千帆过后的隽永。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懂得接受生命中的遗憾,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感恩。 走过了,才明白,往事是用来回忆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生活,就像煮一壶月光,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起风的日子,要学会坚强,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雨,有阳光。或许,世事无常,岁月无痕,然而,岁月终会因经历而懂得,生命亦会因懂得而厚重,一份懂得,成长了你,也成长了我,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 图/pexel

Read more

三十多岁的女人该不该谈梦想?

-1- 用大气晚成来形容一个女明星,在新人辈出漂亮女人如过江之鲤的娱乐圈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我想用大气晚成这个词来形容闫妮。 在那部爆红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出演佟掌柜,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闫妮已经35岁。 35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或许已经要面对美人迟暮的质疑,更何况是一个女明星。 然而,闫妮却一路像坐了穿梭机,越活越年轻,演绎的角色也越发顾盼生辉、风情万种,令人佩服。据不完全统计,闫妮是在影视剧里出演最多姐弟恋的女演员。 在最近上映的喜剧《反转人生》里,闫妮又一次挑战了自己的美丽极限——一部电影里一共换装22套,是演艺生涯最多的一次。 《反转人生》讲述的是事业爱情双失的苦逼保险销售马奋斗,意外碰到闫妮饰演的神仙土地婆婆上官芙蓉,并在上官芙蓉的帮助下完成了19个愿望的故事。 土地婆上官芙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马奋斗的生活轨迹。夏雨饰演的马奋斗从6岁开始或大或小的一些梦想陆续实现,在经历了“乔丹附体”、“赌神上身”等一系列离奇事件之后,马奋斗坐拥豪宅香车以及足以成就一切的能力,而他却猛然间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他最想要的生活…… 闫妮在这部电影里“本色”出演,饰演CBD土地婆,穿着时尚,造型百变,时而美艳性感,时而个性酷炫,平时喜欢捉弄人,但是心地善良。这次她挑中了马奋斗,帮他实现了19个愿望,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大多数的爱情喜剧里,女一号的演绎者都是青春花旦。 闫妮今年已经46岁,却依然可以饰演时尚靓丽而性格讨喜的女一号,闫妮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反转人生,从来都不晚。 -2- 汤唯,最近产后复出,已为人母的她依然笑靥如花,像个小姑娘一样俏皮可爱。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在汤唯身上却是一种反效应。 1996年,汤唯报考中戏连续落榜,第四次才考上,彼时汤唯已经21岁了。 正是因为年龄,让她充满了危机感,也因为年龄,给了她比同学们更多的阅历、自律和隐忍。 从赖声川到李安,汤唯身上那股拼到底的劲儿或许正是打动大导演的敲门砖。 为了演好《色戒》里的王佳芝,她特意去学了苏州评弹来静心养气,还学了麻将和上海话。 每天练习10个小时,最终3个月下来,李安才决定签约。 最终这也换来了李安一句“汤唯之于《色戒》,已不仅仅是女主角,是影片的所有”。 后来不久,汤唯又遭遇了事业的低谷。她褪去明星的光环,远赴英国学习,像一个最普通的学生一样,坐地铁,在咖啡馆和书店里消磨时光。语言不通的她,更是下了狠功夫才能和同行们在舞台上一起演出。 英国的经历,让汤唯迅速成长。 2011年,低调复出的汤唯凭借《晚秋》成为韩国影史上第一个外籍影后,随后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均创造国产爱情片的票房记录。 从王佳芝,从王佳芝到文佳佳,从文佳佳再回到汤唯。汤唯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转。

