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所有父母

“我钦佩一种父母, 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 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 又不能让孩子觉的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 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 不用替我争脸, 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 让父母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只要他/她健康,快乐,足矣…… 与所有父母共勉。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对照一下

不可否认,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往往是家庭、学校、同伴、社会等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但在其中,家庭关系的作用最为重要。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在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更和谐。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 、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 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走了

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轨道上,这一生就会不同,你决定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别让父母总是为之操心,父母不需要你挣多少钱,但他们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因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牵挂。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 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一点一滴的时候……是不是会流泪满面?是不是在父母的坟前哭得肝肠寸断?没事的时候要常回家看看,他们只需要你回家而已,别把时间都花费在娱乐上面,那些娱乐场所的朋友不值得我们去深交。请记住,酒吧不是家,KTV也只是消遣而已。别让父母眼睛望穿了,却还看不到你。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谁会在你不吃饭的时候,明明知道你会发脾气,而却还是要喊你吃饭的人了。所以,不管外面有多大的事情,都要记得回家吃饭,别让父母打了无数次的电话,你却依然不接,别让遗憾留在心里。别到了以后,父母都走了,想和父母吃顿饭却没有了机会。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不会再有谁会每时每刻地管着你了,管你工作怎么样了;管你瘦了还是胖了;管你的身体怎么样了;管你吃得好不好;管你睡得好不好……管人是很累的,谁会愿意这样的去劳累呢,那还不是父母吗?所以,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也要多去关爱他们。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除开父母,没有谁会一生一世把你放在心上了;没有谁会暖暖地喊你的小名了,所以,别做不孝之人,多问问父母最近好不好,如果不在父母身边,那么至少每个星期打个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自己的状况,别让父母为你担心,别不接父母的电话。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假如父母真的走了,就再也没有谁会心无杂念对待你了,所以,别伤父母的心,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成功多给父母一些快乐,别说自己没时间,别说自己工作忙,教育别老是把时间都用在了其他人身上,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只有一个,失去了朋友可以再找,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甚至连心脏没有了都可以重新换一个……但是父母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呢? 别把不尊敬父母的人带回来,别跟不尊敬父母的人做朋友,别找不尊敬父母的男人或女人做老公或老婆,因为心里没有父母的人不值得去交往。 父母打过你,骂过你,你恨他们,甚至跟他们吵架,然后几天不回家。你可以恨任何人,但唯一不能恨的两个人就父母,别傻了,有什么好去恨的,他们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比父母更加疼爱你。 好好生活,善待父母,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遗憾了,因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已做了该做的……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不足五分钟,却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 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 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 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 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妈妈,你越催促,孩子越慢! 这么做才管用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催都不着急,一直是妈妈们心头的一道大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有一天早晨,妈妈眼睁睁看着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懒腰,吃饭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发呆,弄撒了水就慢条斯理地擦桌子,扔个纸巾恨不得用十分钟。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已经很晚,注定要迟到了。 以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就一个劲儿地催促,这次妈妈小小地挑战了自己一回,就想看看不催会怎么样。妈妈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内心焦急、不安、气愤,想催又拼命忍住,这个过程相当难受,不可思议的是,最后的感觉居然是无比平静。妈妈心里在想:“迟到就迟到,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反正老师批评他,又不会批评我。” 在上学的路上,孩子明显着急了,小声嘀咕:“哎呀,要迟到了。”然后张罗着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第二天,妈妈更加潇洒,什么也不说,默默地等着,到了上学时间,妈妈拎着钥匙下楼,孩子手忙脚乱地带上东西,一路小跑追出。上学路上孩子非常担心迟到,堵车的时候,干脆自己下车往前走。妈妈说,这一天,内心完全没有像前一天那样挣扎,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经过这一切后,妈妈感慨地说,虽然在育儿书上,无数次地看到“父母不着急,孩子会自己负责”之类的道理,但真真切切地体验这个过程,还是觉得很奇妙,尤其是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她简直不敢相信。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也明白晚了就会迟到,他也不想迟到,可当你在不断焦急的催促他时,他反而不着急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你转移了,因为此时“迟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图“控制”他,他对“自由”的争取在他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你越催,他越慢,因为他要“抗争”。 以前妈妈焦虑的时候,就会去不断催促孩子,这个不假思索的行动往往帮倒忙,结果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当文中的妈妈找回了自己的感觉,感受内心的焦虑逐渐转化成不安和愤怒,最终这些情绪慢慢消失了,当回归到平静时,内心是非常有力量的,这时候就可以理智地面对孩子迟到这件事。 而当你淡定下来,当你不再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迟到”就成了孩子此时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会自己着急,自己学着承担,自己学着负责。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为孩子那么着急上火,有些事情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直面人生。孩子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放手。 做一个淡定的妈妈,不要把自己拉进跟孩子战斗的泥沼中。 再花五分钟,看看为什么你的孩子那么拖沓和任性,找出原因!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我妈竟拒绝帮我带小孩!一位女儿的感悟,却震惊了所有父母

