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家长的20条备忘录,别忘了孩子很快就会长大!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好坏和对错。 4. 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这只会让我假装出一副和我实际年龄不符的傻样。 5. 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 6.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7. 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的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8. 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9. 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我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而已。 10. 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11. 别在匆忙中对我许诺。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12. 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时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13. 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 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这样会让我疑惑,进而失去对你的信任。 15. 当我问你问题的时候,请别敷衍我或者拒绝我,否则我将停止发问,转向别处寻求答案。 16. 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我当时有多恐惧。 17. 别对我暗示你永远正确、无懈可击,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那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18. 别以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19. 别忘记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20. 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关于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忠告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5、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6、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图自|wallcoo.net

Read more

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01 我有个阿姨,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退休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请她辅导孩子。 有人托了几个不同的关系,再三来找,阿姨推不过说:“那我们试一次。带个最近考试的卷子,来分析一下。” 约定好的时间,是那个有些身价的父亲带着孩子过来,态度倒是谦恭,寒暄半天。开始上课,阿姨说:“卷子请拿出来。” 小姑娘开始翻书包,翻来翻去,耸耸肩说:“忘拿了,在教室座位里。” 这时候小姑娘才想起来,原来明天要交的作业,也是要改这张卷子。回头说:“老爸,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你去给我拿回来!” 老爸马上站起来,抬脚就走,走了一步想起来问:“明天还要交什么作业?快查查,我一起给你拿回来。” 这时阿姨说话了:“同学,你收好东西和你爸一起走吧。今天的课不上了。” 四年级的小姑娘非常惊讶,估计从来没有人跟她这么说过话。嘴一撅,头一扭,分明就是生气了。 姑娘的老爸赶快陪着笑说:“老师,学校不远,开车半小时,就能回来。我们一定下不为例。” 教了45年小学的老教师说:“学习,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聪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学生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不可推卸。看样子,她在家里,从来没有担当过自己的过失吧?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担当的孩子,找谁教也是教不来的。” 阿姨发难,并不是孩子忘了带卷子。谁没有“忘了”的时候?可是“忘了”总是一个疏忽,是一个造成了既定困扰的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既然错了,至少要有一个自我检讨的态度。 没有自我检讨,还有人倾力庇护,怎么会有进步? 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舍得花时间、最不计成本、最不惜余力培养孩子的家长。 为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碎尸万段,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家长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最包办包赔,专治专管的家长。 你的舐犊情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02 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有一天秘书来报,某同事的妈妈来了,在外面等。 在法国,有同事的直系亲属不请自来,基本都是因为本人发生意外。他吓得冷汗就出来了,停了手头所有的工作,让人事部经理陪老太太进来。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目测看着神态平和。他松了口气,估计事故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大家坐定,老太太开始说:“谢谢公司给囡囡这个机会。我家囡囡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孩子,德智体美样样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学,后来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帮助。去年九月份入职公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个月都还能省出钱来孝敬家里……” 我朋友不会讲中文,靠翻译一句一句翻。谈了3分钟,老太太一直在唠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经理。人事都是人精,马上接上去问:“阿姨,请问你今天来,有什么问题呢?” 老太太说:“哦哦,今天来有两件事,第一呢,我家囡囡也来你们公司八个月了,一直没有涨工资。可是根据她的学历和能力,我和她爸爸认为公司应该给她涨工资。另外呢,她们部门的主管,已经怀孕了,再过几个月要休产假了,我们觉得囡囡比较适合这个位置……” “WHAT???” 看到老板一幅目瞪口呆的样子,人事经理主动站起来说,“阿姨,这个问题归我管,我来跟你谈。”

Read more

3岁孩子上错车竟不哭不闹,只因妈妈教了她7道“保命题”!

