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优秀离我们越远,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努力

三个已经退休的同事,家里三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现状引发了我们的感慨。 -1- 同事A,孩子是那种最标准的学霸。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来就没有考过第二。 高考时,如愿以偿进入了国内那所最顶尖的名校。 本科毕业,考上了美国某名校的研究生,并取得全额奖学金。 一直到博士毕业,没花父母一分钱,而且还经常往家里寄美元。虽然寄得不多,但孩子的那份心意,我们都懂。 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工作,并和另一位留学生组成了家庭。 可以说,孩子就是一个标准的成功青年。 有子如此,A应该心满意足了吧? 不然。 一说起孩子,A却是经常眼圈发红! 现在老两口已经退休,可以说有钱有闲。 但去美国吧,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有障碍,非常不适应;在国内吧,唯一的孩子却在万里之外,连最基本的亲情都享受不到。 正是他们把孩子培养得太优秀,才使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想想将来老了怎么办,那种纠结和无奈,老两口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2- 同事B的孩子也很优秀,但没有选择出国。 他最终留在了北京,娶妻生子。 B倾尽一生的积蓄,在北京给孩子买了一套小平米的住房,当然,只是交了首付。 剩下的月供,两代人老少四口共同承担。 在这个汽车已经成为代步工具的当下,B还没有买车。 因为,在我们这个小城工作,他一年的收入就算不吃不喝,充其量也就够在北京买一平米的房子! 他需要省下每一分钱,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 可以说,他这一辈子,就为北京那几十平米的房子奔波了。

Read more

这五种行为都是宝宝在变聪明,请不要错怪他!

