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挑衅行为 男孩 孩子为什么挑战强者和权威? 孩子从4岁左右开始,就会慢慢地发现有些人身体比自己强壮,有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使得他们很羡慕。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也会有一些力量时,就会去试验这个力量。 一般情况下,在男孩子身上出现试验力量的情况较多一些,他们会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试起,慢慢地去挑衅哪些比小孩子再大一点的,然后再去挑战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接着最后去挑战哪些身体和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麻烦起来,每天与别的孩子发生不愉快,这会给他带来不良情绪,孩子好像觉得这段时间有这么多人对自己不好,跟自己产生冲突。他回家后会向家长诉苦,比如老师让他坐反思角,没有让别人坐;某某人老爱告状,老爱哭,讨厌死了;某某人老是欺负他…… 根据孩子的哭诉,家长可以看出来他试验力量的过程。 如果他在说老师罚他坐反思角,很可能是他在拿年龄比他小的孩子试验力量,一天无数次地去碰那个比他小的孩子几下,如:去动人家正在工作的材料,惹得那个小孩子总是哇哇大叫,老师就会提醒他,提醒无效就会让他去坐反思角。 如果他去惹同龄的孩子,一般他们都从挑战女孩开始,女孩大都会向老师告状;一般他就注意了这个女孩的的告状,印象深刻,回家见了亲人就会诉说别人告状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会抱怨某人老爱哭,却没有注意自己是怎样把别人给惹哭的。这个年龄段男孩子还没有反思能力,所以还不能进行这种关系联接的思考。 女孩 女孩子在这种时候则可能出现用语言挑战别人,拉帮结伙利用阴谋孤立某人。这都是孩子在练习作为一个人的正常过程,当然也是苍天给我们了教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孩子出现的人类不美好的一面,以便改造它。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状说某某老欺负他,说明他在挑战权威了。挑战如果是成功的,他从此就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有力量,也会替代原来的权威成为引领者;如果挑战失败,他会暂时等待,积蓄力量,继续挑战。这个时期的女孩跟男孩情况基本相似,但女孩更多的是在搞“儿童政治”,是语言和关系的斗争,而不是直接的力量竞争。 这是试验力量中最艰苦的时期,甚至家长也会受不了,不断地去找老师,要求老师干预。作为一个好幼儿园,在这种时候老师一定会细心地判断孩子是在试验力量还是在被群体欺负,所以不会让孩子因遭到群体欺负而受到伤害。但孩子如果是在挑战权威,老师要给他机会和时间,让他获得最终结果,并静观事态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帮助。 家长了解了4岁孩子的这种特征,知道孩子这时的不良情绪都来自成长的烦恼,家长静观事态变化就可以了。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对自己力量的肯定,也需要家长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将孩子的设想和挑战的方式引向文明和智慧,缩小暴力和攻击的倾向。 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平等地聊聊天,聊一聊往后孩子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跟孩子一起讨论针对那个问题的几个方案,这样会给孩子往后的发展带来信心。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更能够吸引孩子的工作,使孩子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工作会非常深入,而且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还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亲社会行为的故事,这对孩子也是有利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有忧愁,有受害感,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多数孩子会把幼儿园当家一样感到舒适和亲切,同伙伴也会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超越友谊的手足情感。这时闹矛盾的机会虽然也还有,却是很平常的冲突,如果家长不进行破坏性的帮助,孩子就会成长的有力量,皮实。人类其实需要这样的经验和成长。 提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化快得让父母常常无所适从。4岁左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随着宝宝自我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和萌芽,宝宝会有很多新的行为表现。一些孩子可能会经常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打架,心中总是充满不满、委屈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专家认为,宝宝出现这种行为可能是正在挑衅强者和权威,试验自我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如果你当初看远一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周末带CC游玩,其中一段行程是坐船游峡谷,船刚开动,有个5岁左右的孩子就大喊太冷。 因为他的妈妈没想到会这么冷,所以没给他带长袖的衣服,孩子一直哭闹,终于闹得妈妈失了耐心,“你怎么这么娇气,男子汉就不能坚持一下么?现在的情况就是没有衣服,哭闹有什么用?” 瞧,说到最后又成了孩子的不是,明明是因为你出发之前没有把当地的天气以及出游的行程考虑周全,才让孩子陷入了眼前被冻着的忧虑啊。 因为父母从无远虑,所以孩子才总有近忧。 01 3岁前你觉得孩子24小时有人看管,所以作息不那么重要。想玩玩想吃吃,睡眠没规律、饮食没规律。 如今一上幼儿园,一切都乱了,孩子该早起的时候醒不了,该午睡的时候睡不着,老师头疼,孩子辛苦,你最初的耐心最终也会化作怨气: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适应,唯独你的孩子不乖、不配合。 却没想过,因为你不曾早早培养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啊,你以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就能自动适应。 当然,他最后也一定会适应,但是如果当初你考虑的多一点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02 2岁的时候,带孩子出门,发现他非常不配合,总是让你丢人,行为一点也不得体。 你觉得还是把他留在家中更好,等懂事了再带出去吧,毕竟家人能包容他的一切。 从此亲朋聚会,出门旅行,你都不准备带孩子。 有一天你觉得他足够大了,但是带出去依然让你失望了。要么孩子怕生表现扭扭捏捏、要么天不怕地不怕公共场合撒泼打滚。 因为你从未远虑过,好的教养不是长到一定年纪自然就有的,所谓的言行举止大方得体,都是从小到大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中一次次习练出来的。 