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哭穷 到底有多可怕?

别让孩子成为太懂事的小人,心会疼。 01 前几天,儿子小声地问我:“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小小的孩子竟然也这般敏感。也许是我跟妻子平时讨论家里开支。孩子也在一旁听着。 幸亏我从没有跟孩子哭穷过。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 聪明的父母明白,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可怜。 他们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开不了口。因为懂事,怕为难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被贫穷包裹的感觉几乎是绝望的。 因为小小小的他们无法赚钱,无法摆脱这贫困的束缚。 前几日看了伊朗的电影《小鞋子》感触颇多。我是揪着心看完的,为其中的善良和纯真感动。也被里面的贫穷压得几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简单,是关于两个孩子,还有一双鞋的故事。小哥哥因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弄丢了。 父亲工作很辛苦,挣的很少,母亲重病,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几乎要流落街头。 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买一双鞋。 兄妹俩不敢将遗失鞋子的事告诉父母,两人决定每天轮换着穿哥哥的一双旧跑鞋上学。 为了能及时换鞋,兄妹俩飞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里。 影片在豆瓣有12万人打分,9.1分。而点赞最多的评论是“没钱不要生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看完后非常触动的地方。 就算影片中两个懂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可是那过早承担家务活的妹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哥哥。 无处不让人心疼。 这种贫穷感会带给孩子什么? 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为穿着哥哥破旧的球鞋上体育课。她低着头不敢跳远,因为那时候就会把自己的鞋子露出来。 同学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 是一双又脏又破的男球鞋。

Read more

站在十字路口的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深思:孩子无力回避他们现在或将来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他们站在高高的悬崖上踌躇着,或准备直面人生,或准备悄然遁世,或正在冷眼旁观。爱子深切的你是把孩子往前推一把呢,还是与他们共同面对困难与障碍呢? 让我们少一点揭短和指责,多一点安慰和宽容,用成人成熟的爱去抚慰孩子此时此刻正在受伤的心,因为他们也渴望健康,完美和向上。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少一点草率和冷漠,多一点理性和忍耐,用智慧去化解孩子稚嫩的谜团,因为他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指点迷津;如果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他们再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告诉他们只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让社会容纳自己,就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就能成为一个具有生活品质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坚强后盾,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起到了截然不同的作用,他们并不是支持者,也没有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的给予孩子支持。而是,成为了一个批评者、抱怨者、监督者。 孩子有了问题,父母并没有耐心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而是,指责孩子为什么这么“笨”;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攻击,甚至对孩子置之不理,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从而放弃自己。 “不管世界上的人如何评价你的孩子,你都要满含深情得去爱你的孩子。”同样,不管你的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你都要给予孩子父母最真挚的爱,你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份力量,你的爱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的一根稻草,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让孩子从困惑的漩涡中走出来。 每一个孩子都好比是站在十字路口中间,他需要做出选择,他更需要父母在这个时候能够给予他支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他才能够有兴趣、有动力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是上帝派来教育父母的

父母之所以成为父母,是因为孩子的存在,不要忘了是孩子让你成为父母的。 有的父母总是摆出“我是家长”的姿态,总是不忘给孩子讲道理、授知识,而当孩子指出家长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却很少去思考究竟是对是错,很少把孩子的想法当回事。 向来都是父母教育孩子,却很少有人知道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当我们的教育作用在孩子身上时,教育的好坏、对错都能够通过某种形式反馈回来,例如孩子的抵触或逃避等。作为家长要格外关注这些反馈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我们应该改正或思考的依据,是我们教育的依据。 “爸爸,我可是您的亲生女儿,以后如果我有什么想对您说的话,您一定得认真听,答应我好吗?老师说了,只有认真听孩子心声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进房间就说出这样的话。 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小题大做,是孩子太过于天真。我们做父母的,每天都为了孩子,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花费在孩子的身上了,他们的衣食住行,甚至 未来,找工作、买房子、结婚,哪个不得提前考虑好?这些不都是为了他们好吗?这些话,虽然我没有说出来,可是我的眼神中有一点点不屑。女儿仿佛有所察觉,但是 她一言未发,直接走到自己房间里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要不是妻子突然有一天收到了孩子寄给我们的一封信,我还不相信原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是那么重要。原来,孩子是那么需要和家长进行交流,而且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 这一天,妻子打电话来,语气特别焦急地说:“糟糕了,你快回来,孩子要离家出走,十万火急啊!” 我赶紧扔下手头上的工作,匆忙赶回家中。刚到家,就看到妻子坐在床头,手里拿着一封信,泪眼婆娑。 下面是女儿写给我们的信: 爸爸妈妈: 我知道你们忙,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些都是为了养育我,你们给我买的那些玩具就是很好的证明。可是为什么你们总是那么忙啊?我很想给你们讲讲学校的事情,可是每次话都还没说完,你们就开始批评我,要不就是有时候我说了一大堆,可是你们一点都没听进去。 你们不知道这时候我的心里有多难受。我想问你们:你们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爸爸妈妈?我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快乐,可是一回到家,看到你们,我就不快乐了。但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应该快乐才对,不是吗? 看完女儿的信,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作为家长的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作为。我和妻子为了生活的确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呵护啊。我积极安慰妻子说:“你别担心,孩子不会走的,我们以后多和她交流就好了。”虽然这样说,但我的心里却很忐忑,不知道这个小家伙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泄愤。后来我还打电话给学校老师,让她多注意女儿的举动。每天在放学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和妻子都迫不及待地赶去学校,在校门口接孩子O 时间过去很久了,这件事情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一样,我和妻子谁都没主动提那封信,孩子也没有。但是从那次以后我们特别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尽量多相处,每天都会和她促膝长谈,听她的心声,她的故事,然后用她的思维方式和她一起思考,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 渐渐地,女儿变得越来越开朗,什么都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一家人充满了欢声笑语。要不是孩子的那封信,我们可能也受不到这么好的教育。孩子给我们上了这么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正能量启示录:在家庭生活中,人人平等。所以,不要忽略孩子,更不要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作为父母,如果不能接收孩子的提醒和启示,那一定不是一名优秀的家长。 孩子就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大有学问。用嘴巴教导孩子的时候,还要多长一双耳朵来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文/转载自正能量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 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家风。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 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 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Read more

