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回答的!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俗,不过有两个女儿的我忍不住打开后,却发现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是啊,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跟我说,她要跟男朋友去开房,我要怎么答? 作者周冲用一个电影中的例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不粗暴阻止,不道德审判,也不放任自流,多给孩子一些理解,一些宽容,孩子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我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会很认真的告诉她:“宝贝,如果以后无论何时想起这件事时,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否则,那就忘掉它吧! ” 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家长聊天,我就问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女儿跟别的男生去宾馆开房,你会怎么办?结果对方听完之后就一直摇头,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女儿那么乖,怎么可能会去跟别的男生开房呢?” 你看,好多家长在面对一些现实教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面对,而是回避。可恰恰是我们的回避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最终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你女儿又不是外星人,你凭什么认为她就一定不会跟别的男生出去开房呢?换句话说,就算她真的开房了,又能怎样呢? 我经常跟大家强调,说要相信孩子,其实相信孩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随时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 诚实是有条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预见的被宽容。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人可能就会撒谎,或者逃避。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 17岁的索菲娅赴男友的约会。 这次约会非比一般, 因为可能会发生性关系。 而她还是处女。 她向父亲告知了此事。 我想,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听闻这样的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都是一个考验。 粗暴阻止的话,很简单:不行,不可以去! 结果,女儿被粗暴阻止,控制生成,她要么自觉耻辱,要么生出叛逆之心。 道德审判的话,也很简单:你有点羞耻心好不好?这么小就想和男人睡……结果,女儿受伤,满心怨气,隔阂生成,再不会对父母坦诚任何心事。 而且,也不会为女儿在“去与不去”的选择中,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 放任自流的话,同样很简单:你的事我不管,自己看着办……结果,女儿觉得不被重视,自然就去睡了。 这些,都不是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良策。 索菲娅的父亲却做得很好。

Read more

智慧始于好奇: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6个关键

「智慧始于好奇。」——苏格拉底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好奇,并且开始探索,你就可以坐等奇迹出现了。有的话题孩子可能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有的会让他们遐想一阵子,还有的则会深深触动他们的心灵:孩子受到吸引去发现生命的内在特质,只要可以继续探索,无论需要怎样的技能,他们都愿意去永续学习。 作为父母,如果你在孩子身上见过这样灵光乍现的时刻,你一定会惊叹:如果具备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发自内心的好奇可以有多强大的驱动力、让人展现多大的潜力。 我在自家小孩身上就观察到了这一点。无论什么旧东西,在我女儿手上都能变身美丽的娃娃屋家具。她对做手工的热爱也引导她学会了制作视频,这样她可以上网教别人怎样按部就班做手工。我儿子会钩针,而且鸟类知识渊博得惊人。他那么爱鸟,引导他去学生物学、地理学、网站设计、绘画、写作、摄影和摄像等等。他们俩一个七岁,一个九岁,所有这些学习都是自发自主的。 当我询问Facebook好友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时,我发现孩子们自学的东西真是无奇不有:骑自行车,滑板,滑雪,彩虹编织,游泳,木工,木刻,钢琴,吉他,绘画,化妆,唱歌,绑鞋带,认恐龙,纸质胶带手工,编发辫发髻,写手机app程序,写花体字,给娃娃梳头,认国旗,滑板,纸巾束花,还有做造型气球!父母并没教他们,老师也没教,他们完全都靠自学。 「受过正规教育还能保有好奇心,是个奇迹。」 ——爱因斯坦 多年以来,很多研究都显示出自主学习的益处,因此,传统的教育制度和越来越壮大的课外活动团体也都越加推崇自主学习。拥有某些特质的孩子尤其能从这种学习中获益,那就是有自信、自律、恒心和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而且享受学习的过程。 尽管自学的好处很明显,但在传统教育体制内,很难具备自由探究的环境。由此,也有很多家长鼓励孩子不上学、完全在家里受教育,他们最赞成自主学习的理念。 如果你想鼓励孩子更多地自主学习,好消息就是:这真的很容易。你只需要掌握下面六个要点: 一、给他们时间 如果孩子的一天,从醒过来到上床睡觉都排得满满的,他们就没有探索的空间,也没有让心灵自由徜徉的时间。同样,如果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看视频、打游戏,时间也会白白耗掉——他们意识不到时间过得有多快。解决方案就是:别做安排,也帮他们排除电子产品的诱惑。当孩子不愿意去跳舞、去游泳或踢球的时候,给他们「留白」。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把时间留给他们自己。也给自己和家人留些独自或共同阅读的时间。 二、给他们空间 引领孩子接触不同的理念、环境和材料,作为学习创造的出发点,这是促进自学的另一个要点。留意孩子关注什么,然后加以引导。尽可能让家居环境变成一个学习之地。筛选家里的书籍,以及孩子能接触的在线资源、影片;地图、玩具、手工材料、绘画材料……只要是便于孩子拓展兴趣,又不会让家里太杂乱,都可以布置好、准备好。别忘了,时时为孩子留一张空桌面。居室的温度、光线、气味,也体现出父母的爱心与关心。毕竟,你希望孩子能自在地拥有玩耍、探究的空间。 三、放手与动手 放手让孩子自己准备午餐盒、修理水龙头、换灯泡,或决定走哪条路去公园。对孩子感兴趣的技能,帮他们找些书或网上教程。试着一起动手——别担心犯错丢面子,就掌握动手技能而言,屡败屡试可是个非常奏效的老办法。 四、与孩子深谈 和孩子谈论他们关心的事,向他们提问,把话题往深处引。这样的对谈会启发你从不同角度去帮他们实现想法。制订家庭行程时,和孩子商量带什么食品、去哪些景点、计划花多少钱;提前和孩子一起探索旅行目的地的历史与文化。 五、携手去户外 别把头埋在屏幕前或书册中,到户外去触摸和感受孩子开掘的生活面向。爱好艺术?走,上博物馆!热爱大自然?到郊外漫步,做田野考察…… 六、学校为辅! 真实情况是,在无拘无束的家庭学习环境中,孩子们更容易实现潜力。因此不妨转换思维,只把学校应试教育看作真正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 现在,给自己沏上一杯茶,看着他们飞速进步吧。 文/芭芭拉‧丹澤(Barbara Danza)

