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无数父母

有个外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外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宠爱,不是真爱。 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等同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他们像对宠物一样,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实际上父母们应该做的,仅仅是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人,不是小猫小狗,只需要宠爱就够了。 希望年轻的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老祖宗留下这10个故事,最适合让现在的孩子看

屠龙之技 战国·庄周《庄子》 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一心想学到一种神奇的本领。 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人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用的知识,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凿井得一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猫头鹰搬家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狂 泉 南朝·沈约《宋书》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流,名叫“狂泉”,国人饮用狂泉里的水,都毫无例外的发狂。 只有国君饮的是井水,没有发狂。但由于国人全都疯了,反而觉得国君是个不正常的狂人。

Read more

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深度好文)

《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不要背叛你的孩子 有一个姑娘曾经跟我聊天,说她有一个不完美的母亲。 她跟我说了许多故事,关于她从小被母亲忽略、打骂、羞辱等精神虐待的故事。回顾伤心往事,让她很伤心,边说边哭。 后来,我介绍她看一本书《不完美的礼物》给她参考。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接纳自己有一个不完美的母亲,是疗愈的第一步。 她再度和我聊天时,她一坐下来马上就迫不及待想跟我分享阅读的心得。她告诉我,那天回去她就买书了。上个礼拜,她边看边哭,里面很多故事都很触动她。 “尤其当我看到《不完美的礼物》作者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时,我当场就放声大哭了。”她说。我很好奇是什么故事触动到她,便请她详细说明。 “就是作者布朗写说,有一天她带着八岁的女儿逛百货公司买鞋子,结果当时卖鞋子的专柜正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儿竟然当场跳起舞来(她女儿是一个肢体很自由的孩子)。” “就在那时,专柜旁边刚好有三个贵妇同时也带着孩子来买鞋子,大家全盯着她女儿跳奇怪的机器舞。作者注意到旁边人的表情,不是欣赏,反而是为她的女儿感到难为情。当时她也超尴尬的。” “当贵妇旁边的小女生正交头接耳,可能在说些取笑她女儿的话时,她女儿顿时不知所措,身体僵住,突然停了下来,看着作者,眼神仿佛在问:‘妈咪,我接下来怎么办?’没想到,作者看着女儿说:‘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加进去呀!’于是,女儿继续开心地跳她的舞。” “从那一刻起,作者的视线就不曾离开女儿身上,她在一旁欣赏着女儿的即兴表演。 作者说,她不想‘背叛’她的女儿,她选择站在女儿这边。当我看到这里时,就放声大哭了。” 书上还写着:在第一时间,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女儿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时,作者布朗也超尴尬的,她说,要是在以前,她绝对会用力瞪女儿一眼,说:“拜托你,别那么夸张好吗?” 但她知道,如果她这么做,等于是“背叛女儿、拯救自己”。她在书上说:“感谢上帝,当时我不是如此反应。” 给予孩子关爱与信任 因为布朗这几年专注于“羞愧”议题研究,所以她深知羞愧会在什么情况出现,打击自己与他人。羞愧源自于“不完美”。 我们的文化是要我们完美的,当我们无法符合这个标准、当我们不完美时,羞愧立即上身。 为了要完美,我们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冷静、自我控制、怕出错。 作者在书上说:“当我们把冷静自持和控制,看得比容许自己释放热情、耍宝搞笑、流露真心、表达真实的自己还重要时,就等于背叛了自己。当我们一再背叛自己,我们也会背叛所爱的人。” 我感谢姑娘分享这个好故事给我,接着,我问她:“我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那么触动你,让你大哭吗?” 小玉告诉我,从小到大,她很少体验到父母是“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的,甚至,她体验到的,几乎都是父母的“背叛”。 她举例。小学有一次她跟同学在教室里吵架,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指责她,说她态度不好,不该那么大声,要她跟同学道歉。其实当时是同学先欺负她、偷拿她的铅笔,老师的指责让她觉得很委屈。 回家后,她跟爸爸诉说心里的委屈,没想到爸爸却说:“跟同学吵架、被老师骂这么丢脸的事,你还敢说!”当场,她感觉好像被重重甩了一个耳光。心,很痛。 “父亲背叛了我,”她说:“父亲的背叛远比起被同学欺负、被老师冤枉的痛还要痛,还要叫人伤心。”

