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不失为一种高贵的伴侣品质

01 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身材矮胖,其貌不扬,但却异常受身边人喜欢,不为别的,就因为他的每一句谈吐,都趣味十足,自然而然,跟他呆久了,烦恼也就少了。 某天A君跟她老公闹矛盾,当着那朋友的面破口大骂起自己的丈夫:“我那个老公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话音未落,那朋友便接过话茬说:“你这样骂他当然令他不能接受啦,改成 ‘真是猫改不了吃小鱼干’ 就会好很多,记住了啊!” 说完A君立改怒目,失口笑了出来。一句趣言趣语便将原本想倾诉的烦恼瞬间驱散,有这样的朋友,实在难得。 那朋友开起父亲的玩笑,也让人啼笑皆非: 某天他邀请我们几个好友去他家吃饭,刚进门就被门口鞋柜处堆放的旧报纸杂志阻挡着,人多换鞋不方便。 其中一位来客说:“老人家喜欢囤东西,什么都不舍得扔,这是节俭的优良传统。别怪他们,实在要说,你要温柔地劝劝他们。” 那朋友听罢,马上对着坐在客厅的老父亲说: “我说爸,咱来算笔账,咱这家要是搁在上海,就你现在放旧报纸的这块地方,现在大概需要6万块……” 听完这话,再看他那副滑稽而又带点认真表情的脸,瞬间就把大家逗乐,活跃了整个屋子的气氛。 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待在什么场所,和有趣的人相处,永远不会感到难堪。有趣这一特性,更多的像是一种细致入微的教养,如和风细雨那般,滋润心情,温暖心绪。 02 这样的钱钟书,也许我们都未曾知解过: 他会在半夜从被窝里钻出来,拿一根长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每天临睡前,他会在女儿被窝里埋“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都埋进去,等着看女儿惊叫,再一件件取出来。甚至,他还会捉摸他的夫人—— 趁着杨绛先生午睡正沉,他便用墨水在她脸上画个花脸,待她醒来发现后,望着钱钟书“小人得志”那般的笑脸,自己也不顾什么跟着大笑起来。 他们的生活简单、充实,又不失小趣味,一直保持着如孩童般的真性情,令人羡慕。 可生活,恰是需要这股淡中有甜的滋味。这也许像是在某个冬天的广场上,四处聚荡着鸽子,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小姑娘在跳着跑着,到了黄昏,暖和了一些,爸爸妈妈拉着她的手又说又笑地回家…… 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在稀松平常的周围事物里,若身边有人能把阴暗抹去,给自己身边最亲近、最爱的人留下一抹最愉悦的晴朗,日子的味道便能幸福甜蜜起来。 这对于一起过日子的两口子来说,更为重要。 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性情暴烈的妻子,时常不考虑他的感受就做出一些令他难堪的事。 某次她因为争吵而恼羞成怒地往楼下的苏格拉底泼了一盆水,湿身的他当时被路人嘲笑着,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Read more

