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定要了解的30件事

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 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 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 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 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 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 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 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5. 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培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 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Read more

为人父母的50条黄金规律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有时也痴心地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一切的“慢性毒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疼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自然赋予了他们足够强盛的生命力! 2、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他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很关键。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他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3、许个愿 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可以每周抽出孩子的一两个愿望来满足,别分心、别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游戏,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4、表扬一下爱人 哪怕你的爱人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个人瞎忙,表扬一下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当给个糖衣炮弹),至少可以让他意识到他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励了(本条的他也适用于她)。 5、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6、未雨绸缪安全措施 预先考虑好宝宝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为他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孩子九个月大,快能直立行走了,就应该把棱棱角角包好,注意细节,千万别让孩子烫着,电着等等。 7、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事闹个没完,从后面把他抱走,太多的正面“接触”有时只会让局势升级。 8、精挑细选宝宝玩具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宝宝,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儿童器材格,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户、专家交换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观察宝宝怎么玩儿,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9、别急于惩罚 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杯子,渴望被爱、关注、谅解和尊重盛满。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大便干燥带来的挫折感,批评等都会让这个杯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如果孩子淘得有点过了,先听听他的解释,用点时间观察、考虑一下哪种反应或许有实际效果。有时交流比批评惩罚有效得多,而且它能让你和孩子更接近。 10、给宝宝洗澡时不搞副业 你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去接电话,除非有无线电话在旁边,也别去忙别的事情,婴儿极有可能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溺水。 11、浪漫絮语 将约会和独处进行到底,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亲密,不要吝惜对你的另一半说“我爱你。”(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就是爱的教育)。 12、和宝宝的睡眠同步 如果你保持原来的睡觉时间,你可能就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因为宝宝可能在任何他清醒的时间需要你。产后睡眠不好很容易导致情绪不好,甚至导致产后抑郁症,照顾好你自己,宝宝才能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转一句流行的词儿,那叫“双赢”。 13、视而不见

Read more

妈妈,你越催促,孩子越慢! 这么做才管用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催都不着急,一直是妈妈们心头的一道大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有一天早晨,妈妈眼睁睁看着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懒腰,吃饭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发呆,弄撒了水就慢条斯理地擦桌子,扔个纸巾恨不得用十分钟。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已经很晚,注定要迟到了。 以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就一个劲儿地催促,这次妈妈小小地挑战了自己一回,就想看看不催会怎么样。妈妈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内心焦急、不安、气愤,想催又拼命忍住,这个过程相当难受,不可思议的是,最后的感觉居然是无比平静。妈妈心里在想:“迟到就迟到,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反正老师批评他,又不会批评我。” 在上学的路上,孩子明显着急了,小声嘀咕:“哎呀,要迟到了。”然后张罗着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第二天,妈妈更加潇洒,什么也不说,默默地等着,到了上学时间,妈妈拎着钥匙下楼,孩子手忙脚乱地带上东西,一路小跑追出。上学路上孩子非常担心迟到,堵车的时候,干脆自己下车往前走。妈妈说,这一天,内心完全没有像前一天那样挣扎,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经过这一切后,妈妈感慨地说,虽然在育儿书上,无数次地看到“父母不着急,孩子会自己负责”之类的道理,但真真切切地体验这个过程,还是觉得很奇妙,尤其是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她简直不敢相信。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也明白晚了就会迟到,他也不想迟到,可当你在不断焦急的催促他时,他反而不着急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你转移了,因为此时“迟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图“控制”他,他对“自由”的争取在他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你越催,他越慢,因为他要“抗争”。 以前妈妈焦虑的时候,就会去不断催促孩子,这个不假思索的行动往往帮倒忙,结果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当文中的妈妈找回了自己的感觉,感受内心的焦虑逐渐转化成不安和愤怒,最终这些情绪慢慢消失了,当回归到平静时,内心是非常有力量的,这时候就可以理智地面对孩子迟到这件事。 而当你淡定下来,当你不再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迟到”就成了孩子此时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会自己着急,自己学着承担,自己学着负责。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为孩子那么着急上火,有些事情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直面人生。孩子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放手。 做一个淡定的妈妈,不要把自己拉进跟孩子战斗的泥沼中。 再花五分钟,看看为什么你的孩子那么拖沓和任性,找出原因!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走了