前几日下午3点左右,825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听到乘客喊:“司机师傅,后面有个小孩身边没有大人。”王师傅赶紧把车停靠在路边,走到车厢后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闹的坐在椅子上。于是便轻声询问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着司机师傅不说话。 不管王师傅怎么问,小女孩都不开口。王师傅意识到小女孩可能是与家人走丢了,于是立刻向调度员报告情况。 还好,女孩妈妈在发现女孩不见后,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公交公司调度站。在核对了相关信息后,女孩妈妈立即赶往了女孩所在地。一直不哭不闹的小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终于委屈的哭了出来,边哭着边跑向了妈妈的怀里。 事后女孩妈妈解释称:“当时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才6个月抱在怀里,另一个女儿3岁半跟在后面。当时来了辆公交车,自己光顾着哄怀里的婴儿,就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女儿。等上车以后才发现大女儿不见了。” 据女孩自己说,“当时是看错人了,跟在一个穿着颜色相同的‘妈妈’后面就上了车。上车之后才发现妈妈不见了,但是我不敢哭,免得让大家以为我是自己一个人。妈妈曾经教过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事找警察叔叔。我就等警察叔叔帮我找到妈妈。” 宝妈说 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差,从小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机智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这7道“保命题”,家长务必得考考孩子! 1、你放学了,但妈妈今天有事情,要晚一点去接你。如果有陌生的叔叔或阿姨说:“你妈妈让我来接你,跟我走吧!”该怎么做?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管来的人说的有多么动情,都不要跟他走。碰到这种情况,要回去找到老师,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确认一下。如果暂时找不到老师,就呆在原地或人多的地方不动。 2、你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蹲坐在地上的老奶奶,她说:“好孩子,奶奶脚崴了,你能不能扶我回家啊?”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看见奶奶摔倒了,帮忙扶起来就好,但不要把奶奶扶回家。可以叫附近的叔叔阿姨来做,或者是找警察叔叔帮忙。 3、你自己走进了一条小胡同,发现后面一直有人跟着你,该怎么做? 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慌,也不要快步跑开或大声呼救,应尽快走出胡同,或随便看见哪家有人就走进去。向成人或警察求助。 4、你一个人在小区里玩,有陌生叔叔或阿姨过来搭讪,还给你好多好吃的,该怎么做? 家长要告诉孩子: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不能吃!里面有可能有“毒药”,吃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想吃的话,马上回到家向妈妈要,妈妈买给你吃! 5、妈妈带你去超市或商场时,如果走散了,有阿姨过来说:“我知道你妈妈在哪,我带你去找她。”该怎么做? 孩子和家长走散时往往会很惊慌,一哭反而容易引起坏人的注意。家长要告诉孩子:遇事要冷静,别急着哭。就算妈妈暂时不在身边,过一会也肯定会回来找你的。如果有陌生人要带你去找妈妈,不要随便跟着走,赶紧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6、妈妈带你出去玩的时候,如果妈妈去上厕所,让你在外面等一下,这时一个陌生叔叔过来说:“孩子,去那边等吧,我那边有好多玩具,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吗?”该怎么做? 妈妈尽量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进厕所,那就告诉孩子:一定要乖乖呆在原地,一动都不要动。不管谁来搭讪,都不要跟他走。那个人说要给你什么好东西,都不要答应他,等妈妈出来后买给你! 7、你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说:“我是抄水表的,开下门让我进去看一下好吗?”该怎么做? 不管门外的人说什么,都不要打开门!而且还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让外面的人觉得家里还有好多人。你可以假装大声喊爸爸妈妈下来开门,或是对门外说:“我爸爸妈妈出去买点东西,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自己打不开门。”然后赶紧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他们赶快回来。 父母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看着孩子一辈子,与其时刻担心,不如从此刻起,帮助孩子树立起防范意识更重要!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娇惯我?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个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搜集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家长们分享。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 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 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 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 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 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Read more

为什么我接不到孩子们给我打的电话?

一位孤独的、脏兮兮的老头拿着一部很旧的手机,走进一家维修店里去维修。 年轻的女店员看了看手机,告诉老人,他的手机并没有坏。 老人听后,目光显得呆滞,突然哭了起来:“那为什么,我接不到孩子们给我打的电话?” 慢慢地,老人伤心地拿着手机走出了维修店…… 女店员瞬间泪奔了!突然想起,上一次给爸妈打电话还是上个月了,他们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暖。。。 从现在开始,无论你多忙,不管你是谁,趁老人还活着,就多回家去看看,哪怕打个电话、唠唠家常。 其实,你身在外边,可能不知道,你年迈的父母,每天都可能拿着他们那个陈旧的手机,在等待你的一声问候…… 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爸妈不是为了给我们全部好的一切,那么花费在我们身上的钱他们都可以环游世界了。 看完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点感动,有点想哭,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又为了父母做了什么呢?你留意过父母的变化吗?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想要天天洗澡;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一天……  那么,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老了!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最后,记住! 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九句话!(因为他们会伤心)  1、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 2、好了,好了,知道了,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3、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4、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5、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都找不到了!(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老人的好意。)

