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恨别人不如审视自己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嫉恨别人的人,往往是在容貌、学识、地位、财富等方面因与他人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于内心滋生出的一种失意与自卑的心理状态。甚至别人的家庭条件比自己舒适优越,举止言谈比自己优雅得体,公众场合比自己更受欢迎,以及爱情婚姻比自己美满幸福等等,都能成为善妒者因嫉生恨的理由。毫不讳言,嫉恨这种情绪,在女性中尤盛。 嫉恨就像一支隐形毒箭,时时箭在弦上伺机而发。于是,阳光下多了纷争,多了干戈,多了猜忌,多了饶舌。多了一些因嫉恨而变得丑陋,扭曲的面孔。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某些善妒者自身条件略逊于他人倒只是其次。最主要的,乃是缺乏一种人生的智慧。为什么一定要去嫉恨别人而不懂得静心去审视自己呢? 别人也许容貌比自己漂亮,但谁都知道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你没有天生丽质,何不修炼一种内在之美?聪明的女人是可以对自己后天的容貌负责任的。薄施粉黛,仪态万方,衣着典雅,品味脱俗。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魅力无法不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与折服。 别人也许学识比自己丰富,这就更不能成为嫉恨的理由了。多读书吧,读书使人睿智。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但一定要有不俗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被书香浸润的女子必定比常人更多一分聪慧婉约的丰神韵味。 别人也许比自己更受欢迎,那么就该审视自己的性格或言行举止是否异于他人呢?个性张扬,锋芒毕露,乃是社交场上的大忌。这个社会,从来都不是个人展示真性情的舞台。不要标榜所谓的展现 “自我”,这种 “自我” 很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实则就是不成熟和不理性的代名词。一个懂得礼仪分寸的人从来都是人群中的煦暖春风,而非霜刀风剑。 别人的爱情婚姻也许比自己美满幸福。于是,生出几多幽怨慨叹的同时,难免又有几分愤忿不平。或许那些在爱中被呵护备至娇宠有加的女子们观其表象也无非身不超众,貌不惊人,平凡之极。但幸福的人总有得到幸福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女子,偏偏她就能成为一个男人胸口永远的朱砂痣和温暖一世的明月光。其中的奥秘,你若能参得透,幸福也会来敲门。 当然,别人的地位、财富、名望,这些东西是太多人也许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但聪明的人啊,请你想一想,幸福的含义是什么?于我而言,自己及亲人的健康,是人生最大的福份。对于《蜗居》里的小贝而言,幸福是筷头上的肉丝。而佛说,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想得到的东西太多。 嫉恨别人的人,其实内心是阴暗而不健康的。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地审视自己。而后,活出一份从容,一份淡然,一份优雅,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阅己,越己,悦己

阅己:审视自己,认清方向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 晚清名臣曾国藩起初信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因此他为人便是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颜面。 1857年,太平天国势头正盛,而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能与之对抗。可此时,曾国藩父亲却去世了,按规定曾国藩要丁忧三年,咸丰想要挽留他。 可曾国藩却向咸丰说:“皇上,您要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回家。” 咸丰怒极,笔一挥:“你回家丁忧吧。” 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曾国藩打昏。回家后,曾国藩一直在想:到底哪里做错了? 他把目光落在了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上。有了人生阅历的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彻大悟,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正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的反思,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才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真正的智者。 失败的经历,是为了让我们于自省中获得经验,化不足为优势。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因为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变成为自己铺的路。 越己:超越自己,先破后立 季羡林在读高中时,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有知识信手拈来。 然而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他,张口闭口都是八股文章、科举制度。 学生们若答题时稍微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会被他认为是叛逆。 一个人越是封闭、固执己见,就越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看不见他处的风景。 所谓越己,就是先破后立,打开自己。 打开心态,睁眼看世界。 有些行业大牛,即使已经处于被人仰望的位置,却仍然葆有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 不要总是怀有偏见,更不要盲目抗拒。抛开己见,打开心态,才能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始终立足于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 打开边界,拓展人生可能。 邓亚萍满载荣誉退役后,从只会认26个字母的差生,一直读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 她说:“靠着一股劲儿,你越干就会越清晰你的未来,未来便会有希望,这是在我14年的运动生涯里,不断的重塑自己、挑战自己、打破自己的唯一方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