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到底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那小编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经验。 一、那内向的性格到底有几种表现呢? 1、不爱说话 内向性格的人一般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不爱说话,不管别人发表什么意见,内向性格的人都是保持沉默,或者就是一笑而过,一般不会有太多的语言,即使自己有话要说,但是都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2、性格比较孤僻 不爱和别人交往,一般情况下都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正结交到好朋友,也是跟随在好友的身边,没有太大的变化,喜欢的时候就话语很多,不喜欢表达的时候还是保持沉默。 3、容易自卑 一般内向的人对自己都没有太多的自信,不管有什么机会表现,不会积极的主动去展示自己的才华,遇到困难也容易往悲观方面想,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 4、不会沟通 遇到陌生的人,不怎么会沟通交流,说话也不流利,吞吞吐吐的,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别人沟通起来会比较吃力。 二、那性格外向的人又有几种表现呢? 1、爱说话 性格外向的人话语是比较多的,不管是对的错的,还是别人接受不接受的,都会噼里啪啦的说个不挺, 2、生活态度比较乐观积极向上 性格外向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的是比较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而且能够很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游刃有余的解决好事情。 3、善于与别人沟通 性格外向的人善于与别人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很快找到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从而和别人更快的建立友好的友谊。 4、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还在情感当中,性格外向的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懂得如何去安慰自己也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法,因为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往好的方面想。 注意事项 性格外向的人总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快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相信自己的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人无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年轻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会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掉积极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无论面临的社会情景多么糟糕,我们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会变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可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也没那么长。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我们能够掌控的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真正聪明的人,为什么从不去社交?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所谓“人脉就是钱脉”,是当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现在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都只想认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绍时那种没底气的样子,别人不会把你放心上的。 而这种社交只能让你越来越没底气,越来越不自信,变得浮躁、焦虑。 因此: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们正在从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就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内求就是将自己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 有时候,我们为了拓展所谓的人脉关系,在台面上忍气吞声、一味的的去讨好和顺应,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别人,会让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们不敢;而得罪亲人,他们却不会伤害你,那么成本却近乎于零,所以我们恣意妄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艰辛,所以才去忍你、让你,纵了你的蛮不讲理和骄横跋扈。人生有无数种失败,这是最悲情最苍凉的一种。 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现实,谈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谈利益。既然每个人都是奔着目的而来,为何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直奔主题,合则来,不合则去。 况且,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成功、聪明的人都会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进可攻,退可守,可收可发、可隐可现。 因为人性有这样一个弱点:当你在别人面前敞开一切,他就会觉得你一览无余,然后就会拿捏你。因为你的七寸,已袒露在那里。 这的确是一种大忌。皇帝身边的宠臣很多,结果要么是被皇帝砍头,要么被别人砍头;领导身边的红人经常换,要么是给领导背黑锅,要么得罪一群同事;那些称兄道弟的朋友很多,一旦涉及到利益关系就大打出手;深爱的恋人很多,大部分都各自奔天涯。 世上所有的美感,其实是一种陌生感和遥远感。一览无余只会徒生厌倦。所以人间最美的距离,就在将够着却又还没够着的地方。 所以,未来的社会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离,都是合理的,我们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开,只需做好自己,该走近的早晚都会走近。 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切勿随便耽误别人的时间,也切勿随便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点闲暇的时间,就不要去应酬了:多年不见忽然联系,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没有预约,忽然请你吃饭,说明你只是某一个饭局的凑数的人。切记啊:没有任何人值得你去应酬! 有点时间多读读书,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丰富多彩。修身养性,岂不快哉? 最后再提醒一下:请把你那些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喜欢的事或者人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你的世界会精彩很多!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表达深爱和深情的句子

表达深爱的句子: 在遇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遇到别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激。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 生命是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 随着天各一方的时间越来越长,表达爱的句子爱情祝福语我的思念也越来越深,我很想找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许多心底的惆怅、寂寞向你倾诉。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山川河流可以使人与人互相阻隔,却无法将心与心阻隔,表达爱的句子爱情祝福语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永远陪伴着你。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为何忙碌,我都会在此守候。 晚上,对着孤灯,我陷入不可名状的思念之中,实在排解不开时,我徘徊在我俩散步的海滩、草地,对着星星、月亮,声声呼唤着你! 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在爱人眼里,一千里的旅程不过一里。 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我爱多一些吧。 纵然伤心,也不要悉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表达深情的句子: 你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太想你。 想你,是一种美丽的忧伤的甜蜜的惆怅,心里面,却是一种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温馨。

