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被孩子“讨厌”的妈妈,都值得被深爱 ……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总是竭尽所能地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想做孩子心中的 “好妈妈” 。 为了成为好妈妈,你累死累活,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买他想要的玩具,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把他捧在手心里,就生怕一不小心惹了孩子不高兴,自己变得 “讨厌” 。 可是啊,好妈妈等于对孩子百依百顺吗? 在某些时候,孩子讨厌自己的妈妈,也不见得就是坏事。真正的好妈妈是偶尔会让孩子讨厌的。 1. 被拒绝,是孩子的必修课 “妈妈,我不吃这个菜!” “妈妈,我还想要这个!” “妈妈,我不想起床!” 是不是每天都会听到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妈妈,你是怎么做的呢? 不吃这个菜,就再去炒一盘? 是不是一听到孩子喊妈妈,就已经做好了为他忙前忙后的准备? 你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不算过分,就一味地满足他,全然不考虑别的。 为什么不试着拒绝呢? 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给他买了小汽车,他明天想要大飞机。怎么办?你不敢对孩子说 “不” 。 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无理取闹,只是你被爱蒙蔽了眼睛。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还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除了你,还有几个人愿意对他有求必应? 不要担心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以后,他会讨厌你,埋怨你。你的拒绝会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会被满足,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2.

Read more

最常见的亲子问题

在20位可爱宝宝的身上,妈妈们发现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以下是来自一位家长的分享。 父母如何定位自己? ❶ 4-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课程主体是父母学习,把这些天教的方法带回到家里。 ❷ 父母的主要问题,是与小孩的界限模糊。如果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自私。 ❸ 父母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律、负责任、知道如何做选择,让孩子高兴不是目的,他们不可能天天高兴,要知道在不高兴时如何安抚自己,面对自己,喜欢自己。 如何建立规则? ❶ 与孩子共同制定惩罚措施,并坚决执行。追着喂饭,身体和心灵都没帮到孩子。越喂越瘦,自理能力差,不自信,没有责任心。渴了饿了是人类的本能,不需要管。在固定时间通知吃饭,到点饭就拿走,中间没有吃的,如果饿了哭的话要关到另一个房间。规则需要先制定好。 ❷ 如果与家里其他人的规则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只要保证在与我一起的时间用这个规则就可以。这个社会本来就好几套规则,与爱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也没关系,不需要假装与父母,老公意见一致,这是锻炼孩子与不同人相处的机会。 对待比赛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特长,允许在比赛中失败,我们永远只跟自己比,永远做一个今天比昨天好的人。通过比赛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多在擅长领域给孩子培养,建立自信。 孩子是如何感受到爱的? ❶ 孩子包括大人对爱最基本的感受是:和颜悦色,柔声细语,搂搂抱抱,如果做不到,那么我爱你三个字就是虚的。 ❷ 孩子对大声音和高会有不安全感,这是爱的反面。 如何保护好我的孩子? ❶ 孩子情绪和体重划等号,情绪压抑通过吃来发泄,女孩很多与性侵有关。被身边人性侵的案例非常多,需要提醒孩子,胸部和下体任何人都不许碰。 ❷ 如果有人碰,马上告诉妈妈。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他如果再碰你,妈妈就把他捏成蚂蚁。

Read more

3岁孩子上错车竟不哭不闹,只因妈妈教了她7道“保命题”!