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轨道上,这一生就会不同,你决定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别让父母总是为之操心,父母不需要你挣多少钱,但他们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因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牵挂。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 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一点一滴的时候……是不是会流泪满面?是不是在父母的坟前哭得肝肠寸断?没事的时候要常回家看看,他们只需要你回家而已,别把时间都花费在娱乐上面,那些娱乐场所的朋友不值得我们去深交。请记住,酒吧不是家,KTV也只是消遣而已。别让父母眼睛望穿了,却还看不到你。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就再没有谁会在你不吃饭的时候,明明知道你会发脾气,而却还是要喊你吃饭的人了。所以,不管外面有多大的事情,都要记得回家吃饭,别让父母打了无数次的电话,你却依然不接,别让遗憾留在心里。别到了以后,父母都走了,想和父母吃顿饭却没有了机会。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不会再有谁会每时每刻地管着你了,管你工作怎么样了;管你瘦了还是胖了;管你的身体怎么样了;管你吃得好不好;管你睡得好不好……管人是很累的,谁会愿意这样的去劳累呢,那还不是父母吗?所以,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也要多去关爱他们。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这世间除开父母,没有谁会一生一世把你放在心上了;没有谁会暖暖地喊你的小名了,所以,别做不孝之人,多问问父母最近好不好,如果不在父母身边,那么至少每个星期打个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自己的状况,别让父母为你担心,别不接父母的电话。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假如父母真的走了,就再也没有谁会心无杂念对待你了,所以,别伤父母的心,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成功多给父母一些快乐,别说自己没时间,别说自己工作忙,教育别老是把时间都用在了其他人身上,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只有一个,失去了朋友可以再找,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甚至连心脏没有了都可以重新换一个……但是父母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呢? 别把不尊敬父母的人带回来,别跟不尊敬父母的人做朋友,别找不尊敬父母的男人或女人做老公或老婆,因为心里没有父母的人不值得去交往。 父母打过你,骂过你,你恨他们,甚至跟他们吵架,然后几天不回家。你可以恨任何人,但唯一不能恨的两个人就父母,别傻了,有什么好去恨的,他们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比父母更加疼爱你。 好好生活,善待父母,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有遗憾了,因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已做了该做的……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子女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01 我有个阿姨,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退休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请她辅导孩子。 有人托了几个不同的关系,再三来找,阿姨推不过说:“那我们试一次。带个最近考试的卷子,来分析一下。” 约定好的时间,是那个有些身价的父亲带着孩子过来,态度倒是谦恭,寒暄半天。开始上课,阿姨说:“卷子请拿出来。” 小姑娘开始翻书包,翻来翻去,耸耸肩说:“忘拿了,在教室座位里。” 这时候小姑娘才想起来,原来明天要交的作业,也是要改这张卷子。回头说:“老爸,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你去给我拿回来!” 老爸马上站起来,抬脚就走,走了一步想起来问:“明天还要交什么作业?快查查,我一起给你拿回来。” 这时阿姨说话了:“同学,你收好东西和你爸一起走吧。今天的课不上了。” 四年级的小姑娘非常惊讶,估计从来没有人跟她这么说过话。嘴一撅,头一扭,分明就是生气了。 姑娘的老爸赶快陪着笑说:“老师,学校不远,开车半小时,就能回来。我们一定下不为例。” 教了45年小学的老教师说:“学习,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聪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学生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不可推卸。看样子,她在家里,从来没有担当过自己的过失吧?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担当的孩子,找谁教也是教不来的。” 阿姨发难,并不是孩子忘了带卷子。谁没有“忘了”的时候?可是“忘了”总是一个疏忽,是一个造成了既定困扰的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既然错了,至少要有一个自我检讨的态度。 没有自我检讨,还有人倾力庇护,怎么会有进步? 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舍得花时间、最不计成本、最不惜余力培养孩子的家长。 为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碎尸万段,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家长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最包办包赔,专治专管的家长。 你的舐犊情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02 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有一天秘书来报,某同事的妈妈来了,在外面等。 在法国,有同事的直系亲属不请自来,基本都是因为本人发生意外。他吓得冷汗就出来了,停了手头所有的工作,让人事部经理陪老太太进来。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目测看着神态平和。他松了口气,估计事故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大家坐定,老太太开始说:“谢谢公司给囡囡这个机会。我家囡囡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孩子,德智体美样样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学,后来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帮助。去年九月份入职公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个月都还能省出钱来孝敬家里……” 我朋友不会讲中文,靠翻译一句一句翻。谈了3分钟,老太太一直在唠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经理。人事都是人精,马上接上去问:“阿姨,请问你今天来,有什么问题呢?” 老太太说:“哦哦,今天来有两件事,第一呢,我家囡囡也来你们公司八个月了,一直没有涨工资。可是根据她的学历和能力,我和她爸爸认为公司应该给她涨工资。另外呢,她们部门的主管,已经怀孕了,再过几个月要休产假了,我们觉得囡囡比较适合这个位置……” “WHAT???” 看到老板一幅目瞪口呆的样子,人事经理主动站起来说,“阿姨,这个问题归我管,我来跟你谈。”