Read more

九百年没人得癌,九十岁老人仍下地劳作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 比如住在英国西海岸一个小岛上的祖芬格族人,总以哭为乐,每逢婚嫁喜庆吉日,就要聚在一块儿放声大哭一场,来表示高兴快乐;又比如沙特阿拉伯的甸蛮人,则认为笑很不礼貌,在长辈面前笑还会被族长惩处呢! 在这些不可思议的民族之中, 我们要介绍的是罕萨族(Hunzas): 他们是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活力、健康、富有生命力,他们吃着新鲜的食物(杏子)、呼吸着高山空气、看起来很年轻,而且几乎很少有人生病。”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偶然在旅途迷失中闯入罕萨,平静的河谷之中蜿蜒流转两条碧水,简单却悠闲的线条仿若出自孩童的手笔。 人间仙境一般的罕萨让希尔顿深深痴狂,深情称其为“香格里拉”,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率队考察罕萨的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将罕萨族称为“不生病的民族”。 1999年,著名的自然健康创始人森下敬一先生在对129名罕萨百岁老人的身体检查后显示:他们体内脂褐素浓度很低,这使得各个器官机能非常年轻,相当于城市中50岁左右的中年人。 在这里,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年过百岁仍然身手矫捷,攀山越岭如履平地。 ➊ 罕萨族人平均寿命是120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罕萨(HUNZA)是一处在巴基斯坦西北角和帕米尔接壤的,被喜马拉雅山包围的地方。位于海拔2438米的山区,包容在崇山峻岭之中,长161公里,宽5公里,人口近六万多人,过去两千多年来,他们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离,现在已成为西北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了。 巴基斯坦人的平均寿命是67岁,然后在罕萨,100岁也不会让你成为老人,而且还很惊人的强壮。”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也正是他们保持长寿的秘诀。 他们不是为了吃而活着,而是为了活而吃。 罕萨人一天是两餐,丰富的早餐和日落后的晚餐。此外,他们只吃天然的食物:水果、蔬菜、谷物等,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或添加剂。 这里的人60岁有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可能我们会觉得很惊讶,但这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➋ 九百年来没人得癌症 __________________

Read more

老师的温柔告白:不必是母亲,也能懂得母亲的心啊

一位老师的温暖自白,生命经历虽未曾当过母亲,却同样在教育的过程里孕育了每个青春的生命,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也懂了母亲的心。 妳的孩子不必一定由妳而生,但是却能透过妳诞生。Your children don’t have to come from you, but they can come through you.——Collateral Beauty “老师,妳自己又没有结婚生子,妳哪能懂我们当妈妈的心情?” 在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自己因为没有结婚生子所以对社会没有贡献,也好像对不起了谁所以不能抬起头来有气势地讲话。总在某些时刻,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将自己多年的付出否定抹灭至零。于是,我开始鞭打自己,或许我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直到看完了电影“最美的安排”里面的一句台词,让我明白,即使没有孩子,我还是能同理当妈的心情,我能明白妈妈们怕小孩子变坏怕小孩子走歪所以焦急担心不安无力。 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有了更大的耐心去面对妈妈们跟孩子们的情绪起伏,我不再被卷进去他人的攻击或防卫中,而能好好地聆听他们面对他们拉他们一把。察觉及抽离,然后站在亲子双方的位子去想,有时候,他们知道有人在,其实也已经足够。 刚开始教书时,总想证明自己,不想被看扁,于是做什么事情都用尽全力。随时都要板着脸,怕家长学生看不起,怕自己被批评,怕自己不够完美。但是哪有可能完美?如果 22 岁时的我就能完美,那不就表示未来的我只是停滞不前,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更加成长更懂他人的苦然后愿意陪伴。 10 多年下来,明白了跟人相处的过程,急不得,先稳定好情绪,才有办法处理事情。巧劲比蛮力更为重要,太用力的结果就是伤了自己也伤了学生。另外就是真正地用心,有了真心,学生能懂,家长也会懂。更重要的是,自己才能安心,才对得起那些费尽苦心看着孩子长大的父母们。