Read more

惩罚孩子的5个绝招,巧妙不伤感情!看过的妈妈都收藏了

孩子犯错之后如何去管教,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体罚、责骂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这很容易给年幼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对家庭缺乏安全感,不利于今后的人格健康;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被打骂“皮”了,今后会更难管教。 但是,没有了实质性的惩罚,管教效果也不好。虽然大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过“夸”的程度不好把握,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傲慢、无规矩。家长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不起规矩、树不起威信,到了青春期就掌控不住了。 所以说,管教孩子重在“恩威并施”,一定的惩罚手段是肯定要有的,但是方式很重要。下面这些惩罚孩子的小方法,简直太巧妙了,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让孩子吃点苦头长记性!大家可以学学! 01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的棒子,总是令妖怪们闻风丧胆。既然这样,家里不妨来一根,对坏习惯、坏毛病不要留情。 在孩子和大人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用偏软的材料(报纸、泡沫板等)制作一根棒子,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然后,哼哼~一根专门执行家法的大棒子就诞生了!大家一起给这根棒子起个名字,比如金箍棒、家法棒、刘家棍…… 接下来,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了,如果以后再欺负小朋友、对奶奶不尊敬、说脏话等等,就要被金箍棒打手心! 注意:制作材质一定不要太硬,要不然会伤到孩子;打的部位,最好以手心、屁股为主,不要敲其他脆弱的地方;打的力度要适宜,太轻了,孩子以为闹着玩呢,打得太重当然也是不行的。 02 愿望之树 愿望之树长满叶子的时候,孩子就能许一个愿望了! 找一块纸板或者小黑板,画一个树干,树干上画7个光秃秃的树枝。 跟孩子约定好:每做好一件爸爸妈妈要求的事,就可以在一根树枝上画上叶子,当7根树枝都长满叶子的时候,就可以跟爸爸妈妈提一个愿望了!但用过愿望之后,树就枯萎了,所有叶子都会被擦掉,一切重新开始……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代币法”,跟幼儿园里用小红花换礼物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没有达成目标的时候,可以不奖励叶子,但是千万不要倒扣一片叶子。因为“倒扣”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倒扣的次数多了,孩子往往会选择放弃,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就没效果了。 03 超能结界 在动画片里,拥有超能力的人可以创造出一片“结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另外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也给唐僧他们划过一个圈圈,妖怪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可以拿这个好玩的概念做点文章啦! 在墙角,或者其他位置,用彩带、粉笔等圈出一个小圈圈,里面放一张小垫子、一个计时用的小闹钟,然后跟孩子一同起个炫酷的名字,什么超能结界、电磁力场、镇妖圈…… 之后,就是挑个合适的时机跟孩子约定好:如果放学后在路上乱溜达不回家,或者犯了其他错误,就要圈圈里罚站3分钟,用小闹钟计时。这其实就是“计时罚站”,不过换了一个让孩子不那么排斥的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罚站的位置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孩子正罚站时被来串门的小朋友看到了,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外,时间最好在3分钟左右,太短了没效果,太长了会让孩子厌烦。 04 贪吃大嘴怪

Read more

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聪明的父母都会做

“你一天会对孩子说多少句话?” 当抛出这个问题给父母们,大多数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因为说得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和人沟通的最好工具,所以才有 “良言一句三冬暖”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这样的至理名言,你对孩子每说一句话,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塑造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好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荡涤心灵,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 看看以下九句话,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每天坚持下来,孩子会一天比一天更优秀哦 1. 我相信你 (I TRUST You.) 这一句简单的 “我相信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我们都需要从他人的肯定中找到一份存在感和满足感,尤其是亲人的信任,小孩子内心简单,一句对他鼓励的话,胜过一堆糖果的甜,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他会不断开始新的努力尝试,带给你更多惊喜。 2. 你很强,不要放弃 (YOU”RE STRONG. DON”T GIVE UP.) 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咿呀学语,蹒跚走步,再到学习难题,这都是一个个现实的坎,每一步,都需要坚持,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加油打气,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跨过一个个障碍。 3. 你今天玩(学)得怎么样?

Read more

8个建议,让孩子从此爱上学习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一位老校长从这8各方面给了我们建议: 1、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2、承认差异 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4、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5、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帮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Read more