这是一位年轻女儿写下的感悟,但是却震惊了所有父母! 她的父母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拒绝帮女儿带孩子,女儿却说:“我的父母为我做过许多事,但这件事是最让我感动的。” 我的父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的父母为我做过很多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拒绝帮我带小孩。 80年代中,我们国家最流行的,除了喇叭裤就是独生子女。这种时代大潮流下,我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作为二胎来到这个世界。虽说没有独生子女的命,可独生子女的病我倒是全有。 我爸妈为老觉得年轻时不会疼孩子欠了我姐的,就把全部歉意报偿在我身上,对我的溺爱程度几乎令人发指。简单说就是有事没事就跑来给我洗衣做饭,再给些钱什么的,弄得我差点以为他们上辈子对我干了什么大坏事。 直到有一天,他们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一举把我从几十年的公主梦里摇醒了。 我的孩子出生了,我却十分恐惧 那时我怀孕38周,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晚上,我妈突然把我和老公叫到房间,不留余地的宣布:我和你爸决定伺候你出了月子就不再帮你们了,我们俩想到处走走转转,喜欢哪里,就在哪里常住。至于孩子,我们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你们才是ta的父母,就自己想想办法吧。 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听到这个噩耗,我花了好几天才相信这是真的。继而,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家雀得知自己将被流放的恐惧。 婆婆早逝、公公重病,老公的父母是完全不能指望了,没想到在我人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刻,那么疼我的父母却对我撒手不管了。那段时间我逢人就抱怨,“能到处去旅游,就是不肯帮我一把”“好自私,这不是逼我全职吗,哪有这么对自己女儿的……” 我的孩子就在我的万分恐惧下出生了。 或许我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 整个月子里,我几乎没露过笑脸,因为赌气,我坚持从早到晚都自己带着孩子。乳头龟裂的疼痛、新生儿的屎尿屁、睡眠不足的烦躁,本来我想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累垮自己好让爸妈自责,可累着累着,我却莫名其妙清醒起来。 我清醒地问自己:你在恐惧什么?恐惧承担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恐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母吗?你在抱怨什么?父母没有任何帮你带孩子的义务,他们付出一生从未想过索取,你却对他们今生唯一一次为自己而做的决定记了大过。那个从未思考过如何奉献的你,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啊。 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舀出脑子里进的水,我向单位申请延长产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全职妈妈生活。这一年日子,我的三观被彻底重塑,我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身上许多意想不到的能力。 从前我作息习惯很烂,因为没人帮带小孩,我变得晚上九点睡早上六点起,睡眠质量大大提高,再也不为闲愁伤春悲秋了。 从前我拖延症严重,因为没人帮带小孩,每天的生活琐事我要快马加鞭等孩子睡了去做,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的杜小杜横空出世。 从前我懒散成性,直到全职带小孩,为了不使自己与社会脱节,我见缝插针背书做题,考过了对职业生涯意义重大的中级编辑职称。 从前我老嫌我妈小题大做,直到一个人带小孩,儿子的小感冒也变成我的头等大事,因为明白能帮忙的人可能一时半会赶不过来。 从前我老嫌我爸走路慢,直到自己带小孩,一遍又一遍,把晃晃悠悠学走路的儿子从地上扶起。 从前我从没想过父母都为我做过些什么,直到我亲自抚养小孩…… 那段时光过后的感悟 虽然我已重新步入社会,但是那段举目无亲、四顾茫然的全职妈妈时光依旧刻骨铭心。不是因为没人帮手的狼狈、哀怨、痛苦现在还能触痛我,而是那段时光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超过了我之前生命的总和,直到现在仍在我的育儿之路上释放着灼灼的正能量。

Read more

关于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忠告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图自|wallcoo.net

