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更加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下面的这些贴士将让父母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自信。 告诉孩子:永远对你充满信心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成功给予极大的关注,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更需要家长的安慰和鼓励。一方面,此时孩子容易自我怀疑,家长对他的信任会加强他的自信。另一方面,孩子的失败在所难免,此刻千万不要对他进行否定性的评价或惩罚。只有接受孩子的失败,并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孩子才有机会不断获得信心。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卑,使他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别「压制」孩子的快乐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去要求孩子玩什么,例如捏泥巴、抓虫子都很不卫生,但是只要孩子对这些感兴趣,也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父母就不应该去阻止。 让孩子感到他很重要 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教会孩子敢于犯错,敢于失败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让孩子有勇气去犯错误,去纠正和改正错误。 试着养宠物 增加孩子自信 有研究显示,相比不养宠物的儿童,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幼小的儿童。而且饲养宠物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身的重要,极大地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图来自:wallcoo.net

Read more

乘着快乐的自信出帆

参加绘本插画家庞雅文老师的讲座,并欣赏其创作,从她与我们分享智慧时的眼神和讲话气度可发现,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累积出一定的经验,并充满自信的快乐。回头想想,我们有多久没省思自己是否充满自信? 展现想法是自信的第一步 如果有幸搭上时间公车,一定可以从窗外看到很多的惊奇,不管是毅力、信心、耐心、幸福、快乐、努力或可爱,都可从窗外显现于我们的脑海中,因为这都是我们所经历的故事。或许对别人来说不太重要,可是对自己,不只是潜意识的反射,更是下一步或下个计画,或下一段旅程的起头。除了刚出生的婴儿较无自主性,我想人们只要会听,会表达以后,自己做决定就益显重要。 这种想法在小儿子的身上看得尤其清楚。上回特地带小儿子到台北看画展后,儿子一回家就有意想不到的发想。此时,做父母的,一定要很有耐心的听他说完,他会有不同的想法,尽管有时不合逻辑,有时也非口语可以清楚表达,但儿子滔滔不绝的嘴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加上无比能量的自信,毫不保留、第一手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样的纯真,可能是很多成人无法模仿仿。 改变自己化不可能为可能 人类天天顺应着环境,或许有些积极的人会想办法改造环境,但绝不可能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我常说:「山不转路转,人不转心转。」这不是口号,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自己改变,适应它,这是顺应;我们改变、冲撞它,则是创造。老天总是会给我们机会,从不会给我们绝路,这个绝路都是人自己搬石头挡住的,为什么都会多此一举, 简简单单不是很好吗? 自信也是培养来的,我们给予正向的能量,自信的指数自然会提高,虽然我不太清楚是否有相关学术研究,但我想自信与正向能量两者之间应该有关系。连水力的动能都能化成电能,风车转动也可化成电能,这一切,不都是大自然主动赋予我们的吗?若我们自己能做个小改变,让不可能变可能,让不可以变可以,我想生活会更有趣。 快乐学习建立自信之关键 昨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打木球,教他们打木球的第一个月,我不训练,只是先让他们自己摸索、自己玩。孩子们很喜欢同侪间的竞争游戏,先比赛打远,不计较方向,他们很有自信 的奋力把球击出去。当然自信的经验不能只有一次,接着再来玩控球,比比看谁离球门的距离最近。下课前,我们试着在离球门约莫1公尺多的距离推杆过门,令人不可思议,他们尽管不晓得何谓控球技巧,但在自己体会下,每个小朋友都信心满满,几乎全数一杆就过门,令我惊叹。所以有时候我会想,学习历程是导引,而自信是自己经过学习,逐步建立,每一个人目标一致,皆是在学习建立自信,只是历程绝对不一样。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挫折感,但自信真的很重要。未出师先失利是兵家大忌,乘着快乐的自信出帆吧,暂时不理任何一切。在绘本讲座的尾声,讲师说出绘本的内涵精神就是自信,与我理念一致,真巧合! 文/ Wainy Yang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如果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想放弃,父母一定要读读这篇文章

01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面对困难时的“逆商”越高,越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 一位小学家长对我说,孩子上四年级了,每天做作业时总是不停地喊妈妈过来帮忙。 “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快来帮我做。” “妈妈,这个字我不会写,你来给我写一遍。” 这位家长叹了口气说:“我觉得他太容易放弃了,一道题明明他自己看两遍就懂了,但通常只草草看一眼就说自己不会。他怎么就不肯自己动脑筋呢?” 这位家长的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情况。这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包办太多、干预太多有关系,在不经意间孩子的自我发展被扼杀了。许多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02 前段时间遇到幼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谈起近况,他唉声唉气,说自己在生活中诸事不顺,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并说自己命不太好,甚至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我不太相信命运。静静地听下来,发现一个逻辑。在我这位朋友口中,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跟同事关系处理不好,问题都出在同事身上;跟妻子闹矛盾,都是“家里那位太矫情”;对父母也是各种埋怨,“都怪他们,不舍得给我找路子、铺门路。”…… 我想起他的小时候。他是被纵容和溺爱着长大的。从小由家人抱着长大,因为怕他磕着碰着;做错了事、受了伤等,就“都怪这破椅子,怎么就挡着我们乖孙的路了。”他若遇到点无法解决的事,或一有什么需求,只需可怜巴巴地瞅着大人,还未及开口,大人早早就安排妥当…… 记得一次,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他想要别人手中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便伸手一把抢过,还顺带将对方推倒在地。对方气不过,挠了他一下,他就呼天抢地地大哭起来,哭声立刻引来他的奶奶。老人家上来就逼着对方小朋友跟他赔礼道歉,还说,“谁叫你不早给我们家宝贝玩的?” 一个被溺爱着长大孩子,他的内心究竟在经历着什么呢?是感觉到自己非常安全、自在,一切都美好无比吗? 可能在家庭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确是这样的。然而,一旦长大一些,一旦走出家门,他就更容易受挫。因为他的过于自我中心,会让他失去很多关系。没人能够像家人那样去满足他。 这时,挫折就发生了。在家庭中,他就像是活在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里。然而一到现实中,吃着和别人一样的食物,呼吸着和别人一样的空气,立马会出现不良反应。很显然,我的这位朋友,他虽然早过而立之年,却依然是那个想要依赖他人、遇事就逃避或推卸的孩子。 03 其实,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情况,心里也很纠结。就这么放弃吧,担心孩子以后养成习惯;要求孩子坚持吧,却往往引来孩子的激烈反抗。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给孩子独自探索的机会和成功体验。 探究那些遇事就退缩、想要放弃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一个共性,即没有自信。 何为自信?通俗说,就是我觉得我能行。如何培养自信?两个步骤。第一,事情成功了。第二个,这件事是我做的。 自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你说你很爱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有的。要让孩子跟成功的事件进行绑定。孩子从中获得“我可以”的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所以,那些爱孩子的家长,请停下你的过多包办和替代。你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要么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自我认知导致的结果都是自卑。 第二,多理解和支持,少批评和指责,激发孩子改变自我的认知。 若发现孩子经常出现“我不行”的感觉,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时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挑剔过多,导致孩子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做事自信心不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