你之前不给他锻炼的机会,日后就只能靠他自己在一次次碰壁中慢慢学习何为得体。 03 孩子小的时候,你信奉快乐教育,发誓要给孩子最自由、最没压力的3年,所以连最基本的亲子阅读也不引导,孩子不爱绘本,没关系,等大点就好了。 再大一些,他依然不爱绘本、不爱学习,朋友聚会,其他孩子满口三字经,讲故事一气呵成。 自己的孩子只会学动画片里大喊“怪兽变身”,成绩永远排在末位,你觉得孩子没能给你挣回面子,规定他要开始看书,却发现他依然不买账,他不喜欢书,所以一分钟都坐不住。 你只能恨铁不成钢的说,谁让人家遇上一个天生爱学习的好孩子呢。 因为你不曾远虑过,亲子阅读这个基础如果打的好,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和学习有多么重要。 没有生下来就爱书的孩子,但是也几乎没有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依然不喜欢故事的孩子,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太早、太快放弃了培养。 04 人家的孩子高中时候就有自己的想法,今后读什么专业,就业选哪个方向,你的孩子想想这个也没意思、那个也不喜欢,上了大学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日浑浑噩噩。
Read more不要把你的恨灌输给孩子
01 闺蜜眉头紧蹙的对我说,她深深觉得她的妈妈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自从她懂事开始,妈妈就像祥林嫂一样,经常一字一泪地哭诉,爷爷奶奶对她如何如何不好,姑姑和婶子又怎么欺负她,爸爸就是个窝囊废,不懂得保护她。 小时候闺蜜看到妈妈哭得像个泪人,会打心眼里心疼妈妈,并恶狠狠地发誓,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替妈妈报仇。 就这样,在妈妈不厌其烦的抱怨下,青春期的闺蜜就像一只倔强的刺猬,她会怒气冲天的顶撞爷爷奶奶;还会口无遮拦地指着姑姑和婶子破口大骂;甚至她还会冲着埋头抽烟的爸爸,歇斯底里的大喊,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保护我妈,如果天下的男人都像你一样窝囊,那我宁肯不结婚。 尽管闺蜜觉得自己像个穿着盔甲的勇士一样,替妈妈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但她仍然很有挫败感,因为她的妈妈依旧不快乐。 每次闺蜜冲家人大发雷霆后,家人都会毫无例外的指责她没有教养,指责她妈妈不会教育孩子。然后,她妈妈又会像唐僧一样,周而复始地念叨这些婆媳和妯娌之间的恩恩怨怨。 高中时期的闺蜜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她经常无比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不停地拍打着自己头,然后长叹一声气,看她如此苦不堪言,我忍不住询问她为什么而苦恼。 闺蜜眉头紧锁地对我说,她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和她哭诉,和奶奶、姑姑婶子之间的宿怨,她觉得妈妈很可怜,替她感到委屈,但又恨自己无能为力改变这一切。 我安慰她,别想那么多,大人之间的事情,是我们现在年龄所不能理解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我们强大才能做父母的保护伞,不是么? 考大学的时候,闺蜜特意报考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三亚大学。 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愿望,想远远地逃离这个怨气冲天的家。 离开前,妈妈一般收拾东西,一边又对她说起那些纠缠了十几年的恩怨。闺蜜突然很冷静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觉得很委屈,可以选择离婚,离开这个让你百般痛苦的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妈妈被闺蜜的话吓了一跳,不可思议地望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女儿,讪讪说,说什么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没点烦心事,不能因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就离婚啊! 闺蜜很认真地对妈妈说,那么就请你忘记那些所谓的伤害,只有我们宽容的对待别人,才能被他人温柔相待,不是么? 多年过去了,闺蜜如今也嫁作他人妇,并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当她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嫂的时候,才深刻明白到,结婚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本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的千古奇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何况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很难分辨清对与错! 我们无法左右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闺蜜的婆婆因为身体健康问题,没办法帮忙带孩子,闺蜜只好让妈妈过来帮忙,没想到小时候的噩梦又重新开始。 妈妈几乎每天都在抱怨,闺蜜的婆婆,为什么不帮忙带孩子,还引导孩子,以后不要对奶奶好。 闺蜜无比崩溃地对妈妈说,请不要把大人之间的恩怨,牵扯到孩子身上好吗? 闺蜜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叛逆的自己,就在她正义凌然地替妈妈讨回公道时,没有人会在意她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私人恩怨。 大家只记住了,她只是一个没有教养、不尊敬老人的野蛮孩子。 她不想自己变成像妈妈那样的怨妇,也不想孩子变得跟小时候她一样,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个年龄不应该理解的怨气。
Read more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 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最好。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吧。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孩子需要大人的保证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吃的是饺子,我很开心。