Read more

“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会看不起你。 周末的时候和好友M小聚聊天。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图片来给我看,那是一篇学生作文。 作文的题目叫做《我的妈妈》,稚嫩的字体这样写到: 我的妈妈不上班,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脑残的电视剧,一边看还一边骂,有时候也跟着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饭超级难吃,家里乱七八糟的,到处不干净。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M在一家小学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这篇作文便是她班里的学生写的。看完后真得让我大惊失色,这竟然是一个孩子眼里的妈妈。 M对我说:“这个学生的妈妈没有工作,整天在家里闲着,不知道学习,不知道进步,都跟社会脱节了,看了吧,做一个女人,你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你。”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不起妈妈,也许还不至于,或者他只是羡慕,别人有一个能干的优秀妈妈,于是心里生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其实,不光这个孩子的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一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慢慢放弃了努力,每天无所事事甘于日复一日的过着一样的烟火生活。 不仅仅是没有工作的,就算是有工作的,也勉不了如此,她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有吃有喝,不缺这少那,丰衣足食,哪里还用得着学习和进步,更用不着奋斗。学习和进步,那是孩子的事儿,奋斗那是男人的事儿。 我住的这幢楼上有一位三十大几岁的女人,个子不高,长得白白胖胖的,一脸的富贵相。爱人做着生意,经济条件不错。他们的一儿一女都已经住了校,平时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 她没有什么爱好,除了一日三餐,就是打麻将。我曾听她说过,她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晨吃过饭后去打麻将,打两将回来做中午饭,午饭后睡一觉,下午打一将,回来做晚饭,晚饭后,再打两将,回来睡觉。 我不懂麻将,不知道一将是几局,也不知道一将能打多久。但是,我知道她的生活里除了吃饭就是打麻将。 一个秋天的晚上,我和爱人散完步,在楼下恰巧遇见她的爱人从外面开车回来,便停下聊了一会儿。 他抬头瞅瞅楼上的家一片黑暗,唉了一声:“一天到晚光知道打麻将!这么晚了还不上家。” 我说:“嫂子多有福啊,你这么能干,什么也用不着她操心,不打麻将干嘛啊!” 他叹一口气:“有法吗?我到是想让她操心,她可得操得了?她这么多年不出家门,不读书不看报,什么都不懂,说实话,跟个傻子差不多,连沟通都没法沟通,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哪像你们,能写会算,见多识广,放到哪里哪里行。” 当时,我还悄悄地对着老公指责那个男人没良心,女人为了他和家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放弃了自己的外出机会,到头来换到的却是他的嫌弃。 现在想来,她所有的牺牲与放弃,其实最主要的是自己不愿意付出努力。 多年前我在新浪博客上,结识一位叫做花妈妈的女子。她的博客上记录着她点点滴滴的生活,没想到一入她的博客深似海,一直追了多年,直到现在。 她是一位上海移民到加拿大的女子,有两个漂亮的女儿,我认识她时,大女儿还在上小学,小女儿两三岁。 为了照顾孩子,她辞掉工作,做了一个全职妈妈。她们家的院子很大,后院被她种上了菜和果树,前院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她家餐桌上吃的是自家的绿色蔬菜,花瓶里鲜花不断,都是自己园子里长的。 她的手好巧,自己买来手工书,做各种手工,她做的口金包、一针一线手缝的被子、挂毯、比商场里卖得都好看。她给女儿们做舞蹈服、做头花,穿戴出去羡慕得一众外国小朋友不行。 她把自己的手工送给亲朋友好友,她帮着邻居裁剪衣服,她送自家种的鲜花给女儿同学的妈妈。

