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在午睡的我,接到了昔日的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她说在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想见我一面,我说好啊。 这个同学叫娟儿,在高中和我同桌一年,印象里,她低着头走路,话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某次上课,她额头有血滴下来,我好心提醒她,却被她狠狠瞪了一眼。 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因为成绩不好,她经常被妈妈暴打。有次成绩没考好,她妈更是赶到学校,拿了一个木头棍子,当头就是一棒,好在她妈妈很快被几个老师拉住,这才免了皮肉之苦。 这么多年,偶尔在同学群里,依稀了解她的状态,再次见到,却仿佛老了许多。她说她离婚了,因为不自信,总是担心老公沾花惹草,吵架更是家长便饭;女儿也不乖,一不听话就动手打孩子,因为从小的教育告诉她,这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最终,老公说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女儿也归了男方。 曾经她也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从小活在父母的“打骂”教育下,却也最终活成了她最痛恨的人,将这种愚蠢的教育方式施加在下一代孩子身上。她既是一个“打骂”的受害者,也是一个“打骂”的传递者。 俗话说:“棍棒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曾在一期节目中说过,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的,随时会有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这种打骂你认为可取吗?然而,研究表明,打孩子却是一个最愚蠢、最无能的行为。 [02] 那为什么家长们还要乐此不疲的打骂孩子呢? 1)研究表明,2-6岁的孩子被打骂,是因为调皮捣蛋。 孩子把洗衣粉倒进了鱼缸; 把毛巾放在马桶里洗; 拿水杯里的热水去浇花; 穿着漂亮鞋子去踩泥坑; 把手机扔进了水里…… 诸如此类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们的这些“罪行”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可孩子很是无辜,因为这一个阶段,就是他们开始探索的阶段,所以常常会做一些让家长们觉得是“错”的事,在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错与对,他只是想亲自去尝试一下。 其实,这种尝试,有助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家长们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 2)6岁以后,被打骂是因为不好好学习。 身边很多家长,都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开始感慨,以前从来不动手的,现在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 网上流行的那一段:“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可见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很是敏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更打不得。 “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笔下那么多生动的角色,陪伴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可他学生时代,并非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曾被老师开除。后来,他的爸爸郑洪升便在家教他。著名主持人孟非,在上学那会,数学成绩一塌糊涂,是班上有名的“捣蛋王”。但是他们却是人生的赢家。 所以,家长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却不是唯一的标尺。而且,正确和耐心的引导,远要比打骂有效果。退一万步说,孩子成绩不好,最多就是不成材,但是,你的打骂却会让他不成“人”。 3)打骂孩子最简单的理由——孩子不听话。 很多家长打骂孩子,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在家长们的眼里,觉得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要多,他们决策的事情肯定是有道理的,正确的,可孩子偏偏不买账。说不通是吧,好了,一顿揍,孩子不说话了,默认了家长们的话,世界都安静了。 专家们说,孩子在四五个月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他们会拒绝喝奶,饿了臭了都会哭,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做事的理由和风格,这也就是家长们所谓的,越长大越难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