Read more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我们经常用一些词来形容时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沧海桑田”,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成语。时间,真的是最快流逝又不可逆转的事物,你浪费它,会觉得终日碌碌无为,你珍惜它,却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时间,是梦想催化剂,让你与众不同。大学毕业时,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她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写了一个话剧剧本,然后由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饰演其中的角色。 一群年轻的女孩很卖力地四处演出,那些为梦想付出的日子成为了今后大多数人坚持自我信念的一个开端,多年后重聚,大家依然激动如初,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想起排练话剧时的勇气,鼓舞我们前行和取得成就。 时间,是光阴魔术手,让你与众不同。我所认识的一位妈妈级人物非常了得,她在工作和家务之余笔耕不辍,得了很多重量级的诗歌奖项。十分敬佩这位才情了得的女子,她用来写作的时间少得可怜,经常要在晚上,等到孩子熟睡之后才能提笔写点儿什么。 有一段时间,她甚至在黑暗中摸索着写作,因为怕吵到孩子,她用笔在纸上记下自己的构思,可想而知,那页纸上写满的诗行会是多么地凌乱,第二天还得好好整理。但是,她始终坚持了下来,因为,她是个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最终,时间成全了她的付出。 时间,是心态调整师,让你与众不同。做了母亲的女人,更能充分地体会到“母爱”二字的含义。已经年过半百的金牌编剧王海瓴说最喜欢的,是自己现在的状态。无数光环的背后,谁能想象身为单亲母亲的海瓴,一个人苦苦地把儿子拉扯大,送出国,熬到两鬓霜白,只为了孩子光明的未来与更多的幸福。 只是,在母亲的手机里存的是儿子的照片,而儿子的手机里存的是女朋友的玉照。宽容的母亲怎会计较这些,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放手”,内心依旧平和。唯一记录了心路历程的,还是时间。 从身边的人到名人明星,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的体内都涌动着一股向上的力量,经由时间的沉淀,最终抵达光明。其实,我们想要追求的种种美好,并不是奢侈的东西,或许在追求它的路上会有风有雨,但只要不放弃,时间,就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图:pexels.com

Read more

人,不自信的根源在哪里?

什么是“自信”,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自”是自己,“信”是相信!所谓的“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位外科整形医生,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闻名遐迩。在他的手术刀下,许多“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但奇怪的是,几乎每天都有人找他说,还是觉得自己不好看,不自信,手术没成效。纵然站在客观角度来看,他们的容貌已经变漂亮很多了。 这位整形医生得出结论,一个人的美与丑,并不在于他的容貌,而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 我想起一位热衷整形的姑娘。她割双眼皮、打肉毒杆菌、垫鼻子、削骨,后来整个脸都僵硬了,素颜吓死人,只能浓妆。我问她,为什么喜欢整容?她说:“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好看,自卑。”而事实上,她本来已经很漂亮了。真正的自信源于无条件的自我接纳,这意味着爱你自己真实的模样,认可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容貌而不自信,也会因为没有钱、不聪明、不会社交、甚至别人的一句评价而自卑。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不自信的根源到底来自于哪里?为什么我们在自我接纳上出了问题?回想一下你小时候,当你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父母的态度。 上一辈很多家长信奉“挫折教育”,认为赞美会让孩子骄傲,只有批评打击才会激发孩子的奋斗精神。“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格言已内化于心,记得小时候每当我考的好的时候,只能心里偷偷窃喜一下,大脑立马会回归“正常”,因为当你考你考了第二名的时候,他们会说,向第一名看齐;当你终于考了第一,他们又会说,下一次的冠军不一定是你。而你如果成绩一直很差,他们会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你看看谁谁谁,成绩好又懂事”。 年幼时,外部世界的规则,像一个密不透风的透明玻璃罩罩着你。你的困惑是:我永远不够好,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长大后,那些规则会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所以你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挫败感和自卑感如影随形,做事情束手束脚,永远没有自信。 而那些在原生家庭里获得了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小孩,会把自我接纳内化到他们的性格里,有信心去面对成年后的世界。你会发现,哪怕事情已经很糟糕了,他们仍然有自信,认为转机会出现,可以掌控事情的局面。 年幼的时候,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在你成年之后,通过自我学习和成长,自信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练习来重建。重新建立内在“父母-小孩”的关系,自己做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把自己重新喂养大! 试着问自己,如果可以回到童年,你希望和父母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那就在内心和自己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吧。你希望父母和他人鼓励你、认可你,那么,你就在内心鼓励自己、认可自己! 重新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真实的样子,告诉自己:这就是我,虽然不完美,但独一无二。 自信的人,从来不是必须优秀或者完美。真正的自信来源于自我接纳!从现在开始,爱自己、接纳自己,加上有意的练习,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无论过去或者现在你经历了什么样的伤痛,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成长来获得重生! 作者:宁静牛妈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你该了解自己的七件事