Read more

男人的世界观,决定一个家庭的未来

01-品格好的人,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有个相识的朋友,且喊她Z,她爷爷辈的人都是书香门第,特别爱读书,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她爷爷曾经教育她爸爸,一个人的一生都得去读书。 她爷爷把《曾国藩家书》看了无数遍。她爷爷曾经把一句: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作为激励后代的名言,做成匾挂在书房。 她爷爷病重的时候,曾拉着Z的手说了一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Z的爸爸是那种特别注重家庭教育的人,从小把她培养得知书达理,擅长读书,孝敬父母。 甚至后来,在她长大以后,都一直告诫她,女人一生该如何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的独立,聪慧,美丽大方。 Z在这样的熏陶下,苗红根正,甚至看起来,营养过剩的样子。 当年,在找对象的时候,她犯难了。因为身边没有这样相匹配的家庭,有的倒也是大学毕业,但不爱看书,而爱看书的家庭境遇不好。 很长一段时间Z都郁郁寡欢。 02-相同三观的人 Z结婚比我们同一届的人都晚一点,因为她想找一个家庭教育、品行方面跟自己都完全匹配的人。 可这样的婚姻有么?她擦破了肩膀也没有找到那个完全匹配的人。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跟她兴趣爱好都相投的男人,两个人都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但那个男人家庭境遇特别不好。他们喜欢看的书都一样,她看过什么书,他都看过,他也是一幅博古通今的圣人模样。 认识后不久,两个人领了结婚证。 头一年,在没有孩子的婚姻里,两个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所有人都看不出他们两口子的世界有多么鸟语花香。很多人都羡慕他们,觉得就得找个有共同兴趣的人,才看上去有趣。 我们一帮人聚会的时候,他们还在一旁打情骂俏,还在那儿互相喂饭。 03-人一辈子要不断地学习 Z就是那种永远披荆斩棘的样子,永远拼搏向上的样子。 因为她的家庭教育不允许她懈怠,她一天24小时安排的很紧凑,从来不无故浪费时间。 可她的老公却不是,她的老公家境不好,家庭教育为零,父母甚至认为,只要考上大学,书可以撕掉,只要大学这个证件就好。 她老公当年读的书在祖国日益腾飞的今天,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但他没有后天学习的能力,就用大学四年读的书维持着日子。Z却时刻在学习。 从结婚到现在,Z不断地告诉她老公,人一辈子要不断地学习,因为她爷爷,她爸爸对她的影响太大了。 她老公沾沾自喜地认为他的知识量已经足够哄她一辈子了。他的家庭教育理念里,根本就没有人要一辈子不断去学习的想法。所以,他没有这个习惯。 04-“爸爸的世界观就是我的世界观” 一个男人的营养是要营养一个家庭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女人。

Read more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父母请牢记家庭教育由您们开始!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Read more