前几日下午3点左右,825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听到乘客喊:“司机师傅,后面有个小孩身边没有大人。”王师傅赶紧把车停靠在路边,走到车厢后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闹的坐在椅子上。于是便轻声询问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着司机师傅不说话。 不管王师傅怎么问,小女孩都不开口。王师傅意识到小女孩可能是与家人走丢了,于是立刻向调度员报告情况。 还好,女孩妈妈在发现女孩不见后,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公交公司调度站。在核对了相关信息后,女孩妈妈立即赶往了女孩所在地。一直不哭不闹的小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终于委屈的哭了出来,边哭着边跑向了妈妈的怀里。 事后女孩妈妈解释称:“当时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才6个月抱在怀里,另一个女儿3岁半跟在后面。当时来了辆公交车,自己光顾着哄怀里的婴儿,就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女儿。等上车以后才发现大女儿不见了。” 据女孩自己说,“当时是看错人了,跟在一个穿着颜色相同的‘妈妈’后面就上了车。上车之后才发现妈妈不见了,但是我不敢哭,免得让大家以为我是自己一个人。妈妈曾经教过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事找警察叔叔。我就等警察叔叔帮我找到妈妈。” 宝妈说 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差,从小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机智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这7道“保命题”,家长务必得考考孩子! 1、你放学了,但妈妈今天有事情,要晚一点去接你。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阿姨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跟我走吧!”该怎么做?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管来的人说的有多么动情,都不要跟他走。碰到这种情况,要回去找到老师,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确认一下。如果暂时找不到老师,就呆在原地或人多的地方不动。 2、你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蹲坐在地上的老奶奶,她说:“好孩子,奶奶脚崴了,你能不能扶我回家啊?”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看见奶奶摔倒了,帮忙扶起来就好,但不要把奶奶扶回家。可以叫附近的叔叔阿姨来做,或者是找警察叔叔帮忙。 3、你自己走进了一条小胡同,发现后面一直有人跟着你,该怎么做? 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慌,也不要快步跑开或大声呼救,应尽快走出胡同,或随便看见哪家有人就走进去。向成人或警察求助。 4、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有陌生叔叔或阿姨过来搭讪,还给你好多好吃的,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不能吃!里面有可能有“毒药”,吃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想吃的话,马上回到家向妈妈要,妈妈买给你吃! 5、妈妈带你去超市或商场时,如果走散了,有阿姨过来说:“我知道你妈妈在哪,我带你去找她。”该怎么做? 孩子和家长走散时往往会很惊慌,一哭反而容易引起坏人的注意。家长要告诉孩子:遇事要冷静,别急着哭。就算妈妈暂时不在身边,过一会也肯定会回来找你的。如果有陌生人要带你去找妈妈,不要随便跟着走,赶紧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6、妈妈带你出去玩的时候,如果妈妈去上厕所,让你在外面等一下,这时一个陌生叔叔过来说:“孩子,去那边等吧,我那边有好多玩具,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吗?”该怎么做? 妈妈尽量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进厕所,那就告诉孩子:一定要乖乖呆在原地,一动都不要动。不管谁来搭讪,都不要跟他走。那个人说要给你什么好东西,都不要答应他,等妈妈出来后买给你! 7、你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说:“我是抄水表的,开下门让我进去看一下好吗?”该怎么做? 不管门外的人说什么,都不要打开门!而且还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让外面的人觉得家里还有好多人。你可以假装大声喊爸爸妈妈下来开门,或是对门外说:“我爸爸妈妈出去买点东西,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自己打不开门。”然后赶紧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他们赶快回来。 父母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看着孩子一辈子,与其时刻担心,不如从此刻起,帮助孩子树立起防范意识更重要!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娇惯我?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个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搜集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家长们分享。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 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 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 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 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 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Read more

孩子放学回家,该先写作业?还是让他先吃饭?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是应该先让他写作业?还是让他先吃饭? 先写作业吧,作业一时半会写不完,写一半时就要吃饭了,感觉孩子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先吃饭吧,又怕时间不够,孩子要写作业到很晚。 爸妈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赶紧看看小编的建议。 01、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02、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如果在吃饭后让孩子做作业,孩子一般都不太情愿,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写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放学回家休息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在做饭,孩子嗅到饭菜的香味,食欲就上来了,也就很难再专心写作业了。 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那就让孩子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03、允许孩子做一会儿、玩一会儿 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玩一会。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04、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写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 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孩子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他阅读他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05、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 06、优化作业环境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写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板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 书房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孩子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了,那么他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所以要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别让孩子在书房玩耍。 07、形成规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以上讲的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要参考着做。 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爸妈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Read more

误导孩子一生的20个坏习惯,真后悔没早看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他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宠溺,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让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把孩子接回来以后,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客厅。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打破了一只玻璃杯,碎片散一地,孩子不小心踩到哇哇直哭,你却埋怨孩子走路不长眼睛。 提醒:如果我们犯错了不肯承认,那么孩子将来也会变成一个不能勇于承认并承担错误的人。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有很多理由拒绝他。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男子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他拉拽争吵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Read more

送给所有父母

“我钦佩一种父母, 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 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 又不能让孩子觉的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 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 不用替我争脸, 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 让父母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只要他/她健康,快乐,足矣…… 与所有父母共勉。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儿子一句话,母亲从七楼跳下!(建议都看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著,别到处乱跑。』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 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 晚上12点,老母亲便从七楼跳下自杀了。 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 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於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每天认认真真看著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