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 考大学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 考大学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 上了大学,我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后来他成为“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 所以说,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 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拓展视野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是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 我经常教大家一个“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Read more惩罚不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而为了他以后不再犯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 下面故事中小男孩父母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8岁的小男孩子吃饭的时候拿面包逗小狗玩。结果狗跳起来把他手中的盘子撞掉了地上,盘子碎了。男孩子对父母说:“盘子是小狗打碎的,不是我。” 母亲问:“可是你没错吗?”男孩大叫:“是小狗的错,与我无关。”父亲让男孩到他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反省自己究竟有没有错。 十几分钟后,孩子走出房间,说:“小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间喂狗,这是你们多次告诫我的。”父亲笑着说道:那么,你就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要收拾好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个盘子。男孩点头表示同意。 对于孩子来说,犯错并不是件坏事。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孩子犯了过失恰好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良机。尤其是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 这时如果父母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孩子会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也会通过父母的指导对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及今后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具体的认识,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心理学家发现,三岁的孩子就已经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有了感知能力,他们之所以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往往是因为害怕受到父母的惩罚。 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说要孩子承担责任的话,应当是承担如何弥补造成的缺失、如果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挨父母的训斥。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犯了错而打骂孩子,孩子会认为挨打受骂就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挨过打骂之后自己就没事了,惹了多大的祸,都与自己无关了,不论过失大小,后果轻重,责任一律由父母承担了,孩子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烂摊子都由父母去收拾。这样做,孩子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常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无数父母
有个外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外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宠爱,不是真爱。 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等同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他们像对宠物一样,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实际上父母们应该做的,仅仅是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人,不是小猫小狗,只需要宠爱就够了。 希望年轻的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老祖宗留下这10个故事,最适合让现在的孩子看
屠龙之技 战国·庄周《庄子》 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一心想学到一种神奇的本领。 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人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用的知识,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凿井得一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猫头鹰搬家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狂 泉 南朝·沈约《宋书》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流,名叫“狂泉”,国人饮用狂泉里的水,都毫无例外的发狂。 只有国君饮的是井水,没有发狂。但由于国人全都疯了,反而觉得国君是个不正常的狂人。
Read more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这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蒙胧时期,是比较费心思的抵抗阶段。所以先要和他做朋友,引导和帮助他渡过这一阶段。也要讲些心理学,口气要温和,有时候更是用心去和他交流多一些,即使他做错事也不责怪,更多的是鼓励他、培养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来,也可以通过同龄人带动他学会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转变的,以鼓励、表扬为主。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往往处于嫩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便会用诸多的“不听话”来进行对抗。 所以,父母应当具有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独立自主要求的体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有时经常还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鞍,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图/google
Read more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深度好文)