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Read more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01] 女孩L,大学四年,恋爱两年半。 毕业一年后,和男友开始谈婚论嫁。男友家在一个省会城市,据说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而L家在小县城,爸爸妈妈都是普通工人。 说到订婚,L平日沉默寡言的爸爸建议,一定要去男孩家里小住几天,看看男孩和家人的相处状态。还说爸爸妈妈不会替她的婚姻做主,只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男友家一百六十多平的房子,在那个省会城市,至少也价值小三百万,四室两厅,生二胎、三代同住也没问题。 但待了一天,L就感觉不对劲:四五十平米的客厅,窗帘上打着补丁;男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课本、试卷,摆了半个房间;用了十几年的粥锅,锅盖坏了,缠几根花花绿绿的绳子继续用。 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男友的妈妈,张口闭口就是过去如何如何。而对于一切自己不曾接触的新事物,比如微信,比如手机照相,比如微波炉,总是一句话: 我哪儿学的会! L跟男友说,你耐心把他们教会,就不用老替他们操作了吧?男朋友的态度是随他们去。 看着男友对爸爸妈妈言听计从,L突然想到,恋爱几年来,对于专业之外的事情,男友也是从不关心的。 让L做出分手决定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某次去厨房,男友的妈妈竟然拿着自己老公破洞的内裤擦厨房灶台! L当时觉得心里很堵。她自己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整洁卫生是必须的,穿的用的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面些。之前男友经常把袜子随意扔到茶几上、饭桌上,L说过好多次都没有效果。这件事让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生家庭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啊。 因为内裤擦灶台这事,L很认真地和男朋友谈,因为他们俩结婚的话,和公婆免不了会住在一起,所以生活习惯挺重要的。结果,男朋友来了一句:“内衣也是洗干净的,没你们县城的人讲究多。” 一句话,让她寒了心—— 一旦走入婚姻,可怕的并不是同公婆如何如何,夹在中间的老公如何处理媳妇和亲妈之间的磨擦,才是日子幸福与否的关键。 [02] 一个朋友,结婚纪念日领了离婚证。聊起原因,她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理由担得起离婚。 她努力想,最后说:“也许是三观不合吧。” 比如她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恋爱时老公还能偶尔陪她;但婚后她提起来去电影院,老公总说在家下载来看就行了。 比如,她喜欢一家人每周至少一次外出吃饭,老公总倡导勤俭节约,觉得太浪费钱。 不管上学时还是工作后,每年她都在工作之外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学烘焙、考驾照、学插花、练习简笔画等,每个都学得像模像样。 而男友毕业后基本停止了成长。自己不成长,还觉得老婆瞎折腾,直到前些日子被迫下岗。 倒是在外人看来极不对等的H夫妇,却过成了夫妻典范。 H父母都是医生,典型的中产家庭。H老公出身偏远地区的农民家庭,家境一般。 第一次去男友家,H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她有自己的主见,也明白父母的阅历有自己抵达不了的地方。此行需要先坐飞机、后倒汽车再坐农用三轮车,他们一行四人下了汽车后,临时得知三轮车坏在了路上。