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路都会遇到新情况,也始终都在探索,但是大家真的不用一碰到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就担心到不行哦。观察了解学习一些,你就会发现我们眼中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孩子大脑在发育,他们正在变聪明呢! 今天先和大家说说宝宝可能被误解的五种行为。 01、吃手并不是坏习惯,是宝宝重要的“学习”机会 宝宝吃手是妈妈们特别疑虑的一点,总觉得那不卫生,也时常会担心“婴儿吃手是不安和有压力的表现”。 但事实上,宝宝10个月之内的吃手、吮吸手指行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吃手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是刺激大脑发育和安定自我情绪的必要行为。 要知道宝宝出生认识这个世界,就是靠各种感觉器官。最开始因为手的能力还没有发展,所以他最早能控制的就只是嘴唇和舌头,他们用嘴巴感知自己身边事物的形状,所以就把最容易放到嘴里的手作为探索行动的对象了。 除了探索,吃手也有另一个我无数次提及过的功效:自我安抚。所以你会发现,如果宝宝小时候饿了,我们没有及时喂奶,这个时候你把小手指塞进他嘴里,他就立马不哭了;如果没人陪他玩,我们都在忙,他哭了,你把他的小手往嘴里一塞,他就立马不哭了;睡觉前,他吮吸手指也总是特别来劲,你把手从他嘴里抽出,他猛哭,然后再怎么也睡不着。 所以十个月前,吮吸手指爸妈都别太介意。这是他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能让他派遣寂寞和无聊,也能帮他平静情绪。 当然如果蛮大了孩子还在吃手,那就要介入了,这会儿可能是因为宝宝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可能他太没有安全感了。 02、谁说“认生”就是性格内向,明明是智力在发展 有妈妈经常会说,之前宝宝还挺好的,谁抱都没事。最近突然只要我抱他了,别人一抱就大哭,搞得其他的人都好尴尬,他到底怎么了? 那是因为他变聪明了,开始会区分爸妈等亲近的人与外人的面孔啦。 科学研究表明:宝宝认生是从6个月左右开始的,这是婴儿智力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所以爸妈们别老怪宝宝内向、认为认生是不好的现象,因为这个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那真的没半毛钱关系。过2-3个月,这样的认生会逐渐消失。当然认生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一点变化也没有,有些反差会比较大。 请记住,这个阶段,如果宝宝总是希望爸妈抱,那就满足他吧。给足安全感,而不是让他觉得恐惧和不安,那才是让宝宝大脑成长最好的良药。 03、撕纸、扔东西、乱画等都不是坏行为,而是促进大脑快速发育的动力 过了一周岁,宝宝们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调皮捣蛋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充满好奇。要知道好奇心可是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原动力。 所以这些捣乱的行为,我们不要随意禁止,而是尽可能得正确引导,准确找到可以锻炼他们大脑的最好方式。 撕纸是他们的最爱。因为十有八九的小宝宝都爱听撕纸的声音,虽说撕纸会让家里“雪花纷飞”,但是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撕纸绝对是锻炼大脑的好方式,因为它需要大脑的指挥,有两只手的完美配合。 宝宝们开始在墙壁上乱涂团画。虽说从内心而言,我们这一代的爸妈也都知道该放下一些束缚,让他们在墙上尽情折腾,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受不了。那么就转换一个“战场”,给他们大的足够的纸张。 或者允许他们在地砖上随便画。儿子总是喜欢拽着我和他一起并肩在地砖上画画,我也不管他画什么。弯弯扭扭的线,不怎么圆的圈,你别太在意,只要他开心,就让他去尝试,在这过程中,他可以知道自己通过手的运动让地面出现了印记,这本身就足够有意义了。 吃饭的时候,他开始不那么安分了,最让我们头疼的是,他开始敲击碗,或者直接扔。你不要责怪他,其实他是想看碗落地的过程,或者是想听敲击或者落地的声音,那都是一种探索。他乐此不疲,因为整个过程让他觉得像发现了新大陆,太新鲜了。 科学家做过实验,发现宝宝的理解能力杠杠,他可能只要有过几次扔碗的经历,就会知道自己一定要在餐椅上好好坐着,如果不坐好也会掉下来。 这也难怪,小时候给儿子举高高,他总是哈哈大笑。但是到了两岁多,他突然不喜欢被举高高了,会说,“妈妈,怕怕。”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他开始有了自我保护的智慧。而等他再大一点,他又开始喜欢了,可能是觉得刺激好玩,并且自己能感受到是在安全范畴之内的。 04、宝宝“自言自语”不只是好玩,那是他开始自我思考呢

