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这样教孩子用手机,有孩子的都学学!

小编导读:聪明的妈妈能通过一部手机教会孩子怎么生活!在孩子生日之际,这位妈妈将手机作为礼物送给了孩子,并且给孩子写下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妈妈在信里说了什么。 亲爱的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决定送给你一份礼物——从今天起,你就是一部手机的主人了。 妈妈之所以决定让你使用手机,是因为妈妈对你进行了考察,妈妈觉得你是一个优秀的、有主见的、有责任心的孩子,你有资格得到这份礼物。而且,从今天起,你又长大了一岁,妈妈相信你肯定有能力好好使用这部手机不是吗? 不过,作为你的妈妈,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能够掌握新科技但不会被其左右。如果你被手机影响产生了坏习惯,或者破坏了以下规则,妈妈会暂时停止你使用手机的权利并帮助你改正。 1、保持信任。 手机是妈妈买的,虽然妈妈把使用权给了你,但是所有权还是我的。妈妈不会看你的手机,但是你要告诉妈妈屏幕密码,这是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 2、有礼貌。 接听电话要说“你好”,这是基本的礼貌。不要故意不接听别人的电话,如果你想给同学打电话又不想他父母接听,那就不要打,这是你应该学会的教养。 3、不影响学习。 睡觉时间一定要关机,等到起床再开机。学习时间和阅读时间也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你当然可以玩游戏,由你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玩,记住你是手机的主人,你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让手机打断你的正常生活。 4、学会交流。 如果你和同学闹了矛盾,你要当面跟同学交流而不是使用短信。跟人交流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妈妈希望你有勇气、有能力的跟人交流,而不是躲在手机背后,不敢面对问题。 5、远离色情内容。 别笑!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坦然与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找个人问问,最好是问我或者你爸。 6、不沉迷社交网络。 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视频发状态,今年的你会发现去年的你其实很可笑。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生活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存。 7、承担责任。 如果手机损坏了,你得负责维修。你可以把你的零用钱存起来,也可以去想办法赚钱。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应当做好准备。当然,如果手机丢了,记得你欠妈妈一部手机。 8、有主见。 全世界的音乐和书籍你都可以下载,是不是很棒,妈妈小时候可享受不到这样的便利。不要去刻意追赶潮流,你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音乐和书籍,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有个性的小孩。 9、保持好奇心。 不要总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要总用百度寻找答案。 10、跟孩子一起面对。 假设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时我会收回你的手机。我们会坐下来谈心,然后再从头开始。你和我都在不断学习。我是站在你这边的“队友”,让我们共同面对。

Read more

为什么我的宝宝晚上只要妈妈哄才能睡觉?

曾听不少宝妈说过:宝宝白天和谁玩都行,但晚上只让宝妈哄睡,别人谁都不要。 有时候宝爸过来哄,宝宝反而闹的更厉害,有时候还哭的撕心裂肺的,直到妈妈接手,立马就停止哭泣。 其实更多的以下原因: 1、宝宝熟悉妈妈的心跳。 胎儿时期,宝宝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妈妈的心跳, 熟悉的心跳节奏能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感,能使他快速安静下来。 对小宝宝来讲,妈妈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能信任的人。 2、宝宝更熟悉妈妈的体味。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总喜欢把脸埋入妈妈怀中, 磨蹭着寻找她熟悉的味道,接着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其实比你想像的还要深刻。 我们都说妈妈爱孩子,可孩子又何尝不是把所有的信任都给你了呢? 幼年时从妈妈那里获得的充足舒适感和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对环境良好适应能力的开端。 小时候获得妈妈足够陪伴和爱的宝宝, 长大后更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容易接纳别人,处好人际关系; 反之,孩子在幼年时安全感缺失,成年后难以弥补,往往会形成封闭、焦躁的性格。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宝宝也会与爸爸亲密起来,父亲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可以有效的帮妈妈分担辛苦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强行关灯逼迫孩子睡觉 后果只能父母自己承担!