9种妈妈是宝宝特别不喜欢的 你上榜了吗?

当宝宝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都是宝宝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恰当?如果宝宝总是让你不“顺心”,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宝宝的最不喜欢的“禁忌”。 一般说来,有9种妈妈是宝宝特别不喜欢的。而这9种不受欢迎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并不少见呢。妈妈们,快来看一看,“最不受宝宝欢迎的妈妈”,你上榜了吗? 1、“不好玩的妈妈”——让宝宝感觉无聊 宝宝: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宝宝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宝宝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宝宝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宝宝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宝宝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宝宝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宝宝一起玩,多和宝宝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宝宝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宝宝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宝宝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宝宝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宝宝养成一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宝宝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 2、“电视妈妈”——造就冷淡宝宝 宝宝: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宝宝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宝宝,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宝宝一起活动。多点带宝宝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宝宝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宝宝玩一玩,听听宝宝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宝宝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宝宝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宝宝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宝宝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宝宝一些知识。 3、“苛刻妈妈”——束缚宝宝 宝宝: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点评:宝宝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宝宝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宝宝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宝宝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宝宝,要大胆放手,让宝宝适当自由和放纵。平时对待宝宝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宝宝,宝宝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宝宝犯错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谦虚妈妈”——压抑宝宝 宝宝: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宝宝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宝宝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宝宝。宝宝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宝宝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宝宝,让宝宝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宝宝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宝宝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宝宝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宝宝,这对宝宝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宝宝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5、“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宝宝:“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宝宝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宝宝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呢?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点评:总是拿自己宝宝的缺点与别的宝宝的优点对比,对宝宝进行责备,会使宝宝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宝宝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久而久之,就会令宝宝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进而消减了宝宝的自信心,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批评宝宝而赞扬别人的宝宝还会令宝宝对宝宝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宝宝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建议:每个宝宝都是特别的,每个宝宝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宝宝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宝宝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宝宝的。而且,平时还应该多一点鼓励宝宝,而不是批评宝宝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多一点鼓励会使宝宝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宝宝增强做好一件事情的动机,这样宝宝才会更好的发展。 6、“说话不算数妈妈”——叫宝宝如何相信你 宝宝:“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点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守信用?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Read more

5种宝宝不良走路姿势

5种宝宝不良走路姿势,你家有吗? 1。总是跌跌撞撞 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总是跌跌撞撞的? 一直到1岁半,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孩子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 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至于平衡的保持,他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记录下所有的参数。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公园的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那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 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2. 走路像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 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 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3. 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 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4. 走路像西部牛仔 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5. 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 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给孩子的礼物 送这些最好

给孩子的礼物有三大原则 一、投其所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给孩子送礼,需要知道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平时一定要多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不怕他不喜欢。 二、边玩边学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聪明伶俐,所以学前教育很重要。想要送孩子礼物,可以从玩具入手,玩具孩子都喜欢,但如果既好玩,又能益智的,岂不更好?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送一些简单的、提高认知能力的玩具,如摇铃、拨浪鼓、不倒翁、音乐玩具等。年纪大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有趣的益智类玩具,如拼图、磁力积木、组合玩具、迷宫游戏等。 三、安全性高 孩子抵抗力差,在选礼物时一定要确保安全无毒,远离刺激性气味和重金属颜色的玩具。另外,一些比较小,容易吞咽、有尖锐部位的玩具,也一定不能买。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玩具要经摔,否则玩不了多久。 说完礼物的原则,下面还列出几项选择项: 1.送“想象力”:能让宝宝边玩边激发想象力的玩具。如积木、绘本、绘画板等。 2.送“表达力”:故事机,会说话的娃娃,抑或是有声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3.送“逻辑力”:如棋类、迷宫类、数字类等,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4.送“协调力”:积木拼搭、串珠游戏、拼图组合、乐器弹奏等,都可以让宝宝锻炼灵活力。 5.送“运动力”:小宝宝可以使用爬行垫和健身架,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送脚踏车、滑板车、轮滑鞋、自行车等礼物,孩子边玩边运动,既开心、又健康。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告诉孩子,这就是贵族精神!(深度好文)