Read more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 这个爸爸的回答震惊无数父母!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2、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3、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劳力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1、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2、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3、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便不会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这位中国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很显然,美国爸爸的回答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实干家,而中国爸爸的回答只能让孩子成为软弱无能的〝啃老族〞。 不要对孩子太宠爱,那其实是变相的〝伤害〞。 父母无私无悔的付出只会导致孩子的无情与无能,溺爱与给予只会让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与其想着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不如培养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只给他钱。 你应该告诉孩子: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用你的知识赚取更多财富,通过理财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但我的钱跟你没关系。 所以,当孩子问你同样的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像那位美国爸爸一样,告诉他:〝我有钱,你没有。我并不欠你什么。所以,你得靠自己,为了你憧憬的生活努力。而不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 那么孩子就会很独立,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那么你传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来源:名校家长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社会中的一员,却是家庭的全部。家长带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让他们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我们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关注家庭教育。10月10日15:00-16:00,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陈向东做客新浪微访谈栏目《对话教育名家》,畅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问:陈老师你好,如果一个少年有很多兴趣爱好,有没有必要使他只专注某一兴趣从而使兴趣变成特长呢?还是说各方面都了解一些比较好? 陈向东:由于从众心理或者表现欲望等的原因,孩子会貌似看起来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兴趣爱好过多就等于没有兴趣爱好,肯定要锁定到最好不超过3个兴趣爱好为好。这时,我们要观察、分析、探寻孩子的兴趣动机,从最根本的动机和需求入手,寻找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最重要的兴趣点,然后加以引导和培养。 问:陈老师好,如果自己对某一个领域有兴趣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发展,怎么办哪? 陈向东: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容易,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找到兴奋点和激情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顶级专家,都需要热情、反复、专注与坚持。如同我们所知的“一万小时定律”所说,只要你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专注去做一件事情,超越自我去做一件事情,每天4小时,坚持10年,大都能够成为专家! 问:我家的小朋友上课关注的总是老师穿的什么,哪个小朋友缺橡皮少铅笔,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也是一观察就好几分钟,唯独对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不太上心,这样的孩子应该怎样引导呢? 陈向东:这位小朋友的观察力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是没有在正确的时点关注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生活中着力通过游戏、谈话、阅读等方式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定点定向关注和聚焦的能力,并且要坚持至少21天。请记住:“21天定律”:一个好的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 问:陈老师,我很喜欢美术,但是爸妈说学美术对学习不好 ̄我该怎么说服他们呢?? 陈向东:美术可以很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很好地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还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愉悦和美感,而这正是生活的意义的一部分,所以我鼓励你在美术方面的爱好。你可以和父母好好地聊聊,成才的路不是只有一条。当然文化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放弃和放松,同时证明给父母看,让他们信赖你。 问:小时候家庭教育观念是“填鸭式”,严格,条规化。踏入社会时教育观念受西方影响变为“孩子有自由,有发言权,选择自主权”,中国式教育备受批判。现在美国的“虎妈”教育孩子的案例告诉我们,严加管教,再加上有计划有要求的教育会让孩子考好学校,走光辉道路。陈老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合适的? 陈向东:如果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是“胡萝卜”,严加管教是“大棒”,那么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胡萝卜,也需要大棒,但所有的一切一定是以爱并且让孩子感受到爱为前提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每个孩子都是美的,不同的,特殊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来“调兑”使用“胡萝卜”和“大棒”的比例。 问:陈向东老师,您好!拜读了您在《换个角度做父母》一书中的文章,首先佩服您的胆识,也佩服您乐于向上的精神。您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三代同堂有优势”,我还是有点不太赞同,我总觉得我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理念还是有点旧观念,不太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不知道是不是我错了呢? 陈向东: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颗小树苗,爸爸、妈妈、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等就可以比作是支撑的支架。如果只有爸爸一个支架,一遇风吹雨打,小树苗就很可能倒下;如果爸爸妈妈两个支架,小树苗就不那么容易倒下;如果再加上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等支架,不论什么恶劣天气,小树苗都能够健康成长! 问:陈老师,我的孩子升初三了,想学日语,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该怎么办呀? 陈向东:初三的孩子做出的决策的背后肯定有其动机和原因,要想帮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要首先去剖析解读这些动机和原因。有些家长会以学习日语未来就业的选择少为由干涉。我们要知道只有孩子感兴趣,才能学习学到更多。强烈建议可以和孩子一起咨询专家或者老师的建议,一起讨论和分析,然后再做出选择吧。 问: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是近10年才真正重视起来。在我们重视孩子成长时,做父母的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已婚并育子女的80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己还是个孩子,可否给这些80后父母们一些建议呢? 陈向东:每个人都是“一不小心”做了父母,每个人都会是第一次做父母的。要想做一个好父母,毫无疑问,需要我们学习、体悟、观察、改变和成长。80后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机会更多,关键在于学习的心态和改变的勇气。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问:陈老师您好,读了您在《换个角度做父母》中谈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您自立自强的学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你觉得在当下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年代,家长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强和自立的意识呢? 陈向东:榜样不是做好爸爸好妈妈的最好标准,而是唯一标准。“行为人师,学为世范”。要想激发孩子向上,关键是父母的言行举止要成为这方面的榜样和标杆。要示范提醒孩子:父母是父母,他自己才是他自己,他自己的真正幸福只能来自于他自己的成长。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追寻最好的成长体验和生活幸福! 问:我的孩子做事没耐心,对什么都无所谓,不知要如何引导,现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大班,但听说习惯要从小养成,请问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向东:没有耐心可能是没有兴趣,可能是孩子获得太容易,可能是家庭生活中没有从小有意识得培养。很多孩子都是家长来安排,而没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在了解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设立小目标,每次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假以时日,就可以发现孩子的真正的兴趣了。记住:千万别放弃哦! 问:您觉得,在现在的工作压力及生活作息下,如果做一个好父亲? 陈向东: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一定在于多,却一定在于相处时间的品质的最高。在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榜样作用如何。我自己很忙,但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最大意义在于帮助别人更多,忙碌也就有了价值和意义。当你自己生活有了更多的意义的时候,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才会有更多的意义。(续) 问:您觉得,在现在的工作压力及生活作息下,如果做一个好父亲? 陈向东:我们喜欢的乔布斯离开了我们,艾萨克森跟进采访了他两年。在乔布斯的最后日子里,艾萨克森问乔布斯:作为一个向来注重个人隐私的人,为什么会在过去两年中给予他如此充分的合作?乔布斯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我,我一直没有陪伴他们,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让他们明白我做了什么。”