Read more

孩子上小学前到底应该学什么?(最好的参考,非常详细)

哪些我们应该教给孩子? 下面的90件事情是上小学之前需要教给孩子的。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他一起学习,用举例说明、参观或实地观察等方式,引起孩子的兴趣。 运动能力 ⑴ 跑步时会闪开障碍物。 ⑵ 双脚并拢站在垫子上跳跃。 ⑶ 单脚站立一段时间。 ⑷ 攀爬铁杆。 ⑸ 配合音乐做体操。 ⑹ 做简单的跳箱运动 。 ⑺ 会玩躱避球和闪躱车辆。 ⑻ 跑着跳到家长背上。 ⑼ 走低矮的平衡木。 ⑽ 一个人跳绳或连续踢球。

Read more

你对孩子发泄情绪时,可想到他会仇恨一生?

小十月从出生以来,直到如今两岁,一直是我母亲在照料。 我母亲,一个赤贫人家的女儿,出生于山区,外公重男轻女,嫌弃她,殴打她,视之如农活工具,后来又遇到大动荡,时代的戕害+家庭的悲剧,导致她回首童年,几无快乐可言。 18岁,嫁给我父亲,迎来了更重的贫穷与暴力。 不快乐的童年,与不快乐的生活,导致她内心的创伤极深,几无疗愈希望。并且因为未曾念书,缺乏改变能力,无法察觉和自省,一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人对事,充满怨气,导致潜意识中,是默许暴力的。 我和弟妹已经长大,她的情绪,早已经对我们造不成太多困扰,因为我们会抗拒。 但是,小十月,那个初生的、柔软的、无辜的孩子,却不得不面对母亲的喜怒无常,他怯怯地,站在她的暴力里,没有任何逃离、拒绝、反击的可能。只是哭,只是哭…… 昨天,宝宝在床上尿了两次,又加上不吃饭,母亲重又愤怒。 她对着宝宝骂“死孩子”,“我要打死你”,并且,长时间未曾停歇。我强硬地制止她,她更愤怒。因为,我的指责令她觉得受到攻击,于是,情绪奔涌而出。 宝宝重又恐惧地大哭,眼泪流满小脸,他靠近她,拉她的手,哭着叫:姥姥,姥姥,抱抱…… 姥姥粗暴地甩开,依然在发脾气。她把对小十月父母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骂他,指责他,孩子已经听得懂一切,他无法推卸,无可反驳,只是愈加恐惧,愈加慌张,愈加要靠近。 姥姥,姥姥…… 姥姥抱崽,姥姥抱崽…… 姥姥,姥姥…… 哭声愈来愈大,像呼告,像求救,像呐喊。 我抱着他:崽崽,阿姨抱,姥姥现在心情不太好,让姥姥自己呆着好吗?崽崽,我们去房间玩好吗? 他抗拒,一定要姥姥重新爱他,温暖他——仿佛那是他的过错——得不到她宽恕性的拥抱,就会恐惧慌张。 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 那么多孩子,都以弱小的身心,默默地,无法反抗地,替不快乐的大人,承担了那么多创伤。 万千冤屈,他们也无法言说。 万千苦楚,他们也只有吞忍。 那些柔软的灵魂里,就此划上深浅不一的伤痕。 能怎么办呢? 如果大人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与保护,反而给予他攻击,他就只有慢慢地,在内心里,长出长矛,长出大刀,长出箭矢,长出盔甲,长出高墙,长出毒药,长出荆棘,来对抗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 他渐渐会说:我不。 他渐渐会说:你走!

Read more

两道题,让你知道谁爱你?

两道题,让你知道谁爱你? 上课了。老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 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问卷?比上课有趣多了,问卷表发下来,同学们一看,只有两道题。 1、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一会儿,同学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 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 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 “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 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看了,想了,懂了,别忘了世上最爱我们的人就是家里的父母。想家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过节了给父母发条短信,父母其实很容易满足的,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父母带来无限的感动。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冲子女发脾气,会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福薄,还容易让他得头痛病等各种病。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了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 “紧箍咒”。 日积月累,“紧箍咒” 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 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率,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 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大家应该警醒,不要看轻日常的小小烦恼脾气。 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 2. 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 3. 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 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 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 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 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 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 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