教育不分贵贱,之所以叫做“贵族精神”完全是我那贵族朋友给我的教育锦囊而命名。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想分享给跟我一样 希望自己子女们拥有真正的人生“财富”的爸爸妈妈们。 1。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 —— 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 ——自尊与贫富无关 6。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 ——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 ——风度与境遇无关 8。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 ——要学会聆听自己的内心,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9。 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 ——独立人格 10。小孩的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 ——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

Read more

父母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 (深度好文)

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够,父母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显得十分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心急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他们生命的缺乏,「是动机的来源,是目的感」。 戴蒙认为,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谈论的动机,通常是通过考试、考上某个大学等短期动机。但是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purpose)存在,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活动中消耗殆尽。 戴蒙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不断强调:「目的,是驱动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而目的的厘清,在于能清楚回答「为什么我正在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它对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动机,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 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但老师、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而必须用引导、用身教和对话,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 年近七旬的戴蒙,在研究、提醒、引导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寻找人生目的的长期过程中,也发现这就是他个人的人生召唤。 一、目的,目标和动机这三者有何关联? 目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目标,和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标不同。目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人每天有千百个目标,享受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买一份好礼物,但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 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有了目的,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 父母、老师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学生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 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想学好。」 例如,医学院学生永续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有一天我当了医生,就可以帮助、医治更多人。」如果一直想到这个目的,就可以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有能量,不仅为参加考试,而是学得更好,几年长期的努力,这才重要。 目的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但在学校里,老师、学生却从来不问为什么,例如科学老师教公式、原理,即使学生学得很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 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 没有这些「为什么」,你无法让学生有长期的学习动机。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学生:「如果没考好的话,就有哪些严重后果,」让学生有短期学习动机,但学生不会出于兴趣、自己把书拿出来读。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才会全心全力、自动自发的去念书,而非被恐吓鞭策。 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例如我要一辆很炫的车、穿漂亮的衣服让人家称赞我很美,或想要累积自己的财富、光环、荣耀。这些是目标,并不是人生目的,因为它们不会带给你那种「完成一件对世界有意义的事」的满足感。 当然,这类自我导向目标和最终的人生目的可以同时并行,你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产品,为了赚大钱,也因为你相信可以帮助更多人探索世界。 二、目的可以改变吗?何时可以改变? 目的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人生早期。因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会让人学习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例如年轻人会对成为运动选手很有目的感,但不能一辈子都是运动选手,因为年纪大了就无法参赛。但成为运动员那种自我承诺、自律的习惯,会发展出另一个目的。 一个真正的人生目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时间长到你必须要表现你的承诺,至少完成一些事情。你从中学到经验和能力,就可以开始另一个目的。 目的并不一定要英雄式的,你不一定要有拯救世界、医好癌症、改善环境污染等伟大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只有很平凡的目的,可能是当个妈妈好好教养小孩、协助组织小区、加入学校的家长会、或任何艺术、音乐社团等。 这些都是很小很平凡的目的,但你必须要承诺参与、实际行动、履行你的义务,最后你完成一些事,让你更投入这个世界、产生一些超过自己的影响和贡献。 三、对青少年说人生目的该用怎样的方式?

Read more

好爸爸 不该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爸爸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因为每位负责的男人都可以做得到。 01 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 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也有一章专门讨论父亲角色: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最大的对手。”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很多方面的教育是母亲替代不了的。 前段时间,见了著名育儿专家王荣辉老师,和她交流了很长时间。 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 她举了个例子: 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会爬,许多家长为了省事,会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其实这对孩子的发育来说非常不利,爬行多的孩子平衡感会很好。 而没爬行过的孩子,平衡感很差,运动能力会差很多,甚至会影响到他未来整个身体的发展。 而孩子爬行这个行为,大部分是需要父亲陪伴的。 现在,许多儿童用品是为方便大人而生产,至于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利,却没有去深究。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安全地坐在学步车里,肯定会比陪着他到处爬轻松。 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就陪着他爬了很多。 到了三四岁,他经常和另外一个小女孩玩,两个人到处跑,我儿子就算被绊脚了,可能打个趔趄就自己调整过来了,而那小女孩从小没爬过,摔跤的时候,都是直挺挺地摔下去,我见到过好几次。 还有一次,让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重要。 那天,我陪儿子在公园里玩,还有其他四五个小朋友。 我陪他们玩了一会儿举高高,四五个孩子排队,我举一次放下,然后轮到下一个。这样轮了四五次,我举得手都发酸了,和孩子们说,需要休息下。 其他孩子就自觉离开,去玩其他的了。可其中一个男孩子,就一定要我多举几次,我觉得他很重,就说,要不让叔叔多休息下。他突然就发脾气,哭了起来。 我有些莫名其妙。这时他妈妈走了过来,说,这孩子他爸爸从来没有陪他这么玩过,所以想你陪他多玩几次。 孩子是最敏感的,当他缺少什么时候,内心里会非常渴望。 02

Read more