与人相处,最简单的七个方法

核对 只要活着,总会有让你担心的人、担心的事;只要与人相处,总会有生气、难过的时候。 人常说,你让我担心、让我生气、让我难过,其实没有人让你不高兴,不高兴是因为别人的所为没有符合你心中的标准而已。 因怕得罪人,你压抑自己,积压久了,就会因一件小事大发雷霆,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相处很简单:核对。 多问自己应该怎样 如果与人相处时,多问几个自己应该怎样,而不是别人应该怎样,就会多很多的智慧和能力,少很多与人的纷争,更重要的是:会多很多自己内心的宁静和与人的和谐。 不期待反馈 我们经常会为他人做许多事情,做过之后,在有意无意间,希望对方能够表达尊重和感谢,当没有收到反馈时,心中便有不悦。 工作生活中,源于这种场景的不悦,并不惊天动地,但会让人坏了心情。其实,我们永远不能把控别人的所为,但可以把控自己的期待和所为。不期待反馈,只尽心尽力助人,就不会被搅扰。 不评判与不指责 当你感到你的爱人、同事、邻居、老师,或是公交车上的陌生人、店员、茶馆的伙计有距离、有棱角、有些冷时,一定是他们的生命中有过伤与痛,他们或许曾因为被伤害,或许因为孤独面对生活没有人保护,或是体验了太多人事的失望、伤痛和冷遇。 所以,不是评判和指责,心怀一份体谅,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平安。 放下自己 情侣、爱人之间吵完架,明明憋着难受,但谁也不理谁,不愿主动缓解,宁愿开展冷战,认为主动沟通就是掉价,主动认错就会被对方看扁。 家不是战场,也不是赛场,是感受温暖和自由的地方。 在这里,要放下自己,主动被动不重要,温暖和幸福是王道,一切要为之让路。生活是选择的结果,要么被动痛苦,要么主动幸福。 倾听对方 很多人以为把自己想讲的话讲了,想发的脾气发了就是沟通,在听别人讲话时,很多心思都放在如何辩驳对方,没等对方说完,马上讲自己的理,越说越气,结果不欢而散,然后说无法沟通。 真正的沟通是全神贯注倾听对方的心声,感受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然后核对你是否真的理解,对方认为你听懂了才叫沟通。 关爱自己 其实,这一生,如果过得不如意,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你从未对自己满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任何人完美无缺。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如果你觉得别人完美,是因为你离得太远。看自己不满,是离得太近。你没有自己想象的糟糕,别人也没你想象的完美。好好关爱自己吧! 文 |

Read more

为什么你总遇不到一个合适的人?

我的表妹小糖今年28岁了。 她有过上百次的约会,但从未谈过一次像样的恋爱。 父母长辈催婚催得紧,她被迫贴上“剩女”的标签。 其实我也挺疑惑的,小糖的工作环境、生活圈子里都有不少优秀的男孩子,她自身的条件也不差,也并非独身主义者。相反的,她在朋友圈发表的状态都模模糊糊地传达,她特别渴望谈一场浪漫美好的恋爱。 可这么久了,她为什么还是单着呢? 上周末小糖生日,我给她打了通电话问候,顺便和她多聊了两句。 我小心翼翼地试探,小糖get到我的点之后,坦诚地向我倾诉: “姐,我其实真不是不想好好地谈恋爱,但我怎么就遇不到那个合适的人呢? 也有几次约会,我对男生的第一印象特别好,当下就想告诉对方,你妈也太会生了,把你生得很像我未来的男朋友。 但没过多久,我就觉得,我们呀,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既然不合适,我们早晚会散场,那不如早点结束这场灾难。” “是因为什么,你这么急急忙忙地就给对方判了死刑?”我问。 “有约会迟到的,不能忍。有没刮胡子的,你知道的,我喜欢干净的男生。对了,有一个,我觉得各方面都挺好的,我差点就要和他在一起了,但一去他家,我就咬咬牙放弃了。 你知道吗?他家吃饭几乎不喝汤,喝的话,也是甜汤。晚饭一结束,他们一家三口就坐到沙发上,认真地看完新闻联播,讨论时事,气氛太严肃了。重点是,他的房间里摆着好多变形金刚啊,什么大黄蜂的玩具。我觉得这个男生也太幼稚了,根本就没长大……” 我听着有些哭笑不得。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嚷嚷着自己总遇不到合适的人,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恋人。 很多人、很多文章都告诉她们,宁缺毋滥,不要将就。于是,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对方的缺点上,或者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 但事实是,遇不到合适的人是正常的,因为这个世界永远不会为任何人量身打造恋人。你需要做的,是找一个喜欢的人,互相了解,彼此包容,彼此成就。 最近,我在学习台湾著名造型师李慧伦老师的衣品课。 在课上,她提出了一个观念: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实体店里买衣服,一定要试穿。很多人会觉得试穿麻烦,但有些衣服穿起来比挂在衣架上还要好看。 除非是量身定做,你几乎是遇不到真正适合自己尺寸的衣服。商场里售卖的衣服,通常都会和你的身材有或多或少的误差。可能是裤管太长了,或者是衣长太长,以及领口太高等等。 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李慧伦老师说,她几乎每次买完衣服,都会根据自己的比例做小小的修改。因为只要款式对了,依照自己的实际尺寸还有喜好做一点点小修改,比如改改肩线、袖长,或者是把裤长修改一下,就可以变成专属我们的衣服。 我觉得买衣服和谈恋爱很像。 首先,我们常常对一件衣服或者某个人,有一见钟情的冲动。但穿在模特身上好看的衣服,未必适合我们。大家口中的好男人,可能和自己完全擦不出火花。 其次,很多衣服,你乍一看觉得不吸引或不合适。但其实有些衣服因为面料和剪裁的问题,必须要穿上身才可以彰显出它的美和优势。人也是一样,第一眼,你可能觉得对方木讷、无趣,但多了解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另一面。 再者,这世上没有一出厂就适合你的衣服,也没有天生就适合你的情人。衣服的款式对了,我们可以做点小调整,让它就像写了我们的名字一样。情人和我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不同,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但只要三观一致,没有触及底线的问题,相处之后,我们便能用爱去填补那些不够完美的地方。