在孩子睡觉时间上,估计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有头疼的时候,有些妈妈是长期为孩子睡觉的事情焦虑,为啥呢?不就是睡觉嘛,“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如果都能用这个简单的自然规律来顺势而为养孩子,那就妈妈、孩子都幸福了。现在的问题是,铺天盖地的月儿专家说了孩子要科学睡眠,白天规定需要睡几个小时,晚上规定需要睡几个小时,还规定几点睡,几点起,到点不睡,就强制,到点不醒,就“闹醒”,总之,孩子要照着“科学规定”、家长要求去睡觉,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也不能按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在睡觉这事儿上,差不多过的是“傀儡”生活。 当然,凡事都有度,孩子睡觉也不是说,完全不限制,比如玩到夜里一两点,还说不困,不睡觉,那也对孩子身体发育不利,当然有些地方、有些家庭认为过了11点或者12点,是很晚了,必须要强制睡觉的。关于孩子睡觉,有些人说是养成习惯很重要,夜里大概几点睡觉,这样早上才能正常起床去上学,白天中午再午睡下,就差不多了。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固然是很好的,问题就在于不是很多孩子都能有这个习惯的,有些孩子就是精力旺盛,晚上睡的晚,中午还不睡觉,这样子,有些家长就“坐不住”了,紧张在意,必须的改改啊,尤其是和其他有规律睡眠的孩子妈妈交流后,回去面对自己的孩子,肯定想“整整”了。于是家长发话了:到了晚上10点,必须睡觉,不睡觉,就强行关灯,孩子大哭也不行,强制睡觉。嗯,这样的规定和要求,强制实行两三天发现,孩子半夜睡觉,突然惊醒还大哭,哄好久才又睡下,或者孩子突然说梦话“我不要睡觉,我不要睡觉,我还要玩会”,然后一到晚上要睡觉时,家长也害怕,孩子又要闹,孩子也不爽,“亲子大战”,久了肯定吃不消啊,孩子、大人心理压力都很大,谁也过不好。 所以,关于孩子晚上几点睡觉这个问题,还是不能采用高压政策,一般夜里不爱早睡觉的小朋友,客观来说,和家长的作息也分不开,大人睡的晚,孩子也跟着睡的晚,尤其是三四岁的小朋友,更是模仿大人的生活习惯,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精力在白天没有充分“发泄”,到了晚上10点还不困,也有一些小朋友是看着很困了,也打了哈欠,大人让睡觉就是不睡,可能是玩的太兴奋了,或者是太好玩了,孩子扛着“困意”也要玩,关于最后这点,很多家长都会强行关灯睡觉,不让孩子玩了,明明很困了,还撑着玩,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可行,但是这么做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善后。如果家长让孩子哭着睡觉,还不哄,那么睡前心情不好,对睡眠质量是有影响的,尤其是三四岁的小朋友,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安全感。 不管是家长偶尔还是经常这样强行关灯,强制孩子睡觉,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心理想法如何,不去采取措施“哄哄”孩子,让孩子释放了不良情绪再去睡觉,是非常不恰当的做法。那么,如果我们家长真的这么做了,怎么安抚孩子,让他释放内心的不满和伤心、难过、委屈情绪呢? 接下来就说一个实际操作过、真实有效的做法: 背景:10:30了,孩子已经短时间内打了三四个哈欠了,还是要玩电脑游戏。爸爸就强行关灯,夺走平板电脑,说明天还的上幼儿园呢,必须睡觉了,不然明天早上起不来。孩子才不听,不管呢,大哭。 做法: 妈妈:哦,宝宝(可以是孩子的名字)伤心了,你是不是还想再玩一会电脑呢?(表示理解) 孩子:嗯(得到认可,被妈妈看见自己的需求) 妈妈:哦,妈妈知道了,宝宝还想再玩一会电脑。要是不让玩,是不是就很难过呢?(说出孩子的情绪,是一种间接帮孩子表达) 孩子:是的。我还要再玩一会嘛。 孩子说着说着就大哭,开始用手推妈妈,让哭着说让妈妈开灯。(又大哭,是孩子得到理解后,情绪的释放) 妈妈:宝宝很生气,不让玩就很生气,对吗?(继续理解) 孩子:是啊(恶狠狠的说),我就要再玩一会。(还是大哭)(孩子继续表达不满和情绪) 妈妈:哦,不让玩,宝宝就很难过、伤心,不开灯,宝宝就很生气、委屈,妈妈知道了,宝宝还想再玩一会,不然就不愿意睡。(继续共情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孩子:嗯,还想玩(变成小声哭泣)(释放了一些,会缓和,大家可以这样的过程多次重复,直到孩子情绪缓和下来) 妈妈:嗯,妈妈都听到了,妈妈懂的,知道宝宝想玩。昨天不是玩到很晚,早上就很困,起不来,很难受的。你已经打了三个哈欠了,眼睛已经很困了,你还不让眼睛睡觉,第二天就没精神了,所以早点睡,明天放学后我们还可以玩游戏啊?周末爸爸妈妈还带你出去玩呢(孩子情绪缓和后,可以说些符合现实的话,并转移注意力说些其他让孩子感到关爱的安排。) 孩子:嗯,那我睡觉,不玩了,周末我们就去住酒店(这是孩子自己的替换和安慰) 负面情绪释放后,孩子安心的一觉睡到早上起床上学。 最后,如果家长们感觉不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共情能力弱,那么,需要我们家长多学习,可以看书,也可以通过外界协助自我成长,提升情感敏锐性和共情能力。事实上是,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给到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如果你都习惯压抑、否认情绪,不去表达和释放,那么这样的操作方法,做起来就不容易的。 文/阿波罗新闻网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帮女儿洗澡时,爸爸随口一问,女儿竟说出了藏在心中的秘密…!