Read more

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们家的规定就是吃饭前不可以吃零食,不能躺着看书,对人都要有礼貌……你是我们家的孩子,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定。 当然,在管教过程里,孩子常会有「不平之鸣」。例如:为什么别人可以吃冰淇淋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大声吼叫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跳床而我不可以? 再如大一点的孩子常会质疑:我同学都有最新款的手机,为什么我没有?为什么他们都有零用钱?他们都可以玩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为什么我不行?为什么阿猫可以这样?为什么阿狗可以那样? ……这种对大人要求「公平」的声音,常令父母左右为难。 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但什么才是公平? 孩子在提出这些「别人可以,我不行?」的问题之前,一定没几个人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把该做的事都做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可以把书读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父母要求的事,我不行? 我并不是要父母拿孩子跟别人比,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公平」就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也不一样,对待的标准和方式自然不同。像我家儿子也曾质疑过:「为什么姐姐可以买手机,我不行?」,那是因为姐姐学校离家较远,且下课时间常不准时,加上地点人潮很多,有了手机可备不时之需;至于儿子因为很喜欢运动,所以常买球鞋或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而姐姐较没兴趣,也就很少买……。如果深入去想,就会知道,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再如,我规定了一些奖赏制度。今天姐姐拿到了奖品或奖金,是因为她努力的结果,弟弟没得到,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这时,弟弟就不能跑来哭闹说为何他没有?渐渐地,孩子就体会「要得到,先要付出。」,就会明白,有时候「别人可以,我不行」,反而才是最公平的事。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老夫子说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主动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我们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看见贤能的人,不去学习,还心生嫉妒;见到差劲的人,不去反省,还跟人比烂,这才是最糟的。 我听说,爱因斯坦的父母也有相同的困扰,爱因斯坦小时常跟一群朋友混在一起,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孩子,你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你整天贪玩,使得成绩不佳,我和你爸爸都为你的前途担忧啊!」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罗伯特和杰克成绩也不好,不也是天天玩吗?」爱因斯坦说。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妈妈知道你喜欢听故事,我给你讲一个吧!从前,有两只可爱的小白猫在屋顶上玩。玩着玩着,其中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从烟囱里掉了下来。等它们爬出来时,一只猫很干净,另一只猫却很脏,你知道谁会去洗澡吗?」 「当然是脏的那只小白猫啦!」爱因斯坦马上答道。 「恰恰相反,因为那只脏的小白猫见同伴是干净的,以为自己是干净的,所以,他不会立即去洗澡,甚至还四处乱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白猫回家一照镜子,才发现自己又脏又丑。」讲到这里,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当自己的镜子,你就会像那只肮脏的小猫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听完母亲的话,爱因斯坦满脸羞愧。因为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当头棒喝,彻头彻尾的醒悟过来,就离开了他那群朋友。 下回当你又再质疑「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别忘了爱因斯坦这则「以己为镜」的故事。 别人再好或再差,都跟你无关,因为那是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数学不及格,所以,如果你的数学不及格,这代表你会成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吗?不会,你的人生只属于你一个人,和其他人毫无关系。不要管别人做了什么,或是他们的父母允许他们做什么。你是你,他是他。 作者:何权峰 (畅销心灵作家)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