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寒假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心情别提多开心了! 老师们也同样高兴!因为放长假对幼师来说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幼师通过安排旅行游玩或者充电学习,可以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幼师又不喜欢放假。 寒假里,离开了有规律的幼儿园或学校环境,代为看护的大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容易溺爱孩子,再加上还有一个春节,更是孩子容易放纵的时候。在不到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就会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和老师们头痛。 很多幼师说,假期结束后,她们会渡过一两个月非常焦虑的时期,因为孩子们突然变得很难管、有些孩子甚至很长时间都改不掉假期养成的坏习惯。老师要花很长时间调整,非常折腾。你是否有同感呢?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这些坏习惯不能纵容 1. 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此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吃得太多,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 看电视玩手机ipad 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4.“宅”在家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5. 两面派 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Read more4大礼貌伤害孩子,父母应警惕!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 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对宝宝的教导上呢? <1> 让大的让小的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 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 如果是他自己的玩具: 那么你可以跟他说:“嗯,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 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2> 逼孩子打招呼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案例】 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妈妈烦躁地说:快喊爷爷啊,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结果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你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如果带孩子去朋友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们见面问好的话,这个聚会就会变得非常high。有些孩子不喜欢很多人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3> 碍于面子不会拒绝 对宝宝有害的分享行为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案例】 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他糖吃,糖拿出来了,孩子说什么都要。可是刚在家吃糖了,妈妈不愿意让他连着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时间了。可是老人家给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让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饭量明显减少。
Read more写给我的孩子:不能选的伴侣
孩子,你终将步入成人的行列,然后,有一天,你也许会带一个男人(或女人)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说,你想和他(她)生活在一起。 结婚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是生命的归宿,但我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结婚。当你成年之后,你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我不会去干涉。 但我依然会期待,有一天,你可以结婚,因为结婚也代表了一种内心的稳定和对关系的信任。如果,你不喜欢结婚,那我也期待,在你的一生中,一定要去好好谈恋爱。恋爱虽然劳神,但恋爱会带给你懂得自己懂得他人更多的机会。 年轻人在决定结婚之前,往往有过很多次的恋爱经历,每一段经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更多,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自己的。 所以,一旦决定结婚,他们的婚姻可以非常稳定,可以保持几十年的活力。所以,婚前是一个耐心筛选和等待的过程,而一旦进入婚姻,就需要责任和承诺,所以,当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多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 01. 关于门当户对 老话说,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并不是钱财、权位上的相当,而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等的相似。 当你们在这些对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有冲突,也容易达成妥协。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02. 慎重选择一个对食物太过贪婪的人 从心理学上讲,年轻时太过于肥胖,除开生理因素,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人格发展不那么健康的人:首先,他可能是一个贪婪的人。 不要小看“吃”这件事,人一生下来与母亲最主要的连接就是吃,是吃才能让一个婴儿活下去。所以,吃的背后,有许多心理、情感的需要。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意味着内心有太多关于被爱、被接纳、安全感等等的缺失,所以,会用吃来填补。 他在吃东西的同时,也可能会不断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会让你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欠他太多。 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洞,为了填上它,他会不断索取你的情感,就像要吸干你最后一滴血。但事实上,你是满足不了他的,因为那个洞如果他自己没有去织补漏洞,就会填进去多少漏掉多少。 其次,他可能会是一个没有节制力的人,太过贪婪,就难以节制。对一个人来讲,可能就会有一些危险,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他能拒绝吗?面对各种欲望的膨胀,他有能力克制吗? 如果他缺少节制的能力,就有可能允许自己沉迷于一些有危险的需要,比如药品、赌博。 第三,对食物太贪婪的人的心理世界可能有一部分停留在孩子阶段,他用自己的身材证明自己还小,还没有性别的魅力,从而避免幻想中与同性父母的竞争。可是,一个不敢长大的人,可能也会回避性方面的功能,可能难以带给你更多美好的体验。 第四,他还可能是一个不愿健身的人,我们先不说健康的身体是在为双方的幸福做积累这件事,单就不愿锻炼来讲,可能就意味着他缺少自控力,不愿付出艰苦努力。 我想,你一定不愿意在伴侣关系中一直照顾他,因为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 如果上面讲的这些他都没有,那你也要考虑到第五点,他从视觉上能吸引你吗?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是视觉动物,而我们更容易被身材健康的人吸引。这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基因选择的智慧,值得尊重。 03. 不要选择一个太过俭省的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一个人有经济能力仍舍不得吃一顿特别点的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时,他可能不愿满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更有可能他的内心缺少活力,也没有能力爱惜自己。
Read more父爱的速度
那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位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必再来了。” 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然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您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