记得多年前曾有句经典的广告台词:“我是当了爸爸后,才学会当爸爸的。” 其实不只是新手爸爸如此,相信对于每个爸爸来说,不管儿女多大,在身为“爸爸”这个角色上的学习,终没有结束的一天。 然而,什么样的爸爸才算是好爸爸呢?或许,藉由网友“黏迪舜”与女儿的对谈,能让大家有不同的省思。 昨晚,帮女儿洗澡时,我慎重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觉得我算的上是一个好父亲吗?” 她歪着头,深思熟虑地想了好一会儿说:“我觉得如果有分数,你应该算不及格的父亲。” “原来我在你心中是不及格了啊!”我有点难过地喃喃自语。 “没关系,爸爸~因为也没有人教你怎么样当一个好爸爸啊!”她安慰了我这一句。 “那…还是你教导我,怎么当一个你想要的好父亲?”我对她提议… 她又想了想,然后注视着我的双眼,彷佛看穿我的灵魂、我的内心,逼得我也专注看她并洗耳恭听。 “对我来说,一个好爸爸其实很简单,我教你。” 你只要好好的对我们说话,说话你懂吗?不要一下子就不耐烦,不要一下子就凶我们,不要一下子就开口骂人,你只要…好好的讲~耐心的讲。我们一下子不懂没关系哦!因为你比较聪明嘛~你就再讲一次,好好的再讲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是家人,最后总是会听的。你不需要骂人,你懂吗?” 她讲的这一番话,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感到羞愧无比,这孩子真的观察入微,而且道破我的问题。 “还有,你跟妈妈可以专心的陪伴我跟弟弟吗?” 专心一点,陪不是你们在旁边做自己的事,而是专心看我们做我们要做的事,譬如写功课看书练习钢琴,我真的很想专心,可是我常常做不到。” 她沮丧的对我说出第二段话,又让我恍然大悟,我们一直期待要求她专心,却没以身作则,难怪她有苦难言。 “好好的说、专心陪伴我,如果你做的到,我想你会很棒!” 爸爸,说真的,我真的很喜欢你当我的老师,因为你教我功课时,都让我听得懂又笑哈哈,真的很厉害。” 我正帮她用浴巾擦干身体,她抱了抱我大腿,抬头仰望着我,湿透的头发下有张真挚的脸庞,眼神中充满大大的期待~ “好。我会照你说的做。打勾盖印章?” 我忍不住亲了她脸庞,然后对她挤眉弄眼,伸出指头…她笑了。 孩子,由衷谢谢你,有勇气当老师点醒我,包容我的不完美跟坏脾气,并且告诉我怎么当一个好爸爸。 当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真的不容易。 我彷佛就像两岁娃儿,还在学… 人一生中要扮演无数个角色