Read more

最让女人欲罢不能的,是这种男人

爱大叔的女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解,将其归因于大叔有钱。 其实错了——有钱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比钱更重要的,是大叔更具备精神导师风范。 值得爱的男人有很多种,有钱的,好看的,才华横溢的,霸气侧漏的……但所有这些,都抵不过一个可做精神导师的男人。 要找个什么样的男人过一生?想来每个女人都问过自己。其答案会随着阅历和处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一个成熟女人最愿意选择的,一定是那个可以引领自己冲破迷雾,一直一直走向更高更远处的男人,包括精神和物质。 物质不说了,仅就精神层面,如果跟一个堪称精神导师的男人相伴,实在有数不清的利好: 他能帮你把握人生的方向,告诉你什么需要珍惜,什么应该舍弃。当你面临大大小小的岔路口,他能迅速帮你做出精准的选择。 他能化解你的烦恼。当你被领导批评,跟父母吵架,被朋友误解,事业陷入低谷,职业资格考试没通过,车子被撞,上班迟到……他会教你怎么处理和面对,让你从容又自信地解开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难题。 他能带你深刻领略生活的味道。一朵花的香,一只鸟的优雅,一幅油画的妙趣,一个历史古迹的沧桑……他能带你走进生活深处,给你一个崭新的视角,让你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风景。跟他在一起,你生活的层次和境界可以大幅提升。 这样的男人,是女人的外挂和定海神针,是最值得相守一生的伴侣。 现在人们喜欢说“男神”,其实,仅仅长得好看的,不能算作男神。“神”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能让女人发自内心仰慕的,才是真正的男神,这种灵魂上的皈依,才能带来高层次的挚爱,也最能打造牢不可破的关系。 只有单纯无知的小姑娘,才会贪恋男人的颜和钱。成熟女人渴望的,一定是这种精神上的男神,一旦得到,她必将视若瑰宝,紧抓不放。 进一步说,就算是有钱有颜的男人,若精神匮乏,品味低俗,也很难收获恒久的真爱。因为女人在习惯了钱,厌倦了颜之后,很容易感到空虚和无趣,继而忍不住追问:这样的男人,值得吗? 一旦生出这样的问题,爱就荒芜了,相守的决心也就动摇了。 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当婚姻进入平淡期,激情退去,倦意渐生,能让他对婚姻保持高满意度的最佳法宝,就是精神上的依赖和仰望。 你且行且引领,TA且行且珍惜。这是两个人相爱相守的最高层次。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母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01] 早上我开车行驶在路上,车载收音机里传来这样的一个消息:一位63岁的母亲在朋友圈公开征集一名“女儿”,年龄19-24岁,如果陪她去三亚旅游,她不但愿意负担全部的旅游费用,并且赠送iPhone7手机一部。 什么?这么好的事?天上掉馅饼,还是天上掉陷阱? 后来我上网,发现网上出了这位黎女士朋友圈内容,连她本人的手机号码赫然在列。可见这条消息绝对是真实的。据这位母亲介绍,她的老公喜爱旅游,和团队远足出去多天,唯一的女儿在加拿大定居。 她想去旅游,没有伴儿,才发朋友圈求陪。于是这条朋友圈刷屏了! 我从这个母亲的身上看到了目前一部分老人的生活现状。他们大都有着良好的工作,经济情况不错,有的刚刚退休。子女因为工作在外地。自己的交际圈不大,或者没有痴迷的爱好,这时就感到深深的孤单。 纵然有钱有闲了,恐怕也只有“玉容寂寞泪阑干”。这条消息凛冽了我,我能理解每天夜里只有一个人的世界,体会有话说无人听的悲哀。 满目的孤独似疯长的野草,只好用金钱来换取短暂的陪伴。这个母亲不知有没有屏蔽亲人的朋友圈,否则她远在加国的女儿看到母亲朋友圈里晒出征女儿的心愿,不知作何感想。 [02] 陆姨的姑娘七宝是个励志妞。