Read more

父母这三句话,句句养人;还有三句话,却句句坑儿

父母三句话,句句在养人: 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还有三句话,却会害了孩子: 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有些父母,没权没钱,但孩子有出息;有些父母,有权有钱,但孩子没出息;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太管,但是,孩子还不错;有些父母,对孩子啥都管,孩子还闹心;有些父母,自己没读书,却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是高学历,却教育出糟糕的孩子;有些父母,没知识,但有文化;有些父母,有知识,但没文化;有些父母,很聪明,但不智慧,有些父母,不聪明,但有智慧。 不同的三句话,背后是教育理念!学习观念!人生信念! 有的父母说: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丢掉依赖心,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为培养“啃老族”进行的思想铺垫;更糟糕的是孩子认为人生就是“学习好,一切都好”,而不知道,人应当是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才可能走向成功,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这种理念是在培养出心胸狭隘的孩子,自私、狭隘的人格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这样的孩子将来难以与人合作,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走向成功和幸福,甚至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Read more

你对孩子发泄情绪时,可想到他会仇恨一生?

小十月从出生以来,直到如今两岁,一直是我母亲在照料。 我母亲,一个赤贫人家的女儿,出生于山区,外公重男轻女,嫌弃她,殴打她,视之如农活工具,后来又遇到大动荡,时代的戕害+家庭的悲剧,导致她回首童年,几无快乐可言。 18岁,嫁给我父亲,迎来了更重的贫穷与暴力。 不快乐的童年,与不快乐的生活,导致她内心的创伤极深,几无疗愈希望。并且因为未曾念书,缺乏改变能力,无法察觉和自省,一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人对事,充满怨气,导致潜意识中,是默许暴力的。 我和弟妹已经长大,她的情绪,早已经对我们造不成太多困扰,因为我们会抗拒。 但是,小十月,那个初生的、柔软的、无辜的孩子,却不得不面对母亲的喜怒无常,他怯怯地,站在她的暴力里,没有任何逃离、拒绝、反击的可能。只是哭,只是哭…… 昨天,宝宝在床上尿了两次,又加上不吃饭,母亲重又愤怒。 她对着宝宝骂“死孩子”,“我要打死你”,并且,长时间未曾停歇。我强硬地制止她,她更愤怒。因为,我的指责令她觉得受到攻击,于是,情绪奔涌而出。 宝宝重又恐惧地大哭,眼泪流满小脸,他靠近她,拉她的手,哭着叫:姥姥,姥姥,抱抱…… 姥姥粗暴地甩开,依然在发脾气。她把对小十月父母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骂他,指责他,孩子已经听得懂一切,他无法推卸,无可反驳,只是愈加恐惧,愈加慌张,愈加要靠近。 姥姥,姥姥…… 姥姥抱崽,姥姥抱崽…… 姥姥,姥姥…… 哭声愈来愈大,像呼告,像求救,像呐喊。 我抱着他:崽崽,阿姨抱,姥姥现在心情不太好,让姥姥自己呆着好吗?崽崽,我们去房间玩好吗? 他抗拒,一定要姥姥重新爱他,温暖他——仿佛那是他的过错——得不到她宽恕性的拥抱,就会恐惧慌张。 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 那么多孩子,都以弱小的身心,默默地,无法反抗地,替不快乐的大人,承担了那么多创伤。 万千冤屈,他们也无法言说。 万千苦楚,他们也只有吞忍。 那些柔软的灵魂里,就此划上深浅不一的伤痕。 能怎么办呢? 如果大人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与保护,反而给予他攻击,他就只有慢慢地,在内心里,长出长矛,长出大刀,长出箭矢,长出盔甲,长出高墙,长出毒药,长出荆棘,来对抗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 他渐渐会说:我不。 他渐渐会说:你走!