Read more

孩子吵闹,1招就能让他乖乖听话

虽说孩子天生性格不同,但是孩子爱玩、好奇心强、任性、情绪多变等等的特性,却是基本一致的。生活中,妈妈们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都非常相似:比如,孩子非要买一件东西。 正确做法:当孩子吵着说“买给我”时,跟他说“好啊”,并让他学会忍耐。 “买饼干给我!” “不行!” “买啦!买给我啦!” “我不是说不行了嘛!” 这种时候,可以用“好啊,等妈妈买完东西喔!”来教孩子学会忍耐。 虽说孩子不同,但是这样的情况和孩子的心里状况,每一个孩子却是大体相同的。因此,家长们不必抱着孩子各不相同的旧观念,用自认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来处理问题。有些情况,确实能够药到病除。 如果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的话: 孩子4岁时,控制情绪的能力发达了,所以在能忍耐与努力的同时,自我主张也会变强。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会用“不要”、“我讨厌妈妈”等否定字眼来表达情绪,而打人、丢东西、特别会哭闹,强烈反抗等行为,也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去超级市场会一直闹着要买糖果的,也多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对孩子说“今天不买喔”,孩子会用更大的声音说“不管!买给我!”再加上肢体动作来强调他的主张。受到孩子反应的影响,爸妈的情绪也会变得激动,甚至可能掉头就走不理他;但被留下的孩子只会哭闹得更大声,这时,许多爸妈因为在意周遭的眼光,只好买孩子想要的东西给他。 一般情况下: 本来还在哭的孩子,马上就停止哭泣,一脸满足地拿着爸妈买给他的糖果;另一方面,大人则生着闷气,心里想着再也不要带孩子来了!更糟糕的是,这种作法会让孩子学到“只要我这样哭,爸妈就会买给我”,而养成不好的习惯。 科学实用方法: 说“买给我”时,请先跟他说“好啊”,再补上一句“等东西都买完以后再买给你!”因为孩子最重视的是当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所以会接受这个条件;等买完东西后,跟孩子说“谢谢你等我”,然后买他想要的东西给他。这样的作法要持续二个星期。 二个星期后,当孩子要求买糖果时,请试着跟他说“好啊,明天买给你”;令人意外的是,孩子会回答“好”。你可能怀疑孩子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会接受!因为过去的二个星期,爸妈都有遵守跟他的约定,所以他相信爸妈这次也会遵守约定! 孩子只要知道自己的愿望会实现,就可以忍耐下去,所以,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学会忍耐。重点在于一点一滴、逐渐拉长让孩子忍耐的时间。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2-3 岁的孩子,这些注意力问题家长一定不要错过

爱磨蹭的孩子就是注意力差吗? 孩子 2 岁 4 个月,吃饭刷牙磨磨唧唧,反正干什么都爱磨蹭,喊他也不听。这是注意力有问题吗? 孩子年纪小,一方面做事情动作没那么快,另一方面是自主性还没那么高,所以需要多一些外力的协助,才能比较快速地做事情。可以把这些日常的行为游戏化,增加孩子的动机,像有些牙刷会发光或是有声音,都是为了要鼓励孩子刷牙。 有的时候则是因为事情太难了,孩子做不来,或是做了一个步骤就分心了。爸爸妈妈自然觉得孩子磨蹭,可是孩子并不是故意要磨蹭,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然后就无法继续专注了。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把任务拆解,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慢慢完成,这样孩子才会有意愿想完成。 那么至于喊孩子他不听,这只是孩子可能过于专注在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足够的警觉心留意其他的东西。 东西在眼前,就是看不见,是注意力问题吗? 叫孩子找东西,明明在她面前,为什么她就是看不见,心不在焉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这应该怎么办? 这个现象其实很多可能性: 第一,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即使跟他说,那个什么就在你前面,他也会不清楚到底你在说什么。我家二宝常常这样,要请他找东西,真的是不太容易。但我发现,如果用孩子很清楚知道的东西,告诉她就在那个东西的旁边,那么成功的机率会高一点。比如我会跟二宝说,玩具就在电视旁边,他就会知道要往那边找。 第二,孩子也不是故意看不见,是他们一次注意的范围就没有大人广泛,如果头又动来动去的,本来就很容易错过一些范围。他们的注意力运作,可不像雷达扫描那样,头转过去的范围全部都可以扫描进去。 第三,孩子真的心不在焉,你在叫他找东西之前,他是不是有在做别的事情。如果孩子当时在看电视,那要请他不要看动画片,而是去找东西,根本就太困难了。这个时候,就要断然地把电视机关掉,再讲一次要请他到哪边找什么东西,等他找到,才可以再把电视机打开。这时候,孩子可能很快就会找到东西了。 转移孩子注意力到底好不好? 孩子 2 岁 3 个月,有时候会非常执拗一件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就会生气,扔东西。如果经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平静下来,会不会使他注意力降低? 孩子可能是属于自我要求比较高的类型,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开心。 分散注意力确实是一个可以采用的做法。这么小的孩子,用讲道理的不一定能完全吸收,爸爸妈妈可以先用分心的方式,等到孩子比较冷静了,再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让他知道他可以怎么做会更好。 至于这样会不会让他专注力降低,这倒不需要担心,是不会的。不过这样的作法,降低了孩子自己排除冲突的机会,也是注意力的一个环节。不过,孩子年纪真的小,也不需要太紧张,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帮孩子做冲突排解的训练。 如何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保持关注?