Read more

凭什么你道歉我就要原谅你?

A同学家贫,B同学不见了钱,一口咬定,就是A同学偷的。 他当着众人的面,去翻A同学的衣柜,把衣服掀了一地,骂他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钱没找到,B同学就四处中伤A同学,说他一定是惯犯。 A同学呢,因为这个污点,失去了那年的助学金。不多,三千块,但对他来讲,特别多。 A同学越来越孤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像一个沉默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宿舍大扫除,发现那张不翼而飞的钱,就躺在B同学抽屉底下的夹缝里。 B同学向A同学道歉,A同学却前所未有地愤怒,他狂躁地捶打桌子,把牙齿咬得作响,不等B同学说完,就摔门而去。 B同学说:“多大点事啊,我都道歉了,他至于么?” 从此,他不再说A是小偷,开始逢人就说A真小心眼,屁大点误会,至于么? 他至于么?那一年,A同学的爸爸,因为那笔意外落空的助学金,准确来说,是因为那丢失的一百块钱,去给人做短工,被掉下来的梁木,砸断了腿。 ******** 女生堆里造谣,一夜之间就传遍了,班上那个漂亮的女生,情感史不清白。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版本各异。 后来发展到,女生想借用一下舍友的晾衣架,刚拿到手里,就被一把抢过去:“谁知道你有没有脏病。” 她愣在原地,没有做声,扭干手里的衣服,直接搭在了窗台上。从那以后,她的衣服,再不跟她们的晾在一处。 彼时女生有个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准备毕业结婚。男友妈妈来学校看儿子,刚好听到了几句闲话,回去说什么都不同意了,就这样,分了。 直到毕业那晚,大家都喝多了,才有另一个女生,醉醺醺地举着酒杯过来,告诉她,因为自己一直暗恋她的男朋友,出于嫉妒,就编排了几句是非,没想到会传成这样。 她向她道歉,并恳求她原谅。 向来要强的女生,突然嚎啕大哭,比那一次失恋还哭得凶,她止不住颤栗咬紧牙说:“我到死都不会原谅你的。” 气氛一下变得尴尬,道歉的那位一转身就翻了脸:“不原谅就不原谅,有什么了不起。” ******** 好多年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叫《密阳》。 讲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独自带着儿子,来到了密阳这个地方。正要重新开始生活,儿子被人杀害了。痛不欲生的她,开始信教。 教众们劝导她学会宽恕,学会原谅,她每天跟着做祷告、念经,真的就相信自己能原谅那个罪犯。 直到她去监狱看他,那个杀害她儿子的凶手,一脸祥和地告诉她,早在她原谅他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谅解。 女人像疯了一样,愤怒地冲出监狱,狂风暴雨似的,开始了她的报复行动,她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凭什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