Read more

如果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罚!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一向希望父母多鼓励、夸奖孩子,鼓励和夸奖能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动力。但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惩罚孩子。 只是提醒父母们的是,当你决定惩罚孩子之前,应该先做一个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如下问题: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前没有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还是父母没有把话说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是不是父母自己也是在犯? 3、孩子为什么总是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什么情况应该惩罚孩子呢?当孩子出现以下4种情况时,父母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强制手段”。 1、当孩子的举动会危害自己的生命时 比如,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经过父母反复说服教育,却仍然管不住自己的。 2、当孩子的某些习惯、心理倾向有可能发展成违法行为时 比如,经常欺负弱小的孩子,并以此为乐;看见同学的好东西就去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经过父母和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仍屡教不改的。 3、当孩子自我意识非常严重时 从小被父母宠惯了,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愿意与人分享,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已经提醒无数次,孩子也不予理睬的。 4、当孩子明知故犯,依然我行我素时 父母多次的规劝、反复提醒,孩子仍执迷不悟,且态度恶劣,拒绝认错的。 提醒 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必须摒弃“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采用“恩威并重,奖惩并举”的原则,凡事以理服人,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家庭环境。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在班里没朋友,只因妈妈忽略了这件事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儿时的记忆,熟悉的旋律,这一首儿歌相信唤起了很多人都回忆。 朋友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性格阳光自信,在孩子挑战枯燥艰难的学习任务时,朋友也会为TA提供精神支持。可以这样说,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校园里收获友谊和取得好成绩一样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在学校却很难拥有好朋友,他们总是独来独往,或者因为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引发各种冲突。他们处于被孤立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上学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 我女儿菀菀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学。今天在公园偶遇菀菀同班同学苹苹的妈妈,聊了几句。听说菀菀明天要跟几个同学去爬山,她感慨了一句:“哎,我们家苹苹在班上都没有朋友一起玩,可能是老师太重视她了,她又忙着学校广播站和大队部的工作,同学们都嫉妒她,都不爱跟她玩。她爸爸前几天还开玩笑说她优秀到没朋友呢。” 听了她这句感慨,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好呵呵了两句就道别了。 大人眼中的小天使 苹苹是那种很引人注目的孩子,这句话不是说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说她的个性。我第一次在学校见到她,是菀菀一年级时学校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很多家长到校参与。 看着苹苹像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一样,彬彬有礼的招呼家长,并很有权威的管理着其他孩子,当时我心中有很多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大方的孩子?怎么会有嘴巴这么甜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积极上进的孩子? 当天她的举止赢得了我们家长的一致认可,都感觉这孩子以后的前途绝对一片光明。 老师的表扬名单里也常常把苹苹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于是我有点想当然的认为苹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有一次我跟我家菀菀聊天时提起苹苹我夸她很优秀,菀菀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 菀菀跟我说的第一句是:“我们班没有人喜欢苹苹,她一个朋友都没有,大家都讨厌她。”我很诧异,问她:“为什么啊?我见过她几次,觉得她还不错啊。” 菀菀见我不信,跟我讲了好些事情。 苹苹在老师面前特别乖巧听话,温顺可爱,喜欢给老师帮忙,特别是爱给班主任做帮手。 老师不在的时候,她就跟同学粗着嗓子大呼小叫,颐指气使,还常常骂同学,强词夺理,从来不帮助同学。 但凡能出风头的学校活动她都尽量争取参加。她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喜欢挑其他同学的刺,常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打小报告。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同学吵得不可开交,还常恶人先告状,先声夺人的大哭,哭起来惊天动地,可以哭很久,让人误以为她委屈到天际了。 她在校外上很多培训班,校内作业加上校外培训班的作业,压力有些大,她完成不了她认为不重要的校内作业,就偷偷不交作业,被负责收作业的同学发现了之后来询问她,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收作业的同学不体谅她,欺负她,故意为难她,所以她又哭又闹。 她曾连续几学期被老师评为“三好学生”,但她常常随手乱丢垃圾,而且去上学的书包常常都是她妈妈帮她背到校门口的…… 一句话:苹苹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跟在同学面前是两副完全不同的面孔。 于是,同学们得出一个结论:苹苹太爱装了,太会装了。 于是,班上同学都不跟她玩,也尽力排斥她。 班主任提名让她当班长,但是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同意,于是班会上发起投票,她只得到一票,还是自己投给自己的;班上竞选“优秀少先队员”,班主任也有提名她,但是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投票给她;她上课被老师抓到看课外书玩橡皮泥不听讲,被狠狠批评了一顿,下课后她痛哭流涕,没人去安慰她,相反,大家都喜笑颜开,奔走相告,觉得老师总算看清了她的真面目….. 一群人逃离一个人 起初,我以为是菀菀说得比较夸张。但是后来我眼见了几件事情,才知道菀菀所言非虚。 那次菀菀在班上发起组织万圣节讨糖活动,班上许多同学报名参加,连旁边班都有同学知道后跑来申请参加的。她们搞得挺正式,在一张活动表上设定了集合地点、时间、活动流程以及参加的同学名单。 我看了一下名单,里面没有苹苹,想到苹苹跟我们住一个社区很方便一起活动,就问了一下小喵,苹苹怎么没有参加。小喵说,苹苹是想参加来着,但是所有人都不同意她参加,说如果她参加,那这个活动就不要进行了。于是,苹苹被挡在了圈子的外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