Read more

穷养儿,富养女,原来是指这样养,可惜我们一直没弄懂

很多人都不知道穷养儿,富养女的真正含义。认为男孩要严格,少给钱花,女孩要给买好的东西多给钱花。 教你如何“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穷养儿子,是对男孩一生的投资;富养女儿,是一种文化修养的投资。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培养宝宝自信、自立和智慧。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所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成为传统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 ☆☆ “穷”养男孩的真正内涵 ☆☆ 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现在儿子受“苦”,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对于每个男孩子来说,无论是成长还是成熟,都需要自立自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面对更大的困难,需要不懈的自我奋斗,可以说,成功男人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艰苦奋斗的过程。 也许,好多人认为“穷”养男孩,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销,不要给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惯坏他,这样的理解较为片面,和我们所说的“穷”养有一定的区别,我们认为“穷”养男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穷困”和“艰苦”的切身感受,对孩子意志、品质、性格、心态的磨砺、锻炼和培养给孩子带来的价值。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男孩极易养成挥霍的习惯,贪图享受,脆弱无能,不负责任,不知人间真情。就像有的城市小学生听说农村有孩子吃不饱饭,竟吃惊地问:“饿了为什么不吃巧克力?” 这不禁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痴呆皇帝晋惠帝,天下荒乱,百姓饥饿,他说的话就是:“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男孩日后怎能面对生活的考验。他们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男孩要成才,不回避“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让男孩过早地亲近“富”,远避“穷”,看似爱之,实则害之。 所以,一定要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得到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经历、多一些锻炼,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 概括起来,“穷”养男孩我们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穷”养内涵一: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金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和监牢。 经济腾飞了,腰包鼓起来的家长们将钱用在培养子女上,这本无可厚非,可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给他们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 要不然,就把钱存起来,等儿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为了儿子的积极奋进,为了儿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儿子不饱暖思坏,还是让他过点“穷日子”为好。 “穷”养内涵二:让男孩体验挫折感 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的爱子观,会促使男孩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稍遇不顺心或挫折就走极端。 挫折会激发男孩勇敢无畏的精神,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作为父母,就必须让儿子遭遇“挫折”,鼓励其克服并战胜它。 “穷”养内涵三: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事包办”,这是育人大忌。很多大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叠被,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人能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吗?能有创造力吗? 所以,父母要尽快从儿童时起,就教会并让他们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会做家务、做饭、独立办事是人之必然! “穷”养内涵四:让男孩适当受点委屈

Read more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 这个爸爸的回答震惊无数父母!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2、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3、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劳力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1、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2、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3、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便不会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这位中国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很显然,美国爸爸的回答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实干家,而中国爸爸的回答只能让孩子成为软弱无能的〝啃老族〞。 不要对孩子太宠爱,那其实是变相的〝伤害〞。 父母无私无悔的付出只会导致孩子的无情与无能,溺爱与给予只会让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与其想着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不如培养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只给他钱。 你应该告诉孩子: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用你的知识赚取更多财富,通过理财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但我的钱跟你没关系。 所以,当孩子问你同样的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像那位美国爸爸一样,告诉他:〝我有钱,你没有。我并不欠你什么。所以,你得靠自己,为了你憧憬的生活努力。而不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 那么孩子就会很独立,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那么你传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来源:名校家长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再难,也陪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 著名的投资家黄晶生说:“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是一种追求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感觉!”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为家长,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应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们生的没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如此。 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什么样的父母,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人们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在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当然是最好的礼物。这也要求父母和孩子一样不断学习和成长,共同进步!主要有以下方面:

Read more

会对孩子起反作用的10种教育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但是并非每个家长都能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谈谈会对孩子起反作用的10种教育方式 第一种方式。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第二种方式。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第三种方式。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第四种方式。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第五种方式。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第六种方式。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第七种方式。包办代替 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第八种方式。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第九种方式。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第十种方式。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