《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不要背叛你的孩子 有一个姑娘曾经跟我聊天,说她有一个不完美的母亲。 她跟我说了许多故事,关于她从小被母亲忽略、打骂、羞辱等精神虐待的故事。回顾伤心往事,让她很伤心,边说边哭。 后来,我介绍她看一本书《不完美的礼物》给她参考。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接纳自己有一个不完美的母亲,是疗愈的第一步。 她再度和我聊天时,她一坐下来马上就迫不及待想跟我分享阅读的心得。她告诉我,那天回去她就买书了。上个礼拜,她边看边哭,里面很多故事都很触动她。 “尤其当我看到《不完美的礼物》作者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时,我当场就放声大哭了。”她说。我很好奇是什么故事触动到她,便请她详细说明。 “就是作者布朗写说,有一天她带着八岁的女儿逛百货公司买鞋子,结果当时卖鞋子的专柜正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儿竟然当场跳起舞来(她女儿是一个肢体很自由的孩子)。” “就在那时,专柜旁边刚好有三个贵妇同时也带着孩子来买鞋子,大家全盯着她女儿跳奇怪的机器舞。作者注意到旁边人的表情,不是欣赏,反而是为她的女儿感到难为情。当时她也超尴尬的。” “当贵妇旁边的小女生正交头接耳,可能在说些取笑她女儿的话时,她女儿顿时不知所措,身体僵住,突然停了下来,看着作者,眼神仿佛在问:‘妈咪,我接下来怎么办?’没想到,作者看着女儿说:‘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加进去呀!’于是,女儿继续开心地跳她的舞。” “从那一刻起,作者的视线就不曾离开女儿身上,她在一旁欣赏着女儿的即兴表演。 作者说,她不想‘背叛’她的女儿,她选择站在女儿这边。当我看到这里时,就放声大哭了。” 书上还写着:在第一时间,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女儿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时,作者布朗也超尴尬的,她说,要是在以前,她绝对会用力瞪女儿一眼,说:“拜托你,别那么夸张好吗?” 但她知道,如果她这么做,等于是“背叛女儿、拯救自己”。她在书上说:“感谢上帝,当时我不是如此反应。” 给予孩子关爱与信任 因为布朗这几年专注于“羞愧”议题研究,所以她深知羞愧会在什么情况出现,打击自己与他人。羞愧源自于“不完美”。 我们的文化是要我们完美的,当我们无法符合这个标准、当我们不完美时,羞愧立即上身。 为了要完美,我们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冷静、自我控制、怕出错。 作者在书上说:“当我们把冷静自持和控制,看得比容许自己释放热情、耍宝搞笑、流露真心、表达真实的自己还重要时,就等于背叛了自己。当我们一再背叛自己,我们也会背叛所爱的人。” 我感谢姑娘分享这个好故事给我,接着,我问她:“我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那么触动你,让你大哭吗?” 小玉告诉我,从小到大,她很少体验到父母是“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的,甚至,她体验到的,几乎都是父母的“背叛”。 她举例。小学有一次她跟同学在教室里吵架,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指责她,说她态度不好,不该那么大声,要她跟同学道歉。其实当时是同学先欺负她、偷拿她的铅笔,老师的指责让她觉得很委屈。 回家后,她跟爸爸诉说心里的委屈,没想到爸爸却说:“跟同学吵架、被老师骂这么丢脸的事,你还敢说!”当场,她感觉好像被重重甩了一个耳光。心,很痛。 “父亲背叛了我,”她说:“父亲的背叛远比起被同学欺负、被老师冤枉的痛还要痛,还要叫人伤心。”
Read more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
一个流浪汉来到我家门前,他想向母亲要点吃的。这个流浪汉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流浪汉说:“请你帮我先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可以吗?” 流浪汉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要我搬砖?如果你不能帮助我,我不会怪罪,何必刁难我呢?” 母亲不生气,她对流浪汉笑一笑,然后俯身用一只手抓起了两块砖。当搬过一趟回来时,她温和地对流浪汉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流浪汉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流浪汉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他一杯水,一块面包,临走的时候,母亲递给他20美元。流浪汉接过钱,感动地地说:“谢谢你,夫人。”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 流浪汉感激地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昂首上路了。 过了一些天,又有一个流浪汉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祈求施舍。母亲让他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水和面包,还有20美元。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人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让人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呢?”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其实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可是,对流浪汉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经常有一些流浪汉来到我们家,每一次母亲就会把过去的戏重演一遍,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地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仅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流浪汉。因为当年你让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与我无关。” 那人挺直身子,看着母亲说:“是你帮我找回了尊严,找回了自信。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还有能力做一些事情。” 独臂的董事长为了感谢母亲,他决定赠送我们一套房子,比我们现在的好很多。 母亲说:“我不能接受你的馈赠。”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我们家有四个孩子,虽然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我们长大之后都自立成才了。我的两个哥哥都得到了博士学位,我的姐姐现在是一家超市的经理,我是一名律师,马上准备竞选我们州的议员。 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我们家的那一堆砖,有时候还会在母亲的指挥下被搬来搬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