传统阅读让孩子更聪明

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孩子,阅读都能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阅读所带来强大的自主性和想像空间,刺激脑部神经、开发脑力心智的同时,还能开启一扇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公共图书馆就是孩子读书的最佳场所。 阅读可促进脑神经发育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的多曼博士在《给世上的父母亲》一书中写道:「严重的脑障碍儿,从2、3岁就开始阅读,结果他们比正常孩子的记忆力更佳,而且享受更多的读书乐趣。」一位脑部严重障碍的儿童汤米,母亲在他3岁半时,就教他念书。不久,汤米的阅读能力竟然增加了。到了6岁时,他已经能够阅读6年级的书籍了。 经过长期研究,多曼博士发现,幼儿从2岁起,就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幼儿都是很喜欢读书的,也是具有无限学习欲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读书是可以促进脑神经发育的,是能够开发智力的。 读「书」 远离电子伤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上图书馆阅读已经逐渐被iPhone、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所替代。父母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在苹果商店中为孩子下载智力游戏等电子教育产品也越来越普遍。 电脑和电视成为孩子假期里最亲密的「电子玩伴」,网路聊天则成为同学、朋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专家提醒,儿童长时间与电子产品接触,容易患上 「电子产品依赖症」。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不仅会造成儿童视力下降、颈肩综合症、滑鼠手等,与电子产品亲密接触,而疏于和小伙伴的面对面交流,也会造成孩子失去现实感和社交能力的退缩,甚至导致忧郁症。 用故事 归正不恰当行为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珍妮,担心孩子迷失在电子产品里,沉浸在虚幻中,决定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 「那里的环境,可以让我的孩子安静下来阅读。而且图书馆里有定期的讲故事会,许多孩子一起听故事、一起讨论。回答问题最好的小朋友还有奖励。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喜欢来图书馆。」 美国华盛顿BULL RUN 公共图书馆的南希施莱说:「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假期阅读,保持阅读能力,这样不会落后于起跑线。研究表示,在假期里,有些孩子会落后将近2个月,他们的能力也下降了。」 西西利亚也经常带孩子来图书馆,她说好的故事可以帮助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比说教有用得多。公公、婆婆很疼爱孙子,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他。可是儿子有时不但不领情,不顺自己的心意时,还会和爷爷、奶奶发脾气,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很多次提醒他都没有在意。 「 我带他去图书馆找到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和他一起阅读,并让儿子思考,为什么孔融要把最好的梨谦让给别人,而不是留给自己。」一天儿子放学回来,悄悄地告诉妈妈:「 我在学校也当孔融了,我和Matthew 分享了我的糖果。」 课外书籍 激发想像创造力 有一项调查发现,相对于只阅读课本的孩子,那些经常看课外书籍的青少年,虽然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而且由于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他们了解的事情也会相对多一点,在以后的各项发展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会比那些只读课本的孩子高一些。

Read more

孩子有这2个习惯,长大100%会吃亏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01. “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 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举例来说,容易明白。 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 但是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地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 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 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02. 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习惯?也可以举例来说。 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都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很关紧要,因为这些习惯都将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做事看书,他们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声,他们的心思扰乱了,这是受了你的影响。 你的痰里倘若有些传染病菌,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病菌就有传染给张三或李四的可能,他们因而害起病来,这是受了你的影响。所以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在“习惯成自然”之后,砰的一声与扑的一声将会行所无事,也就是说,妨害他人将会行所无事。 一个人如果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给他人不好的影响,就该随时强制,随时警觉,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不问屋子里有没有人,你推门进去总是轻轻的,不问你的痰里有没有传染病菌,你总是把它吐在手绢或纸片上,这样“习惯成自然”,你就在推门与吐痰两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 推广开来说,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们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们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他们就成了恶人。恶人向来为人们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许他们立足。 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文丨叶圣陶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国学常识100题,给孩子收下来(含答案)

本文总结了100个关于国学常识的知识点,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然后考考孩子,给孩子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把它做成游戏,在家里搞一个”国学常识大赛”,让孩子和父母轮流当选手与评委,并设立奖项激励……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地记忆国学知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Read more

作为母亲,你一定要知道这些教育孩子的原则!

怀胎十月,这注定了每一个妈妈跟孩子的感情特殊,而一个家庭里面妈妈这个角色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80%的家庭里面都是妈妈承担了抚养、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无数事例表明,强势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懦弱无能的。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收敛起自己的“能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官和主导者。一个妈妈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她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能够很出色。 1. 不随意对孩子发脾气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 赞扬孩子获得的荣誉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 做一个“无能”的妈妈,培养孩子独立 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妈妈不可以太“能干”。有些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得特别能干,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好了,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建议妈妈们在孩子面前适当展示自己的“无能”和柔弱,让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上学时自己背书包,而不是由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帮忙拿着书包;在家里给孩子分配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感受下妈妈的辛苦,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 做一个“无知”的妈妈,让孩子自己成长 遇到孩子问问题时,有些妈妈会迅速回答,敷衍了事;有的妈妈则装作没听见,不理会孩子。其实这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建议妈妈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装装“无知”,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思考,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寻找答案。 比如,当孩子问你“这个字怎么念”等这类问题时,你可以先看一眼,然后对孩子说“哎哟,妈妈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孩子不仅会从查字典识字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学会自己使用字典,养成自己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好习惯。 5. 不嘲讽、挖苦自己的孩子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 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6. 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让孩子有安全感 有些妈妈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缺乏安全感。并且,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误以为这是正确的处事方式,从而模仿妈妈的行为,对他人乱发脾气。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或者离开现场一会儿,等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去和孩子沟通,指出孩子具体错在哪儿,而不是大声吼叫斥责孩子。 7. 不指责孩子的胆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