「了解自我」比人生中大部份的事情都来得重要,这并不是说其他事情不重要,而是一种优先级的问题,人总得先「搞清楚自己」,才会明白自己适合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了解自我、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你越早搞清楚自己,就越早明白自已的人生定位。 这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应该好好「搞清楚自己」。 「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人生没有比「搞清楚自己」更重要的事,你该了解自己的七件事! “一、了解自己的兴趣” 你喜欢的事情不见得你有那方面的天赋,而你所拥有的天赋不见得是你的兴趣,你应该试着了解自己的兴趣,然后把你的兴趣发展成事业或某种专业,而且是你能够赖以为生的兴趣。 「生命并不是以学期来划分的。你不会有暑假,更不会有老板有兴趣帮助你发现自我,你得自己找时间做。」 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事。     “二、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伴侣” 每个人真正应该要找寻的是真正懂自己、适合自已的人,别期待寻找一个完美伴侣,完美伴侣并不存在,你需要的是真正适合你的人。一个人必须先「搞清楚自己」,然后勇敢做自己,这有这样才会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三、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你想做什么事?」 「你人生想完成什么样的事?」 问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厘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每个人都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声音。年纪轻一点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以前我担心得不得了,思索着我有没有自己的声音,但现在我了解到,要找到声音,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用它。声音一直都在,内建在你体内。谈一谈你喜爱的事物,你的声音就将呼之欲出。」 只有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人生才有了方向。   ”四、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实现目标、梦想与愿望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不要老想着你的缺点,你应该多琢磨你的优点、正向特质与成就。 当你老是想着缺点或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时,你也局限了自己的潜力。」 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优点跟缺点,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把时间花在自己的优点上,只有发展你自身的优点,才有可能将它变成你的优势。   ”五、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一个人最了解的就是自己,但有时候不了解的也是自己,许多人不明白自己其实拥有很大的潜能,能够做到远远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

Read more

自尊,都是靠自己一点点赚来的

1、适当的麻烦别人,其实可以增进友情的 朋友辞职了。这是她第二次从一个公司迅速辞职,上一次她干满了三个月,这一次,她只干了一个月。两次辞职的理由一样:领导和同事侮辱她。 她痛斥着领导的“罪行”,列举着同事对她的不公,仿佛那个公司是人间地狱,鞭笞着她的自尊。 朋友本科毕业于一个一般的学校,能力也不太出众,刚进公司时,业务不太熟练,别人干一个小时的,她可能要干一天。 所以,她常常很晚下班,用加班后的时光,继续完成今天的工作。 有一次,她清楚的听到厕所里有人议论她:“新来的那个实习生做事好慢啊,业务真不熟练,不知道怎么进来的。” 她听完勃然大怒,又不敢冲出来跟别人吵架,于是,愤愤不平,心情变差,心想:“我慢跟你有关系吗?吃你家饭了?” 第二天,她因为效率低,耽误了整组的工作,领导找她谈话,让她务必提高效率,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 她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她说:“老板只知道业绩,他知道我昨天加班了吗,他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我说,“老板好像不需要知道你有多努力,他们只需要知道你完成任务没。” 她生气的说,“她践踏我的自尊。” 我奇怪的问朋友,“你为什么不请大家帮你,为什么不向前辈询问更快的方法。” 她挠挠头,说:“我为什么要低头求他们,我可以自学啊!虽然慢点。” 我说:“适当的麻烦别人,其实可以增进友情的。” 她愤愤不平的说:“我不想求人,也是有自尊的!” 2、这才是勇敢的辞职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上面写着一句话:人和人生来不平等,因为家庭背景、身高体重、基因遗传都不一样,但一定要说平等,想必就是自尊了。每个人都有生来平等的自尊。 可是,这位朋友在乎的,真的是自尊吗?百科对自尊的定义是这样的:自我肯定。 心理学上,自尊是个体对他人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或者不合理的。 这位朋友的自尊,很明显,已经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这样的故事很多,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坚决不给领导买盒饭。 一位饥饿难耐的路人,坚决不吃饭馆老板给他的东西。 哪怕领导和饭馆老板,都没有恶意。 其实,在职场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这种玻璃心打垮的。 我曾经在刚入职场时,在日记本上给自己写过一句话:“在一无所有的日子里,只要不违背原则,我可以不在乎自我得失,只一心一意的奋斗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