Read more

我妈竟拒绝帮我带小孩!一位女儿的感悟,却震惊了所有父母

这是一位年轻女儿写下的感悟,但是却震惊了所有父母! 她的父母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拒绝帮女儿带孩子,女儿却说:“我的父母为我做过许多事,但这件事是最让我感动的。” 我的父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的父母为我做过很多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拒绝帮我带小孩。 80年代中,我们国家最流行的,除了喇叭裤就是独生子女。这种时代大潮流下,我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作为二胎来到这个世界。虽说没有独生子女的命,可独生子女的病我倒是全有。 我爸妈为老觉得年轻时不会疼孩子欠了我姐的,就把全部歉意报偿在我身上,对我的溺爱程度几乎令人发指。简单说就是有事没事就跑来给我洗衣做饭,再给些钱什么的,弄得我差点以为他们上辈子对我干了什么大坏事。 直到有一天,他们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一举把我从几十年的公主梦里摇醒了。 我的孩子出生了,我却十分恐惧 那时我怀孕38周,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晚上,我妈突然把我和老公叫到房间,不留余地的宣布:我和你爸决定伺候你出了月子就不再帮你们了,我们俩想到处走走转转,喜欢哪里,就在哪里常住。至于孩子,我们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你们才是ta的父母,就自己想想办法吧。 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听到这个噩耗,我花了好几天才相信这是真的。继而,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家雀得知自己将被流放的恐惧。 婆婆早逝、公公重病,老公的父母是完全不能指望了,没想到在我人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刻,那么疼我的父母却对我撒手不管了。那段时间我逢人就抱怨,“能到处去旅游,就是不肯帮我一把”“好自私,这不是逼我全职吗,哪有这么对自己女儿的……” 我的孩子就在我的万分恐惧下出生了。 或许我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 整个月子里,我几乎没露过笑脸,因为赌气,我坚持从早到晚都自己带着孩子。乳头龟裂的疼痛、新生儿的屎尿屁、睡眠不足的烦躁,本来我想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累垮自己好让爸妈自责,可累着累着,我却莫名其妙清醒起来。 我清醒地问自己:你在恐惧什么?恐惧承担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恐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母吗?你在抱怨什么?父母没有任何帮你带孩子的义务,他们付出一生从未想过索取,你却对他们今生唯一一次为自己而做的决定记了大过。那个从未思考过如何奉献的你,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啊。 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舀出脑子里进的水,我向单位申请延长产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全职妈妈生活。这一年日子,我的三观被彻底重塑,我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身上许多意想不到的能力。 从前我作息习惯很烂,因为没人帮带小孩,我变得晚上九点睡早上六点起,睡眠质量大大提高,再也不为闲愁伤春悲秋了。 从前我拖延症严重,因为没人帮带小孩,每天的生活琐事我要快马加鞭等孩子睡了去做,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的杜小杜横空出世。 从前我懒散成性,直到全职带小孩,为了不使自己与社会脱节,我见缝插针背书做题,考过了对职业生涯意义重大的中级编辑职称。 从前我老嫌我妈小题大做,直到一个人带小孩,儿子的小感冒也变成我的头等大事,因为明白能帮忙的人可能一时半会赶不过来。 从前我老嫌我爸走路慢,直到自己带小孩,一遍又一遍,把晃晃悠悠学走路的儿子从地上扶起。 从前我从没想过父母都为我做过些什么,直到我亲自抚养小孩…… 那段时光过后的感悟 虽然我已重新步入社会,但是那段举目无亲、四顾茫然的全职妈妈时光依旧刻骨铭心。不是因为没人帮手的狼狈、哀怨、痛苦现在还能触痛我,而是那段时光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超过了我之前生命的总和,直到现在仍在我的育儿之路上释放着灼灼的正能量。

Read more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对照一下

不可否认,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往往是家庭、学校、同伴、社会等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但在其中,家庭关系的作用最为重要。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在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更和谐。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 、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 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不足五分钟,却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 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 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 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 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