出国留学,找的是外籍老公,拿着高薪,定居海外,夫妻俩二人年薪数百万之巨,在海外属于精英阶层,开豪车,住别墅。还给父母在武汉的汤逊湖买了别墅……简直就把身边那些在家门口混饭吃的同龄人秒成了废物渣子。 那些年,精英七宝是我们的头号公敌。我们一个个在她的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们拼尽一生也无法逾越。我们不想仰视,也无法直视。她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来。 后来,她生了孩子,又到美国定居,女儿小七很漂亮,才四岁,已经会说包括汉语、英语、武汉话在内的几种语言。听说,小小年龄已经跑过北欧圈的好多国家。见识甩我家没出过市的康哥十八条街。说实话,我们对于北欧那些美得像童话的城镇的认识,都来自于陆阿姨。 唯一的遗憾,七宝繁忙,十几年来回国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老两口去曾到国外住过一月余,外语、生活习惯、朋友圈……60多岁的人对国外生活完全不习惯,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剥离。哎,用陆阿姨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福享不了! 逢年过节,陆阿姨会把亲戚请到她的别墅。一大桌亲戚围坐,吃喝玩。以前的画风是大家集体羡慕陆阿姨,羡慕大别墅,羡慕争气的七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画风一转,陆阿姨开始羡慕望她的老姊妹:你们儿孙围绕身边,成器不成器也好,吵吵闹闹也好,都在一处呆着呢。 我永远只能通过sky软件才听得到女儿的声音,通过视频看到小外甥的模样。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你们累了病了,孩子们踩了风火轮似的来跟前照顾,我头疼脑热,床前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女儿不会回来,我不愿出去。哪天年老体弱时,谁来搀扶我? [03] 我的同事燕子有一次回她老家,回来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情景,我们办公室集体唏嘘了好久。村口有一座石桥上,桥的这头坐的是几个老太太,那头坐的是几个老头子。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翘首以盼的是,早已到城里安家的子女偶尔抽空回家看看。 每当有孩子从外地回来,那家的老人就像过节般的欢天喜地。买菜、杀鸡,临走,攒了一年的好东西都拿出来,让孩子们带回去。但大多数时候是,老人们呆呆的坐着,仿佛像桥上的石墩静默无声,他们等不到,永远忙碌的孩子。 他们永远不会说,孩子我好想你,你能回来看看我吗?他们只会说,孩子在外面好好干,我好着呢!那桥头孤独的身影刺痛了谁的眼? [04]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虎哥是朋友圈里的真汉子,他在深圳已经落户,厂子也顺风顺水。年前突然卖掉了厂子,一家人搬回了应城一个小镇子生活。每日陪老父钓钓鱼、溜溜鸟、围着家里的水塘走上七八个来回。朋友大惑不解,人到中年何事折腾?虎哥轻描淡写:老父已是肺癌晚期,化疗痛苦还无济于事,我只能陪在老父身边尽孝。如果我不回来,哪怕日后我登上福布斯,都会永远抱憾。钱是王八蛋,用了还能赚。 朋友一时无话,直觉耳边一阵嗡嗡,再等他清醒过来,虎哥提醒他,快四十岁的人了,怎么哭成狗?他想起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患病的日子,正是他一个微电影拍摄的最后收尾阶段,他砸进去了近80万,大部分都是借的。他焦虑一心要尽快弄好,让父亲看一眼,可是——子欲养,亲不在。他的电影在后来拿奖无数,每当他听到筷子兄弟的《父亲》他就哭得不能自已。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05]

