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相爱,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着整个家庭!

为何夫妻是否相爱那么重要?你有看过破碎家庭里的孩子快乐吗? 当家庭有了新的成员,宝宝就成了父母的重心,夫妻的感情也被遮盖 家庭中不可忽略的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就显得更为可贵。 不仅因为这是我们情感的归宿,还因为夫妻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家庭和睦的一切根源。 婚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 爱子女的重心常常不经意间就掩盖了我们的其他情感,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纷纷压倒了夫妻关系,我们都忽略了能陪我们人生最长久的那个人。 甚至忘了,只有更努力地经营夫妻感情,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懂,可是做到的人却不多。很多夫妻双方逃避处理婚姻问题,夫妻关系冷淡。 夫妻感情失落,他们不自觉就会通过孩子来表达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父母相愛小孩會更加懂得去爱 有句话说的不错:“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夫妻间的欣赏是珍贵的感情滋润剂,不仅滋润了孩子,同样也会让他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当一位母亲得到丈夫的关爱时,女性的魅力自然散发出来妈妈夸赞爸爸的了不起,爸爸自然就成了孩子最亲近的守护神,成了学习的好榜样。 这样和悦的家庭关系,渐渐形成一个积极阳光的氛围。这样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也明白这种爱的表达,学会欣赏生活,赞美他人。 父母相爱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就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看到自己父母的甜蜜,心里也会滋生出莫名的喜悦和满足一样。 夫妻恩爱,会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感受来自父母的爱,这就像在房屋里编织了一个温柔的巢。 这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学会独立克服困难和恐惧。因为他会明白在自己身后那个家庭,是一个美满和幸福的依靠。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内心是安稳并充满自信的。 父母相爱更有利于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家庭,就像是孩子学习社会的镜子,夫妻之间的相处,也是在给孩子上潜移默化的“修养课”。 相敬如宾的夫妻,孩子自然也会彬彬有礼,富有爱心、乐观自信。孩子长大后,由内而外养成的气质和言行举止,都会散发着积极和友好,更容易受人亲近和尊重。 而冷淡的夫妻关系,多伴随着吵闹、冷战,甚至会破口大骂。而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孩子那些仇恨情绪、暴力倾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些孩子不安的家庭关系,才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幸福的家庭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ad more

别断了让孩子通往高贵的路

选房子时,因为孩子比较小,我更愿意选择有儿童游乐区的小区,有滑梯、跷跷板等设施,万一不能带孩子出去玩,小区里也能撒撒欢儿。所以,每次经纪人带我看完房,我都会小区里溜达一圈,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游乐区,一是可以和小区的人聊聊天,了解了解物业、小区安全等情况;二是感觉一下小区的整体氛围。 游乐区除了本小区居民,也有其他地方的居民带着孩子过来玩。有一次,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女玩滑梯,那个小姑娘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从带门禁的单元门里出来,很向往地说:“奶奶奶奶,我也想住刷卡、有大花园、能玩沙子、钻洞洞的房子!” 奶奶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开启唐僧模式:“哎呀我的祖宗,这房子哪是咱们住得起的,就你爸你妈那点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子啊,能供你上幼儿园已经不错了……” 小女孩很失望,已经有自尊心的她看了看四周,眼圈红了,撇撇嘴想哭但没哭出来。她在滑梯上待了大概几十秒,滑下来后跟奶奶说:“咱们走吧。” 那一瞬间,我很心疼那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的她,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也成为住在新房子里的小公主,却被奶奶当头棒喝,生生切断了向往。我多希望奶奶说出口的是:“行,回去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努力工作,争取咱们早点住在这样的好房子里。”如此,既呵护了孩子的美好,又在她心里种植了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愿望的种子。 生活中最常听见的、让孩子无比沮丧的话,就是这些吧—— 我们哪儿买的起;我们哪儿吃得起;我们怎么能和他们家比呢;你就不应该想要这东西,知道这要花掉你爸妈的多少工资吗…… 它们似一把把利剑,让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将他们禁锢于眼前的一粥一饭。 有人或许会说,美好是用钱堆起来的,没有钱,谈什么美好? ♥ ♥ ♥ ♥ ♥ ♥ ♥ ♥ ♥ ♥ ♥ 讲真,美好还真不一定和钱相关。 过年前置办年货,超市里的车厘子普通的也要七八十块一斤,对于一般的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比较奢侈的水果。我们一家三口经过车厘子的货架时,一个小男孩儿正腻在那里不走,他不哭不闹,只是对着旁边的一对夫妻重复:“爸爸妈妈,我还从来没吃过这种水果呢。” 夫妻俩对视一眼,有点为难。但犹豫了片刻,爸爸深呼吸一下说:“没吃过咱就买两斤尝尝,爸爸申请初二值一天班,就能买五六斤了呢!” 转过头,爸爸就把一包称好的牛肉放回柜台,妈妈小声嘀咕:“那可是你最喜欢的酱牛肉!”爸爸的回答很是让我触动:“我少吃一口没事儿,也不是没吃过。孩子得多见识见识,他吃过了可能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也许更喜欢吃了,但咱不能断了他想尝尝的念头是不是?” 这位爸爸口中“想尝尝的念头”,就是孩子对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很大程度上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动力。 ♥ ♥ ♥ ♥ ♥ ♥ ♥ ♥ ♥ ♥ ♥ 上中学时,姐姐家邻居是一个租户,租户的老公不知道什么原因坐牢了,租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老大读二年级,老二读学前班,没有老人帮忙,里里外外都是租户一个人。 且不说老公坐牢这件事,单说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每天就累得不行。但租户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每周末都带着俩孩子去吃一顿馆子。两个孩子的性格也很好,有人心存恶意逗他们,问为什么爸爸整天不在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爸爸南方赚钱去了!” 两年后租户的老公回家,全家一起搬往南方家。临走给姐姐道别,一是谢谢这几年姐姐对她的照顾,二是问问姐姐需不需要她家的一些家具。姐姐问她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她笑笑说:“孩子还小,不能让他们太早因为大人的事受欺负,我家老大一直说长大当警察,万一谁说点啥不好听的,孩子心里多难受?” 虽然后来一直没和这个邻居联系,但有这样一位把一手烂牌也能打出花来的好妈妈,他们的日子保准不会差。 ♥ ♥ ♥ ♥ ♥ ♥ ♥ ♥ ♥ ♥ ♥ 小时候,对于美好的东西,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是排斥的,起码表面上是排斥的。 谁家女儿烫烫头发、穿穿高跟鞋,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洋性”,贬意词,意思是臭美。过份点的还会道德绑架,嘀咕人家的爸妈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呢,小辈倒先作起来。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女孩子爱美一定影响学习的思想,所以大学毕业我才开始留长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扔…… 这种“不配拥有美好”的心态,接触了几位讲究生活质量的朋友才慢慢转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