Read more

家庭教育格言

01、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02、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03、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04、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05、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06、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07、3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13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 08、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从来不期望庞然大物的成人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从来不把居高临下的成人当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独生,但不能让孩子独长。若既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伙伴,“独生”子女就跌入双重的孤独:不仅独生,而且独长。 09、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10、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前后。3岁前后是孩子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13岁前后是孩子的青春发育和独立生活的关键期。家长如果在利用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以后的教育就会一路顺畅。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会后患无穷。 11、人的成长遵循“潜能递减法则”。生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才开始教育的话,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木村久一语) 12、让孩子“自食其力”的秘诀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自由选择导致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强迫与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与“敷衍”。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孕妈必看!这样做避免生出畸形儿

如今怀了孕,每天控制不住胡思乱想,情绪不定:要是生出的宝宝不健康怎么办? 恨不得天天去医院做个检查才安心。其实各位孕妈不用过分紧张,只要正确规避以下几点,保证生出的宝宝健康又聪明! 1.怀孕期间避免高热 好多人都知道怀孕期间不能感冒,但为什么不能感冒呢?服用感冒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感冒引发的高热对宝宝也十分危险。怀孕期间是宝宝在一点一滴构筑身体的重要阶段,而孕妇身体高热会对孩子的脑神经产生重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对宝宝的智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远离猫狗等宠物 怀孕期间需要远离猫狗等小动物,不管家中的小动物平日多么爱干净,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你看不见的寄生虫和细菌。比如寄生在猫身上的弓形虫,就会诱发新生儿畸形。据统计,英国每年新生的畸形儿中,有40%的婴儿是因为母亲怀孕期间接触猫狗而致畸。所以,怀孕期间最好远离宠物。 3.减少化妆次数,不画浓妆 好多孕妈在怀孕期间依然坚持化妆,却不知道化妆品中含有大量的砷、铅、汞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诱发畸形儿的产生。为了宝宝的健康,怀孕期间一定要减少化妆次数。 4.远离甲醛危害 甲醛不仅用在装修涂料中,也应用在染料和粘合剂中。家里新买的橱柜,真皮的包包,甚至新买的衣服里都可能含有甲醛。另外,甲醛有挥发性,会从其载体中缓慢释放出来。有些人以为没有刺鼻气味就没有甲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甲醛浓度高的时候才会有气味,所以在怀孕的关键时期,家里常备活性炭和玛雅蓝吸附空气里的甲醛,经常通风换气,才能避免甲醛问题的困扰。 5.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怀孕期间非常重要。有研究证明,妊娠第24~28周时,胎儿大脑细胞已接近成人水平,感觉器官也接近完善,会对母体内外的刺激作出反应。正如优美的轻音乐会使胎儿柔和而有节奏地活动,在这个时候宝宝也能够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如果怀孕期不断地给宝宝焦虑的精神刺激,就容易导致畸形儿的产生。听听音乐,看看书保持心情愉快。 希望以上几条能够为孕妈们提供帮助。只有各位孕妈在怀孕期间认真准备,才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为人父母的50条黄金规律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有时也痴心地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一切的“慢性毒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疼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自然赋予了他们足够强盛的生命力! 2、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他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很关键。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他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3、许个愿 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可以每周抽出孩子的一两个愿望来满足,别分心、别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游戏,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4、表扬一下爱人 哪怕你的爱人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个人瞎忙,表扬一下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当给个糖衣炮弹),至少可以让他意识到他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励了(本条的他也适用于她)。 5、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6、未雨绸缪安全措施 预先考虑好宝宝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为他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孩子九个月大,快能直立行走了,就应该把棱棱角角包好,注意细节,千万别让孩子烫着,电着等等。 7、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事闹个没完,从后面把他抱走,太多的正面“接触”有时只会让局势升级。 8、精挑细选宝宝玩具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宝宝,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儿童器材格,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户、专家交换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观察宝宝怎么玩儿,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9、别急于惩罚 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杯子,渴望被爱、关注、谅解和尊重盛满。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大便干燥带来的挫折感,批评等都会让这个杯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如果孩子淘得有点过了,先听听他的解释,用点时间观察、考虑一下哪种反应或许有实际效果。有时交流比批评惩罚有效得多,而且它能让你和孩子更接近。 10、给宝宝洗澡时不搞副业 你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去接电话,除非有无线电话在旁边,也别去忙别的事情,婴儿极有可能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溺水。 11、浪漫絮语 将约会和独处进行到底,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亲密,不要吝惜对你的另一半说“我爱你。”(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就是爱的教育)。 12、和宝宝的睡眠同步 如果你保持原来的睡觉时间,你可能就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因为宝宝可能在任何他清醒的时间需要你。产后睡眠不好很容易导致情绪不好,甚至导致产后抑郁症,照顾好你自己,宝宝才能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转一句流行的词儿,那叫“双赢”。 13、视而不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