Read more

祝我们今后,披着各自的骄傲,互不打扰。

这辈子, 相遇一场, 只要各自安好, 联系不联系都不重要。 所以, 这一路, 很感谢你能来, 也不遗憾你离开。 他从不觉得爱情必不可少, 如果他死, 他不遗憾自己没有获得过爱情, 因为他不曾苛求, 没有欲望。 原来必要的不是爱情, 而是你有了这个人之后, 爱情才不可或缺。 我只是希望做好自己本份, 使喜欢我的人继续喜欢我, 使不喜欢我的人至少不恨我, 我已经感到满足。 因为我不是圣人不能够使全世界都和我共鸣, 很高兴你喜欢我, 也不遗憾你的离去。 谁都不是谁的终点, 谁都不是谁的梦想,

Read more

为什么做热爱的工作还是不快乐?在工作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喜爱音乐的人,猜猜对着熙来攘往的街道演奏,但却没有人理会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个喜爱厨艺的人,但是每天做的食物,都是被丢弃,没有人吃它,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利用自己的长才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很重要。但如果这是一件没有办法发挥价值的事情,我们能做得多快乐? 某一次,我被邀请去参加活动,连同我,另有两个演讲者,都被告知,可以早到一小时,稍微排练我们的演讲。因为尊重主办单位,我们都提早到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个人各有二十分钟,可以演练我们的演讲,就算不够用,也可以练比较重要的部分。 当我站上台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在台下各忙各的事:联系、搬东西、核对资料,就是没有人听台上的排演。另外两个演讲者,也是大忙人,不停看手机,或是走出会场讲电话。我第一次感受到,演讲的时候没有人听,感觉这么糟。我喜欢演讲,但当台下没有听众的时候,演讲就不再是同一回事。 这件事也不陌生。在几年前,我的工作中需要写一些研究报告。其中某一些,我不知道有没有用,而其中有一些,我知道它不会有用 — 不会改变现实,不会改善问题,只会浪费人力和纸张,最后报告躺在某个公务机关的某个资料柜之中。在写那些报告的时候,都觉得特别难熬。做更有意义的事,是我离开原有的轨道,找新方向的原因。 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我的经济学老师,在上课时提到他的工作,显然是抱持着一种相当无奈的心情。他是博士,在中研院工作,到台大兼任授课,许多人认为这已经是非常有成就的人生了吧?但是他感叹,因为当时(甚至到现在亦然)学术界的风气和规则,他每天在做的事,“对国家无贡献,对人群无益处,对社会无影响”。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中一凛。这位老师教的经济学,我记得的有限。这句话,却常在我心中回响。 过去几年,我花不少心思去观察那些每天脸上有笑容,生活充满力量、在工作中努力不懈,而且也常常表现卓越的人。除了他们的生涯选择,常常和他们原本的优势特质相呼应之外,我还发现另一个现象:他们的心中,常常怀抱着一个行动的原因,这个原因会比得到一分薪水,以便生活、享受、娱乐,再更多一些。 如同萨尔曼.可汗,他离开“钱”景光明的金融分析师的职位,投入一个不确定会有多少报酬的“免费线上教学”事业,是为什么? 因为他相信,如果他的事业能让许多没有办法接受教育,或至少,无法接受优质教育的孩子,得到教育机会,那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人类有一个特别之处,和草木、虫鸟不同。 相对于别的生物,行动的原因很单纯,而且通常世代不变;人类行动的原因复杂,而且我们可以选择和改变我们的行为。动物学家说,鲸豚、猫狗、人猿这些动物,也稍有此潜能,但相较于人类,还是太浅,太少。因为我们有能力“想像”或“模拟”,我们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在自然的状况下,人类的行为,是依据这个想像模拟的结果。 所以,什么是价值?某一件事情直接或间接,明显或不明显的影响、造成与产生的一切结果,就是它的价值。人类的特质,或甚至是优势,就在于,我们“预测”各种行动方案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当我对一群学生演讲的时候,如果他们聆听,和我有所互动,我能“预测”他们会因为这场演讲,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如何受益,所以我能兴高采烈,全心投入演讲 — 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当我在“预演演讲”的时候,台下没人在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我“预测到”,无论我这时候讲了什么,讲得是好是坏,对他们毫无影响 — 在这个时候根本拿不出热忱和力量,这也完全是人类的天性。 在工作上也一样,若工作无法造成影响,或是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所不不想看到的。身为优秀的人类,我们会感到很没劲,对感觉到,在和心中的一个声音对抗,那个声音说:“别再做了,别再做了”;但是,当我们因为收入、头衔等原因,还得做下去的话,那会是难以化解的内在张力 — 我们在和自己的天性作对。 丹尼尔.品克,是美国研究企业、工作、管理的专家,他的着作已经被翻译成34国语言,他在 TE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